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历历:一个个清晰分明。春星:星斗。
⑤孤:辜负,对不住。密约:秘密约会,秘密约定。
⑥鉴取:察知了解。深盟:指男女双方向天发誓永结同心的盟约。
⑦香露:花草上的露水。银屏:银饰装饰的屏风。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①,雁声远向萧关去②。
不恨天涯行役苦③,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④。这又是一首凄凉的塞上之作,与以往不同的是,纳兰这次并没有随驾出巡,而是负皇命行役在外,这是他第一次率队远征,但纳兰的心中并没有作为皇家使者独自率队远征的喜悦,而是与以往一样,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
“又到绿杨曾折处”,这里的“绿杨”并不是指杨树,而是指柳树,在中国古代,有折杨柳枝送别的习俗。而一个“又”字,说明是重过故地。过去离家,有伊人折柳相送,而如今再来到这里,伊人已经不见,只剩下自己孤独漫游,这自然引起词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于是他骑在马背上,沉思着往事,默默无言,任马踏着清秋的道路缓缓前行。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这两句写的是纳兰所见所闻,“衰草连天”是眼见之景,衰败的秋草直接天涯,这恰是纳兰心中“无意绪”的真实反映,“雁声远向”是所闻之声,天边传来的雁鸣之声显示雁群已飞过了边关,但是雁声过后,是死一样的寂静,此时的词人早已无力抵挡秋意凄凉的侵蚀,这让他烦躁的内心又平添了一分愁苦。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通过上片,我们已经知道此次“行役”的遥远漫长,而纳兰却偏偏说“不恨”,其实这是反语,也为后文的“只恨西风”埋下了伏笔。无端地迁怒西风,表露出纳兰内心中无穷的愤恨。他不仅恨这西风,恨眼前衰败的景象,恨羁旅行役之苦,甚至还恨这无常的命运,它像西风一样,将梦中的那个人、那些往事吹得无影无踪,让它们瞬间变得遥不可及,这是怎样的一种痛楚啊!
词到此处,我们已经无法从纳兰身上找到一丝皇家使臣的自豪感,眼前萧瑟的景象不仅加重了他内心的愁苦,更让他心生愤恨。然而,就算他愤怒得“锉碎口中牙”,他又能改变什么?他无法摆脱被无端放逐的命运,于是,等到内心平静之后,纳兰开始思量明天的征程还有多远,不知不觉间,寒雨已经沾湿了他的衣襟。
王国维曾评价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这绝不是溢美之词,在这首词中,纳兰以折柳开篇,以寒雨收尾,直视眼前之景,直抒心中之情,写情时真挚浓烈,写景时逼真传神,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创造才能。
注释:
①衰草:干枯的野草。意绪:心意,情绪,南朝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②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此处指边关。
③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泛称行旅出行。
④新寒:气候开始转冷。
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①,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②,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③。休说生生花里住④,惜花人去花无主。一颗心竟比秋莲还要愁苦,这是纳兰词的格调,也是纳兰的心声。
一叠《饮水词》,就像一幅以纳兰心语为线索的情感拼图,堆叠着对亡人的思念、对离人的牵挂、对命运的无奈、对人生的困惑,拼在一起便可以看见纳兰完整的人生。但是它们却并未拼接起来,所以后人纵使旁观着纳兰的喜怒愁苦,却终究猜不透他的心思,只好看着再无迹可寻的空白散落了一地的遗憾。
“心比秋莲苦”,这种滋味到头来也只有纳兰一人品尝得到。何其孤独!
