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十二帝
2656200000058

第58章 铁腕下的千古骂名——清世宗雍正(12)

与这一传说相近的,还有各种说法。比如,吕四娘的师傅是一僧人,为雍正帝当年的武林十二好友之一,武功盖世,剑术奇高,且有一项秘不外传的绝技。后来因看不惯雍正帝的阴险狡诈,不愿助纣为虐,愤然离去,遁隐山林。哪料,雍正帝深知其手段高超,怕他威胁自己的统治,派出御内高手四处寻找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最终这些人找到了高僧的藏身之所,并布下层层精兵。高僧见状,哈哈大笑,对雍正帝派来的人说:“我今天死了,你们的主人也不可能逃。一个月后,自然会有人为我报仇,你们等着瞧罢。”说罢,自刎而死。雍正帝得报后,深知这位昔日好友的厉害,心中不免有点恐慌,遂布置大内高手小心提防。想不到一个月后仍被高僧的得意女弟子吕四娘用飞刀绝技削掉了脑袋;还有传说吕四娘刺杀雍正帝,得到了一个名叫鱼娘的女子的鼎力相助。吕四娘利用朝廷在全国选秀女的机会,以美貌混如宫女之列。一次,她和雍正帝的另一名侍女鱼娘一起侍奉雍正帝寝宿,鱼娘早已看出了吕四娘的用心,便帮她望风,协助四娘刺死了雍正帝。但鱼娘究竟是谁,为何如此却不知。

吕四娘刺死雍正帝的说法,在民间流传极广,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节也越来越奇特,各种野史都有记载。近代以来,这一传说更是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情节渲染得惊险刺激、引人入胜。

1981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泰陵雍正帝地宫,虽因故最终未能打开便停止了,但是不久民间却传说雍正帝地宫被打开,雍正帝有尸身没有头的说法。这自然不可信。

不过,历史上是否确有吕四娘其人,雍正帝是否真的被她砍掉了脑袋呢?

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却也“事出有因”。首先,雍正八年雍正帝在给自己的亲信大臣、浙江总督李卫的奏折中有这样的批示:“近闻有吕氏孤儿漏网之说,此事与卿关系非浅,尚须严为查办。”由此看来,吕氏有孤儿漏网的说法,早在雍正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传入宫中。雍正帝让李卫深入调查,严加查办,看得出他本人也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隐忧。这无疑成为这种说法的有力佐证。其次,雍正皇帝的猝死确实也有许多异常之处,例如,雍正帝平时身体十分健康,怎么会突然就驾崩了呢?并且据说鄂尔泰是雍正帝临终受命大臣之一,在袁枚为他所撰的《武英殿大学士太傅文端公行略》中,曾有这样一段描绘鄂尔泰驰入紫禁城传雍正帝遗诏的描写:“(鄂尔泰)捧着诏书从圆明园赶往紫禁城。

深夜无马,只好骑着骡子奔入宫里,宣旨弘历(乾隆)登基。这时,人们很惊讶地发现鄂尔泰左腿鲜血直流,才知道太仓促,被骡子给磨伤了。鄂尔泰竟没有察觉。”这难免让人生疑,如果雍正帝是正常死亡,鄂尔泰何至于如此惊惶?并且,乾隆皇帝在父皇死后的第二天,颁布了一道奇怪的上谕:“朕受皇考鞠育……今忽遭大故,龙驭上宾。”“忽遭大故”之语是何等语气!这种措词一般不会用来说皇帝死因,用在这里既可理解为暴病而死,也可理解为身遭仇杀,死于非命。由此种种疑点来看,雍正帝之死确实充满蹊跷,为吕四娘所杀的说法也非空穴来风。

子虚乌有的传闻

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史学界普遍认为吕四娘刺杀雍正帝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传闻,历史上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第一,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不大可能有漏网者。雍正八年,问过“吕氏孤儿”一事后,当年七月,李卫回复说,吕氏一门,不论男女老幼均已严加看管,连吕家的墓地也已严密监视起来。李卫是雍正帝的亲信,以擅长缉捕盗贼而着称,不可能对雍正帝敷衍塞责。并且他曾为吕家题过匾,吕案发生后雍正帝没有责备他,他心怀畏惧,更是戴罪立功,尽全力搜查相关人员,不可能使疑犯逃脱。因此,如果真有吕四娘其人,逃脱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第二,清朝选秀女的条件是十分严格的,这从清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就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吕四娘成了漏网之人,也不可能有混入皇宫的机会。第三,雍正帝死于圆明园,而这里自雍正初年就设有护军营,戒备森严,昼夜巡逻,绝非电影、小说中所虚构的那样,一个飞檐走壁的女侠就可以轻易潜入,砍下皇帝的脑袋。另外,根据《雍正帝起居注册》记载,雍正帝临死的前两日直至临终都很清醒,对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果真被刺杀了,不可能在病危期间召集诸王和重臣前来寝宫,并亲自“授受遗诏”。

