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无论多么亲密无间,同样也有利益之争的时候。面对“利”字,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商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处理得好,人财兼得;处理不好,人财均失。我们自己不能做小人,但也不要期望朋友会做君子。与其事后闹矛盾,不如事前多仔细,亲兄弟同样也要明算账。
朋友间还是该谈利益的
有人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乍听起来觉得没有道理,细想起来也有点理由。我们从儿时就交朋友,那时称为“小朋友”,为什么能够成为“小朋友”?就是我带他玩,他也带我玩,他把好吃的给我吃,我也把好吃的给他吃,他把他的小刀或铅笔借给我用,我也把我的东西借给他。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有利益关系,但已经就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利益关系了。等到我们长大成人了,各干各的事,不在一起了,我们在利益关系上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很少,我们是否还是朋友呢?后来进中学、大学,我们也有许多朋友,毕业后各奔东西了,甚至有比朋友更深一筹的恋人都劳燕分飞了,那时结识的朋友也随着时间与距离而渐渐淡化了,只能说我们曾经是同学,再见时也就那么一会儿的热烈,握个手,吃顿饭,寒暄几句而已。
夫妻算不算朋友?子女算不算朋友?兄弟算不算朋友?应该说算吧,因为不仅有利益关系,还有血缘关系。但怎么还有夫妻、父子、兄弟反目的呢?究其原因就在利益上。兄弟间为了争夺遗产,父母不作为,儿子不努力,或某方过分伤害了对方的利益,都会成为反目的理由。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认贼作父,甚至对权贵家的狗都可以叫亲娘,出卖朋友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如果你交上这样的朋友就是一辈子的遗憾!看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的确有一定道理。
那么,这个世界上是否就没有朋友了?有的都是利益关系的临时组合吗?实际上,朋友应该还是有的,朋友也不可能一点不谈利益。
与朋友相处,在利益上无非是冲突和一致两个可选项。至于选哪一个,则要看你对朋友的态度了。
朋友之间多少都会面对利益的冲突,利益冲突往往可以显现一个人的本性。在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商人用较少的利益换取一个好朋友是值得的;同样,用较大的利益放弃一个不合适的朋友也是合适的。
只有相同的利益,才能使双方的友谊持久。因此,我们要尽量化解与朋友利益上的冲突,使自己和朋友有着共同的利益。
有一家工厂效益不是太好,工人们的工资很低,当工人们要求增加工资时,老板就对他们说:“各位,你们希望公司倒闭吗?”当然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工厂倒闭,如果倒闭了,就会失业,连眼前的低工资也拿不到了。
老板继续说道:“如果工厂倒闭了,大家一分钱工资也拿不到了。我也不希望工厂倒闭。我与你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工厂倒闭了对你们、对我都没有好处。如今我们只有团结一致,共同渡过难关,工厂办好了,大家才会都有饭吃。”
工人们听了老板的话,感觉到老板与自己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觉得工厂办好了,老板发财了,自己工资收入就会提高。结果这些工人齐心协力,个个努力工作,果真把工厂搞得有声有色,老板和工人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名老板把劳资矛盾中利益的冲突成功的转化为振兴工厂的动力,最终双方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很值得商人在与朋友相处时学习。
真正的朋友在利益上看得是很淡的。所谓“管鲍分金”“伯牙摔琴”的故事,一是说朋友要是知音,能互相理解,二是说朋友要互相谦让,不因小利动摇大的理想。一个人如果是带着个人的利益目的去交朋友,想必是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朋友是奉献,不是索取;朋友是谦让,不是专横;朋友是仁慈,不是仇恨;朋友是春花秋月,是和风,是润物细无声的雨露,是和煦的阳光;朋友是雪里送炭,不是锦上添花。
当你与朋友合作的时候
索尼公司有一个让人们传为美谈的故事。创始人井大深与盛田昭夫在长达51年的时间里,共同经营索尼。他们从青年时期一起走过困境,步入辉煌,进入垂暮,甚至到中风失去说话能力,两个人始终相互沉醉于彼此的高度默契之中。
在国内,有着“外胡内南”和谐搭档美称的南存辉和胡成中从小就是同班同学,胡成中比南存辉大两岁,南存辉是班长,胡成中是体育委员。毕业后,南存辉成了修鞋匠,胡成中做了裁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两人共同集资,创办乐清求精开关厂。由于经营得当,乐清求精开关厂生意红红火火。正是在他们合作的6年,成为两个人各自事业的预演。两个人这一阶段最大的收获,一是积累了各自的第一桶金——创业6年赢利200万元,而更主要的恐怕还是两个人都明白了今后应当怎样做。
