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子的修养行为中,孔子一向反对夸夸其谈,对于语言的运用,孔子也提出了简洁的要求。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朱熹《论语集注》: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
《孔子大词典》:孔子认为辞的作用在于言事,因此辞不贵多,亦不贵少,皆取达意为上。
英国人波普说:“话犹如树叶,在树叶太茂盛的地方,很难见到智慧的果实。”清代画家郑板桥有句诗说:“削繁去冗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当代语言大师们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都与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意思差不多。
从蕴含量之丰富看,“辞达而已”应是反映语言应用发展规律的一条深刻学理、一个基本原则。如何认识这一学理和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方面,人们的语言运用,无处不体现“辞达而已”的原则。
首先,精准贴切地表达,是“辞达”。《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贾宝玉挨了他父亲的一顿好打,躺在床上不能动,薛宝钗跑到怡红院去看他,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这里的“我们”是谁?就她自己。她是一个人,为什么要用一个复数形式?少女心态,不好意思!“我们”二字,够精准的。
曹禺的《雷雨》中,“劝药”那场戏里,周萍和周冲在父亲的命令下,劝繁漪喝药。周萍说的是:“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冲说的是:“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冲用了第二人称代词的敬称形式,在那个家庭背景下,符合母子关系;而周萍则“低声”用了第二人称代词的一般形式,不自觉地流露了他与繁漪二人之间关系的暧昧。作者选用“你”和“您”,达意传情,可圈可点。
其次,夸张铺排的表达,也是一种“辞达”。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假若你去当家庭教师,你当然必须告诉人家的孩子,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卡日曲。然而,你不能据此而否定李白的诗句,说老李缺乏地理知识,“黄河之水”不是“天上来”的!
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沈括按这个直径和长度计算了一下,然后说:“无乃太细长乎?”如果这么做,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岂不也要问:“无乃太长乎?”
理论越精辟,话语越简短。2000多年前,孔子就已为我们提出了有关语言的一条纲领性的原则。辞达而已,一语破的。这一原则,可以用来建构语用学和修辞学,也可以用来解释词汇的发展和语法格式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像“辞达而已”这样的精辟论断,应不在少。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并非戏言。原因有二:抽象思维占据最优秀的心灵的时间太长而思考的结果太少;感性的文字虽无穷无尽地增加了,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却依旧那样的落后。
从根本上,这是一个思想如何表达的问题。
大学问家慎于表达,并且固守于系统的表达,“大音无声”,是他们的心像。但惜音过苛,常使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身体一起被埋葬。我思故我在。但这是建立在“思”的表达之上的,思而不述,近于无思。所以,胎死腹中的系统表达,不如存活于人世间的思想絮语。
期望太多,是贪心;不知期望,是蒙昧。贪心使人不平,蒙昧使人不争,均让人沦入虚妄。太饱满的,太虚空的,都让人难以接受,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
好的语言是用来表现灵魂的,如同鸟儿丈量天空方显天空的广阔,隐约悠长的驼铃声在耳边回旋方显沙漠的荒凉。文学是真情实感的艺术,单纯、朴素才是语言的本色。
风雨过后,花草的叶被雨水洗得发亮,散发着至真至纯的芳香,这经雨水净化带走浮华的花草流露出它们单纯、朴素的本色,这种本色与语言的本色是相通的,它们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真诚与精彩,让人心中充满感动。
如果把文章比作树,树根就是文章的语言。树根努力向下生长,汲取生活的养料,树就枝繁叶茂;文章的语言越接近它的本色,感情就发挥得越淋漓尽致。
读后收获: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二、下面语段中,第①④两句有语病,第③句有一个错别字,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①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声音、有形象、有意义。②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特点。
③如“山”字,中间高两边低,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休”字,多像一个人背靠着枝繁叶茂的大树,歇脚乘凉,好不惬意,令人一看就心生羡暮;再看“肿”、“腰”,是不是声形并茂?④所以,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它,接近它,你一定会发现祖国文字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