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FBI教你测谎术、阅人术、情报术大全集
2633200000041

第41章 审讯技巧(三):提取信息,辨别真伪(1)

提取信息是审问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先前的一切准备和安排,比如说要取得什么信息、以什么方式审问、扮演什么角色等都会派上用场,接着通过对信息的辨别,一切真相都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第一节 12种审问方法

“方法”的意思是指能在特定情境下对特定人起作用的方式,要根据对方不同的期望来灵活进行操控。前文中介绍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关键词对于确定要选用的方法非常有用。例如,如果确定了对方是守护者型的,那么形容他的关键词是非常好、可靠和可敬的,而且看重安全感。

精神状态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当知道某名士兵因为被俘而深怀恐惧,没有安全感,有强烈的不自信感时,审问者就可以利用他的这些弱点,要么让他愈加消沉,要么尽力安慰他,告诉他,错不在他本人,他确实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当然无论审问者采取哪种方式,都只是为了让他服从。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他在审问开始时的表现决定的。而且审问者通常不只会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在计划阶段,采取何种审问方法主要依据手头掌握的资料来判断,比如有关对方人格特征,以及个人的直觉等。随着审问的深入,可以根据对方的反应进一步提炼信息,调整审问方法。

审问方法不仅可以作为审问人员的工具,也同时是被审方自我保护的工具。就是邦德(无论是作为审问员还是俘虏)是如何利用审问方法来获得优势地位的。下面,我们来了解12种不同的审问方法。

1.开门见山

这种方式是审问者直接提问,根本不用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也不用想方设法去引发对方的情绪。

2.激发情感

利用人们的某种爱憎(如对朋友、国家、家庭、上帝等),能很快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当被审人是在自己国家里常受压迫或不平等对待的少数民族时,审问者通常会采用激起仇恨的方式。

这种方法对有叛逆性格的年轻人也非常适用,比如在他一贫如洗的时候激起他对那些有钱的老头子的仇恨。爱通常同激励、恐惧等一起使用,用这种混合方式以让被审人能联系到并保护他们所爱的事物或人。

3.降低恐惧感

当对方感到非常恐惧,需要安抚,在这种时候,可以采用降低恐惧感的技巧,例如身体接触、安慰等。

4.强化恐惧感

这可以有两种形式:急剧的和温和的。你在电视节目中所看到的通常是急剧式的:尖叫、威吓、挥动的拳头和凶神恶煞般的脸等。通常审问者用这类办法来加剧对方的压力,同时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样一点点地将对方逼到事先设置好的陷阱中(真正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方式很少采用,除非你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得到招供或者彻底结束某个关系。有时候,父母也会对孩子使用这种方式,例如,妈妈说:“你是愿意跟爸爸商量一下呢,还是听我的呢?”

5.消除抵抗

电视科幻系列剧《星际旅行》的爱好者都知道这句话:“抵抗是徒劳的。”这也是博格试图同化其他物种时的口头禅。此方法是为了让对方相信反抗是毫无意义的,但在有更强大的力量影响时也并非必然如此。这种方法大体上是强化对方的怀疑并生出更多的怀疑,而且不断强化这样的印象:他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不能扭转被俘的命运,也丝毫无助于改善当前的状况。

6.装腔作势

在审问之前,审问者要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即使知道得很少,在审问时也得假装自己什么都知道。

7.重复

美国的审问人员极少使用这种方法。审问者只要一遍一遍问同样的问题,直到对方烦不胜烦,马上招供以求一了百了。当然,这本身对于审问员来说异常枯燥,所以有必要和同事们轮番展开攻击,或者干脆借助一个录音机。

审问者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影响被审人的生理周期,比如使被审人的身体产生困意,在催眠状态下开始反复问:“你叫什么名字?”当对方打盹后,又接着反复问“你的编号是多少?”攻破这一关后,审问者会如法炮制追问对方是哪个部门。被审人通常是不能、泄露这类秘密的,所以会拒绝回答,那么审问者还是会反复地问,直到对方屈服。此时,审问者可能会说:“谢谢你告诉了我你的部门——第43步兵团。既然都已经谈到这些了,那么接下来谈一谈你们的任务吧。”被审人此时可能会想:“我告诉过他了吗?”他们甚至会因此全盘坦白,因为觉得自己已经泄露了机密,没必要再有所保留了。

8.确定身份

如果审问者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对方的背景信息,那么这一招可以帮审问者从对方身上获得这类信息。审问者可以告诉对方他长得很像某个臭名昭著的人,那个人正面临指控,甚至会遭受极端的惩罚。为了辩白,对方可能就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审问者或许就能从中找到关于对方身份和任务的线索。例如,审问者可能会这样开始:“我恰巧有一张你的照片,看起来确实非常像你,就昨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我可以控告你(假设一个罪名)。”对方可能就会回答:“不,不是的,我昨晚同几个朋友在酒吧喝酒呢。”接着,审问者会问:“哪个酒吧?哪些朋友呢?”

