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想仿造“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而且以胡雪岩当时的地位和实力,比当年“四大恒”做起来更方便也更狠。浙江与江苏有公款往来,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将海运局分摊的公款、湖州联防的军需款项、浙江解缴江苏的功饷几笔款子合起来,换成永兴盛的银票,直接交江苏藩司和粮台,由官府直接找永兴盛兑现,这样一来,永兴盛必倒无疑。而且因为要兑现的都是官款,里面还有军需款项,追究起来,还不是仅仅关门清盘的问题,很可能要让永兴盛的老板吃官司,身陷囹圄,弄不好甚至会掉脑袋。对于胡雪岩来说,这一招是借刀杀人,还可以一点痕迹都不留。
不过,胡雪岩并不是那种残忍、恶毒之流,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放永兴盛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报复计划。胡雪岩之所以能忍下这口气,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是这招实在太狠太辣,一招既出,永兴盛绝对没有一点生路。另一方面考虑则是这样做,只不过是徒然搞垮永兴盛,自己劳而无功,得不到半点好处。等于是损人不利己,这样的事情,胡雪岩是决不愿意做的。还有一个考虑,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为那些储户们着想。胡雪岩知道,像永兴盛这样的小钱庄,官场大老和商场大亨,一般都不会与之有太多的往来,它的储户一般都是中小商人和稍稍殷实一点的市民。这些人都是从牙缝里挤出的一点点积蓄,如果永兴盛倒闭,他们也就跟着倒了大霉了。胡雪岩不忍因泄自己一时之愤而害了永兴盛的储户。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胡雪岩为人宽仁的一面。说起来,这永兴盛既来路不正,又经营不善,实际是一个强撑住门面唬人的乱摊子,即使将他一击倒地,大约也不会有多少人同情,可能还为钱庄同业清除了一匹害群之马。即使是这样,胡雪岩还是下不了手,足见他所说的“为人不可太绝”,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确确实实这样去做的,这其实可以看做是胡雪岩的一条为人准则。
在面临利益冲突的时候不妨让一步,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增加一个朋友而少个敌人。是的,真正的追求不等同于物质利益,如果我们看开一些,让出一些,那么我们的追求也会更纯粹一些,心境也会更淡泊一些,而脚步会更有力一些。
生意做不成也笑脸相迎
如何才能生财?犹太人首先着眼于内部管理,他们通过营造一个和气挣钱的氛围,避免引起矛盾冲突。
犹太商人强调和气生财,把人际关系搞得融洽和睦,从而让自己的生意欣欣向荣。这种经商之道是以“和”为原则,以“善”为办事宗旨。他们悠久的慈善传统和敏锐的社会竞争意识,使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劳资关系也有所贡献。
孙杨在北京中关村做小数码产品的批发。两年的时间里,孙杨在这个小柜台里摸爬滚打茁壮成长,自己也开了一个网店,顺带着做一些终端客户。
在多年的经验中,孙杨深知,做销售这一行,不可能每笔单都能成交。但是,即使不能成交,也要跟对方和和气气的。就这样,几乎通过每一个订单他都能认识能认识一个客户,或者说是一位好朋友。对于客户和准客户他都会定期问候,因为是朋友,也许就多了一个下次更好的机会来合作。
有一次,孙杨刚打开网页,就看见旺旺在闪。原来是一个外地的朋友在找一个合适的摄像头,而他店里正好有好几个牌子,价格也比较有优势,于是开始在网上和对方沟通,他的使用需求、使用环境和心理价位等。没想到这位朋友除了简单的产品资料之外,对摄像头的成像器件却格外感兴趣,他要求孙杨给他详细地做个说明。
但是孙杨只是一个开网店的,他哪懂这些呀?但为了这个客户,孙杨甚至去厂商的主页临时找一些技术指标,再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解释给对方。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对方问孙杨一个问题:COMS成像效果怎样,和CCD又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对于孙杨而言还算简单,他之前卖过数码相机,这回学以致用了。于是,孙杨从头至尾详细地说开来,说得兴起甚至搜出了几张成像原理示意图,发给了对方。
一小时之后,对方终于憋不住了,告诉老巴:“谢谢你,你把我这一年的问题都解释清楚了,甚至比我们老师讲得还好。其实我并不是真的要买摄像头,是我们课程需要,我看您店里这么多摄像头产品,心想你肯定是这方面专家,所以才……”
听到这番话,孙杨气得差点破口大骂。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冷静了一下,和对方说到:“这一个小时对我也很值,因为和你这一交流,也让我对这个产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还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这个效果恐怕用钱都难以换来,所以我要谢谢你啊,就算你没买我的东西。”
通过这件事,孙杨更加认识到,与客户的交流很重要,至少要让对方觉得自己很专业。而他的心态也很简单,买卖不成仁义在,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与孙杨相同的是,与成功的商人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呈现一副笑脸。无论生意能否做成,即便因合约而产生不同意见,他们也总会以笑脸来说出其否定的意见。学会笑脸相迎,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经商战术。
中国有句俗话:“人不会笑莫开店。”做生意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对对方的好恶带到生意当中来。做生意目的是要赚钱,所以,凡事要以和为贵,时刻要注意以笑脸相迎。
“和”才能得长利
做生意看重的是长远,钱是赚不完的,要考虑给自己留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让生意主动来找自己,这样就不怕没有生意可做了。
做生意就要想着怎样赚钱,这话一点都不假。但是,怎样赚钱却是有门道的。有些人眼睛总是盯着钱,总是想得到最大的利益,结果往往得罪了顾客,气跑了客户,影响了以后的生意,这真是因小失大呀!
