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仓央嘉措诗传全集
2657300000037

第37章 藏族文化小览(1)

西藏地理沿革

西藏

古时称吐蕃,清朝时正式定名西藏。西藏历史大致发展情况,唐宋时为吐蕃,元朝属宣政院,明朝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朝初其称卫藏,也叫“图白忒”、“土伯特”或“乌思藏”等,卫指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清朝设西藏办事大臣管理西藏事务。1965年9月1日设西藏自治区。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南边与西部与印度、缅甸、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全区土地面积共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2.8%。

吐蕃

古代青藏高原地区的政权王朝,约公元7至9世纪。松赞干布创建。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蕃字念作“波”,藏语作“bod”,是古代藏族的自称。吐蕃一说最早见于唐朝史书。

楚布寺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主寺,在拉萨西楚布河上游,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藏传佛教转世制度最早源于这里。

朵甘思

元朝藏族地名。约相当于今西藏昌都地区东部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及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一部分。又名朵甘、多康等。朵甘思为“汇合的区域”之义,通常简称康。

卫藏

旧时西藏别称。西藏原分为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和阿里四部。卫藏指以拉萨地区为中心向西延伸的高原大部,辐射区域包括西藏、四川、青海和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区),是藏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卫藏分前后藏和阿里三部。

安多

安多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历史上曾称为朵思麻,在汉语中安多指“安多县”,但按藏族习惯,安多则表示“安多藏区”。位置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包括藏北、甘南、川西和青海等地。广阔草原,出良马。所谓安多县位置在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脚下。安多藏区是指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是藏族一个重要的文化地区,常与康区、卫藏并列,其范围大致基本在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果洛和海南四个藏族自治州,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和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

康巴

指西藏昌都地区、川西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地区,与卫藏、安多并未藏区三大方言区。

前藏

属卫藏,在拉萨、山南地区。

后藏

属卫藏,即日喀则地区。

阿里

属卫藏,即整个藏北高原。

朵思麻

元代藏族地区名称。藏语朵思麻意即“下朵”。又作脱思麻﹑脱思马﹑秃思马﹑朵哥麻思。相当于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和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一部分。元世祖初年﹐设置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或称朵思麻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境包括今四川阿坝自治州和青海﹑甘肃西南部等地。下设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朵思麻路军民万户府﹑西夏中兴河州等处总管府﹑松潘﹑叠﹑茂﹑威﹑宕州等处军民安抚司等衙门。

东岱

又名桂,为吐蕃王朝时期所设地方机构。既是吐蕃军事组织,也是行政组织中的一级。松赞干布赞普时将吐蕃划分为约如、乌如、如拉和叶如四部,其下各设八东岱、一小东岱与一近卫东岱,共四十个东岱。近卫东岱多设在边地,职责是防止外敌入侵、保卫吐蕃边境安全。后来又有增设。东岱长官称“东本”,小东岱长官则称“东普穷”,一般是当地大贵族世袭担任。

乌思藏

乌思藏是中国元代政府设在今西藏地区的行政单位。乌思指前藏,在清代以后一般称卫;藏指后藏。

昌都地区

位于西藏的东部,昌都在藏语里意为“水汇合口处”,其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怒江、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自清末以来,昌都县便一直作为昌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交通中心,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要津,以昌都镇为中心,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北面与青海省相接,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交界,东则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毗邻缅甸及云南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

驻藏大臣

全称为“钦差驻藏办事大臣”,或“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是中国清抄中央政府派驻在西藏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雍正朝五年(1727)始设,有正副各一员,其副职称作“帮办大臣”。至辛亥革命以前一百八十四年,共历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共五十七人,其中包括有连任两届或三皆者)。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凡四十九人。驻藏大臣在西藏地方拥有很高权力,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包括地方金瓶掣签、认定灵童和主持坐床典礼、任免高级僧俗官员,稽核财政收支,司法、户口、军队、差役等以及涉外事务的处理等,都是驻藏大臣的职权范围。

噶伦

也作“噶布伦”、“噶卜伦”,西藏地方官职名称。清代设置。官职位三品,一共有四人,是主持“噶厦”之官,受驻藏大臣及达赖喇嘛管辖,总办西藏行政事务。

噶厦

西藏地方官署名,是达赖、摄政以下的政府行政机构,即西藏原地方政府。外文常译作“内阁”。“噶”表示命令的意思,“厦”即房屋思,“噶厦”就是指发号施令的地方。,清乾隆十六年(1751)设置,规定设噶伦四人,其所属机构有译仓、仔康、勤空等,分别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处、审计处、某某局。

