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上帝会提倡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大家都是同胞,应该彼此平等,休戚与共,有福同享。这种教义对于苦难深重的农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因此,在桂平、贵县、博白、陆川的客家人,以及紫荆、金田的壮族农民和紫荆山区、平南鹏化山区的瑶族人民,有许多都加入了拜上帝会,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拜上帝会众。紫荆山区300余家的烧炭佬和龙山矿工是拜上帝会积极争取的对象。他们生活困苦,性情急猛,后来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杨秀清、萧朝贵便出自此。
与此同时,洪秀全在广东老家花县一边教书,一边解析拜上帝会的教义。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起,洪秀全接连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改邪归正》等数篇文章与诗歌,对宗教理论加以阐释,宣传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要人们信奉唯一真神——上帝。书中还表露了洪秀全的反清思想。这些文章编入了后来南京印行的《太平诏书》。
洪秀全在广西积极传教,并将他的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首先施行洗礼。洪秀全把自己的思想秘密及对统治者的仇恨全都告诉了洪仁玕,说:“上帝划分世界,让大家各自掌管好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但是满洲人却抢走了我们所应该得到的家产。”又说:“上帝帮助我们恢复祖国,让我们保管好自己的财产,但不要侵害别人,互相帮助,以礼相待,我们将同拜同一天父,共同崇敬同一天兄及世界救主之真道,这就是自从我的灵魂上天以后心中的一大愿望。”洪秀全在这时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红日放在手中,醒后便吟成一诗云:
五百年临真日出,那般焰火敢争光。
高悬碧落烟云,远照尘寰鬼域藏。
东北西南群丑曝,蛮夷戎狄尽倾阳。
重轮赫赫遮星月,独擅贞明耀万方。
洪秀全与罗孝全结识是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下半年,当时罗孝全正在广州传教。
洪秀全便与洪仁玕决意去广州一趟。罗孝全也想与洪秀全结识,便让助手朱道兴邀洪秀全去广州讨论教义,洪秀全便赴广州,与罗牧师研究真道。但因有教中其他人的阻挠而未能受洗礼,二人因此失望地离开广东转赴广西,去寻找挚友冯云山。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六月,洪秀全历尽艰苦,第二次前往广西,因囊中羞涩,只能徒步前往。但不幸的是,在路上又被盗贼偷窃得一干二净。先到县衙,得到授赠四百枚铜钱,又在西行船上受到船友捐赠六百枚钱,省吃俭用,终于到达了广西贵县王姓亲戚家中。当他得知冯云山已有很多信徒,开辟了紫荆山根据地后,非常高兴。八月,洪秀全欣喜地到大冲去会见冯云山,一同巩固和发展拜上帝会。
紫荆山拜上帝会教徒迅速增加,其中有卢新泽(谐音)、卢六、曾亚顺、石达开、杨秀清、萧朝贵等人,他们以后成为了太平军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神秘色彩,萧妻名杨云娇,自己说在丁酉年曾患一场大病,错迷中灵魂向天上飞去,遇见一圣人指导她加入拜上帝会,让她真心实意地跟随上帝,她就是这样加入拜上帝会的。
当时人经常说,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以后拜上帝会的教义从紫荆山迅速传播至广西数县,如象州、浔州(今桂平)、郁州及平南、武堂、贵县、博白等地,许多有家业、有势力、有功名的人及其家族均入会,如有势力者韦昌辉、举人胡某等一体入会,拜上帝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十月,洪秀全和冯云山为更快地扩充力量,便离开大冲,来到高坑冲,在卢六家里设立拜上帝会的总机关,又制订了“拜上帝会”的各种条规,一面又派人四处活动,在两广的汉、壮、瑶等各族人民有许多都加入了拜上帝会。
当时,在广西象州府一带有着名偶像甘王爷,为当地人所共同信仰。传说甘王爷本为象州居民,他极信风水,曾求一风水先生为他择一好穴,又杀母,逼姐与一浪荡子通奸,并且让州县官员赏一袭龙袍加身。他死后,象州人士都惧怕甘王爷显灵,所以户户供奉,企求平安。洪秀全听会众报告甘王爷事后,不由得怒火中烧,于是与冯云山、王为正等赶往甘王庙。两个人后面到达,只见洪秀全手持木棍,痛殴偶像,并历数甘王爷十大罪状:第一罪,杀母;第二罪,蔑视上帝;第三罪,恐吓上帝子女;第四罪,贪图上帝子女的食物;第五罪,逼其姐与浪荡子通奸;第六罪,爱听男女淫词荡曲;第七罪,妄自尊大;第八罪,榨取民财;第九罪,向州官强求龙袍;第十罪,如邪鬼常行恶事。有这样十罪,实属十恶不赦,必杀无疑。于是,三人共同捣毁了甘王庙,洪秀全还亲自写了一首诗怒骂甘王爷:
题诗草檄斥甘妖,该灭该诛罪不饶。
打死母亲干国法,欺瞒上帝犯天条。
迷缠妇女雷当劈,割累人民火定烧。
