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上册)
26719700000066

第66章 红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1)

罗荣桓8岁入学,后进入青岛大学学习,参加了五卅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创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诞生于湖南省衡山东部的鱼形镇寒水乡南湾村。

罗荣桓8岁入私塾。1914年,罗荣桓转学插入岳英小学高小一年级读书。

中学时代的罗荣桓。1919年夏天,罗荣桓乘轮船来到长沙,进入谊群补习学校(不久改名为协均中学)。这时,正是五四运动之后,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潮通过毛泽东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传遍了长沙,罗荣桓深受影响。

他在协均中学读书的第一学期便参加了由长沙学商各界联合组织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参加了为驱张而组织的长沙所有中等以上学校和部分小学参加的总罢课。

1924年6月,补习学校功课结束。罗荣桓、张沈川等七、八名同学考上了新成立的青岛大学预科。7月中旬,他们离开北京到青岛。

1927年5月28日,军阀张宗昌秉承日本资本家的意旨,枪杀罢工的日本纱厂工人,爆发了青岛惨案。日本帝国主义和张宗昌血腥镇压工人的罪行,激起青岛各界人士的无比义愤。在党的领导下,组成“青岛惨案后援会”,发动罢工、罢市、罢课,游行示威。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它又汇入了全国性的五卅运动汹涌澎湃的洪流之中。在这一运动中,青岛大学学生冲破学校当局的阻挠,成立了学生会。张沈川、罗荣桓、彭明晶等被推举为负责人。学生会成立了总务、写作、讲演、演剧、募捐等组,罗荣桓负责讲演和演讲剧组的工作。他还作为青岛学联的代表,被派往上海,向上海群众报告青岛惨案真相,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一反帝爱国运动,表现了满腔爱国热忱和良好的组织工作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和尊敬。

1926年7月,罗荣桓赴广州投考中山大学,因第二外国语——德语不及格,未被录取。11月间返回故乡从事农民运动。第二年4月到武汉入武昌中山大学,在那里参加了共产党,这时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罗荣桓被湖北省委派到湖北省通城县从事农民运动。不久,传来了南昌起义的消息,接着上级又派人来通城传达了中共八七会议的决定和湖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计划,要求9月10日以前举行起义。正当罗荣桓和通城的同志研究如何执行省委这一计划时,位于通城北面的崇阳县的农民自卫军100多人受国民党军队的压迫而南下。于是,这两个县的农民自卫军便联合起来,里应外合,夺取了通城,组建了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总指挥部,罗荣桓担任这支队伍的党代表。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此时,罗荣桓已与湘赣边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且决定率农民自卫军参加这次起义。19日,各路起义部队在浏阳县文家市集结,领导起义的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决定改变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湘赣边界转移。29日,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这时,经过几次战斗和连续行军,有一些伤亡,还有一些人开了小差,部队已不足千人。前委决定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设一营、三营和特务连。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连长曾士峨、副连长张宗逊)。

在三湾,前敌委员书记毛泽东代表前委宣布,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把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还决定在军队实行民主制度,连队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后,部队继续南下。10月中旬,到达湖南水口。在水口,毛泽东发展了部队中的第一批6名士兵党员。为了把支部建到连上,必须大量吸收士兵中的积极分子入党。为此,毛泽东将各连代表都请去参加了那6名同志的入党仪式,并要他们回去后也在自己的连队积极发展新党员。

仿效毛泽东已做出的榜样,在途中,罗荣桓除做宣传工作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连队建党上面。行军时他一面帮助战士们背枪。一面同他们拉家常,了解情况,物色和培养发展对象。很快,罗荣桓熟悉了全连每一个战士的经历、家庭和思想状况,并从中选择了7名发展对象,让他们填写入党表格。

10月23日,部队进驻江西省遂川县的大汾。晚上,特务连在一个阁楼上举行了这一次入党宣誓仪式,毛泽东参加了这一仪式。

毛泽东和罗荣桓等党代表在水口、大汾等地发展了我军最早的一批士兵党员,有了这批党员,“支部建在连上”才开始落到了实处。对于这件事,罗荣桓非常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1956年回忆道:“党的基层组织建在连上,小组深入到班排,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总结历史经验来看,意义是伟大的。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中,也有些党代表是共产党人,有的部队也有我们党的组织,但并没有把基层组织深入到连队去。陈独秀不重视军事工作,甚至反对军事工作,放弃党对军队的领导,致使后来党代表都被赶出来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基础……。毛主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小组设在班排,与群众直接联系,这对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天拂晓部队遭敌人袭击。毛泽东命令部队分散撤退,到荆竹山集合。这时,三营已同团部失去了联系。他们在三营长张子清和副营长伍中豪率领下继续南下到湘南去了。

