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通过他是否按时回家,有急事时是否想着通知家人,说起家人时感觉是否很亲切等等,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家人的态度。一个不把家人放在心上的人是不会把朋友放在心上的。这种人往往心里只装着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得失安危,根本就不会想到朋友。所以交往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与那些没有责任感或家庭观念的人结交。
选择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如同交朋友,首先对方要是一个自尊自爱、作风正派的人。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自尊,便无法尊敬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使我们所结交的人都是懂得自尊自爱的人,相信大家都会互相尊重的。
与身心健全的人交往,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别人的尊敬,而且也可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养。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通常都有很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不喜欢轻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具有诚实的本性,不仅能忠实于自己,也能忠实于朋友。
而且,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常常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但这种自尊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傲慢”,而且也丝毫不含一点“轻视”别人的意味,只是事事自己做主,不容他人插足而已。并且,这种人是无法忍受他人欺侮的,一旦有人欺侮他,就一定会遭到激烈地反抗!
另外,他们的心态一直很稳定,能与人愉快相处,以整体的观点来说,这种人是属于和蔼、意志高昂的类型。因此,很容易成功。一般他们的生活情形如下:
工作很卖力,而且也有经济独立的能力;
过着安定、快乐的家庭生活;
能尽情地享受生活乐趣及休假的闲情;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生病;
常受到人们的尊敬及喜爱;
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而且能将自己的感情表达给别人知道;
能控制自己,因此,对自己的缺点并不十分苛求;
能享受过去及现在的生活,对于未来也充满希望。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不仅能在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而且也能在人生的过程中,享受到真正的乐趣。如果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有自尊心且身心很健康的人,一定能够很轻易地分辨出别人是否和你具有同样的性格。
人生的成败与择友有着密切的关系。“欲知其人,先观其友。”“智者永远不和愚者为伍。”真诚的合作伙伴会解救你于危难中,居心叵测的人会推你于万丈深渊。
刘惠和赵蔚在大学时同住一间宿舍,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毕业后她们合租一套房子,合用一台电脑和一个电子邮箱。一天,赵蔚打开电子信箱发现国外某大学发给刘惠一封入学通知书,赵蔚立刻不怀好意地假冒刘惠的名义给该大学回了一封信,说自己已经联系好其他学校,不去该校进修了,并谢谢对方的录取。信发出后,赵蔚将邮件彻底删除,并对此事只字不提。一个月后,刘惠打开电子信箱,发现该大学发给她的又一封信,信中说很遗憾刘惠不能来该校进修,校方只好另作了计划。刘惠看完信后莫名其妙,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有人冒充她拒绝了此校的录取。而且刘惠猜测这个人就是赵蔚。赵蔚对此事供认不讳,还幸灾乐祸地说:“我就要这样做,我不能去国外留学,你也休想,你不能比我强。”
在生意上,合作伙伴要慎重挑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要怀着纯净之心进行选择。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说:“独立和平等使人们的关系真诚而坦率,在这种关系中不包含有义务和利害关系的成分,它所遵循的唯一法则就是兴趣和友谊。”这可以作为选择成功合作伙伴的参考。
对对方言外之意要仔细斟酌
在生意场上,互相之间虽然好说话,但涉及实际利益的时候,难免双方就顾虑重重。尤其是对于商人来说,很多时候,听不出他人的言外之意,看不清他虚伪的表演,就容易被其利用或导致不愉快。
刘主编约赵教授为刊物写一篇稿子,恰巧刘主编的刊物搞座谈会,他也邀请了赵教授。赵教授刚进会场,刘主编就冲了过去:“太好了!太好了!我一直在等您的稿子。”
“糟糕!”赵教授一拍脑袋:“抱歉!抱歉!我留在桌子上,忘记带了。”又拍拍刘主编的肩膀:“明天,明天上午,你派人来拿,好吧?”
“没关系!”刘主编一笑:“也不必等明天,我等会儿开车送您回去,顺便拿。”
赵教授一怔,也笑笑:“可惜我等会儿不直接回家,还是明天吧!”
座谈会结束后,送走了学者、专家,刘主编到停车场开车回家。转过街角,他看见赵教授和贺律师在等出租车。
刘主编摇下车窗热心地问:“到哪儿去呀!”
