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时,经商者常形容自己从事的是“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并将这八个字写好装裱悬挂在自己的店铺堂内。这里的“陶朱”指的是春秋时帮助越王勾贱灭掉吴国的范蠡,而“端木”则是与其同时代的孔子的弟子子贡。他们两个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两位民间经商能手。
可文可商可政治的三栖明星
“十二哲中瑚琏器”
现今,“儒商”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恭维词,它指代经商者不但有经商的才能,还很有文化,品德良好,有社会责任感等。而追溯“儒商”的源头,有一个人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是儒商的启蒙者,这个人就是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亦称卫赐,又名子赣,立字时方取名为子贡。春秋末卫国黎(今河南省浚县)人,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前456年,是孔子的杰出弟子,年龄约小于孔子31岁,为“孔门十哲”之一,是春秋末期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和商业贸易家。
子贡的父亲端木巨曾辅佐卫灵公,因能“匡君泽民”,被称作“卫之贤大夫”,母亲蘧氏也“天性善良,仁慈端庄”,因其在怀有子贡的时候曾梦见有神灵赐予宝玉,故子贡在降生后取名为端木赐。
子贡年轻时到鲁国游学,又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后拜于孔子门下,求学6年后回到家乡,娶句氏为妻。不久后子贡又回到孔子身边,开始随孔子周游列国,至公元前482年返回鲁国。
拜师孔子后,因思路敏捷,博学强记,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有一次,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游千戎山,孔子让他们谈各自的志向。子贡说他愿游说两国之间,不动干戈使两国相亲如兄弟。孔子大为称奇,称子贡为“辩士”。
子贡素有大志,有强烈的经商欲望和从政志向,他关心治国之方略,经常问政于孔子。《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子贡为最多。孔子也非常欣赏子贡,曾多次称赞他,说他能够做到“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赐之敏贤于丘也”(《说苑·杂言》),并把他比之为尊贵的“瑚琏”(宗庙之贵器)因此后人称他为“十二哲中瑚琏器”。孔子有弟子3000余人,其中贤者72人,但被认为有影响力的却只有子贡、颜回等少数几位,由此亦可见子贡的才学在众弟子中确实是出列拔萃的。
孔子周游列国,遭遇陈蔡之厄,吃了不少苦头。如果没有善辩的子贡为其解围,没有富有的子贡为其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孔子周游列国之行恐怕会更加艰难。
子贡与孔子的关系堪称后人尊师重教的楷模。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贡开始为恩师守墓。这一守又是6年,公元前473年,48岁的子贡回到卫国,继续他的治学经商生涯。50岁时,他再一次去鲁国拜祭孔子墓,并且再度受聘于齐国,任大夫一职。公元前456年,子贡在齐国逝世,享年65岁。他的儿子端木炅将其灵柩运回卫国,葬在了他的家乡,其墓位于今天的河南浚县大径山东南东张庄村北部。
纵横政商功业高
子贡还被认为是纵横家的鼻祖。子贡一生曾在卫、鲁、齐等国做过官,他博学多才,洞察时势,能言善辩,在鲁国时,齐国田常打算攻打鲁国。孔子知道后,对弟子们说,“鲁是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等请行,孔子都没有答应,却答应了子贡的请行。子贡到齐后,说服田常打消了入侵鲁国的计划,但子贡认为强大的齐国虽此时不再攻打鲁国,难保以后不打,于是他又由齐到吴,见吴王夫差,说其北上与齐争霸,又到越国见越王勾践,再至吴,又到晋。子贡于所到之处,各说其当政者晓以利害,嘱其顺势而行,从而使他们改变了国家战略,鲁国遂得以从中受益。史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仅凭一张利嘴,便改变了各国的形势,缓解了鲁国的危机,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外交使命。
后世一般认为,孔子之名声之所以能传扬天下,亦主要得力于子贡的宣扬。史书上也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东汉石画像中有《孔子见老子图》,孔门众多弟子,注名者不多,子贡是注名者之一。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以子贡配祀孔子。唐朝玄宗时,追封子贡为“黎侯”;北宋真宗时,又追封子贡为“黎阳公”,后又改称“黎公”。清代皇帝封其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由于子贡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经商的第一人,并且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在孔门弟子中无人企及,因此,子贡也被后世人尊奉为“儒商鼻祖”。而作为一名商人,子贡的财力有多大呢?史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竟至于“家累千金”,“结驷连骑,束帛之币,收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甚至越王勾践还曾“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可见子贡当时富有的程度和影响力。
以儒治商的经营手段
作为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风云一时的大商人,子贡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子贡列在了中国历代富翁排行榜的第二位,紧随范蠡之后。他的发财致富,全靠自己善于经营,这在我国古代亦可谓别具特色,因为我国古代的富商巨贾多数都是以官商起家的。
我国很多地方至今仍流传着“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的说法。子贡不但是民间经商能手,他经商的手段还在于能以儒治商,其经商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有如下几条: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作为早期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子贡在经商中特别强调“和”和“仁”。子贡曾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代表了儒家尚“和”的思想。“和”即和谐、团结、融洽的意思。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子贡深受这一思想的熏陶,并且把这一思想贯彻到了他的经商过程中。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追求“和”的理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子贡则首先把它运用到商业活动中。他提倡“和气生财”,“和为贵”,认为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和谐,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和谐,商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都是实现管理目标和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没有“和”的存在,过于争强斗胜常常会导致两败俱伤,而合作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利益,在“存异”中求发展和进步。
人们也常说“和气生财”。可见“和”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也是商家经营生意的一大法宝。那么为什么人需要和气呢?据说和气不但会使人精气顺、身体壮,而且性格温和愉悦的人,更容易拉近与人的距离,从而更容易赢得财富,保证做事的成功率。
法国的一家城市晚报曾报道过一个叫拉维耶酒店成功经营的经验。这家酒店不大,甚至连自己的菜谱也没有,但小酒店的生意却异常火爆,这家饭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和善的妇人。据长期在这里吃饭的顾客反映,只要一来到这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服务生们嘘寒问暖,而老板更是笑容可掬。在这个小酒店里,女主人会让客人感觉她像一位母亲,而顾客也不挑剔,像回到家一样,她烧什么菜就吃什么菜,有许多顾客还专门爱吃饭店的剩饭,有些顾客竟在他这里吃了几十年的午餐,你若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会说出数十个原因,但其中很多都和女老板的和善有关。
有个女孩子因为自己被炒鱿鱼到这家餐厅吃午餐,当他满怀辛酸来到这个小酒店的时候,女老板和善地问起事情的缘由,并免费送给他一瓶对肝脏有保健作用的中性酒,女老板的和善让她深受感动,她把心中的委屈和苦恼一股脑地向女老板倾诉,女老板一边倾听他的诉说,一边安慰他,结果这个女孩子不但没有因为烦心事而影响食欲,相反还在女老板的劝慰下精神大振,食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