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
26748800000050

第50章 李莲英

李莲英是清朝着名的宦官。他机警过人,心思灵巧,善于投机,先后做过私贩、补鞋匠等。他于咸丰年间自阉入官,以善于梳理新发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总管安德海被杀后,他被擢升为太监总管。从此,在西太后的庇护下,他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与李鸿章等朝廷重臣关系密切。李莲英自九岁入官,到六十一岁离宫,前后黄五十二年,几乎伴随了西太后一生。

一、自阉入宫

李莲英(公元1848~1911年),原名英泰,生于出产太监的大城县。他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大人们的喜爱。后随父母进京谋生,曾为生活所迫,私贩硝磺,结果被捕入狱。出狱以后,在街头以帮人补鞋为生,因而又有“皮硝李”的称号。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李莲英在李莲英像七岁时便立下了进皇宫当太监的决心。父亲在再三劝说都无效的情况下,便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李莲英同父亲又一次来到了京城。据说进宫当太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宫刑;另一种是自己花钱净身,托人推荐,进宫谋个好差使。为了让孙子少受些折磨,李莲英的祖父决定自己花钱请人净身。在老乡崔玉贵的推荐下,李莲英找到“阉人世家”的小刀刘为其净身。之后,他在做太监的老乡沈兰玉的介绍下,进了皇宫。经过几次三番的挑选,李莲英于1856年十月下旬,进了储秀宫,专门伺候懿贵妃。从此,他便开始了他的太监生涯。

入宫之后,李莲英按照老规矩认了镶黄旗,拜首领太监刘多生为师,由太监安德海教习学艺。虽然只有九岁,但李莲英已逐渐懂得了做太监之道。不久他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但却一直找不到在懿贵妃眼皮底下当差的机会。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幸运之神向他张开了双臂。

当时,北京城里流行新发型,但新髻总是不称懿贵妃的意,她斥责了梳头房掌管沈玉兰。在听了沈玉兰的诉苦之后,李莲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便请求学梳新髻。终于,在他的勤奋努力之下,他的梳头技术突飞猛进。沈玉兰便把他推荐给懿贵妃,一试之下,李莲英梳的头发果然是异常工整、十分新潮,深得懿贵妃的喜爱。就这样,李莲英凭其梳头的技术迈出了第一步,并讨得了主子的欢心,不久便升为懿贵妃的梳头房首领。

李莲英人小鬼大,极有心计,处处依眼色行事,才短短数日,他已摸透了懿贵妃的脾气、喜好、忌讳等。他极尽谄媚之能事,凭着一张巧嘴以及见机行事的聪明劲儿,在懿贵妃面前逐渐“红”了起来。

二、初试锋芒

由于做奴有术,才十多岁的李莲英就已成为懿贵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太监。慈禧身体不适时得有人为她按摩,这自然也成了李莲英讨好慈禧的绝活儿。不管慈禧有多么的不舒服,只要一经小李子的手,她便立刻会周身舒畅。李莲英心里清楚,要想不失去这份宠爱,除了伺候主子周到以外,更要在政治上取得主子的信任。一次,他偷听到咸丰皇帝怕懿贵妃因母凭子贵而干预朝政,欲除掉懿贵妃以绝后患。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想办法辗转的把咸丰帝的想法告诉了懿贵妃,使她及早动手,为咸丰帝打消废黜懿贵妃的念头立了大功,也因此,更加得到了懿贵妃的信任和宠爱。

李莲英像清之后,李莲英更是借助年纪小、个头小、不起眼等优势,为慈禧太后监视咸丰皇帝,随时告知慈禧咸丰皇帝的一切动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成丰帝百感交集,终于一病不起,在热河驾崩。

除了精心伺候主子的起居,为慈禧通报重要消息以外,李莲英得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才艺双全。小李子备受宠爱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禁宫,自然引来了人们的钦佩、妒嫉或羡慕,于是阉人们在暗中开始了斗争。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大总管安德海与李莲英之间的明争暗斗。安德海也是“辛酉政变”的功臣之一,也极受慈禧宠信,且大权在握、气焰嚣张。他对李莲英小小年纪如此得宠于慈禧太后,也是耿耿于怀,经常想找李莲英的茬儿。李莲英虽然气愤,但无奈羽翼尚未丰满,不敢与其进行正面冲突,便以守为攻,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正当李莲英与安德海的斗争达到白热化之时,幸运的天平又一次倾向了李莲英。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慈禧派安德海南下为同治帝载淳督制大婚衣料,但这有违大清关于不许太监参与朝政和出京办理公务的祖训。于是慈禧命安德海秘密下江南。他在山东德州境内,被德州知州赵新抓获。同治帝命令将其就地正法。因事关慈禧太后,大家不敢轻易行事,擅作主张。早已得知此事的李莲英认为除掉对手的机会来了。他并未将此事禀报病中的慈禧。

