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温商学习
26672400000009

第9章 向温州人学经商(5)

贫穷是什么?在温州人看来,贫穷不是缺米少盐,也不是缺衣少食。贫穷是无能,是罪恶。《塔木德》箴言提到:身体依靠心灵而生存,心灵则依靠钱包而生存。而任何东西到了温州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然后变成钱。

用赚钱意识武装头脑的商人,可以把西瓜当成花来卖。精明的小张一次路过西瓜地灵机一动,决定把西瓜秧卖个好价钱。他花20元钱批发了100个塑料花盆,把西瓜苗移植进去,再在花盆上搭个小木架,把瓜秧缠上去,一根瓜秧能挂三、四个小西瓜。结果,在花木市场的西瓜秧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以30块钱一盆的价格被人哄抢一空,100盆的西瓜净挣了1000多块钱。

有的人智商很高,聪明绝顶,才高八斗;有的人情商很高,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但他们为什么却时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穷困潦倒?温商会告诉你,因为他们欠缺钱商分数,所谓钱商就是关于金钱的智慧和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

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指出,富爸爸、穷爸爸都是聪明能干的人,但因为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一个身后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而另一个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穷爸爸会说“我对钱不感兴趣”或“钱对我来说不重要”,富爸爸则说:

“金钱就是力量”。穷爸爸总是说:“我从不富有”,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事实。富爸爸则总是说:“我是一个富人。穷人和破产者之间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因为金钱观念不同,穷爸爸一生都在为钱工作,而富爸爸的人生是“钱要为我工作。”

犹太人认为:《圣经》发射光明,金钱散发温暖。温商执着于钱,他们对财神关公、赵公明顶礼膜拜,他们对有钱人崇拜,对穷人鄙视,经商、赚钱、做生意的观念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他们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不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要潇洒地奴役金钱。

温州人经商规则之八:隐形冠军

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直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李兆基

随着20世纪90年代赫尔曼·西蒙教授《隐形冠军》一书的出版,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国经济活力的真正源泉往往并非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反是在小市场领域高居本国乃至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小公司。他们被称为“隐形冠军”。这些隐形冠军甚至常常拥有各自所在市场60%-90%的全球市场份额。

通过多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赫尔曼·西蒙总结了隐形冠军的八大特质:(1)目标明确。(2)高度专注。(3)攥紧客户关系。(4)成为卓越者的伙伴。(5)创新。(6)跻身顶级竞技场。(7)保持独一无二。(8)强大的企业文化。

“小”与“大”,一直被小学课本视为“反义词”,两者是水火难容的。但是,在温商的创业史上,两者矛盾而合理地存在着并且与成功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

温州的商品没有一种是以大取胜的,他们从一个小小的拉链赚钱,从一个小小的眼镜架赚钱,从一个小小的纽扣赚钱,这种小心翼翼的“小”的心态让温州商人在某一个产业中立于不可撼动的不败之地。

温州人具有江南人瘦小的体质,但这不是决定他们从小处着手的原因。温州地处浙南,土质贫瘠,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并且爹不亲,娘不疼,早期政府奉行“无为而治”,求生存、求温饱的压力,紧紧地压在温州人心头。于是,修鞋匠、裁缝、供销员等无成本、无技术含量的小行当成了他们发家史的起点,小打小闹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以“小”求生存是他们的一种生活逻辑。

从小生意做起

于是,温州人专门做些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在他们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

领取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章华妹经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心往“小”里钻。原本经营小百货的她,领到营业执照后便将经营范围缩小到只做纽扣生意;接下来,她又缩小到只做时装纽扣生意,然后是只做男装纽扣生意,最后是只做男式西装纽扣生意。谈起经商之道,她朴实的话里充满了真理:“做生意只有瞄准大众需求,卖别人没有的东西,才能赢利。”谈起纽扣,章华妹有点滔滔不绝,什么品种,什么质地,怎么搭配,活脱脱一个纽扣专家。现在,章华妹的店铺加上仓库已经有200多平方米,货架上排满了分装和散装的纽扣。章华妹说,小纽扣让她几乎什么都有了,有了190多平方米的房子,车子也从桑塔纳2000换成了奥迪A4,还有了让儿子出国受教育的机会。

