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26332900000020

第20章 长平之战(2)

这样一来,赵括很得意,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自己。但是赵奢觉得,谈论兵法的时候自己是谈不过儿子,可这小子只会在纸上比画,根本没有实战经验,一切都是想当然。所以他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杰出人才。

赵括的母亲不高兴了,问赵奢:“你为什么不看好赵括?”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儿,而在他嘴里把这种事情说得这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用他为将,让赵国军队失败的人一定是他。”

估计赵奢对儿子这番评价地球人都知道了,要不怎么连远在秦国的范雎都觉得赵括是秦国最好的对手呢。

赵括虽然合适,但要让他当上赵军的统帅,秦国人还得动动歪脑筋。范雎就从秦国挑选了一些机灵乖巧的士兵,让他们伪装成长平地区的赵国百姓,让他们去邯郸散发“秦国军队打廉颇就跟玩儿一样,但如果马服君的儿子赵括上战场,早把秦军打跑了”的消息。

没几天,这消息就传到了赵孝成王的耳朵里。他心想:“既然秦人怕赵括,我们为什么不用赵括呢?总比廉颇那老家伙在前线丢人现眼强吧。”

这个时候,丞相蔺相如已经病重,听到赵王想让赵括领兵,就急忙上书劝阻:“赵括徒有虚名,只会读他老爹的兵书,夸夸其谈的一个货色。”但是,赵王执意要派赵括为帅出征。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千万不要让赵括做将军。理由是,当年赵奢带兵打仗的时候,跟士兵同吃同睡,还亲自捧着盒饭伺候伤员。大王赏赐的东西,他都分给下属。而现在赵括做了将军,趾高气扬,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

赵王认死理,他觉得自己看上的人不会错。赵大娘一看,叹口气:“好吧,让我儿子去战场可以,不过他要是打了败仗,跟我们老赵家没关系,别来问罪就行。”

此时的赵王怎么可能想到失败的问题,就满口答应了。就这样,赵括来到了长平前线,和廉颇办理了交接手续。

赵括办了交接手续之后,严明军纪,对廉颇使用的将领多有裁撤。以前廉颇爱用刚猛之人为将,就是打起仗来不要命的那种,但他们抡刀子厉害,动脑子就很一般了,赵括就把这些人给换了,对赵军进行了一番整顿。然后赵括开始不停地找王龁的碴儿。王龁有些玩儿不过赵括,原先占领的阵地一点点丢失。

菜鸟遭遇沙场魔鬼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秦国也将前线总指挥给换了,来的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白起。

赵括一看秦军的部署发生了变动,这才知道武安君白起这个疯子来了,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

赵括心想:“老子刚出道,本想打个漂亮仗,怎么就碰到了白起这个魔鬼。”到了八月,白起眼看赵括慢慢收回失地,就提出来要跟赵括决战。

这时候,赵孝成王收到了几封前线小规模战役获胜的捷报后,高兴得不得了,暗自得意自己用对了人,所以他也命令赵括抓住时机尽快击败白起。一场大战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当时双方的阵势是这么布的:白起在西边,赵括在东边。白起的军队再往西五十里,就是很深很宽的沁水。赵括的军队再往东十里,有一条水很浅的丹水。两军的南面是太山,被秦军占据。北边是太行山脉的几处关隘,有的属于秦,有的属于赵。

因此,赵括命令驻扎在沁水西岸的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的秦军,要完全控制住沁水,然后向东跟主力军夹击白起。他又命令驻守晋阳的赵军南下,负责保护沁水的赵军,同时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

一切布置妥当之后,赵括就开始正面对白起的军队进行攻击,白起军只好向西撤退。眼看就撤到沁水东岸了,突然间赵括发现,沁水东岸沿线有秦军营寨,这是白起命令驻守在沁水东岸的秦军一夜之间扎起的。秦军背水列阵,白起进入背水阵后死守。

与此同时,赵国本来应该从西边渡过沁水夹击白起的那支军队,被王龁阻击了,没有完成赵括的任务。而准备南下的赵军,又被秦国其他将领拦截,也无法完成支援。所以,现在只剩下赵括军和白起军单挑。

