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26717000000072

第72章 装甲兵的奠基人(4)

许继慎率军南撤到鲍小店时,见当地群众的生活十分贫苦,便命令直属队就地打土豪,开仓粮,救济贫苦群众。还特意嘱咐军经理处给最困难的人家多送一些粮食去。不久,军部移驻戚家桥,他自己背着一床军毯,睡在集上一户小饭店里的门板上。店老板听战士们称他“军长”,不由得感慨,对他说:“国民党的乡长都骑马坐轿,到处显威风。他都当了军长,怎么还自己背背包,睡在门板上?”许继慎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官兵一律平等,不容半点特殊。”老板听后,深受感动。

队伍快到许继慎的家乡时,他跳下马来,对见到的每一个乡亲都热情地拱手问好。有的战士问他为什么不骑马。他说:“家乡的群众见我骑着马回家乡,就会害怕,就会疏远我,我就要脱离群众了。我当军长是为了领兵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并不是为了威风凛凛地吓唬老百姓。军长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儿子。我只有尊重家乡父老,为家乡父老、兄弟、姐妹争光的份,哪有权利耍威风?”

路过家门时,因军务繁忙,他未能来得及回家看望母亲。在家乡,他听说私塾同学杨杰三当了民团队长,罪行十分严重,便立即派军部教导队去追剿,但杨杰三听说红军来打六安,早已走了。因为敌人可能要对他的母亲、前妻、四叔父下毒手,许继慎便上报前委,请求批准他们随军。许继慎虽和前妻没有感情,但看到她在家侍奉婆母,且有可能遭敌迫害时,仍不避嫌疑地要她和母亲一同转去部队。许继慎在少年时曾被过继给无子嗣的四叔作子,当地敌人亦知底细。为了保证四叔的安全,许继慎让四叔也随母亲一同走。乡亲们纷纷议论:“许继慎既不徇私情,又讲理重情。”

12月底,许继慎和徐向前率部在六安香火岭地区进行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斗,这次战争是红一军在运动中大量歼敌最成功的一次战斗。

红一军收复皖西苏区后,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见六安一度被围,霍山告急,于是急忙命令四十六师、警备二旅全力防护六(安)霍(山),等待时机进行反扑,敌鄂豫皖三省“绥靖”督办李鸿钟也命令三十师一个旅由商城进占金家寨,二十五师进占叶家集,企图对红一军组织新的合围。

鉴于上述敌情及敌强我弱的总形势,许继慎决定主动撤离城镇,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捕捉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实施各个击破。12月21日,他将红一军主力集中于麻埠地区,准备粉碎敌人的合围。29日,敌四十六师分三路向麻埠进犯红一军军部驻地,许继慎等随即将部队及军部从麻埠撤出,以红一师之一、三两团与红二师之第四团于东香火岭(今金寨县花岭乡)埋伏,以迎击中路敌人。他集中优势兵力,经4小时激战,全歼敌先头一个团。其后续另一个团溃退于东香火岭以东之同兴寺,也被一、三两团包围歼灭。在此之前,右路之敌二七一团已进至西香火岭,军部即调二师第四团迎头痛击,敌溃不成军,其团长也被活捉,第四团乘胜追击20余里,在石婆店与红二师六团前后夹击,将敌全歼。

在许继慎指挥红一军主力与敌中路、右路作战时,左路之敌乘隙进至麻埠外围,并以一部冲入镇内,又被许继慎指挥军直属部队击退,后形成对峙。当被围于同兴寺之敌大部被歼后,许继慎又调红一师第一团返回麻埠,在黄昏向敌人发起反击,击溃该敌。经一天激战,全歼敌3个团,击溃3个团,共毙俘敌团长以下3000余人,缴长短枪1700余枝,迫击炮数门、电台1部。

香火岭战斗胜利后,敌四十六师残部溃退至六安、霍山城内,进占叶家集之敌二十五师一个旅及占金家寨之敌三十师一个旅,见四十六师大败,亦慌忙分别向固始、商城退却。

许继慎率领红一军在皖西作战期间,曾将红三师大部分编入红一、二两师,另以红二师两个连及六霍补充营和红三师余部,合编为红三师第七团。1931年1月3日,许继慎决定留红三师第七团在皖西活动,自率红一、二师两个师自皖西地区西返,途中发现敌三十师一个旅正由金家寨退往商城,便率部追击,在商城西南之四顾墩地区拦截逃敌,当即展开激烈战斗,几经反复冲杀,歼其一个团,缴获山炮1门,枪400余枝,余敌向商城方向逃窜。至此,彻底粉碎了敌对鄂豫皖边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在这次反“围剿”斗争中,许继慎主动地在运动中把握战机,每战都能集中比较优势的兵力歼灭敌人。同时,他又根据以往作战经验,总结出“赚钱就干,赔本不来”的作战指导思想,力求在战斗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同时从人员和装备上扩大自己。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证明,许继慎创建的红一军的作战形式已由过去的游击战争转到以运动战为主,他指挥的东西香火岭和四顾墩战斗则是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

