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乒乓球运动概述
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各国说法不一。相传两千多年前在日本宫廷中就开始流行一种带羽毛的毽子游戏,19世纪末,美国也出现了类似日本宫廷游戏的活动,且游戏工具是使用一种在外面包上一层橡皮的实心球。与此同时,日本的横滨,往来商船较频繁,商行里出现类似乒乓球运动的游戏,于是日本人开始模仿,将饭桌当作球桌,用毛巾作球网,用勺子代替球拍。
19世纪初,欧洲网球运动的盛行,给乒乓球运动的诞生打下了良好基础。据文献记载,在19世纪80年代,有两位英格兰网球选手赛后在伦敦某餐厅谈论网球的战术,争论如何发球、底线击球和网前截击等技术时,情不自禁地用酒瓶的软木塞当球,桌面为场地,在两把高背椅子上挂一根细绳当作球网,用雪茄盒作为球拍,模仿网球的动作在桌面上对打起来,这个举动吸引了不少食客和侍者的关注。这时,餐厅的女主人对这种别开生面的游戏不禁惊叹出:“TableTennis”即桌子上的网球,未想到这一场面竟成了“乒乓球”这一运动的最早的命名,后来逐渐在英国的各高校里盛行。
当时球台大小和球网高低都没有统一规定。球拍的长度约为49.5厘米,类似小的网球拍。记分方法有10分、20分、50分甚至100分为一局。发球的方法也无严格限制,既可以把球先击在本方台面再落到对方台面,也可以直接发到对方台面。启蒙阶段的乒乓球运动没有统一的名称和规则。最初这种游戏叫做“FitmFian”,又称为“高西马”(Goossime)。
1890年英国工程师詹姆斯·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由于这种球打起来发出“乒乓”的声音,于是有人称这项运动为“乒乓球”。
1902年,留学英国的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坪井玄道将整套乒乓球用具带回日本。
传说在我国清初时,云南、四川交界的苗族用梧桐或柑子树的果子晒干作球;清末,在珠江流域一带,人们把猪尿泡吹气做成球,用木拍在以门板制成的球台上或地上相互击球嬉戏。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经理王道平,从日本买来乒乓球器材,并带回上海。为推销这些器材,王道平介绍了自己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景并亲自做打球表演,自此后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因此在我国通常普遍认为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
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1905年至1910年间,乒乓球运动传入中欧的维也纳、布达佩斯,而后逐步扩展到北非的埃及等地。到了20世纪初,这项运动已经流行于欧洲,所用的球发展到空心的赛璐珞球。1926年英国伦敦举行了第1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又召开了第1次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正式成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决议和国际乒联的章程以及比赛规则,选出了领导机构成员,并将欧洲锦标赛更名为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自1926年以后每年举行1次,1940年-1946年因第2次世界大战而中断。1957年以后,改为每2年举行一次。从1926年到1952年的20多年间,参赛的多是欧洲国家,运动员普遍使用胶皮拍,以削球防守打法为主。到1952年在孟买举行的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上,日本队不仅在球拍上,而且在打法上作了大胆的革新,首次使用了海绵拍和全新的直拍正手长抽的打法,突破了欧洲选手的稳固防守,一举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和女双4项冠军。60年代初,日本队又发明了弧圈球和海绵反胶球拍;中国队则推出直拍近台快攻和长球削球的打法,较量下来,中国队在第26、27、28届世乒赛中共夺得11项世界冠军,世界乒坛的优势转到中国。进入70年代以来,欧洲选手在世界乒坛的新形势下,弃守为攻,将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国的近台快攻结合在一起,再结合欧洲的特点,构成了一种既有速度,又有旋转、两面进攻、能拉能打、能快能慢、能近能远的新打法,从此,欧、亚实力形成对峙。乒乓球运动并于1988年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项目。
三、乒乓球的特点及价值
(一)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1.球小而轻,运动器材设备简单,可在室内外进行活动,运动不受年龄、身体的限制,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群众性。
2.击球距离近、速度快、变化多而复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3.乒乓球运动的项目较多,可进行单打、双打、团体项目。
(二)乒乓球运动的价值
