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2656500000042

第42章 离世纳兰心事谁人知(17)

再说纳兰,在他尽管简短但枯燥无味的仕宦生涯中只有两种活动,或者是殿前宿卫,或者是随驾出巡。但不管是哪种活动,他都是一个陪同而已。这是词人的不幸,所幸的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诸多好词。据历史记载,他和汉族文人顾贞观、朱彝尊、陈惟崧等有所往来,也有曾参与营救吴兆骞并发付他的后事的义举。在当时的满汉关系中,书写了一段难得的友谊之篇章。但尽管如此,可对于那些汉族潦倒文人们来说,谁又能理解他一片赤子之心的背后,有几分是孤独的落寞?又有谁能真正了解他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下的壮志未酬?词人也曾在《清平乐·弹琴峡题壁》说:“冷冷长夜,谁是知音者?”

在纳兰的好友中,顾贞观是亦师亦友的一个。康熙十五年,明珠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容若授课。纳兰容若亦为清初着名词人,二人遂成忘年交。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着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都被荐至京,会试中式任翰林院检讨等职。顾贞观、纳兰容若与他们经常聚会,吟咏唱和,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顾贞观在京期间,还为纳兰容若编订了《饮水词》集。他死后顾贞观在祭文中以无比痛惜的口气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无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酹;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

其生命的一大部分完全迷失在苦闷中,也许纳兰是一个不称职的侍卫,却是一个中国词坛上难得的词人。

注释:

①古北口:长城隘口之一。在北京密云东北,为古代军事要地。

②春衣:春季穿的衣服。

③终古:往昔,自古以来。落照:落日的余晖。

④幽梦:隐约的梦境。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鹊桥仙七夕①

乞巧楼空②,影娥池冷,说着凄凉无算。丁宁休曝旧罗衣③,忆素手为余缝绽④。

莲粉飘红⑤,菱花掩碧,瘦了当初一半。今生钿盒表予心⑥,祝天上人间相见。当我怀念你的时候,不说美貌,不说风情,甚至不提才华。你只是我的妻,朴实、平淡、深情的妻,我忆起你最浪漫的时候,不过是“忆素手为余缝绽”,用柔软温暖的手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衫。这便是纳兰容若的爱。苏东坡悼念发妻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沉甸甸的相思让人心疼。而纳兰容若一句“今生钿盒表予心,祝天上人间相见”,让人悲从中来,禁不住说声:悲哉,纳兰!

叶芝曾对爱人呓语:“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这些平实而温厚的爱情啊,无论是叶芝爱人炉火边的小憩,还是纳兰的妻子亲手缝纫的旧衣,莫不印证了《诗经》中的旧句: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从古至今,无论何方何地,男男女女所求的不过是一句烂俗的吉利话:白头偕老。这话听来实现起来不难,却也不易,只因人人都不是命运的对手。

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是锦绣丛中长大,豪门大户中的一朵富贵花。她与纳兰相亲,相爱,却在婚后三年去世。老人们传说,夫妻感情不要太好,太好遭天妒。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吵吵嚷嚷一辈子的夫妇,倒能携手共赴人生残境;彼此怜爱非常的夫妇,却往往福寿不长,两隔阴阳。

七夕是古代女子的心水节日。《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瓜上,则以符应。”每到七夕,女子们便准备精洁果品,焚香拜月,为自己一双巧手,求一段美满的爱情,嬉嬉闹闹,欢乐非常。去年今日,卢氏楼上拜月的身形犹在,荡舟赏月的波痕却已消隐得无迹可寻。当别人家的楼阁间飘逸着女子的欢声笑语时,纳兰家的亭台池榭间飘逸出的,是诗人忧愁的叹息。

七月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藕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层层叠叠,新花旧朵次第而生。本是正常的新旧交替,年年若此,诗人却品评说“莲粉飘红,菱花掩碧,瘦了当初一半”。

今人知道“瘦”可形容花朵凋残,多是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始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极好,都喜爱诗词歌赋、金石印章,琴瑟和鸣,很有共同语言。赵明诚出去做官,女词人为离别的相思苦痛折磨,写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红藕凋残的季节,是思念离人的季节吧。无论是李清照还是纳兰,都被坠落的莲瓣勾起了愁思。也许纳兰伤情更甚,他在这满眼残蕊的季节吟诵诗篇时,妻子已是亡人;李清照的丈夫至少身在世间——至少,在诗人写作那首词时,还身在世间。

林语堂为《浮生六记》作序时禁不住暗想:“这位平常的寒士(沈复)是怎样一个人,能引起他太太这样纯洁的爱。”纳兰不是平常寒士,若是如沈复一样的寒士,也一定会像沈复一样得到妻子真挚的、深切的爱恋。看“丁宁休曝旧罗衣”一句,王孙公子,家中锦衣轻裘无数,他竟会记得一件旧衣,且反复嘱咐仆人不要将那件旧衣拿出来曝晒,无比珍爱。只因“忆素手为余缝绽”。那件旧衣上载满关于你的回忆,不愿让你逝去之后的时光的尘埃将其沾染。更畏惧的是,衣衫上细碎的针脚牵起我对你痛入骨髓的思恋。