作为商人,利益关系处理得好,双方合作得才默契。要想事业之舟借合作之帆一路顺风,就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 沟通是合作的基础
沟通是合作的基础。一个商人必须懂得运用沟通的方法,以保证来自朋友的最大限度的合作。拒绝沟通也就意味着拒绝与别人的合作。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一定是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也一定是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善于与人沟通的商人,能用诚意换取朋友的支持与信任。许多有实力的人最终没能成就大事,往往正是因为他们不善沟通,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伙伴的能力。
被誉为“用人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认为,愿不愿与人合作是一个人具不具备管理者基本素质的问题,而善不善于与人合作则是管理者的能力水平问题。如果你想领导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就需要一支高效的队伍做后盾。心甘情愿的合作态度——对企业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友善的姿态与朋友沟通,随时协调彼此的利益,使大家有一种相互认同感,这是合作的基本保证。
2. 绕开合作上的歧途
如今不少人不遵守道德规范,更有甚者把《孙子兵法》进行歪用,这些人一旦以“朋友”的面孔出现,是对朋友的亵渎,也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欺骗人。商人如果误入圈套不深,或是发现了这一特殊情况,当立即刹车,终止与对方的联系。合作上的歧途是最容易造成利益纠纷的,商人此时不应匆忙做出合作决定:
情形一:在一个周末欢宴后,或在工作之余的闲聊中,某个“朋友”突然冒出了一个有关产品或服务方式,或营销方式的新创意,在场的你兴许立刻被这个新设想吸引住了,双方都沉醉在对未来的幻想中,从而走到了一起,办起企业。但在以后的新事业中,发现自己仅是一个勉强加入的合伙人。
情形二:有一位聪明、精力充沛、未能从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在一次闲聊中构想出一种新跑鞋。你或许被这个独特的构想所吸引,筹集了20多万元,创办了一个公司,新鞋推向市场后,市场反映挺好。但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上却产生了矛盾。担任总经理的你希望扩大研究发展,以继续推出新设计的鞋,使公司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但投资的朋友希望扩大生产规模,以便可以马上大捞一笔,不愿意再冒风险。结果,你与朋友所订立的目标不一样,公司开始停滞,然后逐渐萎缩,最后没有一个获益。你这位总经理也就失去了地位,资本也泡汤了。
3. 合作伙伴要相互尊重
有人因一只小小的塑料鞋套和生意合作伙伴反目。起因仅仅是他在生意伙伴家中做客时,认为主人为他提供塑料鞋套对其人格造成极大侮辱。
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由于对一小事存有理解上的分歧,竟也能导致生意合作伙伴反目,损失的数目恐怕不是一双塑料鞋套所能对比的。
主人肯定是尊重客人的,要不也不会热情邀请客人来家做客。主人的理解是客人进家换塑料套在当地都是这样,甚至不少地方也是这样。这是一种习惯,对谁都一样,这次自然也不例外。而客人的理解是,让自己换鞋套就是表示自己不卫生,就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于是矛盾就出现了。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要想和谐相处,关键是互相了解,相互尊重。其实,作为主人,不能将自己的习惯强加于客人的身上,既然邀请了客人,就应该了解客人的情况(包括客人的经历,生活习惯以及敏感内容等);既然邀请了客人,就应做好麻烦的打算(包括客人弄脏房间,离开后要打扫等);发现了客人对自己的要求不悦,就应及时作些调整,而不应一意孤行。作为客人,应入乡随俗。国家尚如此,何况个人?尊重主人家的生活习惯,是作为客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尊重。
分歧的实质背后是利己意识的高升,是方便他人思想的严重削弱。说穿了,两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多,没有为他人方便和脸面着想!双方作为朋友,竟然为了一件小事而导致反目,且影响了合作,看起来似乎是件可笑的事。但透过现象,我们还是看到了宽容因子的缺失,看到相互尊重实践的艰难跋涉。不管是谁,只要他(她)不将“尊重”根植于心中,终将生出诸多不必要的事端。
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前提,现代市场经济就是相互尊重伦理的经济。在现代社会中,自我利益追求的是自主主体之间的相互人格尊重,是社会生活得以进行的基本伦理前提。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大量的日常交易活动,如果没有人格互尊的伦理,就不能进行。商品的交易是在追求自我利益的人之间进行的等价交换活动。相互尊重的伦理体现的是对对方主体人的承认与尊重。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市场是一个讲究相互尊重的经济。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生活之道,也是经济交易之道,任何人都不能置之度外。
