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武帝刘彻时代,中原一带一直受到来自北方草原骑马民族的威胁,汉武大帝终止了这样的历史,建立起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尊严。
汉朝从建立开始,就受到北方匈奴人的强大军事压力。匈奴是于战国中后期起开始崛起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一世纪时称雄北方,战国时的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匈奴入侵而修筑。秦始皇曾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之十余年不敢南下。
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自称为“单于”,建立匈奴汗国,他趁中原地区楚汉相争之机四处扩张,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征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约在今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南灭楼烦、白羊(约在今内蒙古南部),其实力得到极大扩张,空前强大。
公元前201年(汉六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山西太原市)。汉高祖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东南)。后来用陈平计,向单于阏氏行贿,才得脱险,史称这件事为“平城之围”。
“平城之围”后,刘邦对匈奴采纳娄敬的和亲建议,自此,和亲政策成为汉朝前期稳定边疆少数民族的重要国策。但和亲的作用常常能换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边境安宁,汉匈之间,虽小冲突不断,但五十年间无大战,和亲政策也为西汉初年国内的休养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力不强必后受辱,公元前一九二年(汉惠帝三年),冒顿单于致信给高后吕雉:“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如此轻慢猥亵的来信,高后吕雉却只能忍辱回复,称“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最后仍是公主、金银送去。
汉文帝时,匈奴又西征西域26国。西汉初,匈奴建立起北自西伯利亚,东到大兴安岭,西到帕米尔高原和新疆伊犁河畔,南到河套地区的大帝国。
经过四十多年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大增,武帝时期,遂开始筹划准备反击匈奴,为此,汉武帝也做了各方面的大量的准备,如他派出色的将领操练兵马,让民间多养马匹者有奖励,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外交上联络其它国家的力量孤立或共击匈奴等。
经过十年准备,自公元前129年(武帝元光六年)起,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兴兵与匈奴作战,一战便重挫匈奴的嚣张气焰,其后战事历时三、四十年,大小战事不断,武帝择机而动,将匈奴打得惶惶惶不可终日,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三次,即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
河南、漠南之战。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车骑将军卫青领兵出云中,西至陇西,击败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虏获牛羊百余万,收复了秦时的河南地。随后,西汉王朝在此设朔方、五原二郡,筑朔方城,徙民屯戍,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河西之战,前121年(元狩二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再次领兵出北地,“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阔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霍去病领兵两出河西,不仅直接导致了匈奴浑邪王率其部众降汉,而且使西汉王朝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从此,“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西汉王朝先后在此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切断了匈奴与氐羌部落的联系,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漠北之战,前119年(元狩四年)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十万人,步兵、瑙重兵等数十万人,分道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出定襄塞外千余里,与匈奴单于接战,大败单于主力,“至真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霍去病出代郡2000余里,同匈奴左贤王接战,斩获首虏7万余级,“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是役,匈奴士卒损失近10万之众,实力大减,又远遁漠北,以至其“漠南无王庭”。
经此三战,汉武帝有力打击了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国力,使其再也没有能力与汉朝对抗。公元前57年,匈奴由于对汉战争的惨败,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当时的分裂内乱,使各个部落陷于绝境。后来,由于首领呼韩邪单于(稽侯姗)杰出地采取了接受汉王朝统一领导的方针,才借汉人之力拯救匈奴于险境之中。但匈奴力量稍微兴起一点,便会重生盗掠抢劫之本性,至公元89年时,东汉光武时窦宪等率军大败匈奴,自此匈奴一蹶不振,远走西域。
准备充分,把握时机,厚积薄发以制胜
汉武帝承四世之治,不急于出击,而是在充分的准备后厚积而薄发,终于消灭了匈奴的威胁,成百年大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做事情之前,充足的准备固然重要,但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在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后,我们一定要能看准时机、把握机会,全力地争取事情的成功,万不可松懈怠慢,这样胜算才大。
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就很懂得利用这种致胜之道。他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当上香港地产王后,资金充实,财力雄厚,便打算将生意向其他产业延伸。而要做这种横向扩张,购并是最快的方法。李嘉诚通过渠道得知,汇丰银行有意出脱手上对和记黄埔集团22.4%的持股。他想接手过来,便开始与汇丰银行商议。
对此,李嘉诚先了解了汇丰银行的需求,知道其希望以每股7.5至8港元出售,李嘉诚认为太高,合理价格是6至6.5港元。双方谈判后,李嘉诚愿意将价格增至7.1港元,但只先付20%,剩余款项在两年内付清。双方达成协议。
其实当时李嘉诚已算准,隔年长江实业会有数宗开发案接近完工,将有大量资金回流,但香港能标购的大型地盘却越来越少,因此,李嘉诚计划由长江实业发不配息的港币两亿元特别股,由李嘉诚认购。亦即李嘉诚无息借给长江实业2亿元,以支应初期的20%款项,而不影响长江实业的现金水位与负债比率。待隔年开发案资金回流,长江实业便可按期给付汇丰剩余款项。
李嘉诚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要让这宗购并案宣布后,对手毫无招架之力!因此需有一笔资金,在宣布后从股市大举购入股票,在最短期间让长江实业握有和记黄埔股权超过三成,如此才能牢牢控制和记黄埔。收购之后,结果正如李嘉诚所说:“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的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有了更大的突破!”
当时有很多海内外媒体大幅报道这宗购并案,并以“蛇吞大象”为标题来形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宣布当日的长江实业市值21.8亿港元,而和记黄埔市值23.6亿港元,购并者市值比被并者还小。这在外人看来无疑是蛇吞大象,但李嘉诚却说“完全不是这样”,对他而言,“蛇”与“象”的差异,不是谁的市值或资产大,而是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最大规模的资金,快速且集中的运用,并使之以最好的方法达到目标。
收购之后的几个月,长江实业全力砸钱从股市收购,加计从汇丰购得的股票,稳稳拿下和记黄埔三成股权。一年后,李嘉诚在和记黄埔的持股又超过40%。而在拿下和记黄埔后,长江实业的市值也暴增一倍以上。
其实无论古代现代,做事情的道理是相通的。厚积薄发,是一种以实力作后盾,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和策略;迅速出击则既是在时间和速度上的追求,又是为减少成功之路上的变数的妙方。我们在创业时也要明白这些道理并很好地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