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合,随即遵照党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红十、十一两个师。许继慎任红十一师师长。2月初,鄂豫皖边临时特委召开扩大会议,正式组成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革命军事委员会,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许继慎为特委委员和军委委员。会议进一步纠正了“左”倾路线的影响,总结了第一次反“围剿”的经验,制订了新的斗争方针,提出了整顿党政工团等组织的措施。

许继慎在这次会议上就军事斗争问题作了重要发言,他批判了第二次“左”倾路线时期攻打中的城市,忽视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错误观点,提出应把巩固阵地与加强红军看作党的第一位的任务,这对于指导后来鄂豫皖边革命斗争是有积极意义的。

红四军短期休整后,于2月中旬召开了党代表大会,传达贯彻特委扩大会议的决议。许继慎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前委委员。

2月下旬,红四军再度向平汉线出击。许继慎、周维炯率领红十一师向信阳以南方向出击。3月1日,得知敌人将有一列兵车向信阳南开,许继慎立即派三十三团于深夜将车站控制起来,拆除站南路轨,布置了伏兵。3日凌晨7时,敌兵车刚一进站,他就指挥伏兵发起猛烈的攻击。敌军一个旅未及还手就被全歼,当场击毙旅长侯镇华,并缴获了大量军火物资。5日,红十一师又袭占柳林车站和李家寨车站,全歼守敌一个营,并击溃敌两个团。

红四军在平汉线连战连捷,使敌人大为惊恐,慌忙调兵从平汉线南北夹击红军。3月4日,敌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部自孝感出发,8日抵双桥镇,孤军突入,贪功冒进,红四军决定吃掉该敌。许继慎率领的红十一师和蔡申煦率领的十师协同,对进驻双桥镇的岳维峻师实施突然奔袭。战斗一开始就甚为激烈,敌我双方伤亡均大。紧要关头,附近群众及地方武装纷纷起来助战,红十一师主力乘机突入双桥镇,敌顿时大乱,岳维峻残兵向南狼狈逃窜,被红军击截于瞚水西岸,激战7个小时,歼敌三十四师全部,俘敌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

双桥镇大捷之后,根据地呈现一派欢腾景象,各地掀起了参军拥军的新高潮,无数青年踊跃加入到红军中来。

3月下旬,特委活动在皖西的中央教导二师将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军委警卫团为警卫师。为了巩固根据地,特委计划以一部兵力肃清鄂豫边和商南地区的反动民团,以大部兵力南下恢复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配合中央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但是,这一计划还未实现,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就开始了。

4月上旬,敌各堵击部队在根据地边沿“清剿”,15日,敌十五个团侵入麻埠,皖西告急。根据特委指示,红四军立即改变南下计划,20日,由商南向皖西进发。25日,许继慎率领红十一师协同红十师,围攻敌独山据点,红十二师阻击麻埠援兵。西两河口、南岳庙、石婆店等地赤卫队和群众听说许继慎又回来打击敌人,十分高兴,纷纷配合助战。

当日拂晓,许继慎命令红十一师三十三团和红十师三十团分别向独山外围阵地黄伯垸和马家大尖等地展开进攻,歼敌一部。上午8时,红二十九团乘独山镇内敌人向外围之际,突然自三里岗南下直扑独山镇。经4小时激烈战斗,全歼独山守敌1个多团,毙伤俘敌2000余人,缴枪1200余枝。麻埠、诸佛庵之敌惧怕被歼,于当日下午仓皇向霍山败退,皖西被敌侵占的村镇,又全部恢复。同时,特委军委警卫师、红十师二十八团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到5月初,也使敌“肃清”鄂豫边红军的计划失败。

敌人不甘心在皖西和鄂东失败,又调整部署,以三十、三十一两师分别向潢川、商城集结,准备合击皖西金寨、麻埠;以五十三、十三两师从泼皮河,经新集、中途店、福田河到滕家堡,建立一条阻击线,防止红军主力西返。敌人刚开始行动,红四军即由皖西迅速西进,5月9日,在新集北之浒湾,与北线敌五十三师4个团遭遇,经一昼夜激战,俘敌近千,残敌狼狈向泼皮河逃窜。至此,敌“围剿”的第二步计划宣告破产。

从1930年11月起到1931年5月止,在两次反“围剿”斗争中,许继慎不仅果敢机智、战功卓着,而且和曾中生、徐向前等一起,对鄂豫皖边区红军的建军、作战及根据地建设的理论、实践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军方面:

第一,部队迅速壮大。到第二次反“围剿”结束时,全军已发展到4个师12个团,近2万人;装备大为改善,每师有步枪3000余支、短枪600余支、迫击炮4门,每团有重机枪6挺。

