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数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26743600000007

第7章 数学故事总动员(7)

约翰·纳什的又一次成功绝对要感谢那颗在危难时刻对他不离不弃并几十年如一日给予他照顾和支持的美丽心灵,因此,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他对她妻子说了这样的话:“我一直相信数学、方程式、逻辑推理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是当我回过头想,我问我自己,什么是正确的逻辑推理,谁决定的?我探索这个问题,从肉体上,到精神上,到幻觉上再回来,然后我发现,我生涯中最重要的事,这是我一生最重大的事,就是爱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是没有办法靠正常逻辑推理去判断的,然后我清醒了,这都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你是我的全部,谢谢!”

约翰·纳什的遭遇是不幸的,但是很幸运他身边有一位伟大的妻子,才使得这位科学巨匠又重新回归数学领域。

科学和生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从顶峰摔下来的时候。但我们要保有从头再来的决心,那么成功就还会眷顾我们。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一个小职员家庭中,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的孩子多,父亲的收入微薄,所以生活非常拮据。但他没有因为出身的贫寒,而放弃了学习。相反,小陈景润更加刻苦学习,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力考入了厦门大学。他在中、小学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

20岁时,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他常常因为对数学的痴迷,而忘记了吃饭和睡觉。陈景润进了图书馆,就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有一次,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就到图书馆看书去了。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呢。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看看四周,一个人都没有,原来图书馆早就关门了。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继续看书。直到第二天,图书管理员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把陈景润锁在图书馆里了。陈景润向图书管理员道了歉,又继续看书了。

寒暑往来,陈景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依然不变。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的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么多国家的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那只意味着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20世纪50年代后期,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作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十多年的推算,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谜,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因此,他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将其称为“陈氏定理”。

“水流任意景,松老清风润”这是著名书法家王永剑先生专门为陈景润题写的对联,笔墨酣畅,沉雄劲节,现依然悬挂在陈景润家中的客厅里。这位数学巨星虽然已经去世,然而,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和“数论”研究方面仍处在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特尔这样赞扬他:“陈景润每一项工作,都好像在喜马拉雅山巅行走。”

陈景润的成就来自他对知识浓厚的兴趣,废寝忘食的追求和探索。成功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陈景润克服了重重阻碍,终于攀上了数学领域的高峰。

一个华人数学家的强国梦

20世纪70年代中期,27岁的丘成桐完成了卡拉比猜想的证明。这一成就马上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丘成桐因此一举成名。有人说,丘成桐与其他数学家不同,他把数学推向中国,推向整个华人世界,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浙江大学数学中心主任,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世界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获得者。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汕头,不久即随父定居香港。14岁时,父亲的突然去世使丘成桐的生活陷入困境,初二时他便开始做家教,为自己挣学费。逆境使他更加奋发,高中时,他已开始阅读华罗庚等数学家的书。

17岁时,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3年修完大学课程。一代数学宗师陈省身发现了他出众的才华,破格把他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自己的门下直接攻读博士。

柏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在名师的指导下,丘成桐如饥似渴地学习。摩里教授的非线性偏微方程极为深奥难懂,学生们总是逃他的课,最后只剩下丘成桐一人,摩里干脆在办公室单独为丘成桐授课。丘成桐事后认为,这门课是他数学生涯的基础。

一年后,22岁的丘成桐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卡拉比猜想是分析学上的一道难题,不是当代几何学者研究的标准课题,所以没有人愿意涉及,但丘成桐却如醉如痴地与这道世界难题结下了不解之缘。丘成桐具备科学家成功的必备条件——敢于怀疑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一开始,他认为卡拉比猜想错了,他便用反证的办法对卡拉比猜想进行论证。他的观点很快传到卡拉比教授耳朵里。不久,他接到卡拉比教授的来信,卡拉比帮助他理清了许多问题。经过两周的苦思冥想,他终于发现是自己错了,于是马上调整方向进行研究。

就在丘成桐的事业处于顶峰时,他却突然调转方向,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到影响自己研究的行政和社交活动上。这一举动源于他的一个梦———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他说:“我一生的最大愿望是帮中国强大起来!”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民族。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丘成桐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京,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了丘成桐。江主席再次提出,希望丘成桐帮助中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家,推进中国的数学研究事业。

数十年的海外经历使丘成桐痛感落后受歧视,他迫切希望祖国强盛起来。科技强则国强,而数学是科技之母,发达国家都是数学大国,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是数学强国。而要数学强,必须有第一流的人才。所以丘成桐生命的重心从数学研究转到了数学教育上。

要培养一流人才,就要有一流的研究条件,但是这就需要大笔的经费,到哪里去募集资金呢?

正在此时,他接到好友陈启宗的电话。陈启宗是香港晨兴集团董事长,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实业家。他刚好在北京,看到江主席接见丘成桐的消息,非常兴奋,表示愿意为振兴中华,为丘成桐的数学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丘成桐提出要设立一个高级别的数学奖,建一个国际数学中心,为中国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丘成桐找来了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路甬祥作为合作伙伴,最后商定,由晨兴集团出资设立晨兴数学奖,奖励45岁以下在世界数学领域取得一流成就的华人数学家,同时和中科院合作创办晨兴数学研究中心。

很快,晨兴数学中心成立,丘成桐任中心主任,著名数学家杨乐任副主任。中心的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优秀的青年数学家,在前沿领域开拓新的学术方向,促进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数学交流,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接着,丘成桐又在浙江大学创立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中心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浙大数学中心名誉主任陈省身、主任丘成桐、执行主任刘克峰是三代嫡传的世界顶尖数学家,这三代数学家一生中共同的最大愿望就是:帮中国强大起来。

丘成桐让中国人骄傲的不只是他卓越的数学才能,还有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他为祖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为祖国的强大所付出的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