9.激励

给对方一些他非常需要的东西,而无论那些东西是真的存在的还是虚幻的。例如,食物对于处于压力状态的人来说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这是人的天性。睡眠和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10.赞扬或贬低

当赞扬对方时,会放大他的自尊心,说一些如“我简直无法相信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你们的军队太有眼无珠了”之类的话。这种方法通常对聪明人非常奏效。如果审问者了解对方的弱点,那么用贬低的方法有时也会非常有效。一位审问者曾在一个美女身上用过贬低这一招。不过,美女本人也深知自己漂亮,所以当审问者“嘲笑”她的容貌时,她压根儿没放在心上。通常来说,贬低法对深知自己短处的人都不大奏效。

11.沉默

沉默就是力量。“今天早晨你去哪里了?”紧接着便是死亡般的寂静,这通常会引起回应。大多数人非常不适应沉默,于是他们会开口说话,打破僵局,也可能以比较夸张的方式调整身体姿势。

12.连珠炮提问

这要求审问者连续发问,根本不给对方回答的时间。当对方感到很压抑时,就有可能大声回答一个问题以让审问者来听他讲。审问者根本不顾对方的回答,并指责他的回答毫无意义,压根就没有答全,

继续连珠炮般地发问。当他不能忍受时,他就会打断你,并吼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方法对很多审问者来说都很适用。一旦这种方法奏效,得到了有用的答案,审问者就可以用正常的语速来说话了。这一招基于人们渴望被倾听的需求,它对于审问者有较高的要求,必须提前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节 利用高质量的审讯问题重创对方

审问者一般想让自己的提问风格与对方和环境相一致。问题大概可以分成如下几种:控制性的、重复的、直接的、复合型的和引导性的。不论是哪一种问题,一般都需要根据情况灵活地综合运用。

控制性问题是指审问者知道答案的问题,在确定自然反应时必然会用到。有时尽管审问者保持着自然的沟通方式(就像“真的吗?怎么会那样呢?”),但已经开始步入提取信息阶段了。人们之所以问控制性问题,大多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例如,你知道朋友的母亲病得很严重,但仍会这样问:“你妈妈身体怎样了?”如果朋友的眼睛瞟向右下方,那么你就明白了,那意味着他妈妈的健康状况还不是太好,令他非常牵挂。

重复问题是指不确定对方是否已经诚实地回答了你的问题,所以审问者再用不同的措辞问同样的问题。审问者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的次数越多,也就越容易察觉谎言并了解真相。每一次提问,都可以趁机检查对方回答的可信性,并观察其身体语言。如果对方用恰好相同的话来回答审问者的不同提问,那么就有理由怀疑他是在编故事。观察一下对方身体的变化,那么审问者就应该能找到对方由于说谎而感到不舒服的标志。

直接问题是指直接问别人问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在确定自然反应时,请记住:审问者之所以这样提问,是为了让对方给出陈述性的回答,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然而,在提取信息的阶段,直接问题却有可能帮助审问者得到想要的信息,它在控制谈话内容上是非常有用的。

复合型问题是指同时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例如,“你是想去百货大楼,还是想去机场呢?” 审问者可以利用这种问题让对方落入你的圈套,令对方丧失自卫能力,而由自己来主导情绪,即将他推向边缘处境。又如,“你是和她去参加聚会了吗?还是把她塞进出租车送回了家?”但这种方法审问人员尽量不要使用,因为它会让对方很困惑,但有的时候恰当地使用这种问题,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导性问题是记者们惯用的典型问题。例如“你是不是认为总统不挺身站出来为国家安全负责任是错误的呢?”这就像是在问“你是不是觉得总统没有担当起国家安全的责任呢?”如果回答是“是的”,那么接下来又会引出一个强调总统不为国家安全负责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引导性问题在控制谈话方面非常有价值。当审问者觉得自己想问的人思路不是太清楚时,就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来转变他的视角。

作为一名审问人员,你需要问复杂性越来越高的问题,因为你需要引导对方进入深层次的沟通,直到他说尽所有他知道的为止。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并要提出能使对方明确详尽回答的问题。仅需回答“是”或“否”的问题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

无论对方是什么行业,炮兵、空军或情报人员,你都必须能问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榨出最后一点点对方所掌握的信息。审问者得能提问到这个份儿上:“我能问出你答不出来的问题,你还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吗?” 审问者得一直问下去直到对方觉得彻底失败为止,除非他开始撒谎。不过,此时就可以通过他的表情、身体语言以及前面所学的其他各类表现而观察出来。

要达到这一效果,并不需要费很大力气去记些什么。假如去问关于核潜艇的问题,那么审问者不会花太多时间去了解核潜艇,但是会了解足够多有用的知识,以便能问出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例如壳的厚度、金属的共振等。

除此之外,审问的其他技巧包括:

故意问一些漫不经心的、看上去不着边际的问题,但最终能引出所要的信息。如果审问者觉得刻意设计反倒不能奏效时,这倒是个蛮不错的选择。

无论提哪种问题,请三思而后行。如果想问很多问题,但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先考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