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
2639600000011

第11章 教学与教学操作体系研究(2)

活动进程受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心态、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以活动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对活动进程进行主动地控制,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自主地把握、学习心态自主地调控、学习习惯自主地矫正。

(1)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

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既是把握活动进程的方向盘,更是活动进程的驱动器。“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悟”,能创造出许多更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来,实现主体学习方法的最优化,从而推动活动进程畅通无阻的向前进行。

(2)学习时间主动地把握

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内容不同、活动目的不同、活动主体(学生)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就不同。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时间的分配必须灵活适度。如果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就会形成分配不合理,造成时间的浪费。“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会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有效地控制活动进程,以优化活动结果。

(3)学习心态主动地调控

冷漠消极是学生中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心理封闭,沉默寡言,上课不积极发言,容易开“小差”,严重地阻碍了活动进程,直接影响活动效果。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在学习时如虎添翼、思维活跃,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时会对自己的情绪、态度有效地把握和调控,让自己的情感与活动内容有机地吻合协调,从而优化活动进程。

(4)学习习惯主动地矫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习习惯是学习动机众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学习进程,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愿意学习的心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存在以下不良习惯:一是课前准备不及时不充分。上课铃响,学生急速跑进教室,还没坐稳就急着拿学习用具,这样心情难以平静,无法很快集中注意力。另外由于仓促,学习用具准备不充分,待要用时,才发现还没拿出或没有带来,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了活动进程。二是学习意志力不强。其一,注意力容易分散,稍有动静就会走神,无法专心致志地参与学习活动;其二,心理素质不好,谨小慎微,不自信,怕出错,越怕越错,一改再改,时间就浪费了;三是坚持性差,急不可待,不沉着,缺乏冷静的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时,学生个体都是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受到向上的集体力量的教育,学生会自主地矫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以优化学习进程。

4.自主地评价活动效果

自主地评价活动效果是指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养成自我调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地评价活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的时机自主把握

常言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学生能否自主地把握好时机,进行科学的评价,会直接关系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地把握评价时机、科学地评价活动效果,在不同的活动阶段得到了充分的表现。(1)在活动中评价。在活动中评价也就是指学生边活动边评价。活动中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如: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处于何种阶段;学习者是用哪些方式方法学习的;学习者的学习任务、目标是什么;学习者要达到这些任务和目标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等进行评价。此时,学生抓住时机,及时评价,从而对自我形成全面、充分的认识以确保学习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向前进行。(2)在活动后评价。在活动结束时,学生把自己的活动成果用各种形式展示出来。此时,学生会通过各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达到能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和爱好,及时总结本次活动经验的目的。

(2)评价的方式自主选择

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层次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也就掌握了一定的评价方法及方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学生所选择的评价方式是各不相同的。由于评价主体不同表现出来的评价方式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互评两种。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自我评定,它是在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选择自我评价这一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怎样想、怎样做的;在阅读教材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读,怎样理解的;在完成练习后,自己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形式评定一下自己完成作业的质量、速度等方面的优、缺点等。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提高自我。

互评的内容包括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适用于作业的评比、练习的评讲、试卷评议、操作鉴定等。“互评”方式有个体对个体的交互评价、小组对个体的交互评价、小组对小组的交互评价、个体对小组的交互评价等。

(3)评价的结果自主定性

评价的结果自主定性是指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事物的特性描述和材料分析,能制定出定性的评价标准,并按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在活动中,学生常用的定性评价有:等级法和评定法。

等级法是指将评价结果用数字或文字等级表示的方法。这里的数字等级主要起定性说明和区分的作用。活动中,学生用等级法评定活动结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上、中、下三级制,甲、乙、丙、丁四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制。

评定法又称“评判法”或“评品法”,是以多种评定量表为工具,在综合各种评价资料的基础上,对活动结果进行价值定向式分等的方法。评定法多用数值、字母、“满意”与“不满意”这一类评语方式,按项记述评价的结果。

(第二节)以活动为本的教学操作方式

以活动为本的教学操作既具有一般活动的特征,更具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和规定性。首先,从表现形式来讲,内部活动有别于那种凭记忆、主要是机械记忆的理解和活动,而更强调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想像、发现和创造的成分;外部活动强调的是能引起主体内部活动,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

这种活动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情感热烈卷入的、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充满创造精神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一、尝试型活动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而尝试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去初步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尝试中的“尝”字,中国古代《左传》一书中的注释极为贴切:尝,试其难易也。通过可贵的“尝”,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知——初步达到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初步解决问题;情——在心理上产生成功的喜悦,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意——通过尝试成功的活动,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谈到的人才规格标准之一就是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放手地让学生去试其难易。教师引导并比较其优劣,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若不给机会让学生去尝试,那么可能学生得出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无从知道其思维品质的优劣,经常让学生去主动尝试,讨论,学生们会思路大开,灵感纷至,眼界大开,知天外有天,达到探索知识奥秘的佳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尝试教学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尝试教学就是这样让学生步入一个良性循环轨道的,即成功——喜欢——更成功——更喜爱……

二、体验型活动方式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和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形式,认识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则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刘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披文以人情”,叶圣陶先生强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李吉林老师提出“教师的讲解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都是强调阅读要有情感的体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让学生“入境”体验。利用听、看、读、说等活动方式,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运用体验型活动方式,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教学中,教师可把体验型活动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起来。

三、探究型活动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比解释更重要,激起兴趣比召唤更重要。因为探究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它完全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来调控,从而达到对意义的领悟,最终独立完成发现知识活动的过程。作为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其在自然、数学等学科应用得最为广泛。基本过程是:先给学生材料(文字材料,实物材料),再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获得发展。

四、创造型活动方式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属性,是人的生存禀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型活动方式是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方式。“主动参与式”活动方式认为创造型活动包括重新发现概念和算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班队活动以及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具体说,如看前图想后图、看图说话、依文配画、据文画图(如游览路线图、物体外形图、方位图等)、续讲故事、续写下文、据文表演、据文自编课本剧(某一表情、动作、台词、一个完整的故事)等。

创造型活动方式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由于具有创造性,容易调动学生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上高潮迭起,因此,创造型活动方式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心态和帮助形成创造性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创造型活动方式能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地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独立型活动方式

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学习地位。

(一)强化学生学习活动的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应做到: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