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19

第19章 致力创新,敢吃螃蟹第一人(3)

这家餐馆的生意起初并不好:由于地处偏远,且交通不方便,去餐馆用餐的顾客很少。 有人建议老板干脆关掉餐馆,另谋他路。老板思索再三,决定看看其他餐馆的生意状况后再说。 于是,他扮作一个顾客,一个餐馆一个餐馆地去察访。 最后,他发现,那些地处闹市区、 生意较好的餐馆有一个共同点:“现代派” 味道十足,“闹” 得不能再 “闹”。 他还不止一次发现一些不喜欢 “热闹” 的顾客直皱眉头,匆匆用餐后,匆匆离去。

老板想起了自己餐馆所处的独特幽静的地理位置,不由跃跃欲试,“来个 ‘幽静高雅’,会是怎么样呢?”

他请来装修工将餐馆的外貌精心装饰得淡雅、 古朴; 屋内的装饰只用白、 绿两种颜色,白色的柱子、 白色的桌椅,绿色的墙、 绿色的花草。 他还用莎士比亚时代的酒桶为顾客盛酒,用从印度买来的 “古战车” 为顾客送菜。

奇迹出现了:早已被喧嚣声搅得烦不胜烦的顾客们听说有一家古朴幽静的餐馆可以进餐,你传我,我传他,纷至沓来,餐馆的生意顿时好转。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唯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 因而欲成大事者,创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创新是成大事的捷径之一。

5.创新出新路,做生意要用怪招

做生意如果能多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怪招,往往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创新出新路,不创新就有可能走入死胡同。现今做生意,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小公司只有不断运用新奇的点子,才能在大集团、 大公司的夹缝里寻求生存的机遇,顺应发展,获得成功。

1957年,刚刚荣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的蔡万春面色肃然,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 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去理睬它。 台北有的是信用良好、 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稍有点名声的商家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 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它不可能没有 “薄弱” 或 “疏漏” 之处,那些 “薄弱” 或 “疏漏” 之处,就是 “十信” 的生存之地!蔡万春在街头巷尾徜徉,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不屑一顾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1元钱开户的 “幸福存款”。 一连数日,街头、 车站、 酒楼前、 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 殷殷切切、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 “1元钱开户” 种种好处的 “十信” 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城飞。 “十信” 的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 连手续费还不够哩!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奇迹出现了:家庭主妇们、 小商小贩们、 学生们争先到 “十信” 来办理 “幸福存款”,“十信” 的门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长盛不衰。 没过多久,“十信”就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 “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一定要走创新路!” 蔡万春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家没有涉足的市场———夜市。 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 “白市” 逊色多少,而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 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拍掌说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 “十信” 开户,“十信” 誉满台北。

就这样,“十信” 汇涓涓细流以成大海,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 10万社员、 存款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的计划。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 日本闹市区的一座又一座金融业的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令人难忘,更给人一种坚实感、 信任感。 回到台北,蔡万春就不惜重金在繁华地段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 原先讥笑过蔡万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 但是,他们还来不及将唇边的笑容收敛起来,就瞪大了眼睛:“十信” 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原先属于他们的那些客户,也一个一个地跑到 “十信”去了。

一个小小创新,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胜出,总是因循守旧地围着一个传统的模式转,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因此,创新的意识,不能忽视。

创新其实是一种竞争心态,将这种心态摆在你的行为模式里,时时有着创新的意识,那么你就会随时都有一种寻找创新机会的心理反应,就有了创新的敏锐观察力,就会随时发现可以创新的基点。这样,就不会让能体现创新的机会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

有了创新思想,在同一个竞争体制下,你就有可能独辟蹊径,超前胜出,做到领先,取得竞争优势。

在一个全国性的酒类博览会上,很多的国内知名品牌厂家蜂拥而至,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也去想占一席之地。 但由于场面之大,远超出酒厂领导的预测,小酒厂的产品和参展人员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 虽然产品是运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的佳品,但从包装外观和广告宣传上,都很难让经销商认可。 直到博览会将近尾声,小酒厂的产品依然无人问津,厂长为此一筹莫展。