在经商实践中,有经验的生意人心甘情愿以“吃亏”的方式为投资来培养自己的关系网,这也是一种建立商业和社会关系的策略。他们懂得与客户、同行搞好关系,就等于抓住了市场,抓住了市场就抓住了商机,抓住了财源。他们深深地明白:只想着自己的商人不能算做真正的商人,因为你所要赚钱本来都是在别人的口袋里的,要弄过来,就得与别人搞好关系。
在用“吃亏”策略营建关系网这方面,有“温州印刷业大王”之称的叶茂西是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在创业阶段还是在后来的经商过程中,他不仅想着客户,而且时刻准备着为客户的纰漏担责任,这样表面看来虽然是吃了亏,但却以此赢得了更大的客户群和更大的利益。靠着“吃亏”,他名传千里,国内许多大公司、大集团纷纷找上门来,他因此有了更多更大的客户和利润,他的客户有“网易”“联想”“雪碧”“平安保险”等国内大企业,也有“摩托罗拉”“诺基亚”“可口可乐”“柯达”这样的国际知名集团。客户只要慕名而来和叶茂西挂上钩,就立即形成铁链式的合作关系,想脱钩都不容易——不是客户脱钩不得,而是客户不忍脱钩,他们为情所动,舍不得叶茂西这样令人满意、懂得交情的客商。正缘于此,叶茂西不无得意地说:“吃点亏算什么,能吃亏才能占便宜。”
吃亏是福,先吃亏才能再得利,这是温州人建立商业关系、社会关系的有力武器。正因为“吃亏是福”的思想准备,所以在买方市场竞争激烈的险境中,他们总能牢牢占据有利地位,并稳步推行拓展计划。正因为懂得“吃亏”的好处,温州人才屡屡试用“低价策略”,当暴利营销风气在市场盛行的时候,他们带进了适利销售、薄利多销的清新空气,温州人了解自己的优势、潜能,也了解客户的心理和市场的规律,所以在市场多施打折让利之为,力行诚信待客之道,尽显豪爽慷慨大气,不仅为己扬了名,而且借此立了足。
宁波大世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温州商会会长陈正光讲过这样一件事: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商品流通还是比较落后,应该说那时候做生意比较好做。我到了宁波,三个人把几样东西都买好以后装轮船。突然碰到一个人是桃花岛人,他说有非常好的目鱼干,就是吃的目鱼干,那么我们几个人货进好,刚刚还剩下几万元钱,就决定进货。我和他讲他们去装货,我们把这些鱼都买下来,大概一共4000多斤。重量都称好,钱付好,后来我感觉这4000多斤好像量不够。我就重新称了几袋,后来4000斤其实只有1900斤。”
一次生意就被人骗了2000多斤,这是许多人都无法接受的。但是,陈正光却想得很开。他认为,做生意,上当受骗、吃亏损失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汲取经验,着眼于长远发展,就当交点学费学习做生意的方法,这也是合算的。
他说:“有些地方我都吃亏了。用一句宁波话,吃亏就是上算(合算)。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我们前面做过很多的事情,不管是失败还是吃亏,我觉得,都是上算的。”
美国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耐特说过:“有时候,能吃亏就是福,会忍退就是成功。”许多温州商人深谙其中的道理。
有一位温州籍商人刘老板,在陕西铜川开了家机电设备公司。
有一次,一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遗憾的是,刘老板找遍了公司的库存,就是没有这个配件。但是,这位客户着急得很,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他所在的企业就面临停工,而停工一天的损失将达5万多元。
看到客户如此着急,刘老板一边安慰,一边承诺一定在一天之内把货搞到。
客户刚走,刘老板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供货方。谁知,西安也没货了。没办法,他只好连夜乘飞机到杭州,然后再叫车赶往温州老家。
回来折腾一番后已经是清晨四五点了。刘老板不顾饥饿与疲劳,又在温州联系相关的生产厂家。结果,在连续联系了十几个厂家后,终于让他找到了这个电器配件。
拿到电器配件后,刘老板火速打车直奔温州机场,连下车看望一下父母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天,当他把货交到客户手中时,客户感动得无法言语。
