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欧洲大陆,鼠疫还通过搭乘帆船的老鼠身上的跳蚤跨过英吉利海峡,蔓延到英国全境,直至最小的村落。生活在英国中世纪的城镇里的人们,居住的密度高,城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更糟糕的是,他们对传染性疾病几乎一无所知。当时人们对死者尸体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处理尸体的工人们自身没有任何防护,这帮助了疾病的蔓延。为了逃避死亡,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他们祈求上帝、吃精细的肉食、饮用好酒……医生们企图治愈或者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症状,他们用尽各种药物,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从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或者把干蛤蟆放在上面到用尿洗澡,但是死亡还是不断降临到人间。一些深受宗教束缚的人们以为是人类的堕落引来神明的惩罚,他们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口里还哼唱着:“我最有罪”。而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被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意识到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尸体,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不时有一只慌乱的家猫从死尸上跳过,身后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穷追不舍。没有人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灵,因为它们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然而,慌乱之中的人们也并非一无所获,人们发现隔离能够有效阻挡瘟疫的蔓延,此外,他们还懂得了消毒的作用。
1664年,鼠疫在伦敦又一次出现,这场持续了接近一个半世纪的疫情让欧洲的人口下降了1/3。全世界更是有将近1亿人因罹患鼠疫而离世。不过这次的鼠疫在继续扮演死神代名词的同时,还催生出了对付疫病的公共卫生措施。当鼠疫蔓延到意大利米兰城的时候,当地一位主教断然下令,在最先发现鼠疫的三栋房屋周围砌上围墙,里面所有人均不得迈出半步。这一举措挽救了米兰,使之成为极少数未受鼠疫波及的城市之一。自此,隔离也就成为防疫的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鼠疫在人间肆虐了上千年后,瑞士裔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终于找到了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耶尔森曾在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工作,该研究所是1888年由发现细菌传播疾病的巴斯德所创。1894年,鼠疫在我国蔓延之时,法国政府指示耶尔森对其进行研究并找出治愈方法。在香港的一间小茅屋中工作了不久,耶尔森便分离出鼠疫杆菌。他证实了鼠疫杆菌存活于老鼠及其他啮齿动物体内,并通过跳蚤传染给人类。虽然耶尔森最终没有研发出对抗鼠疫的疫苗,但他成功制备出抗鼠疫的血清,可以治疗鼠疫,这在抗生素问世前,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为了表示对巴斯德的敬意,耶尔森将他发现的病菌,称为巴斯德鼠疫菌,不过,如今医学界为了纪念耶尔森的功绩,将此病原体称为耶尔森鼠疫菌。
鼠疫并非是一种人群间常年存在的传染病,反而具有间歇多年后突然暴发的特点。今天,鼠疫的治疗并不算困难,只要及时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可获治愈。但由于鼠疫自然疫源地难以根除,所以人类还远没有达到最终消灭鼠疫的目的。
鼠疫杆菌在蚤粪、土壤中能存活 6个月至 1年以上,煮沸 1~2分钟或日光照射4~5个小时可被杀灭。20世纪以来,鼠疫的世界大流行趋势已被遏制,但亚洲、美洲、非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散布流行,我国是其中之一。东北、内蒙、福建、广西、云南、新疆、西藏、甘肃、宁夏等地都有鼠疫的自然疫源地,要十分警惕。
杀人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1000多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群穷凶极恶的隐形杀手,以流感的方式,横扫欧亚大陆和北美,最终波及全球,使世界1/5的人屈服于它的淫威之下,2000万~4000万人被它杀害,仅西班牙就有800万人因此死亡。后来,人们称这种“杀人流感”为西班牙流感。
1918年初春,杀人流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福特·雷里军营暴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军营里就有1100多人被感染,46人死亡。不过,由于这种流感最初的死亡率似乎并不高,所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士兵渡过大西洋,这种流感开始在欧洲传播。