喜鹊能在天河间搭建一条爱的桥梁,却不能在阴间与阳世间搭就一条相思路。生不能执子之手,幸好我们还有生生世世的约定。“钿盒”一句,典出《长恨歌》。纳兰擅化用前人词句,“今生钿盒表予心,祝天上人间相见”脱胎自“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古人有风俗“定情之夕,授金钗钿盒以固之”。(陈鸿《长恨歌传》)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为明皇与贵妃杜撰了一个美丽的约定:“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的长诗偏向叙事,略显拖沓而情不浓足。到纳兰容若处,字字哀伤,声声泣血,所有压抑的相思与苦痛喷薄而出——既然完不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宣言,就让我衷心祈祷,祈祷一个情比金坚的爱情诺言的实现——我们,天上人间相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情,使红莲花瘦,佳节凄凉,使一件薄而软的旧衣能在心头割裂新痕旧伤。平淡的岁月中积淀下的酽酽情谊,让失去爱人后独自行走的人生路变得拖沓冗长。如果爱一个人,一定要让他知道,尽力用真挚的爱情填满你们相处的每一寸时间。命运是河流,生命是不系缆绳的小舟,谁知道下一刻会向哪一个方向漂流?爱,就爱了,深深爱,狠狠爱。“天上人间相见”,不是人人都能承担得住的凄丽哀婉。

注释:

①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相会。

②乞巧楼:乞巧的彩楼。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瓜上,则以符应。”又,《东京梦华录·七夕》云:“至初六、初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阵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③丁宁:同“叮咛”,反复地嘱咐。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④缝绽:缝补破绽,这里是缝制的意思。

⑤莲粉:即莲花。

⑥钿盒: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物,泛指情人间的信物。

一斛珠元夜月蚀①

星球映彻②,一痕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③,窃药心灰④,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钲歇⑤,扇纨仍似秋期洁⑥。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蛾眉⑦,特放些时缺⑧。纳兰写景是真美,还多有新奇词句。“星球映彻”,此星球非彼星球,形象地描绘了星星点点闪烁花火的球状烟花,与我们今日遣词造句的习惯不同,读起来颇有趣。古时元宵放焰火,这阕词描绘了一个月蚀元宵夜作者之所见,属于咏节序风物:

天空烟火璀璨,梅梢之雪不明,月已初蚀,紫姑欲与人诉说经年的别离之情,而嫦娥却自愧窃药奔月,心灰意懒,以致不愿揭开镜面。月食渐出,地上锣声才歇,人们便开始踏歌庆祝,那月光还像中秋时节一样清澈明亮。老天也是风流之人,为了让人们看到新月如眉的景色,故意将月缺的时间延长了。

诗人的写作手法非常老道,用“一痕微褪梅梢雪”暗示月食的开始。月食,在古代称为天狗食月,人们看到月亮缺一块,以为是被天狗吞了,赶紧敲敲打打发出巨大的声响想吓走天狗。待月食结束,人们便以为天狗被吓跑了,把月亮吐了出来,又敲锣打鼓地庆祝一番。适逢元宵佳节,这种庆祝较以往更为热烈吧。

人热闹,神也不甘寂寞,紫姑就在这个日子与爱人重会。

紫姑是厕所里的神灵。中国人的审美,总是在出人意料处迸发。譬如刺绣,西方人若熟悉这门手艺,必定好好装裱起来悬于高堂细细欣赏。中国人则不同,把那些美丽的丝线艺术品安放到天天穿着的衣服上,而且不在醒目处刺绣,专挑袖口、鞋帮等易于磨损、不为人注意的隐秘地方。仿佛是有意地要让那些本就脆弱的美丽承受更多的磨砺、忍受更多的压抑。中国的神也是如此,中国人的厕所里也会安放一位神,还是位美貌的妇人,这是西方人的想象力再肆意发挥也想象不到的。而且这位厕所里的维纳斯有名有姓有来历:她姓何名楣,字丽卿,是唐寿阳刺史李景的妾,是被大老婆虐待致死。一个女人死在污秽的厕所里,并以永生的方式被禁锢于其中,真不知上苍这个出于怜悯而产生的决定对这女子而言是拯救还是折磨。这位女子活着时遭受折磨,死去了还在厕所里展现受难的美——以受难为途径展现美,这个行为艺术西方人是让壮硕的普罗米修斯完成的。

传说紫姑是元宵节那天被虐杀的,所以正月十五那天是她的祭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祀。

