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晚烟荒戍垒④,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⑤。秋冬的塞外在唐诗里总是有着说不尽的景色,比如李颀的“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比如严武的“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入夜的塞外也是那般意味深长。比如岑参的“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比如王维的“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唐人笔下的边关总是那么硬朗萧瑟,他们时而坐拥满怀壮志,时而壮志难酬,时而心念旧恩,时而怀古伤今。而这里,是纳兰的边关,纳兰的秋冬。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坦等出使唆龙打虎山,十二月返回。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纳兰笔下的边塞和他的笔下的闺中女儿一样充满性灵神韵。
此时,纳兰独身走向山的另一边。云山,究竟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呢,还是山顶积雪如云?抑或仅仅是一座名叫“云山”的山?我们无从考证,仅仅能跟随词人穿越时空。这里,我们听到了北风哀号,胯下的战马长嘶,而耳朵里满灌的只有风声。塞外没有江南的湖畔小楼,没有妖姬歌舞,没有红袖长甩,富贵出身的纳兰生于温香软玉之中,如何担待得起这如铁边关!
于是纳兰的边关也携裹了南国的柔软,他选用的词牌也是《浣溪沙》这西子之词。是啊,纳兰的高山如柔水,河有河畔,山也有了山畔;纳兰的风是冷峻的负心人,干净利落地吹断马嘶如同斩断情缘;纳兰的马是悲情的马,那一声嘶鸣如若纱巾在长风中断作两截。而就在几十年前,自己的祖先们曾挥鞭南下,他们的铁蹄曾在这里踏过。这里曾是汉人的疆土,不编辫子的男人们身着盔甲在这里身首异处,血染荒野。自此天下改性,江山易主。纳兰和他的祖先们代替了挽着发髻的汉人怀拥有着三寸金莲的女子。
此时,纳兰倾听风声与马的嘶鸣声,心想,深秋远塞的,山的那一边又是何等形容呢?心怀忐忑,他遥望天外,看到一抹晚烟。
光阴流转,千年不变的是塞外的冷清。此时,一抹晚烟于塞外,恰如一声蝉噪于深林。蝉噪林愈静,而人间烟火则让边塞的冷清更加浓郁。戍边的堡垒因这一缕烟霞而荒凉。这一抹晚烟是边关第一位迎接纳兰的。它说,纳兰啊,你就到任了。你可知道,自此山高路远,故乡难回;自此兵戈铁马,美人不在。纳兰遥望这一抹晚烟,心中顿生寒凉之意:自此身着戎装,心系边关安危,命不再属于自己。
天色已近黄昏,纳兰看到,夕阳落在了旗杆半腰。纳兰的斜阳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浑厚,却尽是懒倚半竿的破败。纳兰如何得以浑然?逾江山易主不过百年,外有劲敌剑拔弩张索我性命,内有家室娇妻美妾待我归来。古今幽恨集于胸中,这斜阳,如何得以浑厚!
历史原因与环境原因以及词人自身的性格交织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这一曲边塞苍歌。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纳兰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虽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我们从字里行间揣摩出作者的感受。“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此时边关的云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的色彩。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下的雄浑、苍凉、悲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注释:
①云山:高耸入云之山。那畔:那边。
②马嘶声:马鸣声。
③远塞:边塞。若为:怎为之意。
④荒:荒凉萧瑟。戍垒:营垒。戍,保卫。
⑤幽恨:深藏于心中的怨恨。
浣溪沙
容易浓香近画屏①,繁枝影着半窗横②。风波狭路倍怜卿③。
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瞢腾④。只嫌今夜月偏明。这首《浣溪沙》为爱情词,与大多数纳兰词的冷清凄迷不同,此首词主要描绘恋人初逢的场景,细腻柔婉,缠绵悱恻。
上片前两句写景,“浓香”“画屏”“繁枝”,后一句由景转到人,写的是男子看到恋人时微妙的心理变化。画屏逶迤,浓香扑鼻,树影横斜。窗半开着,女子露出头来,微风过处,杏花微雨,不禁让窗外的人急切赶来的人更生怜爱。
此处,纳兰并没有对女子的容貌进行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周围的景物,让我们展开想象,窗后的女子,该是宝钗笼髻,红棉朱粉,或轻颦,或浅笑,或娇嗔,可谓梨花一枝春带雨,薄妆浅黛总相宜,如此那般,不可方物。
再说相逢的场面,“风波狭路倍怜卿”。作者没有用动作描绘,而是从心理入手,看到小轩窗后面焦急等待自己的恋人,在恋情面前不顾险阻的恋人,让前来赴约的纳兰更生怜爱。
风未必大,夜未必冷,但是看到有人在等着自己,窗半开着,香静静燃,女子在枝干的那头隐隐可见,安静或者焦急地等着纳兰前来赴约,所有的东风恶,世情薄,雨送黄昏,都是两个人一同走过。日子天天过,比流水的消逝、落花的凋零更快,但是有几对恋人能够怀着热切的爱情与期盼,一直并肩走下去?