追寻章华妹的致富道路,我们可以看到:专业化是温州“小”商品的一条平坦的出路。经统计,普通产品的生产者,如果其利润是15%,那么,一个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它的边际利润通常可以达到60-70%。专业化不仅提高了企业参与竞争的优势,把大部分竞争对手挡在门槛外,还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

温州的商品没有一种是以大取胜的,他没有宁波、杭州那样大的集团,那么大的规模,在温州,一些商人将“小”往往会重复两遍,而且是语气加重,他们试图强调温州的一切是从“零”起步的,来之不易。小的另一方面是“专业化协作”,据说,打火机的制造竟然有20多道工序,从这个角度考虑,小产品的制作里有着大合作。

在起步阶段,温州“小”的定位起着保护自我的作用。因为自己本身是不进正统的规模,所以首先让别人能够忽视这样的一种竞争对象。如果在起步阶段能够躲避一种“扼杀”,那么等到规模稍微大一点,翅膀就开始变硬,应付各种阻挠的能力也就增强了。一位做编织生意的温州商人说,以前他开始做这一行的时候,“很小,别人也不注意”,可是等他做到几百万以后,各种税务机关都找来了。

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的“大”是一种成功意义的“大”,是“山中没老虎,猴子当大王”的“大”,生活中的“小题”几乎到处都有,市场缺口是永远存在的。中国指甲钳大王梁伯强,把平均单价只有两元多的耐用消费品指甲钳的年销售额做到了2亿多元,他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大市场,挣了大钱。温州的“小题大做”主要体现在: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积聚。

目前,温州市已聚集了200余家制笔及其配套企业。2001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居全国首位,出口交货值8亿元,创税利9000万元,其中水彩笔45亿支,占全国90%;活动铅笔3.3亿支,占全国30%;圆珠笔14亿支,占全国30%以上。温州地区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制笔企业达5个,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6个,爱好、天骄、环球、文泰、天丰、盛丰等企业,作为制笔企业的排头兵,已跨入了中国最大的笔类出口企业行列,外贸出口交货值均占本企业产值的90%以上,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中东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所谓的“小商品、大市场”,温商从小池塘里钓到了大鱼。

在200余家制笔及配套企业中,专业生产笔芯、笔头、笔插、笔盒、铜套、颜料、包装、印刷等配套产品的企业就占10%。温州市四通制笔零件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水彩笔笔头、纤维笔头、引水芯等的股份合作企业,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流水线最多、生产量最大的纤维笔头生产基地,该公司年产笔头60亿支,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5%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州制笔业已形成全国首屈一指的笔类制造、制笔零配件、制笔模具生产、制笔包装等配套体系。这就是所谓的“小配件大配套,小企业大协作”,温州的小商品以专业分工、集约经营的形式,找到了一片可以自由伸展的蓝海,确定了温州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陶行知在《手脑并用歌》中生动地写到:“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温州人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好佬”,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纽扣到服装,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于是温州人的生意越做越大。

温商小题大做的直接结果是打造了温州的“国”字号烫金名片:“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印刷城”“中国徽标之乡”“中国泵阀之乡”。众多的头衔展示了温州之“轻”,并明证了温州经济“举轻若重”的特点:温州经济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无论是产业规模、配套体系,还是技术含量、营销网络,都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梁伯强认为:“小题大做”不易,“小题”重在不懈坚持,“大做”需要有一股“杀鸡用牛刀”的精神。商界有三宝:犹太人的脑、阿拉伯人的嘴、中国人的手,温商正“脑、嘴、手”并用的,创造着小商品的大辉煌。

温州人经商规则之九:“微利是图”