英雄不问出处,不论紫姑走入神道的过程是多么不可思议,她已然是一位仙人了。仙人便是美丽傲物的,神话了的紫姑恢复了在世时的美丽容颜,而且时间尽情地倒流,流回到了她做受人欺凌的小妾之前的时光,她依然是一位娇俏的少女,可与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平起平坐。

李商隐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神话中最美的女子,一生背负着一个“窃”字。她本就是天上的神,为了恢复神仙的身份才窃取了丈夫千辛万苦取回的仙药。她回到了天宫,也付出了代价,她的代价就是生生世世的孤单。人间佳节,焰火漫天,人声鼎沸,唯有她在清冷的月宫里苦熬时光,连妆容都懒得打理。白白背负一个污名,却没有得到料想中的美好生活,难怪“窃药心灰”,后了悔。

紫姑是李景亡妾,嫦娥是后羿逃妻,都不是寻常妇人,属风流女仙。几个女仙尚且是风流若此,那么总管天下事的天公更是风流极品了。月食后的月亮并不是迅速恢复浑圆,而是如美人纤纤黛眉,美得动人心魄。风流的天公便故意让这美的瞬间拉长,让天下人同来欣赏这一弯秀眉。

注释:

①元夜:元宵节。

②映彻:晶莹剔透貌。

③紫姑: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祭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一说她姓何名楣字丽卿,为唐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杀于厕中,上帝怜悯命为厕神。旧俗每于元宵在厕中祀之,并迎以扶箕。事见《显异录》以及宋苏东坡《子姑神记》。

④窃药:传说后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娥盗食之,成仙奔月。见《淮南子·览冥训》,后以“窃药”喻求仙。心灰:谓心如死灰,极言消沉。

⑤踏歌: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互相牵手或搭肩,以脚踏地为节拍。

⑥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⑦蛾眉:美人的秀眉。比喻新月前后的月相犹如一道弯眉,故名。这里喻月食时仍明亮的部分。

⑧些时:片刻,一会儿。

临江仙

长记碧纱窗外语①,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天涯②,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③,画船人似月④,细雨落杨花。这一次,纳兰和妻子分开的时间太久了。

两人分别的时候还是秋天。萧瑟的秋风吹送寒鸦归巢,那时正是日暮时分,他和妻子曾在碧纱窗前低语话别,别离的不舍言语似乎还在耳畔回响,恍惚间半年都过去了,春色都已经在天地间弥散开来,而自己却依旧归期未定。

这是一首在春天回忆、秋天别离场景的词,开篇劈头就是“长记”二字,既表达了纳兰对妻子的思念之深,也隐含着负王命、不得归的一丝抱怨。两人一别良久,从此他便如一只孤船在天涯漂泊,“片帆”二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词人孤身一人行走在外的飘零和落寞。

“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二句写他在旅店中惊醒,睡梦中全是故园之景,娇妻之美,但醒来只看到一星孤独的烛火在黑暗中闪烁,心中悸痛,此时月亮才刚刚西斜,这一番纠结之后自然再难成眠。

肩负王命,就难免有身不由己之感。一别甚久,纳兰归家的心是迫切的,思念之情令他备受煎熬,但他却不能归去,难怪他要感叹了:“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就连燕子都能秋去春归、来去自如,我竟然还不及它啊!

眼见景色一天天精致、明朗起来,春的气息夹带着生机与湿润扑面而来,如画的山水让纳兰忍不住憧憬:我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与妻子一起欣赏烟柳画船、细雨杨花?那该是何等的惬意!

又是一首表达相思的词。纳兰写词时似乎从不考虑同类题材自己已写过太多,或者在他眼里,此时的相思不能等同于彼时的牵挂,今日的愁绪和昨天的烦扰也是两个模样。纳兰这样想着,便确实写出了主题相同,但意境相异的佳作,一句有一句的悲伤,一首有一首的味道。

古往今来思乡词不少,相思词甚多,但思乡的大抵都是在外云游的旅人浪子,患了相思病的却多是闺中女儿。在那些表达男女之思的诗词里,思女思妇比比皆是,男思女者却是极少。放眼望去,似乎到处都是倚楼眺望天际的思妇怨女,随意翻开唐诗宋词都能看到若干对情郎念念不忘、怕郎走、盼郎归的红粉佳人。

相思之情常被喻为“红豆”。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传说古时曾有个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便在一棵树下伤心痛哭致死,血泪化为红豆,故人们又将红豆称为“相思子”。如此说来,这“相思”二字本就来源于那些扯不断情丝的女儿,这就难怪诗词中很少见到思妻思得死去活来的男人了。

诗经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男子稍多,之后便很鲜见。莫非男女之思当真是这般不平衡?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那些才子诗人羞于表达自己的“儿女情长”,要不然诗词中就不会有那么多作品明写妻思夫,实乃丈夫思念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