这时供销科的科长突然来了灵感,对厂长说:“让我来试一下。” 只见科长取两瓶酒装在一个网袋里就往大厅中心走去,这一举动使得厂长莫名其妙。

只见这位科长走到大厅中央人员稠密的地方,突然一不小心,将两瓶酒掉在地上,碎了,顿时大厅内酒香四溢。 可以想见,到这个博览会参展和订货的都是些品酒专家,当时很多人就从这飘散的酒香中得出了定论———这肯定是好酒。 就凭这酒香,小厂两年生产的产品,在一个多小时内被订购一空。 由于厂长说暂时不想扩大生产规模,以保证产品质量,使得很多经销商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从此,小厂的品牌,一举成名,产品供不应求。

这位科长的举动可谓是一种创新的推销方式,要以正常的行为方式在强手如林中抢占一块市场,谈何容易。 可这位科长的超常规举动就能把这个无名小厂推上浪峰,功成名就,这就是创新的力量。6.创新思维赢得柳暗花明

在一件事情的发展陷入空前的绝境时,一些人袖手旁观,一些人束手无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挺身而出,以创新思维赢得柳暗花明的境界,这些人无疑是最杰出的。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举国欢庆,成了全世界华人的一大盛事,因为举办奥运会是一项无比光荣的荣誉! 可是在20世纪后半期,举办奥运会却是让人 “恐怖” 的事,奥运成了众所周知的“鸡肋”。

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最后欠下了36亿美元的债务,很久都没有还清;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最后亏损了十多亿美元之巨,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大包袱。 直到今天,蒙特利尔人还在缴纳 “奥运特别税”;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苏联为此耗费了巨资,比上两届举办城市耗费的资金更多,一共花掉了90多亿美元,造成了空前的亏损。

面对这种情况,1984年的奥运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还是美国的洛杉矶看到没有人敢拿这个烫手的 “山芋”,就以惟一申办城市 “获此殊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其泱泱大国的实力。 可是等拿到了举办奥运会的权利之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公开宣布对本届奥运会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接着洛杉矶市政府也说,不反对举办奥运会,但是举办奥运会不能花市政府的一分一厘……谁能够出来挽救这场危机呢? 最后是杰出人士彼得·尤伯罗斯化解了这场危机,并让举办奥运会成为新的生产力大幅度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那么彼得·尤伯罗斯是何许人呢?

1937年,彼得·尤伯罗斯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文斯顿的一个房地产主家庭。 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机场工作,后来又到夏威夷联合航空公司任职,半年后担任洛杉矶航空服务公司副总经理。1972年,他收购了福梅斯特旅游服务公司,改行经营旅游服务行业。1974年,他创办了第一家旅游服务公司,经过短短4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就在全世界拥有了200多个办事处,手下员工1500多人,一跃成为北美的第三大旅游公司,每年的收入达2亿美元。 他的这些业绩不能说是惊天动地的,但是他非凡的管理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彼得·尤伯罗斯因此担起了这副重担,担任起了奥运会组委会主席。 举办奥运会的难处是他始料不及的。 一个堂堂的奥运会组委会,居然连一个银行账户都没有,他只好自己拿出100美元,设立了一个银行账户。 他拿着别人给他的钥匙去开组委会办公室的门,可是手里的钥匙居然打不开门上的锁。 原来房地产商在最后签约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反对举办奥运会的人的影响把房子卖给了其他人。 事已至此,尤伯罗斯只好临时租用房子———在一个由厂房改建的建筑物里开始办公。 尤伯罗斯激动人心的 “五环乐章” 开始了,他下出了惊人的三招妙棋:第一招:拍卖电视转播权。

彼得·尤伯罗斯是这样分析的: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对体育没有兴趣的人恐怕找不到几个。 很多人不惜花掉多年积蓄,不远万里去异国他乡观看体育比赛。 但是更多的人是通过电视来观看体育比赛的。 因此,事实证明,在奥运会期间,电视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很显然,电视收视率的大大提高,广告公司也因此大发其财。 彼得·尤伯罗斯看准了,这就是举办奥运会的第一桶金。 他决定拍卖奥运会电视转播权! 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可是破天荒的。要拍卖就要有一个价格,于是有人就向他提出最高拍卖价格1.52亿美元。

尤伯罗斯微微一笑:“这个数字太保守了!”