1918年秋天,欧洲战场上的大战即将结束。由于美国人参加了欧洲大战,协约国对同盟国的战争正接近胜利。在环境恶劣的战壕里作战的协约国士兵们虽然满怀希望,但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悄来临。流感杀手钻进了战壕,士兵们畏寒高烧,全身乏力,像得了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并不可怕,无论患者吃药还是不吃药,几天就能痊愈。然而,这一次,病人的症状迅速加重,高烧不退,病人因缺氧而拼命喘息,直至带有血腥味的泡沫从他们的鼻子和口腔中冲出来,许多人窒息而死。士兵们这才明白,大祸临头了。杀人流感蔓延开来,死亡人数迅速上升,仅军人就死了43000人。人们发现,这次流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流感,一般感冒大多能自愈,死亡者多为老人和儿童,死亡率为01%。而这次流感对20~40岁的青壮年最具杀伤力。一般流感死因多为肺炎等并发症,而这次流感却直接杀人,患者在得病后数小时内即迅速死亡。
就在杀人流感肆虐战场的同时,1918年9月,随着战时物资的航运,杀人流感在美国波士顿登陆,随即传遍全美。这一次,美国人终于看到了杀人流感的狰狞面目。仅仅在10月,美国就被“西班牙流感”杀死了2万人,死亡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5%;在纽约仅10月23日一天,就有851人死亡。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杀人流感再度逞威。在庆祝停战日游行时,人群聚集在一起通宵达旦地狂欢,不经意间为杀人恶魔提供了再次逞凶的机会,致使数百万人染病,又有数万人因此丧生。
杀人流感在1919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它来得很突然,消失得同样神秘。科学家们在后来几十年的研究中,相继发现了甲、乙、丙共三种流感病毒,弄清了它们的遗传结构,制造了对付它们的疫苗,却仍对“西班牙流感”病毒所知甚少,更没有防治它的疫苗。
为预防杀人流感再度暴发,20世纪80年代科学界重新开始了寻找“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工作。其中有两组科学家试图通过发掘被1918年杀人流感夺去生命者的遗体,来找到“西班牙流感”病毒,从而破译其遗传密码,查清隐形杀手杀人的秘密。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以美军病理学研究所的塔本博格博士为首,另一个则以世界流感权威克丝娣博士为首。
塔本博格博士在搜寻研究所的档案时,偶然发现了因患“西班牙流感”死亡者的切片,从而观察到1918年杀人流感病毒,复制了这种病毒的基因编码,并同其他流感病毒作了比较。他就此写成论文,并发表于1997年的美国《科学》杂志。这篇文章后来被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探索1918年杀人流感秘密的病理学家约翰·胡尔汀读到。胡尔汀当年在阿拉斯加发掘死于1918年杀人流感者的遗体时,在一个小镇上发现了一处公墓,得到了样本。可惜样本中的病毒已经死了,他企图使病毒复活的努力也失败了。于是,他放弃了搜寻。塔本博格的论文重新燃起了他揭示1918年杀人流感秘密的热情。他与塔本博格取得了联系。塔本博格正需要死于1918年杀人流感的人的尸体组织供他研究,便建议胡尔汀重返阿拉斯加,从他知道的埋在永久冻土层的尸体中获得更多的组织。胡尔汀回到阿拉斯加,发掘出一具死于1918杀人流感的肥胖妇人的尸体。由于脂肪的保护,死者的肺完好无损。胡尔汀将这个名叫露丝的女人的肺采集下来,送给了塔本博格。
克丝娣领导的小组稍后也开始了工作。他们来到挪威的一个海岛,岛的小山坡上埋葬着死于1918年杀人流感的7名矿工。这些人是在几天内相继死去的,被埋葬在永久冻土层里。克丝娣的小组掘出尸体,不料这些尸体保存在永久冻土层以上,已经腐烂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具腐烂程度较低的尸体,取得了所需的软组织。小组中的一名科学家在分析了这些组织后,发现杀人流感病毒更像鸟类流感病毒。于是他断言,1918年杀人流感是由家禽或鸟类传染给人类的!这种观点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暴发的一次流感。这次流感是由一个10岁的小女孩开始的,流感杀死了6个人。这种名为H5N1的流感病毒来路蹊跷。人们首先在鸡身上发现了H5N1病毒,于是杀死了许多可疑的鸡。后来,猪身上也分离出H5N1,因此,猪又成了杀人疑犯。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为H5N1不仅能杀人,还跳过了种群的障碍,直接从鸡或猪蔓延到人,这是十分可怕的。
针对1918年杀人流感进行工作的两个研究小组,结合全世界流感研究的成果,初步揭开了“西班牙流感”的神秘面纱。原来,“西班牙流感”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分布很广。猪和鸡均可能是杀人流感病毒的宿主,猪流感和鸡流感均可能传染给人。只不过由于缺乏1918—1939年及1918年以前流感病毒的样本,科学家们很难判断1918年杀人流感从何而来。有人认为这种流感病毒原本寄生在鸟类身上,由鸟类传染给人,人又传染给猪。我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均能自然感染猪,并认为猪可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长期宿主,同时还起了人和鸭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中间宿主作用。因此,1918年杀人流感病毒很可能来源于猪或某种鸟类。