而民间之所以会流传吕四娘刺死雍正帝的传说,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清廷始终难以消除汉人的反抗之心,特别是吕留良案,杀人太多,引起了汉人的极大愤慨,希望能有吕氏后人手刃暴君。由此,吕四娘刺死雍正帝的说法,很可能是民间一些文人根据有关传说附会而来,包含着汉人强烈的民族情绪,也隐含着人们“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观。其次,雍正帝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树敌甚多,这些人或其余党,也都痛恨雍正帝,使有关雍正帝的谣言越传越复杂。再者,民间对神秘的宫廷,一向充满了好奇,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而史书上有关雍正帝之死的记载十分简略,完全没记载病情,并且从发病至死亡仅三天时间,联系社会上的种种传说,难免产生各种附会。

丹药中毒致死

异人贾士芳,从宠臣到罪臣

最早提及雍正帝之死与服食丹药有关的,是清末民初清朝宗室子孙金梁着的《清帝外传》一书,上面曾有“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的记载。不少清史专家,正是围绕这一说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据考证,雍正帝在登基之前身体还是相当好的,根本看不到有关生病的记载,这也是他能够在激烈的储位之争中长期准备,最后赢得胜利的基本条件。继承皇位后,雍正帝勤于政务和处理政争,精神和体力必定耗费甚巨。登基之初,他的身体状况尚好,这可从他给大臣们奏折上回复的“朕安”、“朕躬甚安”等朱批中看出。但自雍正六年以后,随着皇位巩固,政局稳定,他的私生活开始放松,整日沉溺女色,加之年过五十,身体渐渐不好。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冬天,他得了一场大病,雍正八年三四月份稍重,五月曾有好转,至六月曾一度病危,甚至连后事都做了安排。不过到了雍正九年夏他的病完全康复。就是在这场大病期间,雍正帝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等。

他在大臣田文镜的一件奏折上曾批道:“可留下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身养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后来田文镜很快将“异人”贾士芳送到了北京。雍正帝经过贾的治疗后,颇有效果,后来几乎天天与其见面,听他讲长生不老之术。雍正帝在给鄂尔泰的一封信中,也曾说:“朕躬违和,适得异人贾士芳调治有效。”贾士芳俨然成了雍正帝的宠臣,“异能”之士,身价陡增。

然而伴君如伴虎,两个月后雍正帝处死了贾士芳,据清廷档案解密,可能是因为贾士芳能够控制雍正帝的病情,让他能好能坏,贵为天子的雍正帝哪能如此受人摆布,因而借故杀了他。但雍正帝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甚至更加热烈。贾士芳死后不久,他又召正一派道士娄近垣进宫,娄近垣既提倡修养,也主张炼丹。他小心谨慎侍奉雍正帝,深得雍正帝赏识。这次大病康复,可能多少与这些道士有点关系,此后他更加笃信道家长生不老之术。

他继续密令,地方官员为其推荐名医方士,高价悬赏长生不老之药。他还让川陕总督岳钟琪察访名为狗皮仙的道士,据说此人藏有防衰的秘方。岳报告说,那人类似疯子,又无德行,万不可信,他只好作罢。四川巡抚察访到一位“龚仙人”,据说有长生之术,86岁了还有生育能力,90多岁了还像年轻人一样。雍正帝立即谕令召进宫来,可就在这时,那个龚仙人升天死去了,为此,他感到极为惋惜。不过各地还是送来大批道士,雍正帝都养在宫中。

雍正帝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炼丹活动。早在做皇子的时候,雍正帝就对道士们炼的“功兼内外”的仙丹推崇备至,深信可以延年益寿。甚至还作了一首《烧丹》诗,称赞仙丹有“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的功效。

愈演愈烈的炼丹活动

雍正帝的炼丹活动愈演愈烈。他专门在皇宫禁苑中开辟场所,并提供炼丹所需的资金、原料、杂役人员配合炼丹活动。雍正八年的《活计档》中记载,他先后命人往圆明园中运入了4000余斤木柴煤炭和大量矿银等物,开始了大规模炼丹活动。经有关学者查证,从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年),雍正帝炼丹的记载越来越多。而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这5年间,雍正帝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157次,平均每个月都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192吨,木炭42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杉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物件。所有这些物品,都是炼丹的必需之物。

雍正帝《御制文集》中的一些诗句也透露出他对炼丹的着迷和热衷。比如“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自觉仙胎热,天符降紫鸾”等等。在圆明园为雍正帝炼丹的道士,主要有张太虚、王定乾等,这些人都会一套“修炼养生”方术,对“炼火之说”更有一番研究。

在这期间更没有辜负雍正帝的期望,不断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金丹灵药”。

从一些资料看,雍正帝吃了丹药感觉良好,还拿出一些赏给自己的心腹大臣和出征打仗的将帅服用。比如,他曾赐“既济丹”给鄂尔泰服用,后听鄂尔泰说“大有功效”,雍正帝高兴之余,还特别告诉他:“旧服药方,有人参鹿茸,无金鱼鳔,今仍以参汤送之,亦与药方无碍。”不少大臣和将军都收到过他专门派人送去的“平安丸”,还声称这是“难得之妙药”。还有一次,他把一种叫作“太乙紫金锭”的药赐给田文镜作为寿礼,并且还特别作出了说明:“有人新进朕此一方,朕观之甚和平通顺,服之似大有裨益,与卿高年人必有相宜处……卿虽近七旬,朕尚望卿得子。此进药人言,此方可以广嗣,屡经应验云云。”

