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FBI教你测谎术、阅人术、情报术大全集
2633200000051

第51章 言谈举止:破解心灵的黄金密码(4)

任何时候,只要事情不是预计和想象的那样,都会“晕”。其实问题一般没那么严重,但总是习惯于在潜意识里夸大成像,并在表露于口头语的夸张情绪中反映出来。

这种人活泼,坦诚,不隐讳个人感情,但容易意气用事。一句“我晕”,将所有的人和事一视同仁,等量齐观。所以,他们善于从广度上发现问题,但不擅长从深度上思考问题。

“好呀好呀”

或许是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要去拒绝别人,也或许是他们不善于说“不”,总觉得拒绝是件害羞或不好的行为,因此,无论分内分外之事,都习惯性地“好呀好呀”。这种人性格爽朗,热情大方,内心善良,待人接物比较随和。但在很多事情上缺乏主见和立场,给人感觉是个“老好人”。他们的性格也会给一些爱占便宜的“坏人”有机可乘,更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麻烦和负担。

“你先听我说”

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看法,而一个“先”字,表露出他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总之,他一方面希望别人重视、尊重他的意见,另一方面又在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误解。这种人自信心控制欲强,自认能将对方说服,令之相信。沟通中将别人打断,或不让对方说话,又表明他的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不信咱打赌”

假如某人的口头语经常表露要跟你打赌,并不证明他一定有把握,因为这类人有时更易相信侥幸。假如中奖率与车祸比率差不多,他宁愿相信中头彩,也不愿相信自己会遭车祸。

这种人自信,敢于冒险,但有时盲目乐观,对负面结果估计不足。固执己见,认定的事情一般人很难扭转。他未必好赌,但“赌徒”心理时常会左右他作出不恰当的决策和举动,让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经常使用如“嗯……还有……”“这个……”“那个……”等的人,表示他的话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无头绪,思绪无条理。但即使同样使用连接词,谈话中经常使用“但是……”“不过……”的人,一般可以认为其思考力较强。当他们在讲话时,脑子里还会浮现相对语以资过滤求证。所谓能言善辩、头脑敏锐的人,就是指此类的人。但是如果此种语调反复出现多次,其理论也随之翻来覆去,迫使对方紧随不舍,不知不觉中被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经常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小心谨慎,一般情况下不会招惹是非,是个好好先生。也正是因为如此,说话难免时断时续,只好在重新整合之时,才可以继续下去。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强烈。

经常使用“其实”的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强,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样怎么样”之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经常使用“确实如此”的人,多浅薄无知,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自以为是。

经常使用“我……”之类词汇的人,不是软弱无能想得到他人的帮助,就是虚荣浮夸,寻找各种机会强调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多缺乏自信,惟恐自己所言之事的可信度不高。可恰恰是这样,结果往往会起到欲盖弥彰的作用。

经常使用“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命令式词语的人,多专制、固执、骄横,但对自己却充满了自信,有强烈的领导欲望。

经常使用“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之类词汇的人,一般较和蔼亲切,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不独断专行,能够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反过来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经常使用“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的人,多思想比较单纯,爱意气用事,情绪不是特别稳定,有点让人捉摸不定。

经常使用“绝对”这个词语的人,武断的性格显而易见,他们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只能自己是主角,自己发挥。但对他人却缺少耐性,很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

喜欢使用名人的用语和典故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都属于权威主义者。

经常使用流行词汇的人,热衷于随大流,喜欢浮夸,缺少个人主见和独立性。

经常使用外来语言和外语的人,虚荣心强,爱卖弄和夸耀自己。也是一个用语言当做防卫自己弱点的人。他这样做,无非是加强说话的分量,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来抬高身份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经常使用地方方言,并且还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的人,自信心很强,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性。

另外,口头语经常挂在嘴边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缺乏坚强的意志。有些人,说话时没有口头语,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可能以前有,但后来逐渐地改掉了,这显示出一个人意志力的坚强和追求说话简洁、流畅的精神。

若想通过口头语言更好地观察、了解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如何,需要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仔细、认真地揣摩、分析,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六节 细微动作反映心理状态

脸部的表情最容易显现出人的心理的状态,人对脸部以外的四肢活动,反而较少在意。若要看出对方隐藏的个性,可观察他细微的动作来印证。

有一次,保罗和约翰在聊天,保罗发觉约翰似乎与平时不一样。仔细留意才发现:约翰虽然在微笑,但在桌下的手脚却不时颤动,而此举与谈话内容并无关连。

由此,可证明人的本性还是容易由小动作流露出来,明明心中有所牵挂,却不愿承认。

某一实验证明,看照片时注意脖子以上,或脖子以下及全身时,有下列不同的表示:

第一,只有看脖子以上的人,容易表示友善的态度,个性开朗豁达,感情丰富,也很细腻,重义气,让人觉得老实、体贴。

第二,只看脖子以下的人,时常紧张、神经质,做事并无主见,常常无助与迷茫。

第三,注意身体全部的人,善变,敏捷,具有活动性。

总之,看照片时,只看脖子以下的人,比较容易洞悉对方的为人;只看脸的人,容易被照片的影像所蒙骗,结果并不是很好的。

一个人的情态可以从他的语言行为中反映出来,如果你能观察到一个人的细微的变化,那你就算是一个有心人。

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但因战功卓著,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有一天,太宗对侯君集说:“你在战场杀敌,攻城略地,非常勇猛。但是为将者,还要善于演习兵法。”

侯君集于是说:“陛下,臣自知自己才疏学浅。臣听说李靖精通兵法,请陛下为臣说情,请李靖教臣兵法。”

太宗于是命李靖教侯君集兵法。

过了一段时间,侯君集对唐太宗说:“臣以为李靖将要造反。”

太宗吃惊的问道:“何以见得?”

侯君集说道:“李靖教臣的兵法,只是一般无用的。兵法精髓部分他都藏起来不教。精通兵法又不外传,我猜他一定是有反心。”

太宗觉得有道理,就召见李靖,拿侯君集的话来问他。

李靖笑着说道:“陛下,要反的不是臣,而是侯君集。”

太宗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李靖继续解释道:“陛下,你想,现在天下已定,四海内皆清平,只是边疆有些小规模的战事。臣教侯君集的兵法,用以安抚边疆已经绰绰有余了,可他海不满足,这不是有谋反叛乱之心吗?”

江夏王李道宗也对太宗说道:“侯君集这个人,立过很大的功劳,心志很高。如果做了吏部尚书,却总不满足。看来,他将来必定要作乱。”

因为没有证据,侯君集又是有功之臣,太宗并没有将李靖和李道宗的话放在心里。后来侯君集果然勾结太子图谋作乱,被太宗赐死。太宗对李道宗说:“果然被你了。”

李靖和李道宗何以知道侯君集有造反之心?因为通过侯君集的言谈和行为,已经暴露出了他的不安现状,意图挑起事端的野心。李靖和李道宗二人见微知著,看眼下而知长远,所以断定侯君集谋反。

当年,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总统一边回答记者提问,一边随手抚摸自己的脸颊和下巴。这些微妙的动作在以前不曾有过。

尼克松总统的身体语言已是一份“供词”,表明了他与水门事件大有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