直至慈安太后、同治帝及奕商定杀安德海,将旨意拟好并下达后,知道无力回天的李莲英才将此事告知慈禧太后。就这样,在李莲英的“拖延”之下,李莲英赢得了这场宦官之争的胜利。不久,李莲英被慈禧委以副总管一职。

三、大显身手

从安德海那里,李莲英多少吸取了一些教训,他不像安那样张扬,而是注重放长线钓大鱼:在讨得慈禧的欢心的同时,也兼顾到周围;在为高升而处心积虑的同时,也想办法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真正做到了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成为了宫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莲英接任总管一职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同治帝筹办婚事。在李莲英的运筹帷幄下,同治帝的婚礼办得异常壮观,李莲英又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夸赞。

同治帝驾崩后,在立嗣一事上,慈禧太后与孝哲皇后发生正面冲突。西太后为此气愤不已。善于察言观色的李莲英洞察了慈禧欲废后的心思,于是借刀杀人,成为慈禧除去一位政治劲敌的帮凶。

慈禧太后大权在握后,惟一的顾虑是慈安皇太后。原来咸丰皇帝早在驾崩之前,就已传密诏给慈安皇太后,要慈安在万不得已之时,取出密诏,按祖宗规矩处死慈禧。为了骗慈安取出密诏,解除慈禧心中的隐患,李莲英又向慈禧献计:建议攻心为上。逢慈安太后偶感风寒,慈禧太后便殷勤地探望,并亲自为慈安煎制了上好的人参,使慈安病体康复。凭着李莲英“割肉疗亲”的主意,慈禧太后终于骗得了慈安皇太后的同情。并骗其将先皇遗诏当着西太后的面焚烧掉,除去了西太后的心病。从此,西太后更加有恃无恐,并对慈安皇太后下了毒手。李莲英又一次当了慈禧太后除去另一大政敌的帮凶。

慈安死了之后,慈禧太后虽除去了眼中钉,但她与恭亲王奕的矛盾又摆上了案头。两人的矛盾因慈安太后下葬慈禧太后应否行礼而更加尖锐。李莲英当然已经深谙“老佛爷”的心理,又在暗中为主子寻找扳倒恭亲王的机会。在李莲英的策划下,在醇亲王的协助下,慈禧太后将军机处官员全部撤换掉,除去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政敌,真正成为一个大权独握、可以随心所欲的女皇。这中间,有着李莲英极大的功劳。凭着过人的机警,李莲英终于成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宦官了。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十月十七日,是李莲英四十岁生日。慈禧传口谕,要为李办“四十大寿”,并亲赐蟒袍一件,白银二千两,玉猫一个,并命宫中比李莲英官级低的官员、太监及侍女等全部给李磕头祝寿。作为一名太监,享有如此待遇,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莲英也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四处安插自己的亲信,以权谋私。他广植私党,全朝上下,从军机大臣到督抚,无不对其礼让三分。甚至连晚清三大重臣之一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被李莲英冶得服服贴贴。李莲英的手段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李莲英与李鸿章的交情是打出来的,这正应验了“不打不相识”那句古语。原来,还在光绪初年时,李鸿章接旨进京,但由于未掏腰包,被当时的二总管李莲英拒之于宫门外三天,而不得觐见西太后。李鸿章虽好话说尽,但仍无济于事。他受尽了李莲英的气,自觉窝囊,要报复李莲英,于是邀李莲英去天津,准备给李莲英一个下马威。李莲英不知是计,欣然准备前往,后经慈禧太后点明,才恍然大悟。李鸿章得知李莲英并未中计,于是便急送二十万两银票给李莲英,并修书一封,叩首拜谢。从此,李莲英与李鸿章的交情日深。在李莲英的照顾下,李鸿章作为一名汉族大臣,被委以重任,也躲过了一些无妄之灾。