纳兰在这首《蝶恋花》中自比兰成,兰成是北周诗人庾信的小字。庾信早期的作品雍容华贵,且多艳情成分,但由于家国之痛以及人世的诸般磨砺,庾信后期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国的诗作反而多了几分沉淀的色彩,更值得揣摩与推敲。有人曾说“庾信的性格既非果敢决毅,又不善于自我解脱,亡国之哀、羁旅之愁、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心,却又不能找到任何出路,往往只是在无可慰解中强自慰解,结果却是愈陷愈深”,由此“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诗中的情绪便显得有几分沉重和无奈。
这种性格、这般文风,果真与纳兰有几分相似了。
杜甫曾作《咏怀古迹》:“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东。”纳兰在这里自比为多才的庾信,或是想通过庾信年轻时的“萧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单,或是想借此来表达目睹百花凋残时油然而生的迟暮之感。
纳兰睹花伤神,又怕作词而引发伤感情绪,因此决意“不作怜花句”,但是他含着眼泪倚在花侧时,看着落红散尽而不知香飘何处,心里的愁绪反而又多了几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文人多情,自古便是如此。盼花开又怕花谢,每到落花时节便总会生出伤春之意,纳兰就在这暮春时分重游故地,心中不禁起了感伤。
他又走过曾与爱人一起走过的小径,当初月明风清,如今却“袖口香寒”,一颗心竟比秋莲还要愁苦。昔日许下的声声誓言仿佛还在耳畔,惜花之人却已经和自己阴阳两隔,真正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蝶恋花——这个宋词中司空见惯的词牌名字虽然起得缠绵旖旎,但宋朝的词人却很少将之用于表达夫妻之情,晏殊父子、欧阳修、苏东坡、柳永的作品中都有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佳作,但没有一首像纳兰一样将“悼亡”作为主题,还将情感表达得如此深沉动人、反复萦纡。
全词在“不作怜花句”的悲伤基调中展开,在词人欲说还休、欲休还说的情绪感染下,读者也不知不觉就被他带入了悲伤的情境里。读过整首词后,我们大可以将词中的“花”理解为纳兰牵挂的爱人,花失惜花人,人失爱人,对着眼前凋零的花朵,纳兰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逝去之人,人花相对无语,纵使心里比秋莲还苦却也无人可以倾诉。
有人曾说纳兰的词是“玫瑰色与灰色的和谐”,大概就是这样吧。他笔下的花朵娇艳美丽,却偏偏是即将凋谢的花朵;他笔下的爱情深沉坚定,却又是生死相隔的爱情;他笔下的幸福甜蜜温馨,然而又总是回忆中的幸福。他有过如花美眷,终究抵不过似水流年;他向往海阔天空,最后还是被迫在名利场中兜兜转转。即便如此,纳兰还是保持着持久的赤诚和本色的纯净。不论写相思还是悼亡,不论抒情还是写景,他的词中都是一派天然清隽的色彩,伤情却不无病呻吟,悲痛却无厌世色彩,也没有吟风弄月、轻薄为文的纨绔不羁。
翻开《饮水词》,泪、恨、愁、伤心、断肠、惆怅……俯拾皆是,触目感怀。这位认定自己并非人间富贵命的乌衣公子呕其心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了这一首首妙词,也成就了纳兰的绝世风华。
注释:
①萧瑟:寂寞凄凉。兰成:北周庾信之小字。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唐陆龟蒙《小名录》:“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有天竺僧呼信为兰成,因以为小字。”此处词人借指自己。
②阁泪:含着眼泪。宋无名氏《鹧鸪天·离别》:“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③秋莲:荷花,因于秋季结莲,故称。
④生生:世世,一代又一代。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①。画角声中②,牧马频来去③。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④,青冢黄昏路⑤。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据《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曰:“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典故常常被引用来说明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自从豪放与婉约被人们当做划分词风的标志之后,除了李煜、苏东坡、辛弃疾这寥寥几人之外,能够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的,也就只有纳兰容若了,以至于王国维都评价纳兰词是“北宋以来,唯一人尔”。
从词题中我们能够知道,这是一首出塞词。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即是纳兰发出的感叹,同时也道出了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常这一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
接下来纳兰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秋景图,“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由于战事连年不断,所以战马在画角声中频繁往来。
因为不停的纷争、不息的战火,所以行走在边塞道路上的纳兰,看到的是西风吹散落叶这样荒凉萧索的景色,那飘荡在空中的叶子,似乎在向他诉说着无穷的幽怨。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
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纳兰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纳兰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入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纳兰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我们才发现谢氏此言不虚。
注释:
①无定据:没有一定。宋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②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③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④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⑤青冢:指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南。
蝶恋花
准拟春来消寂寞①。愁雨愁风,翻把春担搁②。不为伤春情绪恶,为怜镜里颜非昨。
毕竟春光谁领略③。九陌缁尘④,抵死遮云壑⑤。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⑥。“准拟”一词的意思是料想,打算。纳兰开篇写道:“准拟春来消寂寞。”他本来是打算要在这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的。春光美好,本该出去游玩,或是怀着愉悦的心情欣赏春日美景,但纳兰却偏偏要去消遣寂寞。
寂寞如影随形,伴随纳兰一生。这种情绪让纳兰成为伤情的公子哥,但同时也让他留给后世众多优美的诗词。寂寞的纳兰本想在春光下消遣,却没想到运气如此不好,偏偏赶上了春雨,这不合时宜的雨打扰了纳兰消遣的念头,纳兰觉得这是辜负了春光。故而他写道:“愁雨愁风,翻把春担搁。”
这首词表现词人厌于侍卫生涯、蹉跎日老的感慨:本来打算在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无奈愁风愁雨辜负了春光。情绪不好并不是因为伤春所致,而是因为对镜顾影自怜,形容已日渐憔悴。那繁华的闹市总是将幽僻的山谷遮蔽,有谁来领略这美好的春光?怎样才能不辜负春光,遂我心愿呢,难道总是让我有负春神吗?
