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26717000000001

第1章 红军和新四军生涯(1)

粟裕早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在反第一次“围剿”中,活捉张辉瓒。敌人的“围剿”日甚一日,红军面临严峻的考验。粟裕临危受命,突围北上,率师挺进浙南地区。

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的一个侗族家庭。

粟裕的父亲是清末的落第秀才,粟裕6岁进私塾读书,十一二岁就进了县里的“模范小学”、“高等小学”学习。1925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二男子师范学校,开始逐步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看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并筹钱买枪,准备迎接北伐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血腥镇压工农群众,常德男子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反动派逮捕,西郊农民协会委员长惨遭杀害。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一天深夜,中共常德特别支部书记、学生领导人李芙召集粟裕等二三十人,紧急讨论下一步的行动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终于一致同意立即撤出县城,但为时已晚。第二天凌晨,在粟裕带领,李芙掩护下,大家得以逃脱。之后,粟裕又冷静地指挥大家渡过护城河,顺利出城后,大家分头行动。

几经辗转,粟裕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戎马生涯。第二十四师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一支武装力量,叶挺就是这个师的师长。

党组织十分重视对这批新的力量的教育和培养,教导队的学员几乎都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除了上政治课外,还经常请共产党领导人如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叶挺等来作报告。

1927年6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学员班长。7月,在叶挺带领下,第二十四师连夜离开九江向南昌进发。教导队到达南昌后,随即改编为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

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赶到南昌,担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一时间,南昌城里群英荟萃,恽代英、李立三、陈潭秋等党的高级领导人都汇集在这里。

粟裕所在的中队,奉命担任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的警卫队。

7月31日下午,粟裕接到通知:“擦拭武器,补充弹药,整理行装,待命出发。”大家全副武装,整装待发。

8月1日凌晨2点,一阵急骤的枪声划破了南昌城宁静的夜空。顿时,城里城外枪声四起,杀声震天。上午,起义部队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粟裕跟随着这支队伍,投入到长期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之中。

南昌起义不久,根据事先的计划,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准备到革命的策源地去,重新发动革命。

8月6日,粟裕随警卫队南下,担任革命委员会和参谋团的警卫,并负责押运在南昌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部队经过抚州、南城、南丰、广昌、瑞金、会昌、长汀、上杭等地,一个多月后才到达潮州、汕头一带。但刚刚休整了十来天,就传来了前方战斗失利的消息,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

一天下午,粟裕随警卫队奉命撤离潮州,向北转移,到达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武平时,围追之敌跟踪而来。朱德指挥部队顽强抗击,打退了敌人两个团的进攻。随后,命令粟裕所在的部队掩护主力转移。

粟裕和战友们占据武平城西门外的一个山坡,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粟裕的头部。他只觉得受到猛烈一击,顿时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地。全排完成了掩护任务后,开始撤离,粟裕虽有知觉却动弹不得。四周早已空无一人,他想挣扎着站起来,可是腿一软扑倒在地。一心要追赶部队的念头,给了粟裕一股力量,他站不起来,就顺着山坡往下滚。费了很大的劲才滚到路边又跌进水田里了,恰巧被路过的几个战友发现,他才得救。

红军时期的粟裕。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进驻湖南宜章地区,随即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湘南起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分三路向起义军发起了“会剿”。为保存实力,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朱德、陈毅毅然率部撤离湘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4月下旬,朱毛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担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粟裕被任命为第二十八团第五连党代表。

1928年6月,敌人集中10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会剿”。红军主动撤至根据地中心区的宁冈,朱德亲自指挥部队迎敌。

在这次战斗中,粟裕所在连队负责控制老七溪岭,战斗中他不仅守住老七溪岭还带着一个排的人捉了一百多号俘虏。战后,粟裕调任三连连长。

1929年春天,为粉碎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扩大苏区,粟裕跟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实行战略性出击。

粟裕率第二支队于1930年1月离开古田,进抵东韶,开始分兵进击。2月上旬,敌人对红军形成了弧形包围之势。红四军前委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寻机歼敌。当敌进至水南、富田一线时,红四军抓住有利战机,发起了猛烈攻击。

同年10月,蒋介石调集了8个师,10万人马,向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一次军事“围剿”,红军进入了大规模反“围剿”阶段。此时,粟裕升任红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不久改任六十四师师长,成为红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官,时年23岁。

