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26439000000033

第33章 《片石集》出版

1977年9月11日,赵朴初为自己的诗集《片石集》写了前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计划1978年出版《片石集》,初版印行20万册,其中精装本5000册。几十年来,赵朴初写了2000多首诗词,如不发生“文化大革命”,写的诗词会更多。但“文化大革命”也写了一些。赵朴初后来谈到“文化大革命”中自己被监管搓煤球时说:“那段时间锻炼了身体,也写了不少诗词。”但他那时所写的诗词,多随手写在零笺片纸上,散失了很多。一些诗词,由于家中担心,烧掉了。尤其是他少年时代写的东西,有不少恐怕永远丢失了。

《片石集》里收入几百首诗,从内容上看,都是写现实生活的,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写的一百多首,记载了那个特殊时期自己的心情。虽然那是那个不讲理的时代,但它毕竟记载了一段历史啊!

当年,妻子的伯父陈曾寿劝赵朴初写诗时,要他去除禅意,促使赵朴初向写实化方向走。赵朴初私下认为,自己所以勤奋笔耕,除了有感而发外,无非是想在诗歌创新方面,做些探索而已。

在诗集的前言里,赵朴初写道:

诗歌不是我的本行。最初只是由爱好而尝试写作,随后又由学古而渐想到创新,希望能在我国新诗歌的创建中起一点“探路人”、“摸索者”的作用,如是而已……

屈原有句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一个求索者的我来说,倘能在这漫漫修远的道路上做一片铺路的小石头,即使将被车轮碾碎,终究能起一点垫脚的作用,也还是可以欣慰的。

前有《滴水集》,后有《片石集》,一水一石,正成对称。母亲号“拜石”,又隐含了对母亲的纪念。古人不轻易写文章悼念母亲,因为悲伤之事,不忍下笔。但以“石”悼念母亲,却是别含悲悼之意的。此外,赵朴初取中名《片石集》和叶圣陶先生也有关。叶圣陶大赵朴初8岁,少年时代的赵朴初就读过叶圣陶先生《古代英雄的石像》,印象深刻。

《片石集》出版后,在《文艺报》工作的安徽老乡吴泰昌采访了赵朴初,他后来回忆说:

1978年,朴老出版了《片石集》,这是作者近三十年来诗词曲创作的一个较齐全的集子。中央一家报纸约我写一篇评论。文章见报不久,在文艺报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我见到朴老,他叫我过去,对我说:“你提的意见我也正在考虑,诗中用典与如何让读者理解,是需要认真结合好的问题。”他平和谦逊的话语,使我感到很不安。他浓重的安徽乡音使我感到亲近。

吴泰昌的建议,朴老很郑重,写诗词引经据典,常常需要自己作个解释,防止别人尤其是年轻人看不懂。

这年夏天,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凡吾看到了新出版的《片石集》,写信找作者索要。赵朴初寄书时附言说:“奉上拙作《片石集》一册,请予指正,顺祝健康!赵朴初上,七·二书。”

朴老亲自寄书,短短数语,充满了热情与谦虚。

春雨如烟惜别情

1978年4月10日,以赵朴初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友好访问团一行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答访,这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佛教协会第一次组团访问日本。

到日本后,赵朴初专程到京都看望了大西良庆长老。自长老“文化大革命”前访问中国,两人已经相别14年了。“文化大革命“中,长老听不到赵朴初的消息,日夜替赵朴初担心。田中访问中国时,长老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赵朴初的名字,是多么高兴啊!他夜里兴奋得睡不着觉,一个人在房间里跳起舞来。他相信,他会再见到赵朴初的。这次听说赵朴初来了,长老时时在等候着客人的到来,且一定要亲自到火车站迎接赵朴初。长老轮椅走在路上,路人停下脚步纷纷向长老鞠躬。过了百岁后,大西长老珍惜“一期一会”,即百岁以后的每一次会面。

下火车时,赵朴初听说百岁长老在火车站迎接自己,异常感动,虽然自己已经71岁了,而且患有心脏病,他仍然大步慢跑,一口气赶到了车站贵宾室。两人相见,四手相握,激动万分。周围的人见了,无不动容。

位于东京东山的清水寺正是杂花飞落时节,赵朴初已出了微汗,衣服仍然扣得紧紧的,以保持对长老的尊敬。大西长老关照他:“天热了,把衣服解开。”赵朴初笑了,随即解开上衣的领扣,老人自己100岁了,一个完全该别人照顾的年龄,却在时时关心别人。赵朴初自父母去世后,很多年,已没有比自己大的人,像嘱咐晚辈一样,提醒自己注意点什么了。

在和大西长老的赐诗中,赵朴初吟诗三首,其一云:

十四年来各一天,重逢几见海成田。

争看百岁文章健,喜证多生福慧全。

“重逢几见海成田”,指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赵朴初有沧海变换的感觉。

4月24日早晨,春雨绵绵,这是赵朴初离开京都的日子。

这天,大西长老冒雨坐轮椅亲到赵朴初下榻的旅馆送别。二人相对而坐,默默无言。赵朴初双手握着大西长老的右手,放在长老的膝上,久久没有放开,老人左手握着拐杖,深深地流露出大别大离的神情。朴老笑着望着老人,抑制不住热泪盈眶,不时地用手抹去眼角上的泪花。

出发的时间到了,大西长老才开口说话:“真舍不得你走,我们一定再见。”

赵朴初说:“我们一定会见面的,洛阳有牡丹节,到时候,欢迎您来参加。”

大西长老高兴地说:“我一定来。”

送走客人,大西长老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思绪中,回山寺写了惜别诗两首,诗中末句云“春雨如烟惜别情”。次日,长老遣儿子大西真兴专程到大阪,亲手送给赵朴初。

感于大西长老遣儿子专程送诗之情,赵朴初再次挥毫赋诗《奉和大西长老惜别诗二章》:

迎送亲劳百岁人,奔腾万感一时生。

片言自足千秋意,春雨如烟惜别情。

春雨如烟惜别情,两邦兄弟此心声。

与公珍重他年约,一笑樱花满洛城。

赵朴初重复使用大西长老诗中的“春雨如烟惜别情”,表示了对此句的喜欢和对大西长老的尊重。“与公珍重他年约,一笑樱花满洛城”,指两人分手时的约定,请长老到洛阳看樱花和牡丹。

4月25日,赵朴初到奈良,参拜了唐招提寺和鉴真和尚墓。天下着蒙蒙小雨,代表团在湿漉漉的地上行三叩顶礼。参拜御庙时,赵朴初的一枚牙齿脱落,他请随员将牙齿埋在御庙的和尚墓旁。

突然,森本孝顺长老向他说:“我有一个愿望,让鉴真和尚像回国探亲。”

赵朴初说:“这是大好事,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一定让您这个愿望变成现实!”

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赵朴初望着红如滴血的杜鹃花,对大谷武说:“你知道杜鹃花是什么花吗?”

大谷武说:“不知道。”日本称杜鹃花为皋月,有王冠、天女舞、四海波、寒牡丹、残月、晓山等许多品种。

“杜鹃花在我国是离别之花。”赵朴初说。

听了赵朴初的话,大谷武心情突然不好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