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什么是投资和投资学
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大批的民众涌入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一时间,“谈股论金”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国家的经济改革为个人投资理财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民众对于货币的增值保值意识不断增强,致使投资热潮不断升温。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做好投资这件“事”,必须要了解投资是什么,有一个充分的投资知识的准备。有着“炒股大王”、“中国股市(第一人”、“股神”称号的杨百万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及投资最怕什么时,他回答说最怕的是一无所知的股民。从他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投资者要想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中生存下来,就要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
现在,“投资”这个词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又有几个呢?谈到投资,多数人都理解为一种理财的方式,认为投资就是购买国债,就是买房子或者买股票。而企业家们谈到投资,多多认为投资就是购置土地、建设新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等。不同的人对于投资有着不同的理解,官方给“投资”的定义是“把金钱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西方经济学家威廉·夏普对于投资的定义是“以牺牲当前的消费来增加未来的消费”。换句话说,人们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并且这种回报是要大于投资人初始的投入。
那么,投资学又是什么呢?它是一门专门研究投资活动的学科,告诉人们如何进行投资活动,怎样投资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具体来说,就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个人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最合理的收益。其核心就是使个人的财富得到最大化增长。即在个人或家庭在基本生活目标得到满足以后,去投资于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黄金、外汇、不动产等投资品,获取投资回报,从而促进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投资学最初起源于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进,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投资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其地位开始得到提升,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在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投资在西方国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尤其是美国,有着闻名世界的华尔街,无数投资者跻身期间,将其缔造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在我国,投资学的发展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之初。在历经四十几年的发展之后,才从金融学中分离出来。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高速增长,充满了机遇,世界经济看好中国,大量外资涌入,投资领域一片生机勃勃。伴随着投资热潮的到来,投资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大家都希望通过投资改善自己的生活。
投资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高,小到个人财富的增值,家庭的收入增加,大到企业的盈利,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投资。但是投资的市场是变化莫测的,只有掌握了投资的知识,熟悉各种投资方式与技巧,才能使自己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投资学理所当然地受到大家的关注,受到了大家的追捧,谁都希望通过投资学来掌握投资这个神奇的致富工具。可以说,谁掌握了投资,谁就掌握了生活;谁掌握了投资,谁就掌握了世界。
(第2节)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当我们手里拿着钱准备进行投资时,(第一步先要弄清楚,对我们来说,投资的成本是什么,随之而来的收益是怎样的。这看似简单的问题是投资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们投资的选择与决策,并且这种选择会对整个投资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所谓投资成本,是投资主体为了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所付出的投入。这种投入在我们日常的投资中通常用耗费或放弃的经济资源来计量。众所周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在我们之前提到投资概念时讲到投资是“牺牲当前的消费来增加未来的消费”,这里的成本就可以理解为我们牺牲的当前的消费。
这个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加以理解。日常生活中,杂货店随处可见,作为一个杂货店老板,他需要做的就是将货物以相对较低的价钱买入,然后再买入的价格上再做调整,将货物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例子中的杂货店老板买入货物时所花费的时间、金钱和付出的劳动就是投入到其中的成本,任何人如果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买到货物,相信老板是不允许的,因为这违背了他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后面要讲到的收益。。
所谓收益,就是我们通过付出的投入所带来的资本增值,通俗地讲,收益是指投资者从投资中所获得的投资报酬,即除过各种成本后投资者所得到的利润。接着上面的例子,杂货店老板将货物的卖出价格减去其成本,使自己收入增加的金额就是其收益。
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固有的观念,认为成本与收益是对等的。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例如工人辛勤劳动,换取报酬,这时所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收益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等关系。而在大多数情况来讲,这种对等关系确实不存在的。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等才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只有弄清楚这一点,才会使我们真正去认识投资。李嘉诚就是因为掌握了投资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所以早早地收获了大笔钱财。
从1958年开始,李嘉诚就有计划地选择购买房地产、地皮。首先,他在香港旺角北购买了一块土地,建筑了一座大厦。接着,他又在紫港购买了地皮建楼,不久顺利出手,大获利润。
20世纪50年代末,他知道政府将要实行高地价的政策,于是,当机立断,买下了新界屯门乡的一块地皮建造工厂。60年代初,李嘉诚的发家产业塑胶花生产走向低谷。面对这种形势,李嘉诚下决心改变经营类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业,短短几天内便买下了上百万平方米的地皮和旧楼。不久,香港地价房价暴涨,李嘉诚由原来的千万富翁一跃跨入亿万富翁的行列,成为香港房地产业的巨人。
到了20年代中后期,由于政局不稳,投资骤减,房地产价猛跌。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纷纷抛售地产,而此时的李嘉诚却把全部的资产转化地产业,而且光买不卖。在别人的眼里他简直是愚蠢透顶。结果,李嘉诚的房地产业又进入了(第二个高潮时期。
到了20世界70年代初期,地价再度回升,房价上涨。而此时李嘉诚已经建起了许多漂亮大楼和厂房,不久都全部出售,利润成倍增长。
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善于把握时机,懂得算计投资的成本和收益,以其独到的眼光与精准的预见,在大家抛售时低成本买入,在市场繁荣时再高价卖出,得到数倍于成本的收益。
所以,我们在知道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等关系之后,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握时机,使自己手中的金钱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第3节)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吗
生活中,许多人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投资只是富人的专利,与自己毫无关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投资不在于你钱多钱少,而在于是否具有投资意识,是否懂投资,愿意去投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越是没有钱的人,越应该去合理地投资。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工作努力、生活节)俭,生活压力却变得越来越大,手中的钱不断缩水,原本可以买一套一居室的钱,现在却只能买一个卫生间了;原本每月薪水尚有盈余,现在却不够偿还信用卡上的欠债。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投资理财,从而让自己的钱财从身边白白地溜走了。可以说,投资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这一点从杨百万身上就可以看出。
“杨百万”并不是生来就是“股神”,生来就是“百万”。他原名叫杨怀定。1988年以前他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个普通职工,有一次他管的仓库被盗,他因出手“大方”,常买烟请厂里的工友们抽而被怀疑是监守自盗,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很强的杨怀定,他一横心就辞职了。
辞职后杨怀定开始从订阅的几十份报纸信息中埋头搜寻致富的机会。4月的一天,一条“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杨怀定的关注,他在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买了10000元三年期国库券。“银行利率5.4%,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超过15%,为什么不买?”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开始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涨到112元,杨怀定抛掉了。半天时间,他赚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资——800元。
1989年,赚到了“(第一桶金”的杨怀定,转身投入炒股。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半年后,股票大涨,杨怀定在800元以上价位抛掉,净赚150多万元,“杨百万”的外号,就此不胫而走,从此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