红军初步设计的战斗方案是先打谭道源,然后打张辉瓒,但设了几次埋伏,狡猾的谭道源都未入瓮,反而是志骄意满的张辉瓒部率先进抵龙冈。红军如设伏兵于龙冈、君埠间,可望出其不意先消灭张辉瓒。为证实情报的准确性,粟裕亲自去侦察敌情,了解到张辉瓒已决定加速前进,只是还没确定是否走龙冈。

回去后,粟裕把了解到的敌情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并提出作战建议:利用张辉瓒骄狂自大求胜心切的特点,派出一支小部队作为诱饵,把张辉瓒引向龙冈,红军在龙冈设伏,歼灭张辉瓒的第十八师,毛泽东采纳了粟裕的建议。

30日上午,粟裕奉命率六十四师担任左路包抄的任务,张辉瓒进了伏击圈后,上午10时,毛泽东一声令下,红军战士如猛虎扑羊。战斗到黄昏,已歼敌9000余人,并且活捉了张辉瓒,满山遍野都是战士的欢呼声。“好!粟裕捉了张辉瓒,还是粟裕有办法!”毛泽东不禁感叹道。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又粉碎了敌人的第二、三次“围剿”,在毛泽东麾下打仗,粟裕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在战火中逐渐成长了起来。

1932年5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此时,红军组建了红七军团,粟裕任红七军团十二师师长。

在硝石战斗中,红军二十八师攻击敌人一个山头,攻不下来,粟裕和萧劲光亲临阵地督战,最终打垮了敌人。红军乘胜猛追,敌人第二梯队的一部分却从背后打上来。此时,粟裕身边已没有队伍了。怎么办?粟裕当机立断,率警卫员冲上前与敌军激战,敌人被击退了。不幸的是,一颗子弹打中了粟裕的左臂,顿时动脉血管里的血喷出一米多远,他当场昏死过去了。

1933年11月,粟裕终于伤愈出院,此时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开始一个多月。红十一军已改编为红七军团,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兼二十师师长。那时,王明“左”倾错误已经从党内扩展到了军队。

1934年7月,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已持续了9个多月,在这场战役中,红军失利的局势已无可挽回,中共中央决定红军战略转移,为此,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进军,执行牵制任务,创建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粟裕又一次受命于危难之际。

1935年初,粟裕率领从怀玉山突围的抗日先遣队部队,到达闽浙赣根据地。不久,中共闽浙赣省委向他们传达了中央的指示,要他们以先遣队的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挺进师。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立即率部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经粟、刘反复思忖,决定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作为挺进师创建游击根据地的头一个目标。

4月下旬,粟裕率挺进师活动于斋郎地区时,浙江保安第一团团长李秀率其所部1200余人,福建保安第二团团长马洪深带领1000多人,在以“大刀会”为主的地主武装近千人的配合下,从东北、正东和东南三个方面对挺进师实行分进合击。

与此同时,粟裕一面派出人员侦察敌情,一面率领参谋人员勘察地形,他深知这一仗的胜败直接关系到挺进师能否打开通往浙西南的通道,关系到游击根据地能否建立。临战前,粟裕对自己精心制定的作战计划又进行一番周密细致的思考和审查。

4月28日拂晓,战斗开始了。国民党依仗人多势众,先派出地主武装打头阵,但挺进师军事和政治攻势双管齐下,不到半天工夫,就将这帮乌合之众全部瓦解了。

中午时,浙江保安第一团李秀部,进入到我军前沿阵地,粟裕命令部队等敌人靠近了再打。直到敌人近到50米左右时,我军集中火力攻击。顿时,枪弹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响作一团,震耳欲聋,敌人扔下一片尸体,落荒而逃,匆匆赶来的敌马洪深部见势不妙就狼狈而逃了。

斋郎之战的胜利,迫使敌保安部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转攻为守,龙泉河以北敌人的力量比较空虚,挺进师获得了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有利时机。粟裕挥师北上,胜利进入仙霞岭地区。

1935年5月上旬,粟裕率挺进师进入到龙泉、遂昌、松阳三县的边界地区,将部队改编为4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粟裕和刘英决定将第四纵队留在龙泉河以南的浙闽边境继续活动,以牵制敌人;由第一、二纵队担负开辟根据地的任务;其余各部队随师部北进,辗转游击于浙赣铁路以南的汤溪、龙游、金华、武义、丽水之间,造成声势,迫使敌人北调,以掩护、保障第一、二纵队开展工作。

