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26580200000033

第33章 走马灯

神灯(又叫走马灯),又称活动图片玩灯,是未进入现代以前令世世代代观众着迷的一种装置,它对儿童有特别的吸引力,至今犹然。这种灯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是由一套可让光透过的图片组成。这些图片能依次转动,使人看起来好像是画中人物本身在运动一样。可以说,它是电影的最早原型。神灯上的图片可以用手转动,也可以自动旋转(利用从灯中产生的热气流推动灯叶片转动)。图像一般是投影到墙上或布幕上让人观看。但在街头表演时则用便携式箱灯,箱上凿有窥视孔,观众可以从小孔中看到箱内各种活动图片。

1868年,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W.B.卡彭特写道,活动图片玩灯亦即神灯是由米切尔·法拉第在1836年发明的。这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约翰·巴特在1634年所著的《自然和艺术的奥秘》一书中就已描述过这种神灯。而且千真万确的事实是,活动图片玩灯是我国发明的。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21年就有人把活动的图像投影在布幕上观赏,那是一个名叫少翁的方士搭起一个降神台,为一个帝王演示神灯。但是早期的另一个神灯为另一位帝王所有,这个帝王死于公元前207年。那神灯点亮后,人们可以看到翻滚的巨大的闪闪发光的鳞片。就是这个帝王,他还有一个称为“昭华之琯”(显灵管)的类似神灯。那神灯似乎连着一个小风车或气动叶轮机,因为公元6世纪的《西京杂记》卷三中写道:

“玉管长0.4米,其中有26个孔。如果向里面吹气,你就能看见车马山林,出现在一个屏幕前,一个接着一个,发出辘辘声,停止吹气,则一切消失。”

我们找到的第一个关于神灯的记载大约在180年前后。那时,发明家丁缓制作了一个“九层博山香炉”,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神灯。灯上贴有各种奇鸟怪兽的造型,当灯点着时,鸟兽就围着香炉来回转动。950年前后,在陶穀发表的著作《清异录》中描写道:

“……点燃一支蜡烛或一盏灯,就可以看到运动着的画面,可以听到叮当声。蜡烛燃尽时,画面和声音都消失。”

到公元12世纪,神灯又被称为“走马灯”或“赛马灯”,因为灯一亮,就可见投影到墙上众马奔腾的景象十分逼真。开始到我国旅行的欧洲人,这时才发现这种玩具。一个名叫法瑟·加布里埃尔·德马加尔汗神父的耶稣会传教士保存了公元17世纪中叶的一段描述:

“在每个灯会都有无数的灯烛,这些灯烛交相辉映,平静和谐。它制作得精巧迷人,灯光更增添了图画的美。烟雾使灯中人物更有生气,这些人物造型美妙,看起来像在走动、翻转和升降。你会看到马在奔跑、车在行进,还有土地被翻耕、船在航行、王公列成长队进进出出、众多百姓或步行或乘马、军队在行军以及戏剧、舞蹈等等,千姿百态……”

现在教师讲课使用的投影灯(有人还叫它“幻灯片”)就源于我国的神灯。

神灯本身也是从中国流传到欧洲的。我们至今还不了解其中的所有细节。我国古代人民在演示他们的神灯时是否用上了镜片?他们肯定在其他方面大量使用镜片。很可能“有人想到在闭合的箱灯的窥视孔前安装一个或几个镜片”。这可能发生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人眼对图像连续变动的“视觉滞留感”是电影图像形成的基本依据,所以可能中国人是电影的最初开拓者。

我国的图片可能只画在纸片或云母片上,而且是在闭合的环路中不断旋转,但是它对古代生活的影响肯定是深刻的,正如那位耶稣会神父生动地证实的那样。我们可能认为这种神灯很原始,但是古代我国人民的神灯在当时确实以转动演示的图像显示出电影艺术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