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黄连清热解毒;升麻长于透散肌表风邪疹毒。二药配伍,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二药配伍性寒辛凉,气虚、阴虚者慎用
大黄
黄连偏重于心、胃勺上焦、中焦,守而不走;大黄沉降,力猛善行,走而不守,直达下焦。二药配伍,清气分实热,泻血分火毒
脾胃虚弱者慎用;妊娠期及哺乳期、月经期女性禁用
三七
沉香
三七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沉香有很好的行气止痛之功。二药配伍功效更强
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用
当归
红豆
当归性温,补血活血、祛腐生新;红豆有清热利湿、行血排脓之功效。二药配伍,有清热利湿、和血排脓之功效
脾虚津亏、湿盛中满、大便溏泻者禁用
赤芍
当归为血中之气药;赤芍长于清热凉血。二药配伍,化瘀止痛功效更强
大便溏泻、湿盛中满、经闭者禁用;赤芍反藜芦
中药配伍宜忌一览表
地骨皮
牡丹皮
二药都能凉血降火。地骨皮常用于血虚有汗之骨蒸劳热;牡丹皮除骨蒸潮热,还有活血散瘀之功效。二药配伍,有泻火、凉血、除蒸之功效
二药配伍性寒,脾虚便溏者禁用
麻黄
杏仁
二者同入肺经,都有止咳、平喘、利尿之功效,共用则平喘止咳之功效更加显着。另外,古人有“麻仁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
麻黄温散发汗,有耗气之弊,虚喘者禁用或慎用
升麻
葛根
升麻性微寒,善解阳明之肌表风热及热毒;葛根发散表邪、透泄斑疹、升阳举陷,止泻痢。二药配伍相得益彰,有升散解毒、升阳止泻之功效
风热感冒、麻疹已透及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禁用
白芷
黄芩
白芷既能燥散中焦之寒湿,且能散结消肿、排脓;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止血安胎。二药配伍,寒热并施,相制为用
阴虚血热者禁用
甘草
麻黄
甘草能祛痰止咳,又能益气润肺,且性平而药力和缓,与热药合用以防伤阴;与寒药合用以防伤阳;与补药同用使补药补而不致骤;与泻药合用使泻而不致速;麻黄宣肺气而止咳喘。二药配伍,一散一润,麻黄得甘草则不耗伤肺气,也增宣肺平喘之功效
甘草缓助湿满中,故湿盛中满腹胀及水肿等症禁用
金银花
甘草生用,既能泻火解毒,又能补虚护胃;金银花清热解毒,为热毒疮痈之要药。二药配伍,清热凉血解毒之功于平淡中见效
湿盛中满腹胀及水肿等患者禁用;又甘草反大戟、芜花、甘遂及海藻,组方时须注意
防风
荆芥
防风性温而润,其祛风止痛作用尤强;荆芥偏可发散血分郁热。二药均属辛温解表、祛风散寒之品,配为药对,效果会更佳
二药配伍温散善升,凡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禁用
黄芩
白术
黄芩清热燥湿而安胎;白术既能益脾胃之气,又能燥化脾胃之寒湿。二药配伍,一补一泻,一温一寒,使血气平和
津液亏损、口干舌燥、舌苔光剥、阴虚内热者禁用
天冬
黄芩以清泻肺热为见长;天冬上能清肺热润肺燥,下能滋肾水降肾火。二药配伍,相使相制,补不恋邪,泻不伤正,清润肺肾,清补之中,使金水相生
外感风寒咳嗽、虚寒泄泻者慎用或禁用
知母
黄柏
知母上清肺热,下泻肾火,兼退胃家实热、滋阴润燥;黄柏长于清肾经相火,泄下焦湿热而坚阴。二药配伍,有清热燥湿、降火养阴之功效
二药配伍性苦寒,脾虚便溏者禁用
山药
知母上清肺热,下泻肾火,中能清肺热除烦;山药为气阴双补要药。二药配伍,既清肺热、泻肺火,又养胃阴、补肺阴、滋肾水
湿盛中满,热证邪实者禁用
黄柏
紫苏子
黄柏苦寒清下焦湿热;紫苏子辛温疏表寒,解郁行滞气。二药配伍,相辅相成,有疏郁化浊消肿和清热燥湿之功效
二药配伍性寒凉,仅寒湿无热证的痹证禁用
牡丹皮
防风
牡丹皮善化瘀活血;防风以疏解风邪见长,且可止痛止痉。二药配伍,防风既可助牡丹皮行气活血,又可纠其寒凉之弊
嵌顿日久之疝气,气虚下陷之疝气者禁用
桂枝
柴胡
二药配伍,既能发汗解表、通阳散寒,又能引热达表、透发少阳,共奏解表退热之功效
肝阳上亢者禁用
薄荷
香附
薄荷轻灵芳香,能清热解表、辟秽化浊;香附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二药配伍,增疏通芳化秽浊之功效