经过艰苦的努力,一个红色游击根据地的雏形在浙西南形成了。

挺进师的活动和游击根据地的初步建立,使得反动当局惶恐不安。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拿出全部家当,共4个保安团和11个保安大队,加上刚从南京派来的一个税警团,由其亲自率领,分4路向浙西南猛扑过来。

敌人的反扑,早在粟裕的预料之中。他将主力分成南北两路,跳出去,转入敌后,指挥部队辗转游击。9月中旬,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把游击区扩大到5个县,纵横上百里,挺进师在浙江立住了脚。

粟裕领导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搅得蒋介石寝食难安,他决定调用主力部队对其进行“围剿”。七、八月间,蒋介石先后任命卫立煌、罗卓英为“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确定“以各边区的大部对粟、刘”,并授权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统一指挥。

罗卓英共调集了32个整团共约六七万人,加上地主武装,号称40个团,用来“围剿”千余人的红军挺进师。

挺进师越战越强,到1936年底,部队由几百人发展到了一千五六百人,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也达到了数千人,活动范围扩大到温州、台州、金华、衢州、绍兴等地区所属的30多个县境。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并未停止对南方红军游击队的进攻,命刘建绪调集国民党主力部队6个师、2个独立旅及地方保安团共43个团,筹划对浙南游击区进攻。

在强敌面前,为了保存红军游击队,坚持武装斗争的旗帜,粟裕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把隐蔽精干、保存力量同机动灵活、积极作战的方针统一起来。

三年游击战争,处境十分艰苦。三年之间,粟裕的足迹遍布了浙赣路以南、天台山以西、闽浙边以北的大大小小的山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不久,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在浙南游击战场上的粟裕因为消息闭塞,没有及时获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消息。1937年9月间,粟裕率部在门阵地区活动,听说“共产党投降了,红军被收编了”,粟裕判断可能是国共合作了。

此时,临时省委已同国民党浙江当局达成了停战协议,粟裕决定集中部队开赴浙南平阳与刘英会合。平阳会师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3月间,粟裕率游击总队从浙南出发,奉命赴皖南,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行列,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从而结束了艰难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率部挺进江南,在江苏句容的韦岗地区,“脱手斩得小楼兰”。黄桥一战,大败韩德勤。独立领导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和“清乡”,车桥战役创造了新四军大规模攻势作战的范例。后又取得天目山反顽胜利。

1938年6月,江南一带的局势一片混乱,国土沦丧,汉奸四起,土匪蜂拥,人民叫苦不迭。对刚刚进入这片土地的新四军,江南人民因不了解而拒其于千里之外。粟裕意识到只有用胜利,用抗日的实际行动才能打开局面,扩大新四军的政治影响,鼓舞江南人民的抗战信心。当时已是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的粟裕决定设伏于从牌岗伸向韦岗、竹子岗那条蜿蜒的公路上,以出敌不意的迅猛动作,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6月17日夜,所有参战部队紧张地进行了通宵的准备工作。第二天凌晨,粟裕亲率八九十名精干的战士伏击在公路两侧。6月18日上午8点20分,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从镇江方向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敌军车一共5辆,很快开进韦岗伏击区。粟裕举起手枪,一声令下:“开火!”日军的车队顿时四面碰上了火壁一般。一辆卡车司机的头被击碎了,那辆车周身冒火,冲到一个土埂上,又退回来,翻倒了。两个敌军官中弹跌翻在车底下。接踵而来的3辆军车也停了下来。一时间,卡车在冒烟,敌人在嗥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军号声、喊杀声震荡山谷。20多个残敌在两个日本军官带领下,慌慌张张着组织反击。他们有的跳进公路边的沟堑,有的窜入路边的草丛,有的藏在车后负隅顽抗。

这次新四军江南抗日的处女战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以下30余名,击毁汽车5辆,缴获长枪20余支,日钞七千元,还有日军军旗、战刀及车上大批军需物资。

初战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大获全胜。粟裕随即指挥部队转移,等日军大批援军赶来时只能是扑了个空。

这次战斗,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战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