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地球科学探索发现
26804300000003

第3章 科学家的故事(3)

地图是由人类生活生产本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创造之一。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地理学家,他们在制图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其中就包括最早绘制出我国分省地图的明代地理学家罗洪先。

罗洪先1504年出生于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的一个官宦家庭。罗洪先自幼勤奋好学。25岁时,考中了状元。当上了翰林院修撰和给皇帝讲授经书的讲官。当时的明王朝正处在内外交困之中,北方有外族的侵扰,沿海有倭寇的窜犯。罗洪先因不能直接报效国家而不安,便以搜集国家图籍、研习治国安邦本领为己任。但是他在学术上最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图学方面。一次,罗洪先偶然得到了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的《舆地图》,决定对其进行增补修编,这就是后来的《广舆图》。

《广舆图》在形式、内容和制图方法上都有很多创新之处。在形式上,罗洪先把长宽7尺的《舆地图》改编成分幅地图集的形式。我国以往的地图多以规模庞大著称,但是由于这些地图不易保存,所以除了少数刻在碑石上的以外,都没有流传下来。罗洪先则把整幅大地图缩小分幅,改成书本的形式,这就大大改善了地图的保存、使用和刊印条件,使地图的雕版印刷和广泛流传成为可能,是地图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从内容上看,《广舆图》变单幅为多幅,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它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政区图、边防图、专题地图以及邻国、周边地区图。这四部分共有地图40余幅,每幅地图之后还附有表解和文字说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既有全国总图又有地方分图;既有政治军事形势又有自然经济的内容;既包括国内又包括国外;既有地图又有图表和文字说明,实在是一部内容丰富、体例严谨的综合地图集。在16世纪中叶,能够编绘出这样一部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综合地图集,不仅在我国是空前的,而且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很少有的。

在制图方法上,罗洪先继承发扬了“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同时还制定了标准图例,在地图符号的系统化、科学化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计里画方”是我国晋代著名的制图学家裴秀发明的一种制图方法,但长期以来坚持运用这一方法的制图学家和地图作品并不很多,大量存在的则是山水画式的地图。正是由于《广舆图》的继承、发展和推广,使濒临绝迹的古老的“计里画方”制图方法又恢复了青春。在地图中应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的方法,在我国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但是以往地图中的符号多不规范,更没有标准图例。罗洪先把以往杂乱繁琐的象形符号改为简明扼要的几何符号,又把少数零散的符号改为一整套系列化的符号,这就使《广舆图》摆脱了以往地图上出现大量文字注记和象形图画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制图技术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广舆图》开创了我国编制综合性地图集的先河,不仅在国内受到高度重视,在国际上也有着重要影响。17世纪中叶,由外国传教士在欧洲出版的第一本《中国新图志》就是以《广舆图》为蓝本的。一直到17世纪末叶,欧洲出版的地图中的中国部分都以罗洪先的《广舆图》为依据,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当今时代,制作地图要通过航空摄影测定与地面控制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罗洪先在当时的条件下能绘制出我国第一部分省地图集确实了不起。这是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同时也是他爱国精神的体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总称。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许多国家竞相寻找海外市场,地处东方的亚洲是他们探险的目标。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在发现了美洲之后称其为“新大陆”。最早发现这块“新大陆”的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哥伦布1451年生于意大利热那亚,虽然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但哥伦布从小就对航海和来往于地中海的商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哥伦布25岁那年加入了一只法国的海盗船队。在一次攻打意大利船只的战斗中,他所乘的船起火下沉,他跳海逃生,在海中他游了很长时间到达了葡萄牙。当时的葡萄牙是航海大国,在这个出过许多海上探险家的国度里,哥伦布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知道了怎样使用罗盘、海图和各种新航海仪器,获得了怎样利用太阳、星星的位置来确定船的位置的方法,并且随船参加了多次远洋航行,最远到过北欧的冰岛和非洲的几内亚。那时,许多欧洲国家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的船只到达了非洲和亚洲,从东方带来大量的金银、丝绸、茶叶等贵重物品。哥伦布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于是他就想另外开辟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最短的航线。

根据《圣经》的描述,哥伦布认为地球很小,他错误地认为欧亚非三个大陆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6/7,而海洋面积只占地球总面积的1/7。他坚信横跨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亚洲,期间的距离只有6400公里,这要比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南航的计划近得多。此后,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遭到了拒绝。后来,西班牙想在开辟东印度群岛航路的竞争中击败葡萄牙,所以对哥伦布的计划产生了兴趣。1486年5月,西班牙国王和皇后召见了他并责成一个由海员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研究。但这个委员会办事拖拉,到1488年还未做出任何决定,等得不耐烦的哥伦布又回到了葡萄牙,再次试图从葡萄牙国王那里得到支持。可是,当时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已经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胜利归来。国王认为,东行到达亚洲的航路已通,于是对哥伦布的计划就失去了兴趣。哥伦布后来又向英国和法国国王提出了建议,但都失败了。毫无办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个委员会的决定了。1492年,哥伦布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西班牙政府同意了哥伦布所提的各项条件。这样,经过6年的等待,哥伦布的计划终于可以付诸实施了。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过7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终于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当时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与世长辞。直到死他还一直认为自己到过的地方就是亚洲。后来另一位探险家、意大利人亚美利加证实了哥伦布所到过的地方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这块大陆也因此以亚美利加的名字而命名,称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世界上任何陌生的事物都要人们去探求,但在危险与困难面前,许多人会畏惧、会退却,然而哥伦布怀着坚定的信心继续前进着,最终揭开了遮掩地球的面纱。今天,人类的足迹仍然在一步步向前延伸,面对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我们仍然需要像哥伦布一样,去发现、去求索。