作速潜藏归地狱,腥身岂得挂龙袍。
捣毁甘王庙的活动大大鼓舞了群众斗争的勇气,树立了拜上帝会的威信。此后,洪秀全也更加为人信服,信徒增加更速。后洪、冯又捣毁了紫荆山庄的雷庙。雷庙位于花雷、田心两江的合水口处,是富绅王作新父子筹建的。这一下引来了当地豪绅的反对,王作新向桂平衙门控告洪、冯以拜上帝为名,到处毁坏神坛庙宇,实为反叛之徒。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一月县官遂逮捕了冯云山及卢六,在审讯过程中,冯云山针锋相对进行斗争。
听到冯云山入狱的消息,洪秀全曾打算向时任广东总督的耆英申诉,但因耆英调走而没能成功。
这个时候,广西拜上帝会的会众自愿筹集巨金援救冯、卢,求县官秉公审理。这时县官转而认为拜上帝会教徒原非叛逆,便有意释放二人。再加上冯云山在狱中写的申辩信,叙述王作新的险恶用心,申辩自己冤情,证明人人当拜上帝,并不违反法律。这时卢六已死于狱中,于是县官派差役二人将冯押解到广东原籍释放。但行至几里路外,在冯的侃侃而谈下,二位差役在路上就将冯云山释放了,并加入拜上帝会,没过多久,二人便受洗礼成为教徒。
冯云山回到紫荆山,才知道洪秀全为救自己回到了广东,于是又转头回广东花县。这时洪秀全又折返回桂,得知冯已出狱,又东折回花县。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人终于在花县见面。冯云山家乡在洪秀全家乡的北面约五六里,是一个多山的地带,两人经常借牧牛机会相见、攀谈。洪秀全还借此机会传经布道,劝告人们信仰上帝。二人在家乡逗留到次年六月,用友人筹集的路费,再次离粤入桂,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月初九,洪秀全长子出世,当时正是太阳初升之际,成百上千的鸟翱翔天际,随后落于洪秀全屋后一月之久,村里人认为这是新王降世的征兆,洪仁玕派专人送信前往广西洪秀全处,报告这个喜讯。
洪秀全与冯云山回到紫荆山,受到拜上帝会众的热烈欢迎,并有兄弟告知,当他们离开紫荆山时,为了安定信徒,杨秀清以“天父上帝”下凡附体,萧朝贵以天兄身份传言群众,安定民心。
杨秀清生于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的一个村庄,出身贫苦,富有谋略与组织能力。传说,有一天,当众人下跪祈祷时,他突然倒在地上,全身出汗,一会儿似有神附体,口中念念有词,或责骂,或预说未来之事。言语有时模糊,有时为韵语。有人便记录下来,拿给洪秀全审察,认为这些话出自上帝。萧朝贵为广西武宣县人,也是贫苦农民出身,为人勇敢刚强,公平正直。他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取得了代天兄传言的资格。二人在洪秀全、冯云山去广东时以天父、天兄资格代言,稳定了广西拜上帝会众的情绪与组织,颇受会众信赖与爱戴。但同时也种下洪秀全、杨秀清矛盾的隐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广西,遍地是民众武装起义的烈火。全省十一府一直隶州,从一二千人到七八千人的起义队伍就有20多支。天灾人祸迫使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流离失所,丧失了一切生活依据,除了造反,没有别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民间秘密组织异常活跃。以桂平为中心,东到平南、藤县,西到桂县,北到武宣、象州,南到陆川、博白以及广东的信宜、高州、化州、廉江和清远等地,都能找到拜上帝会组织的影子,拜上帝会领导民众与地主团练进行斗争。洪秀全、冯云山回到广西见到这种形势,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到来。
在不断的斗争发展中,拜上帝会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核心,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为核心成员。他们大多数是两广地区的贫苦人民,韦昌辉和石达开除外。韦昌辉为广西桂平金田村人,是地主兼典当商;石达开为广西贵县那帮村人,也是地主出身,因其为客家人,颇受当地地主排挤,故加入拜上帝会。这个领导核心领导了着名的金田起义,推动了太平天国前期的蓬勃发展,但也埋下了后来裂变的祸根。
拜上帝会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并选拔了一批内行的会员,分别去桂平的金田村、紫荆山的田村、平南花州的林长坳(现为上帝坪),以及陆川的陆茵村等地,开炉制造武器。
有的以打制农具为掩护来打造起义用的刀枪,其中金田村规模最大,冶炼炉就开了12座,打好的武器秘密投进西边的犀牛潭中储藏起来。
与此同时,拜上帝会还将会众农民训练成有军事知识、有组织的半军事人员。在洪秀全的直接组织下,在紫荆山地区成立了4个大馆,平南花洲地区也成立了3个大馆,由胡以晃主持训练,其他如贵县、陆川等地也建立了大馆。
团营起义
经过一段时间有计划的准备,举义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冯云山命令各地会众在十一月初四前到金田村“团营”,整编队伍,准备武装起义。
