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前如果饮水过多,会使胃膨胀,影响膈肌运动和呼吸而影响运动能力。在运动时,由于生理盐分随大量的排汗而流失,此时大量饮水必然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的代谢平衡被打破,同时,大量水分也会稀释血液的浓度。在运动后,大量饮水,会使尿量和汗水增加,加重体内电解质的进一步丢失,增加人体心肾的负担,造成胃液稀释,影响食欲和消化,易导致胃病。所以,最合理的补水原则是少量多次,在运动后每20~30分钟补水一次,每次饮水量250毫升左右,夏季时水温10度左右,其他季节最好补充温水;饮用不同成分的饮料,运动中排汗的同时也伴随着无机盐的流失,因此,运动后最好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尽可能不饮用汽水。这样既补充了人体水分,又补充了盐分,使人体内的水分与盐分保持平衡状态,益于身体健康。
5.剧烈运动之后不可马上洗澡或游泳
由于剧烈运动时,身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流量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排汗,如果马上游泳或洗澡,会使身体遇冷受刺激,血管受到刺激收缩,破坏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神经系统失调,肌肉抽搐。长此下去,影响身体健康,易引起关节炎、内风湿和感冒等。
二、运动保健健康的概述已经在(第一节)中讲解过了,这里就不在做详细的介绍。一般获取健康的最佳途径是体育锻炼,其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锻炼增强人的体质
体质是指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人的运动能力、劳动工作能力乃至全部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就是增强体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常一个人的体质包括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
(1)体育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塑造人体的形态结构。
(2)体育锻炼对人体各个器官的保健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对预防循环系统疾病、提高工作效率、推迟疲劳出现的时间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其次,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使肌肉弹性好、耐力强,从而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预防腰腿疼痛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最后,提高人体的运动系统活动能力,能够自由灵活地做各种动作,防止受伤。
2.体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注意力、记忆力、反应、思维、想象力等都得以提高和改善,让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从而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
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使人的脑下垂体分泌一种氨基化合物--内啡肽,它能使人获得愉快、兴奋的情感体验。所以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
振奋精神,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第四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防治,有利于改善运动条件,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一、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它既与锻炼者的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有关,又与运动环境、运动特点等外部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一)思想上疏忽。在思想上对预防损伤的意识不够,运动前不够仔细或没有检查器械,或盲目攀比,争强好胜,在冒失进行体育运动中受伤。(二)准备活动不充分。忽视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使身体未能进入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三)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运动经验。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当意外发生时没有正确处理,器械锻炼时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或由于恐惧、犹豫和过分紧张,都会造成运动损伤。
(四)运动技术错误。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如腾空落地时,如果没有双膝的缓冲过程,易造成膝关节或踝关节的损伤等。
(五)运动环境、器材和着装不合乎要求。运动场地凹凸不平,跑道不符合标准:器械安装不坚固或保养不当,质量不佳;运动环境空气污浊,噪音过大、光线太暗、气温过高或过低等;运动着装不符合体育卫生的要求,都能成为损伤的原因。
(六)身体状况不佳或负荷量不合理。在患病、带伤、伤病初愈和睡眠不足时,因其运动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剧烈的运动,都会因肌肉的力量较弱、反应迟钝或身体协调能力较差致使损伤发生;运动负荷量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也会造成身体局部的损伤。
(七)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违反课堂纪律,任意在球场狭窄地带或人员拥挤、投掷区内追逐打闹等,都容易引起意外的发生。二、运动损伤的预防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正常的体育锻炼,我们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运动安全意识和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做好防护的习惯。(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活动量、活动方式方法要以个人的特点、气候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对比较容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要及时做好防护。(三)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不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强度过大,超出极限,易引起意外和损伤。因此要依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有效的进行。(四)提高保护与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损伤的重要方式。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同伴间相互保护,如摔倒应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五)杜绝安全隐患。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修和保养,选择在适宜的场地上锻炼和穿着符合要求的运动服装进行体育锻炼。(六)加强医务监督,定期体检,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三、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一)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和血管等。这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机能或结构的异常,称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种。前者包括擦伤和撕裂伤、刺伤、切伤等,后者包括挫伤和肌肉拉伤等。
1.擦伤人体皮肤与地面或粗糙表面摩擦,引起皮肤表层受伤称为擦伤。
处理方法:小面积轻度擦伤,清洗完伤口即可抹涂一些红药水;大面积重度擦伤,因为容易受到感染,需用2.5%碘酒和75%的酒精在伤口周围消毒,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异物,涂抹红药水,用消毒纱布包扎。如果是感染的伤口则需每日或隔日换药。
2.刺伤、撕裂伤、切伤
处理方法:刺伤、撕裂伤、切伤轻者可以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后,涂上红药水,用消毒纱布包扎;如果是你伤口较大和深,应及时送往医院止血和缝合伤口,之后还要注射抗毒血清,以防感染。