雍正皇帝沉迷于这些命名为“丹”“丸”之类的药物的同时,他也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相当大。可能正是这些丹药中的毒素日积月累,渐渐在雍正帝体内积聚、侵蚀,而最终要了他的命。

据《活计档》记载,就在雍正帝死前的八月初九日,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200斤。当天,这200斤黑铅便运入园子。黑铅是炼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雍正帝就是在服用这种丹药12天后在园内暴亡的。这不能说是偶然的巧合。

乾隆,驱逐炼丹道士的继承者

新皇帝乾隆帝登基后,对宫中炼丹道士的处理也颇有嫌疑之处。首先,雍正帝死后的第二天,乾隆帝就迫不及待地下令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各归本籍,并要他们对宫中及先帝的一言一行,不准在外谈起,如有违者绝不宽贷。这不禁让人怀疑,如果不是他们惹下了什么弥天大祸,乾隆帝何至于在万事待理之际对这些道士大动肝火,并专门发布一道上谕呢?有人分析,可能因雍正帝死于丹药,乾隆帝迁怒于道士们,但又不能动杀机,因为那样不免有揭父之短的嫌疑,因此,只好将他们驱逐出去。再有,乾隆帝在谕旨中说:“皇考(雍正)万岁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圣心观之,如俳优人等耳,未尝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这无疑是为父皇雍正帝辩解,尤其是“未尝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之说,难免有点不打自招,“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此事发生后,乾隆帝郑重告诫宫内一干人等不许乱说乱传,以免生出“闲话”让皇太后不高兴。这就让人产生疑问了,“闲话”指的是什么?什么样的闲话会让皇太后不高兴?

难道雍正帝真的死于丹药中毒,具体地说就是死于炼丹道士之手吗?

近年来,雍正帝服丹药致死的说法越来越引起史学家的关注和认同。美国学者A.W.恒慕义在20世纪40年代即指出:“胤禛相信道教关于长生不老的说法,所以他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正是这些药物,导致他的死亡。”海外学者杨启樵也推断雍正帝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冯尔康先生认为,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杨乃济先生则提出“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说旁证”。并且,随着雍正帝炼丹档案的进一步发掘,人们发现雍正帝的确有服丹致死的可能。不过,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并非定论,事实真相是否如此仍有待论证。

附:雍正帝大事年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

十一月,康熙帝病逝。雍正帝即位。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

正月,颁诏训饬督、抚、提、镇,文吏至于守、令,武官至于参、游,凡十一道。二月,训饬贝勒允禟。以皇十六弟允禄出嗣庄亲王博果铎,袭其爵。三月,加隆科多、马齐、年羹尧太保,封年羹尧三等公。七月,命隆科多、王顼龄监修《明史》,徐元梦、张廷玉为总裁。

八月,定秘密立储制度。十月,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

雍正三年(1725年乙巳)

二月,诏廷臣宣示允禟罪状,并及允禩、允禵。三月,因年羹尧表贺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而训斥之。四月,调年羹尧为杭州将军。七月,贝子允禟有罪削爵。八月,削隆科多太保,命往阿兰善山修城。罢黜年羹尧为闲散旗员。幽禁允禟。九月,逮系年羹尧下刑部狱。

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

正月,宣诏皇九弟允禟罪状。集廷臣宣诏皇八弟允禩罪状,易亲王为民王,褫黄带,绝属籍,革其妇乌雅氏福晋逐回母家,敕令易名曰阿其那,名其子弘旺曰菩萨保。削隆科多职,仍令赴俄罗斯议界。二月,革允禩民王,拘禁宗人府高墙。五月,禁锢皇十四弟允禵及其子白起于寿皇殿。改允禟名为塞斯黑,拘于保定。

封皇十五弟允禑为贝子。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

七月,与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是年,设立驻藏大臣制度。

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

三月,命傅尔丹、岳钟琪率军从北、西两路征讨噶尔丹。五月,岳钟琪书疏言有湖南人张熙投递逆书。曾静、吕留良案发。是年,刊刻《大义觉迷录》,颁发各州县学。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

六月,清军于光显寺彻底击败噶尔丹策凌叛乱。十二月,治吕留良罪,命将吕留良、严鸿逵、吕葆中俱开棺戮尸,斩吕毅中、沈在宽。

赐皇四子弘历长春居士号,皇五子弘昼旭日居士号。

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

五月,命弘历、弘昼入值办理苗疆事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

八月,雍正帝于圆明园病危,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内受命,宣旨传位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九月初三日,弘历即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严禁太监传播宫内外消息,驱逐内廷行走僧人及炼丹道士。十月,乾隆帝命治曾静、张熙罪,将《大义觉迷录》永行收回。复允禩、允禟宗籍,赏子孙红带子,收入《玉牒》。十二月斩曾静、张熙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