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26717000000039

第39章 保卫红色大本营(2)

这与萧劲光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心里有了底,匆匆赶回九堡,与季振同通了气,重新召集会议。

军官乱哄哄进了会议室,七嘴八舌地吵个不停:“总指挥,我们干不了啦!”“搞这一套,士兵骑到军官脖子上了。”季振同抓住钱袋底部一提,半袋银元倒在桌面上,“想去做国民党大官的,请起身自便,我派人护送出境,咱们战场上见;想回家种田过日子的,来这领钱回家去好好过日子;愿意跟我季振同革命的,坐在这儿,咱们说几句心里话。”说完这些,季振同威严地扫视了一下众人。会议室一下子静了下来。萧劲光在一旁不露声色,一场狂风暴雨终于变得风平浪静了,红五军团也最终完成了赣州阻击战的任务。

1933年12月,萧劲光用70人对敌人1个军3个师的兵力守宜川,但失守了,被关押了。博古主张杀萧劲光,毛泽东主张刀下留人。人命保住了,但活罪却也受够了。

萧劲光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建议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留于延安,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他率领留守兵团除匪患,守河防,打退日寇70余次进攻,使日寇铁蹄未能踏进延安一步。

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北方红军和南方游击队的改编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但党内外、军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对改编后的军队的活动也缺少统一认识,中共中央决定开一次会议,来专门讨论此事,毛泽东责成萧劲光全权处理会务。

8月22日,洛川会议正式召开,当时任军委参谋长的萧劲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必须实行工农兵学商一致抗战的局面。必须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必须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主力部队开赴前线后,要留下一支部队巩固陕甘宁根据地,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日大本营。

许多人对在延安建立大本营有异议,有人提出,陕北地瘠民贫,不宜做抗日大本营,担心主力走后根据地守不住,主张党中央随着主力走。毛泽东却认为建立陕甘宁根据地意义重大,1936年8月12日,萧劲光(左)在宁夏预旺堡西征红军司令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右)亲切交谈。只要有了大本营,开出去的部队才有回旋余地。党中央扎根于陕甘宁,使它成为中国革命总的大本营,有利于指导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会上讨论得十分激烈。

“我同意毛主席的意见。”萧劲光清楚毛泽东的思路,会前毛泽东多次与他谈过,要将陕甘宁地区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并且让他留守陕甘宁根据地。

萧劲光从军事角度来论证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意义。“陕甘宁根据地是十年内战后留下的惟一根据地,是我们出征抗日的惟一依托,党中央要在这里扎根是有条件的。陕甘宁有它的优势,从地理条件上说,它交通不便,又有黄河阻隔,是敌人进攻的薄弱环节,而且它离华北前线不远,指挥便利。再说,当地群众有较高觉悟,我们又有了两年的工作基础。主力开赴前线,对敌人是很大的威胁和牵制。我们再留下一支部队,党中央在西北立足是完全可能的。”

萧劲光的发言有理有据,既表达了毛泽东的原意,又发挥了自己的创见,很有说服力。最后,大家同意党中央继续留在延安。

8月25日,中革军委宣布八路军改编的命令。根据毛泽东提议:任命萧劲光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并上报南京政府。三天后,蒋介石的委任状就到了:“任命萧劲光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

留守兵团人数不多,每天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萧劲光还组织他们学习一个小时的文化,一个小时的军事。为了加强领导和指挥,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对内改称留守兵团,仍由萧劲光担任司令员。

留守兵团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边区的安定和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当时困扰萧劲光的最大问题是陕甘宁边区社会秩序很乱,尤其是匪患严重。在军事会议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李德提出采取平推战术,派大部队齐头并进,理由是采取这种战术声势大,力量集中。

萧劲光觉得应该用追击、堵截与合击相结合的方法。在每一匪区集结相当兵力,统一指挥,一经与匪接触,即轻装尾追,一旦判明匪路,即分路堵截、合击,得到毛泽东的赞同。

在留守兵团成立大会上,毛泽东亲自到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毛泽东告诫萧劲光和留守兵团全体指战员要抱着与延安共存的精神,要把留守任务看得同前线抗日救国一样重要。

毛泽东的话震撼着留守兵团每一个干部战士的心,也震撼着萧劲光的心。当晚,萧劲光写下了六个大字:“任务重于生命。”