达·伽马远航印度

15世纪下半叶,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妄图称霸世界,曾几次派遣船队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葡萄牙派出的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但事过不到几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决心加快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这一重大使命交给了达·伽马。

达·伽马1460年生于葡萄牙希纳斯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的父亲老伽马是一个有名的驾船好手,后来进了宫廷供职。1495年,若奥二世决定派老伽马担任探索印度远征队的总指挥,但就在老伽马在为远征做准备的时候,却猝然去世了。达·伽马子承父业成为舰队的新任指挥官。那时,达·伽马已经30多岁,他不但对地图、罗盘、桅帆等很有研究,而且曾参加过葡萄牙跟西班牙的海战。

1495年,若奥二世英年早逝,他的侄子曼努埃尔继位。这时有人提出终止探险,但曼努埃尔不为所动,下令继续作探险准备。1497年7月8日,经过长达近10年的准备之后,达·伽马率领探险队伍出发了。这支队伍由4艘船组成,共有船员170人,大部分是奴隶,其中还有死囚,另外还包括翻译、牧师和军人。曼努埃尔国王指示达·伽马,他此行的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义”和“取得东方财富”。

达·伽马沿着10年前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驶向东方。水手们历尽千辛万苦,在足足航行了将近4个月后,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时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誓不罢休。圣诞节前夕,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绕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8年1月25日,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今天莫桑比克的克利马内河口。在这期间,由于食物腐败、饮水缺乏,不少人得了坏血病,船只也需要维修,所以达·伽马下令在此休整了一个多月。3月2日,他们到达了莫桑比克岛。在马林迪,葡萄牙人的到来受到了热烈欢迎,马林迪苏丹还送给他们羊、丁香、小茴香、豆蔻、胡椒、生姜等大量礼品,此外,马林迪苏丹甚至还提供了一个真正能把他们带到印度的向导——马吉德,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的导航员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达·伽马率领的船队依靠经验丰富的马吉德的导航,一帆风顺地横渡了浩瀚的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经过80多年的探索,经历4位国王的不懈努力,葡萄牙舰队终于到达了东方,开辟了东方航线。

在印度逗留了3个多月以后,达·伽马带着香料、肉桂和五六个印度人返航。回家的路途比出航更为艰难,它们穿越阿拉伯海用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许多船员都因坏血病死在了路上,其中还包括达·伽马的哥哥。总共只有55名船员──还不到起程时船员的五分之一在这次返航中幸存下来。虽然损失巨大,但达·伽马从印度带回来的胡椒和肉桂的价值相当于他远征总花费的60倍,整个葡萄牙都轰动起来了。因为达·伽马到达的是真正的东方,是欧洲人想象中黄金遍地的地方,而不是哥伦布发现的荒凉的“印度”。

1502年2月,已被任命为印度洋海军司令的达·伽马再度率领船队开始了第二次印度之行。这一次,他的舰队由20艘船组成,其中的15艘装备有重炮,其目的是在东非和印度的西南海岸建立起葡萄牙的统治。在今天坦桑尼亚南部港口基卢瓦,达·伽马要求当地的苏丹上船来商谈和平友好通商条件,但却背信弃义地扣留了他,然后以摧毁基卢瓦相威胁,强迫他每年向葡萄牙进贡。舰队继续北上,10月30日,达·伽马第二次来到了卡利卡特。为了打击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岛上的利益,达·伽马下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驱逐该地的阿拉伯人,尔后又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战斗中,击溃了阿拉伯船队。1503年2月,达·伽马满载着从印度西南海岸掠夺来的大量价格昂贵的香料,率领13艘船只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

通过达·伽马开辟的这条新航路,葡萄牙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当时的海上强国。鉴于达·伽马的巨大贡献,曼努埃尔国王封他为“伯爵”,此后多年达·伽马平静地生活着,直到1524年4月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但达·伽马到达印度几个月后便一病不起,于1524年12月24日去世了。

达·伽马等人开辟的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而欧洲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以后,人们的地理视野进一步扩大了,对于古代学者们提出的大地是球形的猜测也逐步认同起来,但却拿不出真凭实据。最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麦哲伦1480年出生于葡萄牙北部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里。年轻时对航海就十分神往。25岁时,麦哲伦参加了葡萄牙海军,先后到过印度、非洲和东南亚。他在东南亚参与殖民战争时了解到,香料群岛(印度尼西亚东部的马鲁古群岛)以东还是一片大海,他猜测,这片大海的东面一定是新发现的美洲。他坚信大地是圆形的,于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环球航行的打算。

33岁时,麦哲伦回到了家乡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可是,国王没有答应,因为国王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必要再去开辟新航道了。1517年,他离开了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再次提出了环球航海的请求,并献给了国王一个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仪,国王很快就答应了他。不久,在国王的指令下,麦哲伦组织了一支船队准备出航。

1519年9月20日,一支由5条海船、234人组成的远航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外港出发了。每条船都配备了火枪大炮,每个人都带着尖刀短剑,船上满载着各种商品。麦哲伦的船队在茫茫大西洋中向西航行了整整70天才到达巴西海岸。他们继续向南航行,到1520年3月,船队来到阿根廷南部的圣胡利安港时已是严冬时节。由于饥寒交迫、人心浮动,有3个船长借机发动叛乱,甚至想杀死麦哲伦。但麦哲伦沉着地指挥手下及时粉碎了这一阴谋。

1520年8月底,船队驶出圣胡利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两个月后,船队驶进一条水流湍急的海峡。麦哲伦带领船队边探索边航行,经过28天才走出这条海峡。在南美洲智利南部的这条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