东女国

东女国是公元六、七世纪时在昌都一带的一个地方部落政权。其社会制度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崇拜女性,和以女性为中心。据《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为渡。”又谓其“俗重妇人而轻丈夫”。东女国的存在和历史对于研究昌都地区及整个藏族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霍尔堆

即蒙古户,“霍尔”代表蒙古,“堆”是指烟筒、民户。是元代在吐蕃地区设置的户口基本单位,以此为单位标准来缴纳赋税、承担差役。霍尔堆向上各级依次是称马头、百户、千户及万户。

西藏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区划包括:1个地级市-拉萨市,6区,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那曲和阿里,73县。其中,拉萨市辖林周、达孜、堆龙德庆、尼木、当雄、曲水、墨竹工卡7 县并1个县级城关区;昌都地区辖11县,分别是昌都、芒康、左贡、边坝、八宿、丁青、江达、贡觉、察雅、类乌齐和洛隆。林芝地区辖7县,它们是林芝 、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工布江达、波密。山南地区辖1 2县,即乃东县、贡嘎县、扎囊县、琼结县、洛扎县、浪卡子县、加查县、错那县、曲松县、桑日县、措美县和隆子县。日喀则地区辖1个县级市即日喀则市并17县,包括江孜县、南木林县、仁布县、岗巴县、萨迦县、聂拉木县、谢通门县、昂仁县、白朗县、康马县、亚东县、定结县、仲巴县拉孜县、、吉隆县、萨嘎县和定日县。那曲地区辖10县,包括那曲县 、班戈县、聂荣县、尼玛县、嘉黎县、安多县、比如县、索县、巴青县、申扎县。阿里地区辖7县,包括普兰县、札达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噶尔县和日土县。

西藏自然

西藏地形与山脉

西藏自治区是素有着“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貌基本上是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六种类型,此外还包括有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和冰缘地貌等。地形复杂,按不同的自然区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区宗面积约三分之二;南部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着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喜马拉雅山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由许多近似东西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合印度、尼泊尔等国交界线上,。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国-尼泊尔边界上,海拔8844.43米,其周围包括38座7000米以上高峰,和4座8000 米以上高峰。

冈底斯山脉

藏文作ri-bo-gang-te-se,发源于昆仑山脉,在喜马拉雅山脉之北,呈西北东南走向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属褶皱山脉。冈底斯在藏语中意为众山之主。东接唐古拉山脉。海拔约6000米。主峰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终年积雪覆盖,直插云霄,历来是佛教着名胜地。与圣湖玛旁雍错相望,。冈底斯山在西藏人心目中地位尊贵,被称为神山之王。西藏佛教认为冈底斯山是宇宙中心。西藏苯教也以此山为众山之王,为诸天神所居处。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则视其为印度教三尊神之湿婆之乐园。冈底斯山势高耸,是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之分水岭,自古便是中亚与东南亚地区教徒信众们仰慕和朝拜圣地。古印度文献总汇“往世书”认为,印度教财神阎婆罗统治之国就在冈底斯山,周围峰峦皆为宝库。耆那教也视冈底斯山为圣山,相传该教创始人勒夏巴哈即在此证悟解脱。佛教密宗认为冈底斯山象征密宗的本尊胜乐与佛母金刚亥母。冈底斯山在西藏地区的地位就如同五台山在汉地一样,其宗教影响力是无可替代的。

雅鲁藏布江

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河流,主要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也是世界水能资源最密集丰富的地方。在藏文中称雅鲁藏布江为“央恰布藏布”,意即从上部高坡流下来的水。相传雅鲁是藏族酋长始祖,藏布原是赞普谐音,在今天的藏语中藏布即大水、江河。自西向东奔流于青藏高原南部,经巴昔卡出国境后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840公里,中国段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048平方公里,天然水能蕴藏量达7900多万千瓦,仅次于长江。众多支流,其中拉萨河、易贡藏布、帕降藏布、尼泽曲、拉喀藏布等较大。依自然条件、流程变化和河谷形态等的差异变化,其干流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自杰马央宗冰川发源末端至里孜地区是为上游河段,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则拉为中游,河谷宽阔,流量较大,气候温和,属于西藏最发达的农业地带。下游江水蜿蜒形成了着名的大峡谷。在藏人心目中,雅鲁藏布江和神山冈底斯山与圣湖玛旁雍措湖都拥有崇高神圣的地位。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简称大峡谷,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在这里江水迂回曲折,绕喜马拉雅山东侧最高峰南迦巴瓦峰形成的一个罕见的马蹄形河湾峡谷地带。它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整个大峡谷地带自然环境极为复杂,冰川、陡壁、泥石、巨浪交错,十分恶劣,但也拥有着世界上最壮美的自然景观。在核心无人区河段形成四处大瀑布群,极为壮观。大峡谷垂直而下拥有从高山冰雪带到河谷雨林等九个自然带,因而这里成为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长着众多天然植被物种,包括许多有药用、油料及纤维价值的植物。其最为着名的是高山杜鹃,在这一区域生长着150多种杜鹃,而世界杜鹃总种数不过600种左右。另外在常年被茂密森林植被和高山灌丛草甸覆盖的大峡谷地带,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其中不少是频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如藏羚羊、白鼬、小熊猫、马麝、雪豹、云豹、黑熊、鼯鼠、猕猴、水獭、石貂、长尾叶猴、大绯胸鹦鹉、黑颈鹤、藏马鸣、红胸角雉、棕颈犀鸟、红腹角难、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白腹锦鸡、红嘴相思鸟眼镜王蛇、、银环蛇、蛇晰、穿山甲等。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恶劣捕杀,目前这些珍稀物种亟待保护。

