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也能对我们有所启示。自认弱智的阿甘,从来就习惯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低下的位置,所以他有许多可以借助的对象,也因此有很多人帮他。事实证明,再怎么样高大的身躯,站在那里,终究有能打倒他的,但没有人能把一个躺在地上的人打倒。
枪打出头鸟,锋芒不露才是生存之道
外敛内修、锋芒不露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我们的祖先尤其注重德行的修养,进而完善自我,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雄鹰站立的样子像是要睡着了,老虎在行走的时候懒洋洋的,仿佛生病了一样,实际上这正是它们猎食的高明手段。所以君子要聪明不露,善于藏锋,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如果想让别人坦然地接受你,即使你才高八斗,也要学会掩饰,不能全部展现。就像你拥有一件珍奇异宝,不能逢人就拿出来吹嘘一番,要懂得适时地、有分寸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否则,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嫉妒,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老子·供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这说明,一个人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装傻。
吉勃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矿冶工程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按理说,拿着这些名牌学府的文凭找工作一定会被优先录取。可是,当吉勃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见美国西部的大矿主亨利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原来,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没有什么文凭,所以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
当吉勃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没想到亨利很不礼貌地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
聪明的吉勃听了这番话,不仅没有生气,还心平气和地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会告诉你一个秘密。”亨利表示同意。
于是,吉勃对亨利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3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
没想到,亨利听后笑嘻嘻地说:“好,很好,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吉勃运用了必要时不妨让步的策略,轻易地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获得了录用。
也许有人认为,吉勃的做法不十分合适。当然,没有一件事是100%完美的。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处理之后,是不是能够既不伤害别人,又能把问题解决掉。就拿吉勃来说,他贬低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他的学识如何当然不是由他自己评价的。而且,就是把自己抬得再高,也不会使真正的学识增加一分一毫;反过来,即使贬得再低,也不会使自己的学识减少一分一毫。
总之,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或者拥有多么炫目的成就,在与人相处的时候,都不能仗势欺人,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必要时帮助别人。当然,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要学会尊重对方,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任何人都比不上自己,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尤其是你的上司的能力不如你的时候,这种做法更会给自己的职场生涯造成严重的伤害。
25岁的林心蓝毕业于外语学院,身高1.70米,不仅脸蛋长得漂亮,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外商的谈判中,她时常露脸,同事对她都赞许有加。相比之下,她的顶头上司——部门经理陈玲显得比她逊色多了。林心蓝刚进公司的时候,经理对她很亲切,但在一次跟外商谈业务的宴会上,林心蓝出尽了风头,得意地用英语跟外商海阔天空地交谈,并频频举杯,充分显示出高贵与美丽,竟把上司陈玲冷落到一旁。过后不久,林心蓝就被调到另外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去了。
面对不如自己的上司,林心蓝犯了职场的忌讳——越位。在公众场合喧宾夺主,与上司“抢镜”,不顾上司的面子,上司当然不愿意把这样犯上的下属留在身边。
中国有很多古语警告我们为人处事不要太锋芒毕露,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保护我们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否则,你就会遭遇到危险。
秦朝的宰相李斯,因出人头地而被嫉恨,因权高而被害死。倘若当初不上《谏逐客表》,能洞悉“锋芒不露”之道,何落如此悲惨结果?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自然会对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情节印象深刻:
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炫耀,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从而使曹操放松了警惕,也避免了一场劫数。
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职场上,只要以“谦虚”俩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而锋芒毕露、夸夸其谈,即使你才高八斗也难以成就大业。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也能对我们有所启示。自认弱智的阿甘,从来就习惯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低下的位置,所以他有许多可以借助的对象,也因此有很多人帮他。事实证明,再怎么样高大的身躯,站在那里,终究有能打倒他的,但没有人能把一个躺在地上的人打倒。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在职场上,聪明的人对自己的成就总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愚蠢的人则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结果众叛亲离。
总之,别忘了老祖宗们总结出的教训:“人怕出名猪怕壮,”还有一句是“枪打出头鸟”。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
“中国创新培训第一人”吴甘霖在他所着的《空杯心态》中说:“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仿效,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那到底什么是空杯心态呢?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闽王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
无论闽王怎样好语讨巧,扣冰古佛都无动于衷,只管往闽王的杯子里添茶。
眼看着闽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丝毫不觉,继续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
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傅,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茶呢?”
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继续为他倒茶。
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
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上,问:“你会喝茶吗?”
闽王回答说:“不会。”
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
闽王纳闷地回答:“喝茶还要学吗?”