1.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可以调节和改善神经系统灵敏性。由于乒乓球运动的速度较快,且变化较多,所以经常从事乒乓球运动,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3.可以提高心理素质。乒乓球运动是竞技项目,对抗激烈,比分更改速度快,运动员情绪状态非常复杂。经常参加这个锻炼,同时在比赛中要对对方战术意图进行揣摩,因此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可以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四、乒乓球运动的常用术语
(一)站位术语
1.近台:指站在离球台端线50厘米以内的范围。
2.中近台:指站在离球台端线50~70厘米之间的范围内。
3.中远台:指站在离球台端线70~100厘米之间的范围内。
4.远台:指站在离球台端线100厘米以外的范围。
(二)台面区域划分台面区域按左右划分可分为左半区和右半区,按前后划分可分为底线区、中区和近网区。
左右半区,又称二分之一区,其方向是对球员本身而言。近网区是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底线区是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中区是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三)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其中,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四)击球时间与击球部位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着台后弹起至回落的那段时间,大致可为上升前期、上升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后期。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触球拍的具体位置。具体可分为上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
(五)击球路线击球路线是指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投影。以击球者为基准,五条基本击球路线分别为: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和中路直线。
(六)短球、长球和追身球短球:是指落点在近网区内,且反弹跳起后第二落球点不超过球台端线的球。长球:落点在底线区内的球。追身球:根据对手的身体位置,将落球点控制在对手身体的中间部位。(第二节)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一、基本握拍方法握拍方法是指球员手持球拍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乒乓球握拍方法和击球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乒乓球员的技术特点。正确的握拍法直接影响着调整击球时的引拍位置、拍型角度、拍面方向、发力方向等。同时,它对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和提高乒乓球技巧有着密切的联系。选择乒乓球的握拍方法要因人而异。
(一)握拍的基本技术及特点
1.直拍握拍方法的基本技术及特点
直拍握拍技术根据球员的打法不一,又有不同的握拍方法,主要有直拍快攻握拍法、直拍弧圈握拍法和直拍削球式握拍法三种。
(1)直拍快攻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关节和拇指第一指关节扣拍,两指间距离适中;在拍后,余下的三指自然弯曲贴于球拍后的三分之一处。这种握拍法手腕比较灵活,也便于利用手指来变化拍型角度,敏锐地调节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
(2)直拍弧圈握拍法:拇指紧贴在拍柄的左侧,食指扣住球柄,食指与拇指间形成一个小环状,紧握拍板;在球拍后,三指自然弯曲顶住球拍后面的中部。
(3)直拍削球式握拍法: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握球拍的两面。拇指弯曲,紧贴在球柄的左侧,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放置于球拍的后面。注意在正手削球时,尽量使球拍后仰,减少来球冲力;反手削球时,拍后四指灵活地把球拍兜起,使拍柄向下。
(4)直拍握拍的特点:正反手均可用球拍同一面击球(直拍横打除外),且出手快,正手攻球力量大,在攻斜、直线时拍面变化不大,易于迷惑对手;手指、手腕活动空间大,因此在发球的变化和处理台内小球和近身球方面较为有利。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阻碍较难掌握,防守时照顾的面积小。
2.横拍握拍方法的技术及特点
横拍握拍方法根据个人习惯和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深握和浅握两种。(如图624所示)
(1)基本握拍法:虎口贴拍,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食指自然伸直斜贴在球拍的背面,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深握时,虎口紧贴球拍;浅握时,虎口轻微贴拍。
(2)横排握拍方法的特点:照顾球拍的面积比直拍大,易于发挥手臂的力量,反手攻球有力,但正反手转换时需转动拍面,动作大,影响摆速。手腕不如直拍灵活,处理台内短球、追身球较困难。攻直线球时,动作容易被对方识破。
二、基本站位和姿势站位是指球员与球台之间的位置,为来球判断、移动选位和引拍击球做好准备。基本站位是指一个范围,而不是某一个固定点。不同类型打法的选手,其基本站位的范围大小也不尽相同。