2009年,一种名为甲型H1N1的流感病毒席卷全球,截至8月30日,已经造成全球25万多人感染,近3000人死亡。最新研究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1918年杀人流感病毒一些特征类似。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从上呼吸道散布至肺,更可能引发肺炎,而有能力感染肺部是“西班牙流感”病毒的一大特征。
被人遗忘的昏睡病
有这样一种病,会让病人陷入长时间的昏睡中,然后进入昏迷状态,最后无声无息地死去。这不是文学描写中想象力迸发的产物,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灾难。这就是非洲昏睡病。该病是一种致命传染性疾病,通过采采蝇叮咬后传播,在热带非洲地区十分流行。
自史前时代以来,在非洲就有昏睡病。14世纪西部非洲马里的一位国王就是死于这个疾病,他昏睡了大约2年的时间,然后死亡,这是文字记录比较早的昏睡病例。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当西方的殖民者们把贸易拓展到西部非洲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这个非常奇怪的疾病,得病的人昏睡不醒。人们对这个神秘疾病充满好奇,对病因的解释也是千奇百怪,有人认为是喝酒太多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吸大麻过量,吃变质的食物,或是因为精神创伤造成的。
1850年,英国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到非洲探险的时候,在雨林和草原穿越,发现马匹经常死亡,死亡的马都是被苍蝇叮咬过的。这位大夫开始用砒霜治疗患病的马。后来发现,不仅是马、牛、狗都会患这个病,这个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后来探险者们发现了采采蝇和这种神秘疾病之间的联系,就把这个病直接叫做“苍蝇病”。
1894年,英国军队的外科医生布鲁斯和他的妻子到南非研究牲畜死亡的情况,他们在一头被采采蝇叮咬后得病的牛血里分离出一种微生物,他们认为是这种微小的“魔鬼”导致牛的死亡,于是他们把狗放到采采蝇的生活圈子里,狗回来的时候患了和牛一样的病,布鲁斯夫妇在患病的狗血里发现了同样的微生物,他们把采采蝇放到马厩里,不久马得了病,马血里发现了和患病的牛和狗一样的微生物,布鲁斯夫妇确定了采采蝇,牲畜病和寄生虫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的昏睡病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1901年,科学家们在赞比亚的昏睡病人血里发现了一种寄生虫,其形状类似开葡萄酒瓶塞的螺旋起子,动起来也是旋转着,于是科学家们给这个小东西起了个名字叫做“锥虫”。就在发现锥虫的同时,昏睡病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乌干达迅速流行开来。当时作为乌干达保护国的英国政府这时才如梦初醒,派人到乌干达寻求病因,但当时的几位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导致疾病的“细菌”。英国政府对调查的进展很不满意,于是派布鲁斯负责调查工作,1903年,布鲁斯确认是锥虫导致了和牲畜一样的感染,人感染后就会表现出昏睡病的症状。之后人们确认是雌性的采采蝇传播锥虫,其他一些动物例如非洲大羚羊,羚羊,携带锥虫但不会患病,而人、马、牛等动物感染后会患病。
昏睡病在非洲发生了三次大流行,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70年。此后,昏睡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但近些年来,在非洲政治不稳定战乱连年的地方,昏睡病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今天,锥虫感染仍然是威胁非洲人健康前10位的疾病之一。它仍然威胁着6000万非洲人的健康,每年有大约50万新病例,造成6万多人死亡,还造成每年超过300万头牛死于锥虫感染,使得感染的地区进入到疾病,贫穷,饥荒和死亡的循环。因为得病的人都是非洲最贫穷的人,没有可以赚钱的空间,所以没有大药厂花大的精力来研究开发药物,所以这个病被称为“被人遗忘的疾病”。
昏睡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了一种治疗昏睡病的新复方疗法。目前不少非洲国家已经订购新疗法所需的药品和器械。同年9月,乌干达政府宣布将采用空中喷洒杀虫剂的方式,大面积灭杀传播昏睡病的采采蝇,从而达到在全国范围内防治这一热带流行病的目的。
征服疟疾路漫漫
蚊子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昆虫。在人类历史上,小小蚊子曾一次又一次地夺去了数以千万计的鲜活生命,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一场战争的胜负、一项工程的进展。蚊子如此巨大的危害并不是由它那张小嘴直接造成的,而是通过它传播的一种叫疟疾的疾病来实现的。这种疾病传播快,病程又比较隐蔽,常是间歇性地发冷发热,大量破坏红血素,使身体渐渐衰竭,直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