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26495400000013

第13章 中国民间传说(12)

阿巧抬眼望去,眼前又是另一个世界,只见:半山腰上有一排整齐的屋子,白粉墙、白盖瓦;屋前是一片矮树林,树叶绿油油的,比巴掌还大;还有许多白衣姑娘,一个个都拎着细篾篮子,一边笑,一边唱,在矮树林里采集鲜嫩的树叶。

阿巧很高兴,就在这里住下来了。之后,阿巧就跟白衣姑娘们一起,白天在矮树林里采摘嫩叶,夜晚用树叶喂一种雪白的小虫儿。慢慢地,小虫儿长大了,吐出丝来结成一个个雪白的小核桃。白衣姑娘就教阿巧怎样将这些雪白的小核桃抽成油光晶亮的丝线,又怎样用树籽儿把丝线染上颜色:青籽儿染蓝线,红籽儿染赤丝线,黄籽儿染金丝线……

白衣姑娘还告诉阿巧:这些雪白的小虫儿叫“天虫”,喂天虫的树叶叫“桑叶”;这五光十色的丝线,是给天帝绣龙衣、给织女织云锦的。阿巧住在山沟沟里,和白衣姑娘们一起采桑叶,一起喂天虫,一起抽丝线,日子过得很快活,一晃三个月就过去了。

这天,阿巧忽然想起了弟弟,想叫弟弟也到这里来过好日子!第二天天刚亮,她来不及告诉白衣姑娘,就回家去了。临走的时候,阿巧还带走了一张撒满天虫卵的白纸。另外又装了两袋桑树籽,一路走,一路丢,心里想:明天照着桑树籽走回来就好啦。

阿巧回到家里一看,爹已经老了,弟弟也长成小伙子了!爹见阿巧回来了,又高兴又难过地问:“阿巧呀,你怎么去了十五年才回来呀?这些年你在哪里呀?”

阿巧听了,就把怎样上山,怎样遇见白衣姑娘的经过告诉了爹爹。左邻右舍知道了,都跑来看她,说她是遇上了仙人。

第二天一早,阿巧想回到山沟沟里去看看。刚跨出门,抬头只望见沿路一道道绿油油的矮树林,原来她丢下的桑树籽,都长成大树了,她沿着树林,一直走到山沟沟里。山沟口那株老松树,还是像把伞一样地罩着,但是再要进去就找不到路了。

阿巧正对着老松树发呆,忽然看见那只白头颈鸟儿又从老松树背后飞了出来,叫着:“阿巧偷宝!阿巧偷宝!”

阿巧这才想起临走的时候,没有和白衣姑娘说一声,还拿了一张天虫卵和两袋桑树籽,一定是白衣姑娘生气了,所以把路隐掉不让她再回去了。于是,她回到家里,把天虫卵孵化,又采来嫩桑叶喂它们,在家养起天虫来。

从这时候开始,人间才有了天虫。后来人们将天虫两个字并在一起,把它叫做“蚕”。据说,阿巧在半山沟沟里遇见的白衣姑娘,就是专门掌管蚕业的蚕花娘子。

民间小语

蚕为人们带来了华丽的丝绸,让人们有了精美的服饰。蚕花娘子的传说正体现了人们对蚕的喜爱。

桑树的价值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带居多,且历史悠久。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桑葚:为桑树结的果穗,夏季采收。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

八卦田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来洞,从山上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见山下有一块八卦田。八卦田齐齐整整的,有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太极图。

那年,南宋那个没出息的皇帝丢掉了京城汴梁,便带着一大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们看到西湖这块地方风景不错,便留了下来,在凤凰山脚下建造起宫殿和花苑,仍旧是吃、喝、玩、乐,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杭州的老百姓,见皇帝这样昏庸无道,大为不满,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风声一传再传,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乱,心里有点儿慌,便召集文武百官来商量。文武百官商量来商量去,一时想不出一个应付的办法。后来,有个文官想出一个主意来,他说:“皇上呀,百姓的风言风语,无非是埋怨宫廷里的生活过得太舒服。只要皇上开辟一块籍田,说是亲自领头耕种,老百姓知道后,就会心服口服了。”皇帝觉得有道理,立刻发下一道圣旨说:“寡人深知民间疾苦,甚为不安。今后开辟籍田躬耕,当与庶民共尝甘苦……”