1.基本动作:两脚平行开立,约与肩同宽或稍宽,脚踵稍提起、前脚掌内侧用力着地,两膝微屈稍内扣,上体稍前倾,含胸收颌,重心落于两脚之间。持球拍手臂自然弯曲,手腕放松,自然置于身体前右侧。
2.不同打法球员的基本站位:左推右攻打法在近台、球台左1/3处;直拍近台两面攻打法在近台、球台端线中间略偏左的位置;弧圈球打法应离台70100厘米左右,直拍弧圈球打法在离球台端线偏左1/3处;横拍弧圈打法则处于稍中间;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与球台的距离介于近台快攻打法与弧圈球打法之间。但是,直拍者在球台端线偏左1/3处;横拍者则在中间偏左处。削球打法离球台1米以外,在球台端线中间的位置。其中攻削结合型打法离球台稍近些,削中结合进攻型打法离球台稍远些。
三、基本步法步法是指击球员为选择合适的击球位置所采用的脚步移动的方法。是乒乓球击球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单步、跨步、并步、跳步、交叉步和垫步。
(一)单步基本动作:以一脚的前脚掌为轴转动,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另一脚向左或右、前或后移动,身体重心也随之落在移动脚上,同时挥臂击球,其后要注意还原。这种技术移动速度比较快,重心转换平稳,近身距离的球经常采用这种步法。
(二)跨步基本动作:一脚向来球方向向左、右、前、后方跨出一大步,身体重心随即转移到移动脚上,另一脚迅速跟上半步,以便保持在最佳位置上。这种技术移动步幅大、速度快,当来球速度快、角度大,且离身体较远时常使用这种方法。
(三)并步基本动作:以来球异方向的脚先向另一脚并一步,然后跟来球方向同向的脚再向来球方向迈一步迎击来球。此步法较容易保持身体重心,常在来球速度不是很快的时候使用。
(四)跳步基本动作:在来球方向的异侧脚的前脚掌内侧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左或右、前或后方向移动。蹬地用力的脚先落地,另一只脚跟着落地,站稳后击球。由于有腾空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重心有所影响,所以必须有一个稍屈膝的缓冲动作。
(五)交叉步基本动作: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远离来球方向的脚迅速向来球方向在体前跨出一大步,身体向移动方向转动,重心移向来球方向,且将支撑脚带向来球方向,在支撑脚落地前的瞬间击球。交叉步移动的范围较大,常用于距身体较远的来球。
(六)垫步基本动作:两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尽量靠近地面,在身体重心起伏不大的情况下向来球方向移动,根据来球情况调整击球位置,并与其他步法技术相结合。这是一种连接不同步法进行组合运用的技术,对重心位置的调节、击球位置的选择、发力方式的选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发球与接发球技术
(一)发球技术
发球是指在规则的允许下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发出各种线路、落点、旋转和弧线等具有变化的球,在比赛中对于扬长避短有着重要的技术和战术意义。常用的发球技术有正手平击发球、正手发右侧上旋急球、正手发下旋加转球与不转球、正手高抛发球、反手平击发球、反手发轻短球、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反手发下旋加转球与不转球、直拍反手发急下旋球等。下面介绍的发球技术均以右手为例。
1.正手平击发球
基本动作:发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左手将球置于掌心,手掌伸平。左臂向上抛球,同时右臂内旋,使球拍略有前倾,向身体右后方引拍,右臂从身体右后方向右前方挥动。当球到达稍高于球网时,击球中上部向左前上方挥动。击球后的第一落球点应落在球台中央区,手臂继续向左前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发力部位以前臂为主,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2.正手发右侧上旋急球
基本动作: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前偏右侧。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前臂手腕自然下垂,肘关节高于前臂,向身体的右后方引拍。上臂带动前臂由身体右方向向左前方挥动。当球从最高点下降近于网高时,击球右侧向右侧上方摩擦,触球一瞬间拇指压拍,手腕从右后方向左上方抖动,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自己的端线。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方挥动,迅速还原。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为主,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3.正手高抛发球
基本动作: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左脚在前,两脚间的距离约与肩同宽,身体与球台端约成60°。抛球前持球手臂微贴身体,稍收腹,将球置于掌心,两膝微屈;抛球时手腕固定,前臂平稳向上直抛,腰和膝同时顺势向上挺伸,重心落在左脚上。同时,向右后上方引拍,手腕充分外展,挥拍击球时,球拍从右后上方向前方快速摆动,腕关节内收发力,腰向左转配合用力。
4.正手发下旋加转球与不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