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意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2635200000006

第6章 人情生意经——感情投资是生意的潜力股(1)

在生意场上,商人的交际和应酬少不了,商人理应比其他人更加懂得人情世故,更加懂得如何在朋友圈子里游刃有余。朋友是“处”出来的,平时多联系,遇到困难时才有人帮。

交情和义气就是资本

很多时候,交情不是为了功利,不是为了直接的商业动机而有意为之的。可能是在十分无心的时候,你就做了让别人感激终身的一件事情。

日本商业界流传着这样两则故事。

某大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在市镇某地段征地建房。所有的人都搬了,独有一位老太太很执拗,坚决不愿搬出居住了一辈子的小屋。公司经理三番五次上门,老太太都没答应他们的要求。最后公司无奈,只得通知她到公司签一份合同,以完成手续,证明公司与她无租借关系。

老太太穿着木屐,冒着小雨到了公司。一进公司门,秘书小姐就热情地帮她换上拖鞋,拿出干净的抹布帮她揩雨。

活了一辈子,老太太没有这样让人服侍过。所以等进了经理办公室,老太太已经改变了心思,答应迁出自己的小屋,让公司建房。

另外一件事,讲的是一个驻德国的日本公司。

每次德国公司代表去日本考察,都是这个日本公司的秘书小姐代订机票。时间一长,这位代表发现每次从德国去日本,自己的机票总是靠左侧窗户,而每次从日本回来,自己的机票则总是靠右侧窗户。

这位代表就问这位秘书小姐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订票规律。秘书小姐嫣然一笑说:“因为你每次去日本,富士山总在你的左侧,每次从日本回来,富士山总在你的右侧。我很乐意让你每次都能饱览我国名山的秀丽。”

这位代表非常感动,认为一个公司有这样一位秘书小姐,公司的管理必然不差。于是他说服了自己的公司,与日本公司开始了长期合作。

所以,交情的回报经常是悄无声息的。在你不经意中,原来认为很棘手的事情突然如水雾一般挥发了。可能到很久以后你才知道,是很久以前的一颗情义种子开花结果了。

交情和义气是行商生财的资本。只要肯用心、多播种,必然会有收获。在商业上,如果缺了交情和义气,就犹如满盘的围棋子缺了一口气,摆得再多也是死棋。

人情需要不断地积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必须先爱人。每个生意人都应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这些人情的“债权”,就如同一个人为防急用,须养成“储蓄”的习惯一样。

中国人最讲究量入为出,为了应付某种急需,一般人即使省吃俭用也要在银行里存一笔钱。因为有了这样一笔储蓄,心里就踏实,就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拿出来抵挡一阵。同样的道理,要想找人办事,你就应该在人情账户上先进行储蓄,有了这种人情储蓄,找人办事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军阀混战时期,有一个人,想在东北谋一个职位,曾经请了个有权有势的商人,帮他推荐,张作霖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过了几天,还迟迟不见任书,那个人急得团团转。

刚好,他遇到了一位故交,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个人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

谁知那位顾问却像拨浪鼓似地一个劲地摇头,推却道:“不好办啊。你既有人推荐了,我再为你去说情,好像是追问他一般。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便会想到你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谋事。本来也许会给你个差事,这样一来,非但不给,搞不好还会招来祸害。”

不过,顾问到底是顾问,他见那人一脸的失望与忧伤,竟也为朋友想出条主意:“我想到一计,张大帅近来很高兴玩麻将,对麻将情有独钟,我就借某总长家里,请人吃饭打牌。打牌时你也来,你是打麻将的老手,每次只赢不输。这回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张大帅赢得满意,玩得开心。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

到了约定的那天,在某总长家里,由那位顾问盛情邀请张作霖吃饭。茶余饭后,拉出麻将桌准备交锋。

所有的事情都照那位顾问的计划而行。这天,张作霖的牌可顺了,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那人真不愧是打麻将的老手,张作霖手中的牌,他摸得透透的。在玩牌过程中,他故意多次输给了张作霖。张大帅玩得十分高兴。

打过牌后,张作霖同那位顾问边抽烟边聊,顾问有意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太棒了。”

张作霖扔掉烟头,莞尔一笑:“你过奖了,全凭运气。”那位顾问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这次到咱们这儿来,是想找一个差事的。他在前清也是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

张作霖猛然醒悟,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有一个商人也曾经推荐过他的,我就成全了他吧。”

后来,没过多久,那个人就到东北做官去了。

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人人都喜欢投其所好的特点,自然能够给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与之交往也会轻松自如很多。只要他高兴了,事情就好办了。

如果你的人情账户上没有什么储蓄,到需要用人情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情可用了。因此,在人情账户上千万不能出现负数,一旦出现了负数,人情债欠得太多,找到别人办事的时候,人家也就会有想法,一次两次无偿帮助你,还可能觉得情有可原,但久而久之,别人也就会不乐意了。只有平时主动帮助别人,把人情做足,充实你的人情账户,你的人情账户上的储蓄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够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的银行存折,如果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止是5000元,因为还有利息!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平时对人情的储蓄,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顺水推舟,巧送人情

要想获取,必先施予。明明是在求人,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施舍;本来是无大功绩,只是顺水推舟,却可两边落好,大落人情,这是为人处事高手所为。因为,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个“成本”问题,使用方法和时机得当,则能降低成本或不用投入也可获得人心。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公益活动,表面上资助非盈利甚至“倒贴”的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出爱心,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性”广告。并且,“硬”广告,只是让人知道,而“软”广告却在出名的同时获得好感与支持。关键是要“雪中送炭”,而不要“锦上添花”,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急公好义的好名声。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被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

年初的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仙(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至5港元。

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其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并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李嘉诚毫不犹豫挂帅救业。在他的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

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进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就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当业界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么办?

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能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能独霸一个行业的。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更兼风水轮流转,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确的取向是,应该从李嘉诚的行为中汲取精义。救人于危难倒悬,不但赢得了人缘、信誉及声望,你的形象实际上为你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了伏笔。不仅是积善积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后的所得势必要超过你的付出。以李嘉诚而言,一个被称为“救世主”的人,谁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呢?

另外,如果能在做人情的过程中,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可以名利双收,“甘蔗可以两头甜”。

以真情真心打动贵人

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因此,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资与真诚合作。在商品社会中,人们总是这样认为:商场无情,人们之间总是充满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斗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类毕竟是人类,感情是无可替代的,只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善于用“情”,你就会获得出人意外的惊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亚丽曾是某工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丈夫所在的工厂也不景气,每月只能发300元,加上自己的下岗补贴,不足400元,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在城区建了一个菜市场,鼓励下岗职工进行自食其力的劳动。

李亚丽和丈夫一商量,借了400块钱,再加上家里仅有的100块钱,租了一个菜摊,准备卖菜。

夫妻俩说干就干,亚丽跑上跑下,抱着批来的蔬菜,就像抱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一样,心里喜滋滋的。

晚上一算账,赚了12块多,李亚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位置太偏,人们购菜都不愿跑那么远,于是菜市场就慢慢地冷落了,有时候,一天连一斤菜也卖不出去,亚丽决定第二天就收摊,不再卖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