无严格禁忌
钩藤
薄荷能清热解表、透疹、利咽喉而疏肝解郁;钩藤能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轻清透达。二药配伍,有疏散风热之功效
体弱多汗、阴虚发热者应禁用
白术
厚朴
白术为脾胃气虚、水湿不化之要药;厚朴为燥湿除胀之首选。二者配伍,相互为用,健脾燥湿之力倍增
阴虚内热、胃阴不足、口干舌燥、津液亏损均禁用
金银花
夏枯草
金银花清热解毒,为疮疡之要药;夏枯草行滞通络、泻火散结。二药配伍,有散结通络、解毒泻火之功效
二药配伍性寒,脾胃虚弱者应禁用
桑叶
牡丹皮
桑叶能疏散在表之风热、清肝平肝明目;牡丹皮为血中之气药。二药配伍,疏肝与清肝共用,有散寒凉血之功效
肝火炽盛、肝经湿热者应禁用
葛根
麻黄
葛根善退热解肌、生津止渴;麻黄善解在表之风寒,为太阳经药。二药配伍,升散发汗,解表祛邪而不伤津
若葛根用量大,则胃寒者应当慎用
黄连
葛根既能发表又能生津;黄连可泻有余之实火,清肠中邪热。二药配伍,有解肌清热、坚阴止痢之功效
胃寒者慎用,夏日表虚汗多者禁用
藿香
半夏
藿香长于化湿悦脾、宽中快气;半夏偏于燥湿和胃、降逆止呕。二药配伍,有协调脾胃之功效,并有较强的止呕之功效
热痰燥痰或湿热者禁用
香附
藿香有外散表邪,内化湿浊以和中止呕之功效;香附为疏理脾胃气结之良品。二药配伍,有芳化畅中、理气和胃之功效
内有热邪、阴虚者应禁用
泽泻
茯苓
泽泻与茯苓都是临床上极为常用的利尿渗湿药对。二药配伍,脾运湿化、水道通调、利水渗湿之功效颇佳
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应慎用或禁用
砂仁
鹿茸
砂仁为温中和气之要药;鹿茸长于壮肾阳、益精髓、强筋骨、固冲任。二药配伍,有脾肾兼补之功效
服此药,须屏去一切汤剂
黄芩
砂仁有理气醒脾、梳理气机之功效;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有止血、安胎之功效。二药配伍,妙用于安胎
脾胃虚寒者禁用
厚朴
枳实
厚朴可消痰,枳实可泻痰。二药配伍,厚朴除满,枳实消痞,相得益彰
气虚或阴虚者慎用
大黄
升麻
大黄清热化瘀、凉血解毒;升麻消轻上升,升散郁火解毒。二药配伍,有降浊升清、散郁凉血、化瘀止血之功效
脾胃虚寒者禁用
黄芪
大黄能荡涤胃肠之积滞;黄芪益气升阳、托毒运毒。二药配伍,攻补兼施,能振奋肾气、益气摄精、升清降浊
寒湿内蕴、脾肾虚寒者应禁用
甘遂
半夏
甘遂对肠间留饮胶结者尤为专长,为泻有形水饮之专药;半夏为燥无形痰湿之上药。二药配伍,则饮下而痰消,邪衰而病愈
孕妇、体虚者慎用;气虚者应减量
白芷
甘遂苦寒峻下,荡涤胃肠之热毒;白芷发散肌表之热邪。二药配伍,表里双解其热,泻水洗肠,导热下出
孕妇及阴虚血热者慎用或禁用
鸡内金
丹参
鸡内金生发胃气、健脾消食、消瘀血;丹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二药配伍,祛瘀生新、散结化积、开胃、增进食欲、止痛之功效倍增
丹参反藜芦,二药配对组方时应注意
芒硝
鸡内金健胃、消食、止遗尿、化结石;芒硝润燥软坚、泻火消肿、泻下通便、软化结石。二药配伍,其健胃消食、软坚散结、清热化石之功效尤甚
孕妇需禁用
山楂
神曲
山楂与神曲同入脾、胃二经,山楂破泻之力较强;神曲导滞之力较胜。二药配伍,可增强消食除积、破滞除满之功效
久病体虚之人出现食滞腹泻之症应慎用
神曲
香附
神曲理气宽中、健胃止呕,为治疗消化不良之要药;香附可宣畅十二经气分,兼入血分。二药配伍,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之功效愈强
使用对症,无禁忌
莱菔子
栀子
莱菔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栀子仁既能泻火除烦,又能泄热利湿。二药配伍,能降火,湿热除则水肿自消
因脾胃虚弱引起的水肿者慎用
沙参
麦冬
沙参多入上焦而清肺中之火,养肺中阴液;麦冬善入中焦而清胃生津力佳。
二药配伍,养阴生津之功效愈强
脾虚便溏、虚寒证、湿邪者禁用;沙参“恶防己,反藜芦”
附子
麻黄
二者一攻-补,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于扶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又不伤阳气
阴虚内热、孕妇应禁用
白芍
钩藤