纳兰与恋人虽情投意合,且密有婚姻之约,而他的父母也许不赞成。他们恋爱形迹落在他们眼里,引起他们的嫉妒,遂硬将他的恋人报名入宫,来断绝他的念想。但我们通过前文得知,在那之后,纳兰也曾偷偷混入宫中与恋人见面。
也许我们可以相信即便是入宫,纳兰与恋人仍然是抱着微渺的希望,认为他们依然有前路可走,爱情的力量最后会战胜一切。所以当见到等候自己的恋人,勇敢和自己一起追求真爱、对抗“风波”的恋人,纳兰的心里边对她更加怜爱。
下片紧接上片。对相逢场景进行描绘。“未接语言犹怅望”,可以想象是女子从树影中看见我已经到来,轻声唤我。或者两人是太久没有见面了,或者沉迷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不能自拔,忘记了怎么说话,要说什么话,只是呆呆地望着。“才通商略已瞢腾”,才刚刚开始交谈,纳兰就已经沉迷陶醉,忘乎所以了。末句“只嫌今夜月偏明”,将描写的视角由叙事转到场景上。“月偏明”,月亮稍稍亮了一点,月亮偏偏是亮的。这小小的抱怨,让纳兰内心深处的欢心喜悦更加暴露无遗。但是正是因为月明,才需要更加小心,这又造成了纳兰内心提心吊胆的情绪。心理的几重复杂,生动传神。
或者天不从愿者太多,在爱情里波折的纳兰,连见恋人一眼都需要扮成僧人偷偷入宫。其实曾经的两小无猜、兰窗腻事,都因鸳鸯零落不复存在了。但是情难忘却,恋人被选入宫,纳兰仍然抱着她会被放出来、他们能够团圆的希望。而此次与恋人的会面又更坚定了他的信念。这就加深了他后来的苦痛。
正是,往事不可再来,袖口香寒。
注释:
①画屏:绘有彩色图画的屏风。
②繁枝:繁茂的树枝。
③风波:比喻纠纷或乱子。狭路:窄小的路。
④商略:商讨、交谈。瞢腾:形容模糊,神志不清。
摸鱼儿午日雨眺①
涨痕添、半篙柔绿②,蒲稍荇叶无数③。空蒙台榭烟丝暗④,白鸟衔鱼欲舞⑤。桥外路。正一派、画船箫鼓中流住⑥。呕哑柔橹⑦,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⑧。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⑨,也似汨罗投赋⑩。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词的副标题为“午日雨眺”,这首词写于五月初五端午节,纳兰雨中凭眺生情,感怀而作。端午时节,春水涨池,水草丰茂碧绿。烟雨空蒙,楼台掩映,白鸟衔鱼起舞。桥外水路上,一派画船歌舞、桨声“呕哑”的春景图。荷叶新纱,船桨在岸边忽然转过,划破了这一池的碧绿。湖面的小岛,风情不比湘江美景逊色。细雨霏霏,如烟似雾,化为鲛人的眼泪,滴成珍珠,又仿佛是将诗赋投入汨罗江中所溅起的。
而此际闲愁难以述说,只有凭借用彩线缠裹粽子投入江中,以示这千古的脉脉哀思了。记得当初我们在这端午之日的酒楼上,泼水嬉戏、酒醉兴尽而去的情景,回想起此,不由伤心满怀,只有低头不语了。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稍荇叶无数。”涨水后留下痕迹,水草丰茂,春景过渡到夏景的景象在词的开篇展露无疑,宋苏东坡《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纳兰虽然是取意境其中,但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空蒙台榭烟丝暗,白鸟衔鱼欲舞。”柳条随风舞动,如烟似梦,而白鹭捕鱼的姿势很是优美,犹如舞蹈一般。纳兰欣赏着这美好的景物,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桥外路。正一派、画船箫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上片是写景,写出景色之美,而让读词的人也深陷其中,感受着这看似普遍,但却别有风味的景物,而到下片开始,则是借景抒情了。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愁绪蔓延开来,深深荡漾开去,而霏霏细雨,细密如针织,仿佛雾气一样笼罩在四空,“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如同泪雨一样,好似是在为投江自尽的屈原悼念默哀。
愁绪难以谱写,只有写入词章,以来聊表心意,“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无言以对伤心事,看到这美好景色,却难以提起兴致,虽然是借着祭奠屈原来写出心中惆怅,但其实纳兰祭奠的是自己那无法言说的哀愁。
“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记住这美好的景象吧,不要总是记住过去悲伤的事情,那样只能苦了自己。
注释:
①午日: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
②涨痕:涨水后留下的痕迹。柔绿:嫩绿,也指嫩绿的叶子或水色。
③蒲:蒲柳,即水杨。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全草可入药。
④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台榭:台和榭,亦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⑤白鸟:白羽的鸟,鹤、鹭之类。
⑥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⑦呕哑:象声词,形容声音嘈杂。柔橹:谓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
⑧翠钱:新荷的雅称。
⑨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典出《洞冥记》:“(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后谓神话传说中的鲛人流出泪珠能化作珍珠。
⑩汨罗投赋: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因忧愤国事投汨罗江而死,后人写诗作赋投入江中,以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