无法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难怪纳兰总是会心情烦愁。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烦闷并非是天气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外在因素。故而他会忧伤地在上片结尾处写道:“不为伤春情绪恶,为怜镜里颜非昨。”
侍卫的工作磨平了纳兰的心性,他每日进宫当值,或者陪同皇帝出游,在这单调无聊的岁月里,生活如何能够丰富多彩?纳兰是有这样一颗浪漫自由的心的,但他却必须要学着压抑自己的天性,学着要像他的父亲那样,去当好一个官,能够在仕途上越走越远。
这样的心情,如何能够在这大好的春光里寻觅到快乐。纳兰只能顾影自怜,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的样貌,感慨日益的消瘦,只能是心境的郁结造成的。写完自己为何抑郁之后,纳兰在下片中依然自问:“毕竟春光谁领略。”看到外面春雨阵阵,迷蒙了这春的大地,纳兰不禁想到,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想到要去感受春光呢?“九陌缁尘,抵死遮云壑。”这里说的“九陌”是指汉朝时候,长安城里的九条大道,在《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而在这里,纳兰是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市。
纳兰认为繁华的闹市总是将清幽之地遮蔽,让他无法寻觅得一丝安宁。“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无奈而又向往地写道,怎样才能不辜负春的美意,怎样才能随了自己的心愿,在这春光中好好地享受片刻安宁呢?
看似一首叹春的词,其实是纳兰表达内心哀怨的一首词,词中的字字句句都是纳兰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渴望有自由单纯的生活,还希望能够远离尘嚣,可是世事总是不遂人愿,让他在这里借词抒发情感。
注释:
①准拟:料想、打算。
②担搁:耽搁、迟延、耽误。
③毕竟:终归,终究,到底。领略:欣赏,晓悟。
④九陌:汉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市。
⑤抵死:经常,总是。宋晏殊《蝶恋花》:“百尺楼头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云壑:云气遮覆的山谷,此处借指僻静的隐居之所。唐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乃知轩冕徒,宁比云壑眠。”
⑥东君:传说中的太阳神或指司春之神。《史记·封禅书》:“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之属。”
唐多令雨夜
丝雨织红茵①,苔阶压绣纹②。是年年肠断黄昏。到眼芳菲都惹恨③,那更说,塞垣春④。
萧飒不堪闻⑤,残妆拥夜分⑥。为梨花深掩重门⑦。梦向金微山下去⑧,才识路,又移军⑨。《唐多令》的副标题是“雨夜”,看来这首词是写雨夜相思,描摹闺人思我的情景。这首词抒写了纳兰夜半时分,看着窗外淅淅沥沥小雨下个不停,内心有与夜同样凄惶的心情这首词的上片是写雨夜景象,辞藻美丽,用词讲究,下片则是抒写情感,余兴未尽,伤感至极,这首词将纳兰的心情全部抒发出来,而且整体风格于简淡中见含蓄,典雅中不失清新。
细雨霏霏,使庭院里变得花红阶绿,年年都在令人愁断肠的黄昏中度过。满眼的芳菲都能无端惹起春愁,更不要说是这边关的春色了!那风雨萧飒的声音是不能听的,听了便会让人伤心。夜半时分拥衾无眠,妆已残,人孤单,为了不让梨花飞尽,于是紧紧关上闺门。梦里来到你征战的沙场,谁知才刚刚找到去路,你却已随军队转移,不知所踪。
夜晚平静,只听得雨声稀朗,在这个平静但又不平静的夜晚,纳兰看着庭院里的细雨,看着雨中娇艳的花朵,他满眼都是春愁。“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从这句词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雨并不大,细细密密地落下,仿佛纳兰细细密密的愁绪,而庭院也因为这雨蒙上了朦胧的色彩,非常动人。
不论是什么简单、常见的景色,只要被纳兰写出,就必然会蒙上不一样的光芒,一个他往日生活的庭院,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将事物写得鲜活起来的纳兰,却不能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动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