贺律师说:“陪赵教授回家。”
刘主编一听,就停下车将赵教授和贺律师拉上车。刘主编边开车边说:“我送您回家,顺便拿稿子。”
“我家巷子小,尤其这假日,停满车,不容易进去。”赵教授拍拍刘主编:“您还是把我们放在巷口,我明天上午叫女儿把稿子给您送去,她也顺路。”
谁知刘主编说自己更顺路,一定要去。刘主编硬是转过小巷子,一点、一点往里挤,开到赵教授的门口。
“我还得找呢!这巷子不好停车。”赵教授说。
“没问题,您不是说放在桌子上吗?”正说着,后面的车大按喇叭催促。
“您还是别等了吧!”赵教授拍着车窗:“告诉您实话,我还没写完呢……”
赵教授再三找借口推辞,刘主编居然没有听出赵教授“我还没有写完呢”的言外之意,结果弄得两人都不愉快。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这个“声”指的就是言外之意。
通常除说话以外,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明确的意思,就是同一句话也可以听出其弦外之言、言外之意。如果不能掌握和摸透这一点,就有可能遭受他人的伤害或伤害他人。
在与人的交谈中,我们需要留意他的意外之意。
如果对方在谈话中常常提及“我”“我的”这几个字眼,证明他是一个极端自私和不关心你的人。一个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的汽车出了故障,他就会常常提到它。同样,一个人有了心病,那他也会经常提起的。”只有他的话中“我们”的次数增加,你才可能与他发展友谊。
如果对方时不时提到那些不择手段的成功者,并且眼中露出羡慕之色,尤其津津乐道其手段的果断和残忍,他可能也是一个阴谋家,必要时,他不会顾及你们的友谊,会一脚把你踩在脚下。
你去请求对方帮忙办事,而他始终不正面回答你,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他”,那就已经说明他不准备帮助你,你就不要在他那里耽误时间了。
你和对方商谈一件重要的事,他不公开称赞你的想法,而是说:“完全可以,但是……”这说明他不支持你的想法,甚至反对,只是碍于你的情面,不好意思直说出来。
在生意场上,要特别善于留神对方话语中的言外之意,这是“知”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既可以改变你与对方的关系,办事方便,还可以帮你了解对方的内心,避免伤害朋友。
谨防被熟人“杀熟”
“杀熟”现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在我们社会,对他人的信任和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一直就是硬币的两个面。这种信任使得人们对人的防范之心大为降低,从而导致很多人商场失利原因恰恰是被熟人所“杀”。
在十几年前,我们周围许多人下海经商,于是到熟人那里买东西,几乎成了人们的一种消费观念。有一热心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曾在报上发表过几则“生活忠告”,其中有一则的标题是“不要到熟人店铺买东西”。大意是,到熟人那里买东西,起码有两大坏处:一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杀价,人家说按进价卖给你,你就不好怀疑,所以往往“以占便宜的方式吃亏”;二是明知上了当挨了宰,又碍于情面,没法去理论,所以往往有气装作肚子疼。
有一段时期,社会上到处办“保安培训班”,招生简章天花乱坠。贫困地区的一些青年以为是天赐良机,一个接一个从农村涌入城市,梦想着将来也穿上制服,在城里谋一份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之间,却发生了许多让人伤心的事。
甘肃环县山区曾发生这样一真实故事:一男孩经不住一个远方亲戚孩子的鼓动,家里借了几千块钱,送他到某大城市去“学习”。但没过几天,这男孩就摇身一变,成了保安学校“招生办”的人,跑回来“大量招生”。结果好几个朋友都跟他去了。又过了不长一段时间,后去的几个也回来“招生”了,瞄准的同样还是熟人。据说,他们的“待遇”,就是从亲自招的“学员”身上“提成”出来的;而所谓的“保安学校”,只不过是一个“严肃”的壳子而已,结业分配等等承诺也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明知是骗人,他还得去骗,因为他被人骗了——这是他的解释。而当初,很多人之所以不惜血本,敢把孩子送出家门,却是因为熟人这一层关系。
最近几年,传销发疯似的闯入我们的生活。传销的产品如何是一回事,传销链的形成又是一回事。不得不承认,目前流行的传销方式,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熟人相见,分外眼红”:为了能使自己“致富”,不惜拉朋友下水,随便把哪个传销商提起来,都能牵动一连串熟人的神经。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杀熟”现象。“杀熟”现象能发展到这一步,也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熟人好办事”。不论怎么说,它都代表着一种很重要的信任结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从近到远,从亲到疏,从熟悉到陌生,不可否认,总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信任度。有什么事,我们总是先找最近、最亲、最熟的人诉说,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家庭成员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居之间相互交往的事实也证明,熟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基础和信任资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非常重视熟人之间的关系,就在于它可以增加人们处世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信任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在谈到传销现象时曾说,杀熟对道德的最大伤害,就是对我国社会这种信任结构的打击,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支点。可以说,一个人出于纯粹的个人利益而开始“杀熟”,就是开始摧毁自己最基本的道德基础。