获得消息后,各地会众扶老携幼,陆续到金田会合。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群起响应,他们烧毁了茅草屋,变卖所有的物产,手持器械,途中不断阻击前来拦截的清军、团练,从四面八方向桂平县的金田村进军,一场大的风暴就要到来了。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二月初十,这一天正是洪秀全38岁生日,二万多贫民在洪秀全的带领下,拿起自制的武器,汇集到金田村西边的犀牛岭营盘周围,举行誓师起义,当时旌旗蔽天,欢天动地,真是“万民响应,四方乐从”,同呼“杀妖!”震天动地。男军和女军分营排列,雪亮的刀矛在空中晃动,闪闪发光。不持武器的妇女儿童,有的挥舞彩旗,有的敲锣打鼓。一首民谣唱道:“天国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兄弟姐妹都来到,降魔斩妖声震天。”
洪秀全登上营盘中央的高台,率众庄严宣告起义,随即颁布军纪五条:
第一,遵条命(遵守天条和命令);第二,别男行女行(男女分营);第三,秋毫莫犯;第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第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团营起义后,会众以红布包头,蓄发易服,定名为“太平军”。这五条纪律,加强了太平军的团结,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为日后取得一系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二月十四日,洪秀全率师东进二十里,此时,遭到了清军的围攻,太平军英勇奋战,在大湟江口大破清军。江口为浔江、大湟江和鹏化水的汇合处,无论在经济上或军事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通桂平、贵县,下达平南、苍梧,是天地会武装的主要活动区。洪秀全在此设立大营,与天地会武装联系,以承认拜上帝会教义原则、遵守太平军纪律为条件,接受了罗大纲、苏三娘等部二千多人加入太平军,罗大纲、苏三娘后来成为太平军着名的男女将领。张钊、田芳等先加入太平军,后因不愿服从太平军的纪律,而叛变投敌,洪秀全及时地驱逐平定了他们。人们将洪秀全呼作“太平王”,到处传颂“金田起义出大王”。
面对这种局势,清军也不能坐视不理,再也不能将他们作为“乌合之众”了,由主要镇压天地会转而镇压太平军。十二月十七日,清朝派李星沅为钦差大臣从桂林赶到柳州,向荣从横州(今横县)带兵到桂平,共同策划围剿太平军。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向荣指挥一万余名官兵分东西两路向江口进军围剿太平军。而太平军只动用了三千兵力,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罗大纲的带领下,以逸待劳,奋勇杀敌,几个冲锋便把清军杀得弃甲丢戈;太平军继用刀矛作战,一下子打死打伤好几百清兵,战胜了五倍以上的清军。
此次战役,太平军以少胜多,显示了威力。三月,起义军主动撤出江口,转而进攻紫荆山区的武宣,并进行扎营整顿工作。
太平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清军向荣、周天爵的兵马杀得损兵折将,太平军人心振奋,决定稍稍整顿,占领武宣后,再进行新的更大规模的作战。三月二十三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正式称天王;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这就是着名的东乡称王,武宣建制,太平天国前期的五军主将制度初步建立。
三月底四月初,清政府针对与太平军作战连连失败的情况,为了扭转局面,从广州、四川、安徽、贵州增援4000余人,由国库拨银300万两,又由四川运米5000石备用,准备进行更大的“平叛”行动。五月十五日晚,太平军主动撤离东乡,突破清军防线,前往象州,直指庙旺。一路上连克庙旺、古城、寺村、中平、百丈、新寨和大乐圩等地,势如破竹,乘胜前进,接着洪秀全在新寨立大营,指挥全局。
攻克永安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底六月初,太平军在马鞍山、独鳌岭、梁山村大败清军乌云泰部,斩杀清军官员十五人,士兵近三百人,清军全线崩溃。当时,老百姓编出一首民谣,对官军进行嘲讽,说:“象州官府带兵多,打起仗来乱鸡窝。天兵山头一声喊,狗官尽找乌龟壳。”
不久,太平军又撤离象州,一路上经过新圩、平南,与清军进行了多次血战,在取得官村大捷后,然后又声东击西,攻克永安。官村大捷后,太平军在与清军的斗争中初步取得了主动权,先在八峒山区的大旺扎营立寨。然后洪秀全把将士分为水陆两路合攻永安。
陆路由大旺火速东行,出滕县大黎,屯扎5天。这5天内,大黎人给予了太平军很大的支持,他们不畏山高路远,踊跃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后期将领英王陈玉成,就是大黎人,当时他才14岁,却容貌俊秀,行动机敏。紧接着罗大纲率领一部分太平军,翻越龙头界,经樟村进入永安黄村,穿古眉峡,到水窦村,九月二十四日黎明,罗大纲率队直逼永安城郊,占据东山头,进驻南门外长寿圩。次日猛攻县城,经过几回合的战斗,杀死团练头子苏保德,使州官吴江投井自杀,军正丁履吉在学署上吊自杀,消灭了清军的大部分,太平军乘胜一举攻克了永安城。这是太平军自从金田起义后第一次占领城池,因此士气十分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