念青唐古拉山神

也又称为唐古拉耶秀。西藏地区最着名的山神,被视为念青唐古拉山脉统治之神。关于念青唐古拉山神的形象,有着不同的描绘。在民间,他是一位用用强大变幻法力的凶猛掌留神,时而为巨魔,时而为山猴,人们须以骡马牛羊等向山神进献和供奉,祈求护佑。在圣湖纳木错相传有神女居,则被藏北牧民视为山神妻子。而在绘画作品中,他又被描绘称一位身着白衣的英俊男子,骑白色能飞翔的神马,左手持水晶宝剑,右手拿藤枝,就像念青唐古拉山山一样挺峻神秘。

唐古拉山脉

唐古拉是藏语 “高原上的山”的意思,又名“当拉山”。 近东西走向横延在青藏高原上,其东段为西藏和青海之界山。海拔6800多米,是澜沧江、怒江与长江的发源地,与喀拉昆仑山脉相连,有“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之称。主峰格拉丹冬是长江的正源沱沱河之发源地。

念青唐古拉山脉

青藏高原主要山脉之一,念青”是藏语“次于”的意思,表示其次于唐古拉山脉。属于断块山,横亘西藏中东部,是冈底斯山向东方向之延续,中部略北向凸起,东南则延伸至与伯舒拉岭相接。将西藏划分为藏北、藏南与臧东南三个区域。海拔5000到6000米左右,全长约一千四百公里。其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达7千多米。东段是怒江与雅鲁藏布江分水岭。

羌塘

即藏北高原,也叫羌塘高原。

藏北高原

藏语中称“羌塘”。即羌塘高原。在西藏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环抱之间。面积约占西藏的3/5。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包括那曲全部和阿里东北部,是青藏高原之核心。藏族游牧民世代在这片高原上生活着。在藏北阿里等地的羌塘高原是一片广袤的“无人区”, 平均海拔5000米,人迹罕至,因而是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藏野驴、野牛、白唇鹿黄羊、野牦牛群在高原上自由驰骋。另外在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湖泊2百多个,其中最有大最有名的就要数纳木错了。目前这块地方时世界上高寒生态系统保存的最完好的地带,是野生珍惜动物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最佳场所。

西藏主要的名胜景点

寺庙:大昭寺、小昭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楚布寺、甘丹寺、达普寺、扎什伦布寺、 帕邦寺止贡寺、聂唐寺东嘎寺、乃旦寺噶玛寺、直贡梯寺、孜珠寺、布久喇嘛林寺、敏珠林寺、琼果杰寺、吉如拉康寺;

人文建筑:布达拉宫、甲马王宫、罗布林卡、藏王陵、关帝庙、八廓街、查杰玛大殿、藏王墓;

自然风景区:唐古拉山、桑丹康桑雪山、达果雪山、羌塘草原、无人区、格拉丹东雪山、卓玛峡谷麦莫溶洞、桑丹康桑雪山、念青唐拉山、纳木错、双湖、巴松措、 巨柏林、南迦巴瓦峰、 苯日神山、然乌湖、背崩瀑布、“老虎嘴”瀑布、药王山、拉萨河、龙王潭、羊卓雍措、纳木错、可可西里、双湖申扎自然保护区、桃花沟、色季拉山长毛岭养鹿场、生钦朗扎神山、贡布日神山、多拉神山、布托湖扎羊宗溶洞德青波章神山;

地区:拉萨、林芝、日喀则、那曲、沱沱河气象站、羊八井;

文化遗址:卡若遗址、昌果沟文化遗址、曲贡遗址、象雄王国遗址、摩崖石刻、比如骷髅墙、绒玛岩画、八嘎学岩画;

羊卓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