百姓听说皇帝要亲自耕田,也都愿意帮忙。有了老百姓的帮助,没几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开辟出来了一块籍田。籍田的四周,齐齐整整地打下了八个大桩,竖起了八根粗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围起了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并且规定,皇帝在里面耕田种地,平民百姓不许观看。过了一些日子,籍田开好了。里面共有八丘田,共种着稻、麦、黍、稷、豆等八样庄稼。在八丘田当中,留着圆圆的一个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们同样耕田种地,议论就慢慢地少了下去。到了庄稼该要锄草、施肥的季节,皇帝又要出宫来“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贴满天下,然后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张起了牛皮帷幕,方圆十里路上,都有御林军把守,不准老百姓走近一步。当时,有个种庄稼的老汉,他不相信皇帝真会亲自耕田种地。这天他半夜三更起来,趁着天黑,悄悄避过御林军,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来洞里。

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那老汉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干活了,可是在这牛皮帷幕之中还是空空的,没有一个人。一直等到太阳升到三竹竿高了,才见有群人从皇宫里出来,来到玉皇山旁,走进牛皮帷幕里去了。不久,他看到有人锄草了。老汉再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原来只是几个太监在那儿锄草,而皇帝和妃子们却坐在中间的土墩上饮酒取乐哩!老汉憋了一肚子气,好容易挨到天黑,悄悄地摸下山来。

第二天,老汉就把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形讲给人们听。从此,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全城老百姓都知道了。皇帝见自己的把戏被人戳穿,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这块齐齐整整的“八卦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民间小语

贤良的君主亲自耕田,就能为百姓做榜样。如果没有一颗热爱百姓的心,光做做样子是不能得到民心的。

康熙题匾

康熙皇帝南下,来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流皇帝。

一天,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康熙皇帝要来,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起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三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了灵隐寺。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览了一遍。康熙皇帝见灵隐寺山清水秀,心里一高兴,就吩咐在寺里摆下酒席。皇帝摆下酒席,可热闹啦!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一时间竟把这个佛门净地变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一手拈着山羊胡,一手捧着酒盏,边喝酒边吟诗。

老和尚早听说过康熙皇帝喜欢吟诗题字。这时见皇帝兴致很高,便去找跟随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大人呀,我想求皇上给山寺题一块匾额,你看行不行?”

杭州知府说:“好哩,好哩,如果皇上给你灵隐寺题了匾额,我们整个杭州府都沾光啦!”

钱塘县官也接上话来:“皇上酒兴正浓呢。你趁这时去求他题匾,我看一定会答应的。”

老和尚心里踏实了,就壮壮胆子,走到康熙皇帝面前跪下磕头:“皇上呀,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佛面上,请您替山寺题块匾额,也让我们风光风光吧!”

老和尚这一请求,正合康熙皇帝的心意。他点了点头,提起笔刷刷几下,就写下一个歪歪斜斜的“雨”字。这时候,他已经喝醉了,手腕有点发颤,落笔又忒快了些,这个“雨”字竟占了大半张纸!灵隐寺的“灵”字,按照写法,在“雨”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呢!现在只剩下这小半张纸的地方,随你怎样也写不下了。重新写一张吧,那多么丢人呀!康熙皇帝一手抓着笔,一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须,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围在旁边的官儿们,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谁也不敢明说,只有站在旁边干着急。还好,有个名叫高江村的大学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写了“云林”两个字,再装作磨墨,挨近康熙皇帝身边,偷偷地摊开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这两个字真是救命活菩萨呢!不觉酒醒了一半,便稀里糊涂地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写完,把手一扬,将毛笔抛出老远。老和尚过来一看,不对呀!“灵隐寺”怎么写成“云林禅寺”呢?他也不看看情况,就结结巴巴地问:“我们这里叫做‘灵隐寺’,不叫‘云林寺’呀!是不是皇上写错啦?”