除了李鸿章之外,李莲英的另一个莫逆之交,就是戊戌政变中的关键性人物,在清王朝声名显赫,又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一心想复辟当洪宪皇帝的袁世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未认识李莲英时的袁世凯只是一个默默无闻之辈,但他也极具野心,极尽溜须拍马屁之能事,善于把握机会向上爬。他通过挚友阮忠枢举荐,认识了李莲英。二人气味相投,谈话非常投机。从此,二人来往密切,并换帖结为金兰之好。正是由于李莲英在慈禧面前的力荐,袁世凯才得以道员衔去小站训练新军,并从此发迹,也飞黄腾达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李莲英的极力举荐与照顾,才改变了李鸿章与袁世凯这两位影响了中国命运的晚清重臣的命运。

四、伴驾西逃

在宫廷斗争中,李莲英凭借极深的心机,不但力排异己,而且帮助慈禧太后除掉了一个又一个政敌,使慈禧太后大权在握。在傀儡皇帝光绪帝在位期间,李莲英仗着有西太后的宠信,专横霸道,因珍妃一事与光绪帝有了很大的矛盾。原来,光绪帝并不喜欢西太后为他安排的隆裕皇后,而是极其宠爱常常给予他精神支持的珍妃。为了讨好皇后,李莲英不断在西太后面前搬弄是非,以达迫害珍妃的目的。

光绪帝长大之后,希望掌握实权,并力主变法强国。他大胆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模仿西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变法维新。他的这一举措,触动了以西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西太后与光绪帝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并囚禁了光绪帝,而且将珍妃打入了冷宫。这次政变虽是帝后两党长期的权力斗争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李莲英经常在慈禧身边搬弄是非,使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关系进一步恶化也是其中因素。

而此时,以反帝为宗旨的义和团运动在河北、山东及京津一带兴起,他们与殖民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达到重新瓜分中国的最终目的,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英、法、俄、日、美、德、意、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以惩戒义和团的名义向天津、北京进军。

光绪皇帝关身朝服像清在大沽炮台等许多重要战略要地失守、皇城告急的情况下,西太后慌忙决定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在出发之前,还命崔玉贵等人将珍妃推入井中。李莲英也随驾前往西安。

此番西逃是李莲英的主意。前途的茫然令慈禧太后对这一决定很是懊恼。她于是迁怒于李莲英,对其日渐冷淡。李莲英察觉西太后这一变化后,在后悔之余,仍不忘挖空心思,想重新唤回西太后对他的恩宠。聪明机警、懂得见机行事的他,决定暂时收起往日的锐气,少说话多做事,并从生活细微之处着手,再次博西太后的欢心。于是,一路上,他对西太后更是细心侍候,唯唯诺诺。

终于,他又得到了再获慈禧宠信的机会。那一天,天降暴雨,路面极滑,西太后的骡车眼看就要落入万丈深渊,危急时刻,李莲英用身体拦住了正在下滑的骡车,使慈禧脱险。而此时的李莲英虽然已经身受重伤,口吐鲜血,但仍不忘询问西太后的安危。他的忠心令西太后感动不已。便又重新开始宠信李莲英。由此可见李莲英细致入微的功夫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经过四十四天的颠沛流离,长途跋涉,慈禧等一行人终于在七月下旬抵达西安府。在西安府,李莲英更是演了一出奴才当“主子”、主子随奴才走的戏。

虽然是国难当头,仓皇西逃,但李莲英仍不忘聚敛钱财、纳贿弄权、卖官鬻爵。潼关施某想要当道台,但因未打通内线,未能如愿。于是他便借李莲英路过潼关的机会送给李莲英重礼,请他为其补道台之缺出力。李莲英向慈禧说明施某的意思,问应捐多少银子。慈禧说:“现在逃难,就按以前的价钱收一半吧!”西逃时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平时李莲英不知卖了多少官位,收了多少不义之财。

五、死于非命

陪慈禧从西安返京后,李莲英曾多次奏请西太后,希望能出宫养老,但一直未得到西太后的同意。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去世,失去了大靠山的李莲英凭着其敏锐的直觉,预感到了危机的来临。但善于投机的他并非等闲之辈,于是立刻转而巴结隆裕太后,得到了隆裕太后的保护,使恨他入骨之人无机会下手。

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受到了隆裕太后身边贴身小太监小德张的排挤,光景已大不如从前。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李莲英死于非命。

李莲英,一个普通小贩家庭的孩子,自阉入宫后,凭着自己的机警与勤奋,从一个梳头太监成长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监总管,参与了与西太后有关的几次重要政治事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但他得势后玩弄权术、阴狠毒辣,树敌不少,终至死于非命,身首分离。迄今为止,他的死因仍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