1999年,王玲的朋友李女士夫妇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因急需管理人员,王玲几经思考加入了该公司,做起了办公室主任兼出纳。没多久,李女士夫妇又开了一家科技公司,虽然是两家公司,但用的却是一套人马,而王玲在两家公司所担认的职务也是一样。出于对王玲的信任,李女士将广告公司的支票全都放在王玲处,每次需要提现时,就用电话通知王玲填好支票,然后由她盖章。如果遇上需要增加金额的,李女士图省事就会要王玲在盖好章的支票上改一下。
李女士对钱的随意态度,渐渐让并不富裕的王玲感到心理不平衡,而公司现金支票通常不填大写,给了王玲可乘之机,于是她开始在支票上做起了文章。2000年12月的一天,李女士要王玲提钱,望着眼前的支票,王玲用手中的笔轻轻一画,原先千位数上的“0”瞬间变成了“6”。当她成功从银行取出现金后,那多出的6000元轻松进了她的口袋,而这一切,她的老板李女士却毫无反应。王玲此时的心情很是复杂,她为自己的聪明而自豪,而有钱人不在乎钱的态度让她难以理解。
于是,她开始疯狂地改写支票,有时改“千”下面的数字,有时改“万”下面的数字。短短一年时间,她采取不记账和涂改、添加现金支票的方法,14次作案,侵占数额高达11.7万元。除此之外,她还用同样的手段在李女士的广告公司搞钱,数额更是高达50余万。
自从过上“日进斗金”的生活后,王玲对钱的态度也有了改变。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王玲在那几年的消费很是惊人,仅仅根据她在金鹰商厦消费后,返还的礼金数额来推算,她一年的消费就超过10万元。本以为可以从此逍遥下去,但一次偶然机会,李女士发现了王玲的手段。
2001年春节前夕,王玲拿着支票去提钱,由于李女士临时要加钱,打王玲的电话总是打不通,无奈下,李女士要另一个同事赶到银行。该员工无意中发现老板所说的“20000元”变成了“26000元”。事后李女士就此事问了王玲,可王玲却反问她:“不是你叫我提26000的吗?”此事发生后,心生怀疑的李女士前往银行查账,可打印出的账单令她吃惊:多笔提取的现金均被加上了少则过千多则上万的零头,可她让王玲提取的金额一般都是整数。
当李女士就此事找王玲时,王玲只承认自己拿了一部分钱,在李女士要求她退还时,王玲只同意退出35万。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李女士决定报警,可王玲却威胁说,如果报警就揭发其偷漏税行为,但李女士终究还是报了案。
2002年5月20日,王玲因犯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这个年仅27岁的女子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短短两年内轻轻松松地将公司60余万资金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她作案的工具就是一支小小的笔,只要她高兴,随意一画,少则上千,多则上万。而她做这一切的筹码就是老板对她的信任。
中国人特别重感情,出门办事总愿意找个熟人,以图物美价廉、称心如意,这种做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有些人却恰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潜意识,借着熟人的幌子,专门“杀熟”。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待熟人也同样如此。你不能光顾及熟人的面子而降低自己的防范心。否则,不仅得不到方便还会深受其害。
其实,要想避免被熟人所“杀”,也不是没有办法,也不是说你周围所有的熟人都不可信。做生意嘛!哪能离开熟人的支持和帮助?不过,现在既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就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杠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切忌感情用事,做熟人、人情生意。为了防止被熟人所“杀”,根据以往的经验,恐怕要做到以下几条:
要熟知对方的人品和实力。人品即人的品质、道德,古人云:德为上。远离道德不好的生意人。了解对方的人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看是否有过损害别人利益的劣迹。不能认为过去还可以,就盲目相信,人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另外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实力(偿还能力),不仅仅是听其言(吹),更重要的是观其行(真)。
要严格遵守规章和制度。规章和制度是经济活动的“铁杠杆”“高压线”,碰不得。同时又是防止被“杀”的防身术。企图绕过规章制度、自作聪明的一切错误做法,最终都是一害企业,二害自己。
顶住利益的诱惑。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天经地义。但当对方以高额利益或重金诱惑时,或以超乎寻常的手法贿赂时,往往就会同时设下陷阱,对此要十分警惕。时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真理。
现代社会以诚信为重,仍不可避免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铤而走险背叛信用。因此,我们不可不防人,尤其对身边的人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