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于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据说,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意思是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空碗才能盛东西,空屋子才可以住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成功和财富。
国学大师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一代武学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也非常推崇空杯心态,他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4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账。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觉着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新鲜而有趣。自己原本扬扬自得,甚至呼风唤雨的哈佛大学校长职位,自己原本认为的博学与多才,在新的环境中一文不值。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种原始状态以后,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也不自觉地清理了原来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
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世界不是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有人问苏格拉底:“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却只高三尺,那岂不是要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的低头。”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人生的过程来到转折处时,适时的放弃,明智的选择是比努力更为重要的。
将自己的杯子清空,放弃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重新去寻找你未曾拥有的东西。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有能够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领域是专家,也不能够说他在所有领域都是佼佼者。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会发现不知道的越多。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那么学习和成长的路就被封杀了。
多一个朋友不如少一个敌人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张姓与李姓两家是三代世仇,两户人家一碰面,经常是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有一天傍晚,老张与老李从集市里出来,碰巧在返村的路上遇见了。两个仇人一碰面,倒没有开打,不过,也各自保持距离,互相不答理对方。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相距约有几米远。
天色已经相当暗了,是个乌云蔽月的夜晚,走着走着突然老张听见前面的老李“啊呀”一声惊叫,原来是他掉进溪沟里了。老张看见后,连忙赶了过去,心想:“无论如何总是条人命,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老张看见老李在溪沟里浮浮沉沉,双手在水面上不断挣扎着。这时,急中生智的老张连忙折下一段柳枝,迅速将枝梢递到老李的手中。
老李被救上岸后,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然而猛一抬头后才发现,原来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老张。
老李怀疑地问:“你为什么要救我?”
老张说:“为了报恩。”
老李一听,更为疑惑:“报恩?恩从何来?”
老张说:“因为你救了我啊!”
老李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解地问:“咦?我什么时候救过你啦?”
老张笑着说:“刚刚啊!因为今夜在这条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一前一后行走。刚才你遇险时,倘不是你那一声‘啊呀’,第二个坠入溪沟里的人肯定是我了。所以,我哪有知恩不报的道理呢?因此,真要说感谢的话,那理当先由我说啊!”
此刻,月亮从乌云里露出脸来,在月光的照射下,地面上映着老张与老李的影子,当年曾互相打斗过的双手,如今却是紧握在一块儿。
与人交往,退一步绝对能海阔天空,就像老李与老张,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身边出现的人往往是我们的敌人。因此,多一个朋友,远不如减少一个敌人好,只要我们主动伸出和解之手,我们可能就会减少一个敌人,而增加一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犯错,只要对方不是故意的,我们就应给予原谅,并在工作生活中给被原谅者重新认识自我和改正求新的机会,让对方感受宽容者的人格力量。反过来想想,对方做错了事,心里肯定会忐忑不安,如果我们心胸开阔一些,宽容对方,那么,他就会心生感激,对你另眼相看。学会原谅,懂得宽容,少些无谓的冲突,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才会宽松,整个社会才会和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禅师拿起一把斧子,走出室外。禅师对那人说,现在他把斧子扔向天空,会怎么样呢?
当扔出去的斧子“咣”的一声掉到地上时,禅师问:“你听到天空喊疼的声音了吗?”
“斧子又没有伤及到天空,天空怎么会喊疼呢?”那人说。
“斧子为什么伤及不到天空呢?”禅师问。
“天空是那么高远,那么辽阔,斧子扔得再高,也触及不到天空的皮毛啊!”那人感叹道。
“是啊,天空高远、辽阔,那是天空的心胸大。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到他的心灵啊。”
那人低头看了一眼那把掉在地上暗淡无光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不由开朗了。
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天空大度地接纳了所有的伤害,才有了它最壮观的辽阔和豪迈。生存需要的是竞争,但生活需要的却是宽容。
阿拉伯国家有位作家名叫阿里,有一次他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经过一处山谷时,马沙不小心失足滑落下去。幸亏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小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将吉伯打你的事写在沙子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支持和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不满和挑剔吧!这样在人生的旅程中你才能更自由、幸福和快乐。
阿萨吉奥利曾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美国的林肯竞选总统成功之后,准备起用一名曾迫害过自己的政客而遭到同僚们的一致反对。然而林肯对他的部下这样解释说:“把敌人变为自己人有什么不好呢?我这样做既可消灭一个敌人,而又多得到一个朋友……”
《尚书》中说:“一个人有包容的雅量,他的德行就伟大。”一个人只有容人之所不能容,恕人之所不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