白芍具有养阴敛肝之功效;钩藤具有一定的清热息风之功效。二药配伍,在养阴敛肝的基础上,加强平肝息风之功效
阳衰虚寒之证、脾虚慢惊者禁用;白芍反藜芦,药物组方时须注意这点
荷叶
白芍柔肝敛肝助肝、藏血止血;荷叶凉血止血,兼能化瘀。二药配伍,共奏柔敛清肝、化瘀止血之功效
阳衰虚寒之证者禁用;白芍反藜芦,组方时须格外注意
石菖蒲
蝉蜕
石菖蒲芳香辟浊,化痰湿,醒神启闭以开窍;蝉蜕散风热,利咽喉,宣肺窍以增音。二药配伍,并走于上,相辅相助,醒目开窍启闭之功效增强
阴亏血虚、滑精、表虚多汗者、痘疹虚寒证禁用;孕妇慎用
酸枣仁
黄连
酸枣仁能养血安神、养肝血、除虚烦;黄连清心泻火、除烦。二药配伍,一甘酸,一苦寒,酸得苦合,增泻热之功效;苦得酸甘化阴则不化燥
二药配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合欢皮
白芍
合欢皮有解郁、和血、安神之功效;白芍善于养血柔肝。二药配伍,有益血和血、柔肝养心、安神定魄之功效
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白芍反藜芦,配对组方时须谨慎
五味子
细辛
五味子酸涩收敛、敛肺滋肾、生津敛汗;细辛辛散开肺。二者配伍,一开一合,开无耗散肺气之弊,合无敛遏邪气之虞,止咳定喘之功效尤甚
阴虚阳亢头痛、肺热咳嗽、溃疡病、痰火扰心、内有实热、表邪为解禁用
槟榔
鸡内金
槟榔为行气导滞、化湿利水的常用药;鸡内金健胃消食。二药配伍,共奏健脾胃、消积滞、破脂浊之功效
脾虚便溏者禁用
赤芍
槟榔行气、消积、利水;赤芍能凉血活血、清热、利尿通淋。二者配伍,共奏清热凉血、利尿通淋之功效
脾虚便溏者以及劳淋、膏淋者均禁用
香附
黄连
香附为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之良药;黄连为泻实火、解热毒之要药。二药配伍,使心火去、瘀滞解,则疼痛除
大剂量使用黄连苦寒败胃,配对组方时须注意
丹参
泽兰
泽兰活血化瘀,兼能利尿;丹参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二药配伍,祛瘀以行水,利水以活血,水血并调
内无瘀滞及孕妇应慎用
酸枣仁
丹参养血活血、清心除烦、安心神;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二药配伍,相辅相成,还能养血活血、清心除烦
凡有实邪郁火,如湿痰、邪热等所致的心神不安当禁用
桃仁
当归
桃仁为活血破瘀常用之品;当归既能补血养血,又能行血和血。二药配伍,使活血化瘀之功倍增,且有祛瘀而不伤血,养血补虚而不留瘀之妙
无瘀血及脾虚便溏者要禁用
牛膝
杜仲
牛膝主下部血分,杜仲主下部气分,长于补益肾气。二药配伍,可使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倍增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泽兰
牛膝补肾活血、疏筋利痹;泽兰入肝活血、祛瘀行水、消肿。二药配伍,利水化瘀、宣通痹阻之功效倍增
气虚血弱、无瘀血者禁用
白及
三七
白及可收敛止血;三七可止血化瘀。
二药配伍,其止血化瘀消肿之功效更强
无出血性病变者应慎用
泽兰
白及收涩止血、消肿生肌;泽兰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散瘀结而不伤正气。二药配伍,有散结消肿、敛疮生肌之功效
无瘀血者禁用
熟地
当归
二者均为补血之药,熟地善滋肾阴而养血调经,当归长补血和血而调经止痛。
二药配伍,能滋阴精、养营血之功效
气滞多痰、湿盛中满、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禁用
黄芪
麻黄
黄芪、麻黄二药皆味温,均归肺经。
黄芪利水退肿、甘温益气固表;麻黄解表辛温发汗,利水退肿。二药配伍,补散结合、利水退肿之功效增强
凡内有实热、气火上冲、肝阳上亢、湿热气滞者均禁用
丹参
黄芪补益脾肺元气;丹参活血化瘀、养血。二药配伍,益气与活血并用,气旺血行,血行气也旺,有益气活血、推陈出新之功效
有肝阳上亢、实热、湿热气滞等证均禁用
钩藤
紫草
钩藤甘寒轻清,轻能透发,寒以清热;紫草甘咸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可清热透疹、息风止痉
脾虚便溏者禁用;阴虚风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