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塔木德》箴言

据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起步的,只有不到10%的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商场上几乎全是穷人,靠赚小钱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温州人的商业哲学是:“惟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图”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他们认为:生意场上的事情,看大而未必大,看小而未必小。温州人能挣大钱,也绝不嫌弃小钱。他们挣钱有时是按角、分来计算的。他们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的口号。温州人就靠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累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在温州人的成功经验中,有一条广为人知的法则:大钱小钱都赚,连赚几分几厘的机会也绝不放过。他们的商业价值观非常独特,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的口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他们就这样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在等待、坚持、忍耐中聚集财富,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累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小钱是大钱的祖宗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温州人经营的几乎全是赚小钱的买卖,如皮鞋、裁缝、纽扣、皮衣、打火机、拉链、小家电等等。他们赚小钱的创业精神使得他们在经营活动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前仆后继,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发展。一厘利润一根的吸管、一分利润一支的铅笔、二厘利润一只的塑料袋、二分利润一只的鞋跟,很多人嫌钱太小,不值得做,但温州人认为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

曾有位百万富翁说过“小钱是大钱的祖宗”,现实中的很多百万富翁当初就是靠赚不起眼的小钱而白手起家的,如李嘉诚卖过塑料花、王永庆卖过大米、大宇集团创始人卖过报纸。据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起步的,只有不到10%的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商场上几乎全是穷人,靠赚小钱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对小产品不能小看,有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偏偏能赚大钱。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吉利的当家产品是剃须刀,世界最大的百货零售商沃尔玛卖的是针头线脑,世界最大的快餐店麦当劳经营的只是汉堡包加薯条而已,日本尼西奇公司则凭借一块尿布闯天下,使尿布成为畅销海内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宗产品,小产品和大规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在,很多国外企业看中了中国内陆贫穷省份这个广阔的市场,一家阿司匹林药的经销商曾感叹说:“如果我们能够一天卖给一个中国人一片阿司匹林,就能使我们的销量成倍的增长。”

曰本明治时代有名的船舶大王河村瑞,年轻时好长一段日子无所事事,在家赋闲无聊。后来生活日渐拮据,河村想:“我不能这样贫穷下去,应该干一番事业。”于是他拿出一点钱给乞丐,叫他们去拾人家丢掉的生菜,然后卖给贫穷的劳工们。当他开始做这项生意时,不少人讥笑他,讽刺他,甚至有朋友拒绝与他来往,而河村根本不在乎这些,他认为这些“小钱”是他事业的全部基础。几年后,河村又投资船舶业,成了著名的船舶大王。

四川有句俗话:先找“金娃娃”(赚小钱),再找金娃娃的妈(赚大钱)。温州人并不局限于小钱之中,他们赚小钱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利用小钱赚大钱。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温州人首先实践了。

有一位批发商在中国小商品城日用品市场卖的是比针头线脑还微不足道的牙签,在这寸土寸金的市场中卖牙签也能赚钱?摊主算了这样一笔账:每天可以批发销售牙签几吨甚至十几吨左右,以10吨计,也就是1亿根左右,按100根毛利1分钱计算,每天获利1万元。是追求一双筷子赚1元钱,还是追求100根牙签赚1分钱?温州人毫无迟疑的选择后者。因为前者代表着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而对于“1分钱”的生意是很多人不愿意做,也做不了的。他们在所有环节上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并且靠良好的信誉吸引“回头客”,让“薄利”和“多销”良性互动,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为自己找到了广阔的“无人地带”。

俗话说得好:“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温州人“微利是图”的另一种表现是“薄利多销”,他们在竞争中以价格优势招引顾客,实现“薄利一多销一赚钱”的目标。台湾“IT教父”施振荣一直奉行“薄利多销模式”,即产品售价定得比同行低,虽然利润低,但客户量增加,资金周转快,库存少,经营成本大为降低,实际获利大于同行。这种模式来源于他少年时代的卖鸭蛋经历。他曾经帮着母亲卖鸭蛋和文具。鸭蛋3元1斤,只能赚3角,只有10%的利润,而且容易变质,没有及时卖出就会坏掉,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文具的利润高,做10元的生意至少可以赚4元,利润超过40%,而且文具摆着不会坏。但是,卖鸭蛋远比卖文具赚得多。因为鸭蛋虽然利润薄,但最多两天就周转一次;文具虽然利润高,但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都卖不掉,不但积压成本,利润更早被利息腐蚀一空。

小钱是成功的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