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26697900000019

第19章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3)

1脱水及改善微循环:一般先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静滴,2次/日,7~10次为一疗程,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的水肿、肿胀、改善其血循环和缺氧状态。同时配合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10~14次为一疗程。

2激素治疗:轻症可口服强的松,3~4周后逐渐减量或停服。重症以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为避免激素应用的盲目性,在用前应查血及脑脊液的免疫功能。如免疫功能偏低者则不宜用激素。多数专家认为皮质激素对本病治疗无效。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病情进行性加重,尤其有呼吸肌或后组颅神经麻痹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每日400mg/kg,连用5天。有效者24~48小时内可见麻痹不在进展,但也有不见疗效者。其总疗效与血浆置换相当。

4大剂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三磷酸胞苷、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等改善神经营养代谢药物。

5加强呼吸功能的维护和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如病人已出现呼吸肌麻痹和排痰不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定期和充分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必要时应及早辅以机械通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这是重症患者能否得救的关键。

6其它:也可用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疗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细胞缺氧状态。如体液免疫功能增高病人,可用血浆替换疗法,通过血浆交换,去除血浆中自身循环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

【护理】

1加强营养、调理饮食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全身抵抗力。吞咽困难者可予鼻饲流质饮食。

2呼吸道护理本症最主要的危险是呼吸麻痹,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预防肺不张及呼吸道感染。严密观察呼吸、脉膊、血压的变化,肢体瘫痪的进展。如有精神烦躁、说话气短、咳嗽无力、呼吸幅度减弱、皮肤粘膜紫绀、多汗、血压增高、心动过缓,均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时,应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出现,必须及时检查呼吸器及连接处有否漏气、阻塞,呼吸道有无分泌物阻塞,气囊与套管之间有否漏气。气囊需定期放气,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密切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肺活量及血气分析的变化,随时调节呼吸机的通气量及压力。使用此机期间应加强肺部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增强肺部的功能,避免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或使肺部感染、肺不张尽快恢复。密切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一但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应及早停用呼吸机,拔除气囊,随着呼吸逐渐恢复,尽早拔除气管套管,以防进一步加重或引发肺部感染及肺不张。

3肢瘫的护理及预防褥疮的发生肢体保持功能位置,进行床上肢体被动运动,每天上、下午各做30分钟,防止肌肉、关节挛缩畸形,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一旦肌力恢复,鼓励病人加强主动运动的锻炼,不断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从入院开始,有效地、间歇性地排除压迫,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每2小时翻身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枕不宜太小,否则翻身后身体又逐渐侧向垫侧,使受压部位持续受压。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铺洁净、干燥。对易受压部位、骨凸起的部位,用50%酒精按摩。防止褥疮发生。

4大剂量激素应用的护理持续大剂量激素应用可引起一些副作用和并发症,加重感染溃疡,诱发医源性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骨质疏松及水电紊乱。护士应通过临床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5恢复期可继续服用B族维生素及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药物。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体疗、针灸、以防止肢体的畸形和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重锻炼,预防感冒。

(第六节)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指累及脊髓节段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横断性炎症,多数患者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以青壮年多见。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1运动障碍: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瘫痪肢体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脊髓休克期多为2~4周,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逐渐升高,尤以伸肌张力增高较明显,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与此同时肢体肌力有远端开始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或束带祥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

3植物神经障碍:脊髓休克期,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进,膀胱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谓之反射性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强。

4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感觉障碍的平面不断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机麻痹等,甚至死亡。

【辅助检查】

1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脑脊髓液压力正常,除脊髓严重肿胀外,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细胞总数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可正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可有异常。

2核磁共振显示脑脊液白质内脱髓鞘性改变。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药物治疗如下:

1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用大量甲强龙短程冲击疗法,临床改善通常出现在3个月后,也可用地塞米松。

2免疫球蛋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

3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或呼吸道感染。

4其他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血管扩张剂如盐酸、尼莫地平、丹参。神经营养药如ATP、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可能对促进恢复有益。

【护理】

1一般护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病人一般营养状况差,食欲减退,需供给高蛋白、多维生素及高热量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变水平以下感觉障碍,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2病情观察

急性期病情不稳,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记热、紫绀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是上升性脊髓炎的表现,应立即给予吸氧,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抢救。观察下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的改变及异常感觉等等。注意观察合并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败血症及腹胀等。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合并肺感染的护理病变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且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控制炎症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h翻身拍背1次,以利排痰,必要时给予及时吸痰,雾化吸入每日2~4次。嘱患者多饮水,最好为热偏凉的白开水。正确留取痰培养,依据不同的致病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2)排便护理尿潴留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定时放尿,病人应经常排空膀胱,可除去感染的尿液。嘱患者多饮水,观察尿色及尿量,并观察有无尿路刺激症状。留置尿管的患者尿道内分泌物较多,每日应用2%的安尔碘擦拭尿道口2次。增加营养,防止便秘,女性应保持外阴清洁,会阴冲洗每日2次。排便后清洁会阴部,使用卫生纸时由前往后擦拭。避免不必要的泌尿系机械检查。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亦或无力排便,易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导致腹胀等许多临床症状。嘱患者多食蔬菜和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并给予番泻叶代茶饮,口服通便灵,开塞露纳肛,必要时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以助排便。

(3)皮肤护理褥疮的发生会增加机体的感染几率,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一定要避免褥疮的发生。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床单位整洁平整,每日温水擦浴1~2次,并轻轻按摩肩胛部、骶尾部、足跟及脚踝等骨突处。每2h翻身1次,以免皮肤长期受压。可在小腿部垫一气圈,将足部悬起,促进血液循环。有经济条件者可用电动充气气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保持足部功能位,以利于愈后的康复锻炼。

(4)机械通气的护理急性脊髓炎的患者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瘫痪,由于病变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出现呼吸困难。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呼吸机的湿化瓶应及时添加蒸馏水,以达到呼吸道的湿化作用。气管套管的气囊应保持充气状态,每6h放气1次,放气时间小于10min。保证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每周消毒1次,气管切开伤口每日换药1次。保证伤口的清洁干燥。

(5)睡眠的护理应尽量集中时间进行护理操作,向患者和家属讲明作息时间和探视时间,定时放窗帘,认真做好晚间护理。严格探视时间,做好病房环境的管理,护士巡视病房时动作要轻,提高个人素质,不可在病房内大声喧哗。调暗灯光,给患者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康复指导

(1)预防肢体畸形:足部放硬枕或直角夹板使足背和小腿90°,防止足下垂,保持功能位。早期对瘫痪肢体做被动并给以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Ⅲ级以上肌力可自己运动,运动量逐渐增加,促进肌力恢复,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急性期应尽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从卧位逐步改为半卧位和坐位,开始由他人扶持,后背有支架,逐渐变为自己坐起,端坐时间延长。能独立坐稳后,病人可以在他人协助下下地站立,开始扶床、桌等站立,以后扶拐靠墙站立、扶双拐站立至最后能独自站立。独自站稳后,再进行行走训练,开始由他人扶或用习步车,先练习迈步,然后逐渐至扶拐走。运动量逐渐加大,注意安全,在训练时必须有人保护。

【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药,坚持肢体的功能锻炼和全身按摩,禁烟酒,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功能恢复,一旦发现肢体麻木乏力,四肢瘫痪等情况,立即就医,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