以前的计划都实现不了,这让赵括着急了。于是他组织冲锋,准备突破秦军在岸边的营垒,但是好几次冲进秦军背水列的大阵当中,都被秦军在沁水的战船和岸上大寨的配合作战打败了。

就这样,两军就在沁水岸边耗上了,一时间谁也不能消灭谁。

打了好几天,赵括突然回过味来了:“不对啊,我攻秦军的营垒干吗?就算是攻破了,前面是沁水,沁水上有秦军战船,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还是退回长平吧。”

赵军刚一行动,白起军就死磕上来,就是不让这支赵军脱身。很快赵括明白了,白起想把自己耗在这儿,然后全部吃掉。明白了白起的意图之后,赵括就要加紧撤离战场。

大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关键是要有粮食。白起军在沁河上,有秦国舰队补充给养,而赵括军只有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很快赵军就闹饥荒了。赵括只好留下一支赵军断后,掩护主力部队向东撤退。

快到长平时,前方出现一片营寨,许许多多的秦军堵住了归路。这是秦昭王发来的援军,目的就在于切断赵括的退路和粮道。而身后的白起军消灭了执行掩护任务的赵军后,也攻了上来,与阻断赵括的秦昭王派来的援军夹击赵括。

这样一来,赵军全部被围。前后都是秦军,只有一条路了——越过丹水东撤临川。当赵括率领赵军辛苦地撤到丹水河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本来不深的丹水突然变得跟沁水一样宽一样深了(秦军引来的水),根本渡不过去,丹水中还有秦军战船。

赵括的军队被秦军死死围住。这时候,其他地方的赵军拼命向赵括靠拢,秦昭王派出的援军也拼命阻击。整个河东战场的形势就是冲跟堵,只要赵军有一路突破,秦军就会满盘皆输。所以秦昭王让另一支军队加紧了对邯郸的进攻,使赵国不能抽掉兵力救援长平。

被围的赵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粮食,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吃光了,粮道被切断,战马被杀了,可以吃的都吃了。最后只能把老弱病残杀掉,人吃人。

惨烈的长平之战

被困四十六天之后,赵括想了个办法。他从军士当中找了一个长得跟他比较像的人,用他的旗号,率领一队人马向晋城突袭。而他自己率领另外的人马向长平突围。

秦军果然中计,猛烈攻打突袭的假赵括的队伍,射死了假赵括。此时,秦军又包围了真赵括,并开始劝降。于是赵括又想出一条妙计,就是诈降。于是一队一队的赵国军队就朝着秦国方向走来。

赵括的意图被白起看破,他见赵军虽然投降,但是阵形不乱,就知道这是诈降。他想等到赵军武装被解除之后,将他们全部杀掉。

但是白起的意图也被赵括识破了,识破了归识破了,这时候已经出不去了,他只能安排赵军在投降仪式上发动袭击。两支军队再次短兵相接。

赵国军队毕竟人数少,而且体力上有很大的差距——好多天没吃饱饭了,赵军战败,赵括死于乱军之中。

这一场仗打完,秦国俘虏了赵军数十万人,有的说二十万人,有的说四十万人。这些人怎么办?白起觉得养着也是浪费粮食,干脆全部杀掉。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两国各自出动人马数十万,死伤不计其数。赵国就折损了四十多万人马,可见那个时候战争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但是秦国的损失也很惨重,消耗也很厉害。

虽然赵括死了,秦军暂时占领河东,但是由于消耗太过惨烈,不久之后,在河东的秦军就被赶走了。

战役结束后,白起晋见秦昭王,席间二人谈起赵括,白起说道:“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军队,付出伤亡过半的代价才全部消灭,这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儿。赵国军队十几天没吃饭,但是仍然斗志昂扬,其实这个赵括是有本事的。这一次实际上是秦军未胜而赵军未败,唯一不同的是赵括死了,而我还活着。”

三年后,白起因为功高震主,被秦昭王赐死。而上党郡的守将郑安平投降了赵国,于是上党又成为了赵国的地盘。等于没打出个结果来。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主力损失殆尽,秦国虽然也有损失,但是没几年就缓过劲儿来。于是,秦国再一次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离亡国不远了。但是没承想,这次严重的危机却为一个魏国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成就了另一段佳话。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