康熙皇帝听了,把眼睛一瞪,喝道:“多嘴!”老和尚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边了。

康熙皇帝回过头来,问官儿们:“这地方天上有云,地下有林,把它叫做‘云林寺’,对不对?”

“对呀,对呀,皇上圣明!”

听到众位官员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乐得哈哈大笑,便吩咐把匾额挂起来。

皇帝一句话,官儿们就忙开了。他们一面叫人将灵隐寺原来的匾额换下来,一面找来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写的“云林禅寺”四个大字雕在红木上,然后贴金底,黑漆字,二龙戏珠镶边,当场挂到山门上。

从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名不副实的“云林禅寺”的匾额。但是,杭州的老百姓并不买康熙的账,尽管“云林禅寺”这块匾额一直挂了三百年,大家还是仍旧叫它“灵隐寺”。

民间小语

康熙为灵隐寺题错了字却不加以改正,还迫使灵隐寺挂上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匾额,从而留下了千古的笑柄。

康熙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康熙还创立了“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的形式保证国家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不受侵犯。

月桂峰

在灵隐寺的旁边有一个山峰,叫月桂峰,传说就是当年月宫中落下桂子的地方。

唐朝的时候,有一年的中秋夜,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像一个大玉盘,把大地照得晶亮晶亮的。半夜时分,灵隐寺里的烧火和尚德明,起身到厨房去煮粥。他刚走进厨房还没开始干活,就听见了一阵滴滴答答的声音。德明和尚觉得很奇怪,把头探出窗外看了看,月亮明晃晃的,哪里来的雨声呢?于是他就开门出去,仰头一望,发现有无数珍珠般的小颗粒从月亮里纷纷落下来,掉在寺边的山峰上。他等那珍珠般的小颗粒一落完,就跑到山峰去寻找。寻一粒,拾一粒……那小颗粒都饱满如黄豆那么大,色彩缤纷,真好看!他拾呀拾呀,从半夜拾到大天亮,拾了满满一兜儿。

第二天清早,德明和尚把夜里拾来的那些小颗粒拿去给智一老和尚看,问他这是什么东西。智一老和尚仔细地看了一会儿,说:“月宫里有一株大桂树,还有个莽汉子叫吴刚。他一年到头砍这株桂树,但总是砍不断。有时使劲过大了,就会把桂子震落下来。说不定这就是月宫中落下来的桂子呢!”

德明和尚听了很高兴,说:“师父,我们把它们种上吧!也让大家见识见识月宫里的桂树,闻闻月宫里的桂花香。”

于是,德明和尚便把那些色彩多样的小颗粒种在寺前寺后的山坡上。过了些天,这些小颗粒居然发出了芽;一个月后,芽又长成了一尺多高的小树苗,抽出了翠绿的叶子。这就是月宫里的桂树。

这月宫里的桂树,长得可真快呀,一月长一尺,一年高一丈,到第二年的中秋节,就长得又高又大,每株树上都开满了小花儿,橙黄的,净白的,绯红的,什么颜色都有。德明和尚就按照桂花的不同颜色,把它们叫做金桂、银桂、丹桂……从这时候起,西湖四周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桂花。

民间小语

美丽的桂花来自月宫,每当中秋时节便欣然绽放,像是给人们带来了月亮的问候。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意思和相关节俗活动,故又称“团圆节”、“女儿节”。

画扇判案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都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也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来到衙门前,把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可是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阻拦,硬要闯进衙门去。这时候,衙门照壁那边走来一头小毛驴。毛驴上驮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胳腮胡子。他嘴里说着:“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人就一直闯到了大堂上。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了下来。管衙门的人以为他是个疯子,就赶紧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坐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

大汉哈哈大笑着说:“哦,真有这样厉害?”

管衙门的人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从袋里摸出一枚亮闪闪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人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得及贴告示,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直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两个月前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本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争辩道:“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从他那借的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到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们身上都还穿着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可他只知道骂我、打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我可不是存心打他呀!”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道:“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冤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道:“你们不用着急。首先,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