1938年春,日军开始注意延安的动向,并经常派来侦察机前来侦察。中革军委作战室将日军有可能进攻陕北的情况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对此十分重视。

一天,萧劲光正与曹里怀在研究河防部署,毛泽东派人来找萧劲光。“萧司令员,主席叫你和曹参谋长去一趟。”

萧劲光和曹里怀朝毛泽东的住处走去。一进门,毛泽东便问曹里怀:“中国哪些城市是日军进攻的战略要地?我们今天主要谈西北问题。”

“西北肯定是西安。因为西安是西北的门户啊!”曹里怀答道。“对!”毛泽东说,“日本占领沈阳夺了东北,攻下上海直逼华东,进入北平、太原,下一步自然是西北和西安。这可不是下棋一小招,这是一个战略。”

“主席,你看日军会在哪几种情况下威逼河防,进攻陕北呢?”萧劲光问。

毛泽东直奔主题,他说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日军要进攻大城市西安的时候,可能以一支部队进犯河防,配合行动;二是日军在山西进行“扫荡”,可能侵犯河防,威胁我边区的安全。

萧劲光和曹里怀听到这里,自感责任重大。留守兵团当时仅有1.5万多人,既要固守河防,还要清剿土匪,守卫两千公里的边防。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扞卫千里河防的任务实在是太重了。

萧劲光和曹里怀讲了自己的担心,毛泽东听罢说:“别紧张嘛,单靠留守兵团的少数兵力,这么长的防线,当然是难以固守,但我们还要看到有利条件,要和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联系起来看。”毛泽东要求他们加强防备,预防敌人来攻。

果不出所料,毛泽东谈话后不久,日军兵分几路,直扑黄河东岸,并占据了一些渡口。中共中央及时作了部署命令:八路军一二○师集中主力打击进至晋西北的各路敌军,收复县城7座,歼敌1500余人;驻晋西南的一一五师回师晋西,迅速控制了吕梁山地区,主力转至隰县、大宁一带作战,歼敌两千余人。一二九师为策应一一五师和一二○师作战,在晋东南也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和削弱。我军主力部队的参战,滞留了日军向黄河西岸进攻的主力,日军仅在黄河东岸地区建立了一些据点。

但日军大规模进攻的可能并没有排除,为预防敌人的进攻,留守兵团在陕北与晋黄河交界处,开始了紧急而周密的布防。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中央还同意留守兵团成立了两延(延川、延长)、神府(神木、府谷)和五县(绥、米、葭、吴、清)等河防司令部,作为留守兵团派驻当地的代理指挥机构。

萧劲光刚把河防布置完毕,3月12日,进犯晋西北兴县的一路日军两千余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开始渡河。警六团指战员沉着应战,一直等到敌人大部队下河时,才突然集中全部机枪一齐开火。敌人遭此一击,慌乱逃窜。留守兵团的一支预备部队,乘势过河,袭敌侧背,敌人不支,向兴县方向仓皇退去。

战后,萧劲光详尽地向毛泽东汇报了战斗的经过,尤其是“半渡而击”的战法,毛泽东点着头说:“就照这打法。”

但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5月初,日军的一个旅团经大武向军渡进犯,企图在宋家川附近渡河西进。

是被动地迎接敌人来攻,还是主动出击,在萧劲光的脑海里酝酿开了,他叫来机要员,“给警八团发报,”萧劲光命令道,“让文年生带一支部队,东渡黄河,注意隐蔽,等敌人到了岸边,乘其立足未稳,夜袭敌营。”

“对,先发制敌,打他个措手不及。”曹里怀赞同道。“是不是先向军委报告一下再定?”莫文骅问。

“不用了。”萧劲光说:“错失良机,兵家之大忌。马上把电报发出去。”

按照萧劲光的命令,警八团团长文年生亲率一支部队,在日军到达对岸之前,东渡黄河隐蔽候敌。半夜时分,出击部队突袭了敌先头部队一个大队,歼敌200余人,打乱了敌人的战斗部署,敌人被迫掉头退去。

1938年底,随着广州和武汉的陷落,日军调整了兵力部署,开始加强对华北的进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木元根据大本营“以确保安全为一切根本,以肃正作为指导作战准绳”,实现由点到“面”的占领战略,制定了1939年《治安肃正计划》,并将摧毁中共抗日根据地,作为首要的打击目标。