3.挫伤
挫伤由于皮肤受到直接的撞击引起的损伤,分为单纯性挫伤和混合性挫伤两种,前者指单纯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挫伤,后者除了前者外,还伴有其他器官的损伤。挫伤多发生在大腿、小腿、腹部或头等部位。
处理方法:单纯性挫伤在24小时内冷敷局部外敷中药,加压包扎,抬高伤肢。有肌肉和肌腱断裂者,则应将伤者肢体固定好及时送往医院;混合性挫伤,经过急救处理后,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猛烈收缩或拉长超过自身的负担能力所造成的肌肉细微损伤、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称为肌肉拉伤。处理方法: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进行按摩和理疗;
怀疑是肌肉或肌腱完全断裂时,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送医院接受治疗。
(二)关节韧带损伤
关节韧带损伤是指关节受外力异常扭转而造成的韧带损伤及关节附近其他软组合结构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发生障碍。
处理方法:一般性扭伤在24小时内采用冷敷,必要时加压包扎。24小时后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待疼痛减轻后可增加功能性练习;对急性腰部扭伤,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则不可轻易扶动,应让患者平卧,并用单架送医院救治。
(三)关节脱位
关节正常的骨性关系部分或全部发生改变,引起功能障碍,称为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又分完全脱位和不完全脱位(错位)两类。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明显,受伤关节畸形,失去正常功能。
处理方法:用夹板、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伤肢,并尽快护送医院治疗。如果没有修复技术和经验,切不可随意做复位动作,以免加重伤情。
(四)骨折
运动中身体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性撞击,使骨头完整性和联系性遭到破坏的损伤。表现为剧烈疼痛,骨折部位可见畸形,肢体失去正常功能。
处理方法:骨折时,不能移动伤肢,应用夹板、绷带不把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起来,使伤部不再移动。如出现休克时,应先实行人工呼吸。若伴有伤口出血时,应同时实行止血和包扎,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五)出血
血液从破损的血管流出来称为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类。外出血是指血液从伤口处往体表渗流,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一般是血色正常,血从伤口慢慢渗出,常自行凝固,基本没有危险;静脉出血一般是血色暗红,缓慢地不间断地流出,速度较慢,危险性比动脉出血要小;动脉出血,其特征是血色鲜红,呈喷射状间歇式流出,速度快,出血量多,危险性大。内出血是指血从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内,伤者没有血渗出,应立即送医院治疗。血液约占人体体重的1/10,如果出血量达到血液总量的1/3,就会危及生命。处理方法:
1.冷敷法:冷敷可降低组织温度,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的兴奋,从而达到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的作用。此法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常用冷水或冰袋敷于损伤部位。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使伤处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一般常和绷带包扎并用,对小血管出血有效,对较大血管出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止血方法,一般使用于四肢出血。
3.压迫止血法:此方法可分为直接压迫伤口止血和压迫止血点止血两种。
①直接压迫伤口止血。一是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止血。可先在伤口上覆以无菌敷料,再用绷带稍加压力包扎,同时抬高伤肢,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另一是指压止血。用指腹或掌根直接压迫伤口,此法简便易行,但违背无菌操作原则,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因此,不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不应轻易使用。
②压迫止血点止血。用手指指腹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相应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流动来达到止血。这种止血方法操作简便,止血迅速,是一种临时性止血的好方法。不同部位的出血应选择不同的压迫点额部、颞部出血:用拇指指腹在同侧耳廓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颞前动脉处,并将其压在颞骨上。口、眼、颌面上部出血:指压点是在颌外动脉,用拇指按压伤者下颌角前1.5厘米动脉搏动处,位于下颌骨上。颈部、头面部出血:用拇指按压伤者甲状软骨外动脉搏动处,指压点是静总动脉。肩部和上臂部出血:肩部和上肢出血,用拇指腹在锁骨上1/3处摸到锁骨下动脉搏动处,将其按压在第一肋骨上,可止同侧肩、腋部及上支出血;前臂和手部出血:在肱二头肌内侧缘中点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腹将其压在肱内上,可止同侧前臂和手部出血。
大小腿和足部出血:大小腿出血,应让伤员仰卧,伤肢大腿稍外展,在腹股沟中点摸到股动脉搏动后,双手重叠用掌根将该动脉压在耻骨上支上;足部出血,在胫骨前和内踝后,将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压向胫骨,即可止住足部出血。
4.止血带法:用胶带或绳子(宽布条、三角巾、毛巾和手巾等均可)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带宽度要适宜,位置也应适当,约在伤口的5厘米以上,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防肢体坏死,应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放松一次,时间为3~5秒钟。
(六)休克
休克是由于脑部一时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的现象。休克时,伤者失去知觉,突然昏倒。昏倒前,伤者感到全身软弱,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昏倒后,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轻度休克一般在昏倒片刻之后,由于脑贫血消除即清醒过来,醒后精神不佳,仍有头昏。严重时,伤者昏迷,甚至死亡。
处理方法:使病人平卧,足部略抬高,头部放低,松解衣领,注意保暖,用热毛巾擦脸,自小腿向大腿做重推摩和全手揉捏。对意识模糊的休克者,可用针刺或掐人中穴或涌泉穴使其苏醒,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在知觉未恢复以前,不能给任何饮料或服药,醒后可给以热饮料,注意休息。由于休克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症状,应该及时送医院救治。
(七)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脑神经纤维和细胞受震荡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意识和动能障碍,没有明确的脑组织结构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伤后意识丧失、脉搏缓慢、肌肉松弛等,醒后常伴有头昏、恶心或呕吐、失眠等。
处理方法: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在昏迷者的人中穴、内关穴掐点;呼吸障碍者,给予人工呼吸,并立即送医院救治。在恢复期间,要保持环境安静,卧床休息,
直至头昏、头痛症状消失。切忌过早参加体育运动和脑力运动。
(八)溺水
溺水是指由于被水淹而导致呼吸道发生痉挛,收缩梗阻,造成窒息或缺氧。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积水鼓起等。
处理方法:迅速将溺水者口鼻的泥污等物清除,将衣物松开,并从腰部将其抱起,让呼吸道及胃内的水流出。在运送途中应密切关注伤者的情况,必要时要实施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法两种为主要的方法。人工呼吸时应该保持溺水者身体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