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26344700000058

第58章 调节经济的艺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原理并不复杂,也不神秘。但要把这些政策成功地运用于调节经济就不那么容易了。萨缪尔森说,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这句话用在经济政策上恐怕是恰如其分的。

应该如何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还包括其他政策)结合起来,艺术地调节经济呢?90年代期间克林顿政府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克林顿总统1993年1月就职时,面临两个挑战:从1981年开始并一直持续的巨额财政赤字已占到GDP的4.9%;经济仍然在衰退之中,失业率超过了7%。他的目的是减少赤字并实现充分就业。但按传统做法这需要两种相反的政策。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赤字,但会加剧赤字,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但会加重衰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克林顿该怎么办?

其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指只用一种政策而言的,如果考虑到多种政策的配合运用就可以实现多种目标。但各种政策适用的范围不同,有利与不利影响也不同,如何把各种政策配合起来使用就是一门艺术。

克林顿面对的是美国这样一个开放经济,在这种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呢?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芒德尔分析了这一问题。他在60年代根据加拿大的经验分析了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短期效应。

芒德尔证明了,稳定政策的效应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汇率制度相关。在浮动汇率之下,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效应远远大于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之下,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的效应远远大于货币政策。或者说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一国是固定汇率就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只有在浮动汇率时货币政策才有效。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国内与国际利率是一致的。如果实行固定汇率,中央银行要根据公众对本国货币的需求来调节货币量,无法按货币政策的要求调节货币量。利率与汇率总保持不变,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作用最大。在浮动汇率之下,货币量增加降低了国内利率,资本流出,汇率下降,就有力地促进了出口和经济。而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引起利率和汇率上升,出口减少抵消了其他总需求的增加。

克林顿政策正根据这个原理把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了削减赤字,克林顿政府采用长期赤字削减计划,减少支出,并增加税收(而且老布什时代过低的税率为提高税率提供了空间)。但这种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了赤字,但并没有引起衰退,因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了财政政策的紧缩作用,还刺激了经济。

削减赤字的计划有助于恢复人们的长期信心,赤字减少公共储蓄增加,这本身就使长期利率下降(90年代美国长期利率确实较低)。美联储认识到经济不会由于财政支出而变热,因此也敢于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克林顿上台后,美联储多次降息,货币政策的基调是扩张性的。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是明显的。首先,利率下降引起股价上升(道.琼斯指数第一次突破1万点大关)。美国人部分财产是股票,股价上升,这些人财产增加,从而消费信心提高,消费支出增加。这种消费支出的增加远远大于增税引起的消费减少。在这一时期,边际消费倾向从0.676上升到0.68。其次,利率下降刺激了投资。这一时期美国在高科技领域有重大突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投资机会,降息则使投资有利可图。扩张性货币政策正是美国90年代繁荣的关键,这就是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浮动汇率之下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了赤字,1998~1999财政年度,美国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但对国内经济紧缩作用很小。这样,克林顿政府就同时实现了减少赤字和经济繁荣这两个目标。

当然,政策的配合使用也有许多方法。例如,严重衰退时期可以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严重通胀时期也可以用“双紧”政策,当然还可以用“一紧一松”来搭配。各种政策对经济都有有利与不利影响,因此,在采取一种政策达到一定目的的同时还可以用另一种政策来消除其副作用。例如,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会引起利率上升,不利于私人的消费和投资(即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这时可以增加货币量来抵消利率上升的不利影响。而且,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仅有财政与货币政策,还包括供给政策和国际经济政策。这些政策都可以配合使用。

创造性地运用政策调节经济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的了解和对经济政策运用分寸的感觉和掌握。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努力过程,也永无顶峰之日。这正是经济学感叹运用政策调节经济是一门艺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