延安是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大本营,也成了日军华北司令部航空兵的首要摧毁目标。日军飞机秘密从太原附近的一个机场起飞,然后沿黄河绕到延安城的北面,对延安发起攻击。日军先后轰炸延安17次之多,炸死炸伤民众400多人和大批的建筑。

面对日机的频频光顾,延安城如同一座空中不设防的城市,我军只有在陆地上与日军作战。1939年元旦,已经进至延安东大门的晋西大宁、吉县、永和一带的日军兵分三路,各路约千余人,向河岸推进。一路向马头关,一路向凉水岩,一路向泥金滩。占领了这三个据点后,立即用大炮、机枪隔河向陕北境内猛烈射击,随后又派来10多架飞机,对河西地区进行轰炸扫射,并投掷多枚毒瓦斯弹。随后敌人准备渡河,留守兵团与日军之间展开了激战。

留守兵团的指挥所里,萧劲光正在紧张地指挥战斗,“告诉部队要沉住气,坚决顶住敌人的攻击,绝不能让敌人踏上河西。告诉一线指挥员,多坚持一分钟,就多给敌人带来一分动摇。”萧劲光大声地命令各部队。

萧劲光知道,河西失守,就意味着延安没了河防,就无法保证延安及延安周围的中央和边区及直属单位的安全。正在这时,毛泽东的电话来了:“劲光呀,你那里的情况怎么样啊,可以不可以通报一下啊?刚才有两名地方干部上我这来,想看看中央有什么打算,我说敌人还没有到,你们急什么呢,如果我们先乱了,群众会怎么看?”

萧劲光把战况作了简要汇报,并表示誓与河防共存亡。毛泽东谈了一下自己的设想,又对前线将士表示慰问,最后说,“劲光啊,狠狠打哟,边区人民可是看着你们的啊!”

留守兵团的河防部队与日军相持一天,击毁敌军部分船只,杀伤敌人一部。随后几天,河东友军和游击队不断袭击敌人的辎重和增援部队,日军苦不堪扰,三路敌军先后退去。留守兵团河防机动部队迅速渡河追击,与一部溃逃之敌激战约三小时,然后安然撤回河西。

萧劲光从1937年8月任留守处主任至1945年8月离任,在他的部署和指挥下,在晋西北、晋西、晋西南八路军的配合下,先后对日作战70余次,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保卫了中共抗日根据地大本营的千里河防,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以东,踏入陕甘宁边区一步。

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边区的进攻,磨擦不断。萧劲光率领留守兵团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斥退马禄,逼走何绍南,智斗阎锡山,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成为各解放区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原则。

1939年前后,日军频繁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时候,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胡宗南20万大军紧盯着边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其中以关中、绥德、陇东三个地区斗争最尖锐、激烈、复杂。

萧劲光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境,一面要指挥部队在千里河防上对日作战,一面对付国民党的限制、封锁和磨擦,既要打击日寇的进攻,又要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巩固统一战线,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39年,马禄率领的骑二师迅速开进,占领了鄜县南部的几处村镇。当时,警备区的总兵力只有阎红彦的警三团、陈先瑞的警四团和特务团,而且分布在几百里长的防线上,兵单力薄。鄜县距延安不过百余里,一时形势十分紧张。

“打他一家伙,灭灭他们的嚣张气焰。”警八团文年生向萧劲光请战。文年生对自己的兵力有个估计,虽兵力上不及骑兵二师,但警备部队在战术上有优势。若选择鄜县北部为战场,收拢警三、四团及特务团,与八团配合作战,取胜是有把握的。

萧劲光把方案送到了中央,毛泽东看后没有同意。“不需要打,你打个警告他的布告就行了,我们要先礼后兵。”毛泽东在电话中对萧劲光说。

萧劲光草拟一措辞强硬的布告送给毛泽东,请毛泽东修改批准后,再发出。很快毛泽东让秘书打电话给萧劲光,让他派人去取。

萧劲光到了杨家岭中央机关,毛泽东将修改好的布告给了萧劲光。布告称:

本军奉命镇慑,业已部署周详。外与友军团结,内与党政协商。惟其地方安静,既以巩固守防。倘胡汉奸国贼,敢于以身试尝,国家法纪所在,决不任其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