4. 双赢是继续合作的基础
双赢就是让双方都获利。朋友间更要达到双赢,这样的友谊才让人觉得值得而且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只有双赢,双方才愿意再继续合作,赢取更大的利益。只考虑自己一方的利益,对方就会因为你的自私,怀疑你的人品与信誉,并有可能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即使合作得很好,也可能是一锤子买卖,下次赶快更换合作伙伴。
双赢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明显。这就好比:树上挂了一块肉,一个人太矮够不到,另一个人来了。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站到另一个人的肩膀上,很容易取到了肉。两个人都很需要这块肉,既然都付出了劳动,不可能让一个人独吞。公平的分法是双方各半块,但甲较大度,说:“我只要三分之一。”你对别人大度,别人也会对你大度,虽然自私的人可能求之不得,欣然接受,但正好暴露了他卑劣的人品,这次得到的多一些,下次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了。乙说:“还是我要三分之一,你比我更需要。”甲说:“时间还早,咱们再找找,看看其他的树上是否还挂了肉。”在两人的努力下,他们又找到三块肉,每个人分两块,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激烈的竞争,需要真诚的合作,长久的合作需要“双赢”为保证,协作的任何一方,不赢反亏,就失去了继续合作的基础,处在合作中受到伤害,那必然会陷入“你死我活”的游戏恶圈中。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良好,当野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深受重伤,无法享受美味。
试想一下,如果狮子不如此贪心,而与野狼共享那只小鹿,岂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规则!
商人要做大做久,就得注重彼此和谐与互助合作,面对利益时与其独吞,不如共享。
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这次你赚,下次他赚,这回他多赚,下回你多赚。
总而言之,“双赢”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相互合作。
5. 多与人商量好办事
每个人都具有或强或弱的逆反心理,尤其不愿意接受别人强硬的话。与朋友合作,要能够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苦味的药丸大多裹着一层糖衣,使人先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里去。药物进入肠胃,药性发生效用,疾病也就好了。你在要求朋友做某件事时,与人好好商量,使人先尝一些甜味,然后,你再命令他做事,即使是朋友觉得委屈的事,人家也会接受。
如果你要人家遵照你的意思去做事情,在说话语气上就要注意。
“我要你这样那样做。”不可这么说,而要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使在一个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正在休息,一位监工走上去把大家臭骂一顿,说拿了工钱坐着不做工是不对的。工人们怕监工,当然立刻站起来去工作了,可是当监工一走,他们便又停手了,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那位监工不了解人们的心理,用一种强硬的态度,反而使人们产生了逆反心理,更要与你做对。如果那位监工上前和颜悦色地说:“天气真是热死人,坐着休息还是不断地流汗,这怎么办?朋友,现在工作任务紧,我们忍耐一下赶一赶好吗?我们早点干好,早点回去洗一个澡,怎么样?”那么,工人们听到这话,一定会忍着酷暑去工作。
哪个人不喜欢听柔和的话呢?小洛克菲勒深明此理,他就是一个善于与人商量的人。
1915年,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奋,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因而造成了流血事件,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那样的情况,可说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工人的信服。他是怎么做的呢?小洛克菲勒是个有平民思想的人,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工人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们发表了一次充满人情味的演说。那次演说可称之不朽,它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誉。他的演说始终是以诚恳的商量的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