大家一致认为,1.52亿美元都已经是天文数字了,那些精打细算的生意人能够拿出这样一大笔钱就已经不错了。 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觉得他的胃口也太大了。 精明的尤伯罗斯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不过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他知道,这一仗关系重大。 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来到了美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进行游说,一家是美国广播公司 (ABC),一家是全国广播公司(NBC)。 同时。 他又策划了几家公司参与竞争。 一时间报价不断上升,出乎人们的意料,就这一笔电视转播权的拍卖就获得资金2.8亿美元。 真可以说是旗开得胜!第二招:拉赞助单位。

在奥运会上,存在的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还是各个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很多大企业都企图通过奥运会宣传自己的产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竞争常常会超出运动场上的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尤伯罗斯想方设法加剧这种竞争,于是奥运会组委会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本届奥运会只接受30家赞助商,每一个行业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以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某项产品的专卖权。 鱼饵放出去之后,各家大企业都纷纷抬高自己的赞助金,希望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在饮料行业中,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竞争异常激烈。 在1980年的冬季奥运会上,百事可乐获得了赞助权,出尽了风头,此后百事可乐销量不断上升,尝到了甜头。 可口可乐对此耿耿于怀,一定要夺取洛杉矶奥运会的饮料专卖权。 他们采取的战术是先发制人,一开口就喊出了1250万美元的赞助标码。 百事可乐根本没有这个心理准备,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拿走了奥运会的专卖权。

照片胶卷行业比较具有戏剧性。 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柯达公司都认为自己是 “老大”,摆出 “大哥” 的架子,与组委会讨价还价,不愿意出400万美元的高价,拖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达成协议。日本的富士公司乘虚而入,拿出700万美元的赞助费买下了奥运会的胶卷专卖权。 消息传出之后,柯达公司十分后悔,把广告部主任给撤了。

经过多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尤伯罗斯获得了3.85亿美元的赞助费。 他的这一招的确出奇制胜:1980年的冬季奥运会的赞助商是381家,总共才筹集到了900万美元。

第三招:“卖东西”。

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一个传统项目,每次奥运会都要把火炬从希腊的奥林匹克村传递到主办国和主办城市。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传递路线是:用飞机把奥运火种从希腊运到美国的纽约,然后再进行地面传递,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沿途要经过41个城市和将近1000个城镇,全程长达15000公里,最后传到主办城市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以尤伯罗斯为首的奥运会组委会规定:凡是参加火炬接力的人,每个人要交3000美元。 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是一件百年难遇的事情,拿3000美元参加火炬接力———“值”。 仅是这一项,他就又筹集了3000万美元。 奥运会组委会规定:凡是愿意赞助25000美元的人,可以保证在奥运会期间每天获得最佳看台的两人座位,这就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 “赞助人票”。

奥运会组委会规定:每个厂家必须赞助50万美元才能到奥运会做生意,结果有50家杂货店或废品公司也出了50万美元的赞助费,获得了在奥运会上做生意的权利。 组委会还制作了各种纪念品、 纪念币等,到处高价出售……现在我们来看洛杉矶奥运会的结果:美国政府和洛杉矶市政府没有掏一分钱,最后盈利2.5亿美元,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从此,奥运会的举办权成了各个国家争夺的对象,竞争越来越激烈。 尤伯罗斯之所以受命于危难之际而最后创造了奇迹,关键就是他创新的奇思妙想,以创新思维突破发展的瓶颈,最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7.欲成大事,就要敢为天下先

敢为天下先的人,往往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成大事者,必然要具备这种素质。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

伊夫·洛列从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经营的企业效益极好,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 他的企业是唯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 “劳雷阿尔” 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

这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 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 《这儿是巴黎》 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 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