但是,这次生意对于刘老板来说,却是一桩赔本的生意。因为一个配件才300元,利润也就30元,但是刘老板却付出了3000多元的交通费。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刘老板亏了好几千元,但是他却得到了客户的信任。第二天,客户所在的企业就敲锣打鼓地送来大匾,还带上当地媒体来采访刘老板,宣传他这种一心想着客户的事迹。
就这样,刘老板吃亏待客户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刘老板生意自然是越来越红火,得到的财富自然比区区几千元的损失要多得多。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也是一个敢于吃亏的人。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卢伟光用自己的利益换取了现在的发展。
那次事件发生在2001年。
2001年,卢伟光在巴西做了一次赔本生意。这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卢伟光却并不这么认为。
“我早就听到了亚马逊丛林的召唤,那些木头是有生命的,有细胞,会呼吸,还会说话。”卢伟光说。为了木头,卢伟光真是付出了很多。
2001年春节前夕,因为市场被普遍看好,很多亚洲商人都增加订货量。但按照传统习俗,绝大部分装修工程在那时候都停工暂歇,没人买货,这样,商家手头的现金一下子窘迫起来。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印尼盾暴跌,1美元本来兑换8500印尼盾,一下子跌到了1∶13000,大部分供应商都转向印尼采购,而停止从巴西采购。
当时的卢伟光也非常犹豫:如果按照原来合同中规定的汇率从巴西订货的话,自然能够赢得巴西人的尊敬和喜爱,今后就能够得到更优惠的价格,但贷款利率加上汇率损失,折合起来要亏损1700多万元人民币,这几乎是当时卢伟光一整年的利润;可是如果毁约的话,自己这3年在巴西辛苦经营的渠道和信用都要毁于一旦。
怎么办呢?要做这个决策实在太困难了。
当时的卢伟光敏锐地意识到,未来两三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必然还会发展,自己是有机会把这笔钱赚回来的。尽管面对这笔巨额的损失,卢伟光无法确定自己需要多久才能赚回来,但是最终他还是把钱打到对方账户上。
“我平时很少向人家借钱。但那个时候,时间很紧,我叫我太太和我弟弟飞回温州,一天借到1百万现金,用一个麻袋装着飞到上海,按时付清了木材款。”他说。
卢伟光认为,就像森林里的树木一样,一年长一个轮儿,所有的事物也都有周期。这是该做的事,不得不亏的钱。整个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今后两三年只要保持增长,这个成本我承担得起。
风波之后,卢伟光总共损失1500万元,但“上海安信讲信用”的消息很快传遍巴西业界。卢伟光的友善、真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50多个原木锯材厂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甚至连当地的印地安人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卢伟光在回想当初的决定时,曾经感慨地说:“现在回想起来还算幸运,因为当年绝大部分经销商都宁愿选择毁约,以避免这笔损失。而我,不仅仅给供应商带去了资金,也确立了自己在巴西良好的名声,其他供应商也都倾向于给我供货。”
作为安信公司董事,卢伟光的妻子陈洁说:“伟光认为信誉是最难建立的,钱是次要的。他一般不会计较人家压价,他只在乎供货质量和数量,我就数落他怎么这么笨!不过,人家可能以为他比较傻,都愿意跟他合作。”
是的,在生意场上,有时候要难得糊涂,不要过于斤斤计较。许多人最怕与过于精明的商人合作,因为生怕自己会被利用,会吃亏,如果你是一个不在乎眼前吃亏,而重视长远发展的人,人们就相对愿意与你合作。
在电脑时代的今天,商业经营活动实现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较量,谋略较量。而这种吃亏实际上就是一种商业上的深谋远虑。商业俗语说,“钓鱼需长线,有赔也有赚”。对于生意场上的得失,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千万不要“只见锥刀来,不见凿头方”,只顾一时的利益而失去了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