罗荣桓和曾士峨带着两个排随毛泽东向井冈山方向撤退,一直到黄坳,停了下来,一面休息,一面收集失散人员。

就在这个时候,一营一连和张宗逊带着另一个排也到了,罗荣桓考虑到毛泽东脚还没有好,就让张宗逊带一个排掩护毛泽东先走。队伍随后出发,于当天傍晚到达荆竹山宿营。这时,已与井冈山上的农民武装王佐部队取得了联系,王佐派人到荆竹山来迎接部队上山。

第二天一早,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在队前讲了话。他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上的情况,说明部队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要求大家遵守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筹款要归公,三、不拿群众一点东西。毛泽东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只有严格遵守这三项纪律,我们才能搞好同山上群众和王佐部队的关系,才能在井冈山立足。”

毛泽东讲完了话,部队就出发了。10月27日到达井冈山的中心——茨坪。随后,去茶陵袭扰的一营二连、三连也到达井冈山归队。工农革命军终于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12月下旬,罗荣桓等率特务连参加了茶陵战斗。1928年初,他调任三营九连党代表,和连长陈正春率九连参加了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新城战斗和遂川战斗。在新城,他亲自做优待俘虏的工作,开始了我军“瓦解敌军”原则的实践。在遂川,九连驻在县城西南方向的草林圩。罗荣桓将连队按班排划分成小组,命令他们分头到各村镇进行宣传和开展社会调查。

罗荣桓除亲自参加打土豪外,还及时搜集各组汇报,掌握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罗荣桓又在草林圩召开了群众大会。在会上,罗荣桓对老乡们宣布,为了让老乡们过个好年,现在将从黄礼瑞等土豪家没收来的粮食和腊肉分给大家。他说,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同土豪斗争,就不怕土豪报复。老乡们看到分的东西人人有份,知道土豪即便回来也无法报复,才高高兴兴地收下了。

经过反复做工作,群众的觉悟提高了,胆子也逐渐大起来。再打土豪时,有的后生甚至敢于挑着箩筐来帮助工农革命军运东西了。

腊月二十二,毛泽东来到草林圩,他对当地的群众工作比较满意,他指示,一定要保护商人利益。罗荣桓认真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他吩咐住在商店里的战士,不准在柜台上睡觉,以免妨碍商人营业。他还派战士们挨家挨户敲开商店的大门,向中小商人宣传,鼓励他们照常营业。中小商人听了宣传,又看到工农革命军买卖公平,秋毫无犯,都放了心,草林圩的大部分店铺纷纷开门营业。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参加湘南暴动的农军同井冈山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7月间,井冈山根据地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成立了湘赣边界及所属永新、宁冈等五县的革命政府,红军兵力也扩大了一倍。

罗荣桓也随着红军的成长而成长起来,他积累了丰富的连队政治工作经验,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创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所领导的三营工作很出色,经常得到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赞扬。

8月间,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在湖南省的茶陵、灵阝县一带活动。红二十九团绝大部分官兵都是湘南起义农民,家乡观念比较深厚,他们看到离家乡近了,提出要“回家割稻子”。于是,这个团的士兵委员会便越权下令:“打回湘南去!”随军的湖南省委代表支持这一行动。朱德、陈毅劝阻无效。7月17日,被敌人打散,这便是“八月失败”。

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召开干部会议,决定留红三十一团一营和红三十二团守山,毛泽东率三营南下,去接红二十八团回山。于是,三营长伍中豪和党代表罗荣桓便率三营随毛泽东冒着酷暑出发,赶到桂东县境。一路上,部队飞速赶路。遇到草深坡陡的山坡时,指战员便抱着枪从山上滑下山去。此情此景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35年后,罗荣桓逝世,毛泽东在《吊罗荣桓》的第一句便写道:“记得当年草上飞。”部队在一个夜间,突然遭到敌人袭击,部队被冲散。罗荣桓在队伍后面负责收容,未见到毛泽东、伍中豪还有各连部队非常焦急。天亮后集合队伍,他看到毛泽东、伍中豪还有各连队伍陆续到达集合地点,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伍中豪命令各连整队清查人数,只丢了一个担架兵。9月下旬,部队返回井冈山,罗荣桓发现,在桂东丢掉的那个担架兵也返回井冈山了。三营这次远征湖南,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创造了巩固部队的记录,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

要问部队何以如此巩固,原因是多方面的。支部建在连上,对部队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在巩固部队方面,罗荣桓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扎扎实实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肃清封建残余,提倡民主主义,尊重士兵人格,不打骂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