第二,加强了部队的党和政治工作。每师有党员千人左右,团以上单位建立健全了党务委员会和共青团团务委员会,连队有支部,编有党课教材,建立了政治课和早、晚点名讲话制度,编有《红军须知》等政治教材,军、师两级出版报刊,连队办墙报,还建有“列宁室”;成立了连队士兵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对部队实行三大民主起了重要作用;办了随营学校、教导队,以培养干部;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工作,除协助地方分配土地、建立新区政权外,还经常举办军民联欢会,诸如检查群众纪律,帮助群众生产劳动,借物送还、损物赔偿等都已逐渐形成制度;对敌军工作有所加强,对俘虏不搜、不辱、不杀,而且开办训练班,对他们进行教育,还发给他们路费,召集群众欢送他们回家。

第三,加强了军事和后勤工作。作战、侦察、通讯等部门都已建立起来;专管后勤保障的经理处下属的总务、财政、军需等部门以及辎重队、监护连(排)、军械所、被服厂、医院、医务所等也都建立起来。

作战方面;

总结了反“围剿”斗争的经验,认识到必须集中精锐力量突破敌人的弱点;必须实行有阵地地向外发展,有后方地向前进攻的原则;必须肃清根据地内的反动武装,才能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粉碎敌人新的“围剿”。此时,鄂豫皖红军已由游击部队转化为正规部队,战斗规模有了显着的发展,作战形式已经转到以运动战为主,纠正了“一支枪也要集中到红军中去”的错误做法,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也有了新的发展,主力红军得到了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的配合。红军的战术也有了发展,出敌不意、长途奔袭,集中兵力、歼灭弱敌,机动灵活、诱敌深入,“赚钱就干,赔本不来”,力争打歼灭战。英勇果敢、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在部队逐步形成。

建设根据地方面:

创建了西起京汉线,东临沛河,南达黄陂、罗田北部,北至潢川、固始南部(中间除商城亲区、麻城黄土岗、木子店区、罗田北部的一些村寨),东西长约300多里,南北宽约150余里,包括黄安、黄坡等十余县的全部或一部在内,拥有近250万人口的广大苏区。

鄂豫根据地在这一时期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而所有这些成功的经验和重大的成就,几乎都是与许继慎的努力分不开的。

1931年,党内被“左”倾冒险主义控制,张国焘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许继慎等从实际出发,抵制张国焘的“左”倾错误,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1年11月中旬被害,年仅30岁。

1931年初,王明取得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极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张国焘因写《拥护四中全会与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文,吹捧王明,得到宠爱和信任,被作为中央代表派到鄂豫皖根据地,来“改造”根据地的党和红军。到鄂豫皖后,张国焘全面否定鄂豫皖的党和红军,要求“改组领导机构”。5月12日,张国焘在新集召开特委会议,宣布撤销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新的军事委员会,由他担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同时改组红四军的领导机构,曾中生任红四军政治委员,许继慎任第十二师师长兼新增设的鄂豫皖军委会皖西分会主席。

中央分局一成立,为使红军和根据地实现“彻底转变”,张国焘极力推行左倾的“新政策”,大搞宗派主义,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动辄扣上“立三路线”、“军阀土匪作风”、“反中央分局分子”、“反党”等大帽子,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借口“尊重和加强党的领导”,滥用职权,建立个人威信,从而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和抵制,斗争日益尖锐。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军事行动方针的争论。许继慎因长期指挥军队,无疑是这场斗争中的关键人物,成了张国焘等打击迫害的主要目标。

张国焘早就认识许继慎,他认为,许“是一个才华毕露的人,爱谈政治”,“对鄂豫皖边区军事上有过很大贡献”,也知道许继慎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因此,他原本想拉拢许继慎,曾多次找他谈话。但许继慎坦率直言,“批评中央一意巩固苏区的政策”,“带有保守的色彩”,批评沈泽民对苏区原来干部“采取打击态度”的宗派主义,并且主张红军主力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向外进攻,消灭敌人。对此,张国焘不但不接受,反而“觉得许继慎充分表现了军阀主义倾向”,“非予以纠正不可”。

5月底,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调集几十万兵力,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而对鄂豫皖暂取守势。针对当时的形势,曾中生、许继慎等多次建议,应抓住时机积极向外发展;在敌军对鄂豫皖新的“围剿”尚未到来之前,留下一部分红军与地方游击队结合,肃清根据地内的反动武装,而以主力南下作战,收复蕲(春)、黄(梅)、广(济)地区。这样既可扩大根据地,进而威逼长江,牵制敌人,配合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同时又能解决经济和粮食问题,减轻苏区人民的负担。

但张国焘却指责这一正确的主张为“立三路线的残余”,坚持所谓“巩固根据地”的方针,极力主张红军要集中全力肃清根据地内部的反动武装,并毫无根据地认为红军向外进攻“将会招致敌人再来进攻根据地的危险”。在争论中,许继慎态度坚决,意见中肯,得到了很多干部的支持和赞同,张国焘对此十分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