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使之从成绩差向成绩优良转化,不仅仅需要父母做出努力,而且还要找到合理的对策作为行动的指南。所谓对策,也就是针对孩子的特点,量身定做有效的转变之道。
孩子的成绩差,家长不必过于忧虑,只要采取了合理的高效的“转变”对策,坚持不懈地指导孩子,孩子一定会取得令你满意的成绩。家长应该掌握以下的“转变”对策:
(1)对策之一:让孩子发挥特长
一个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来说,差只是相对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孩子虽然总的成绩不佳,但很可能课内或课外有长于他人之处。往往某一点长处便是希望的火种,千万不可小看了它。家长应当全面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发展状况,创造时机,让孩子充分显示其长处和优点,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补偿和平衡,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对于成绩差的孩子,任何形式的不信任或冷眼相看,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要尊重、信任他们,让他们发挥所长,促进其转化。
家长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让孩子看到自身的潜力和特长
家长引导孩子从各种事例中认识到自身的潜力和特长并以赞许的态度对待他,鼓励他,他们就会看到自身的价值,就会一扫过去那种自暴自弃、无所作为的态度,把发展特长作为自身的迫切要求。
②为孩子创造发展特长的环境与条件
为孩子发展特长提供一定的条件,创造一个有利发展特长的环境,是发挥特长必不可少的外在原因。对此,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请具有相似特长的教师或伙伴对孩子进行辅导,作为他们发展特长的引路人。
提供必要的场所、有关设备和辅导书籍,让孩子自由地发挥特长。
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使他的特长在不同层次、不同场合都有展露的机会,不断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
与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发展某一方面的特长,征求老师的支持与指导。
总之,要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发展特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③净化发展特长的心理因素
在发展孩子特长的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地净化他们的心理因素,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
(2)对策之二:训练孩子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归因
所谓归因是指寻找自己或别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能否进行科学的归因,对他的动机和情绪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家长在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归因时,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地进行归因;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加强内部归因训练,即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高,学习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好。这对孩子增强自信心,提高抱负水平是必要的。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合理地分析孩子学习的成败,不可将失败与智力联系起来,并以此训导孩子,例如,“你怎么这么笨,考得这么差!”等,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对稳定的,个体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它,这种归因,无异于对孩子说,“你没有希望了”,那努力还有什么用呢?这就为孩子不努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3)对策之三:运用诱导的语言艺术
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如何去诱导孩子。
家长不恰当的同情与鼓励,有时也会无意中伤害孩子的上进心。父母若向留级的孩子说:“我们知道你不是天才,所以并没期望你创造奇迹。我们只求你尽力而为,如果能升级,我们就很满意了。”这种话不可能促使孩子更加用功。即使他尽力而为且成功了,所得到的也不过是父母所要求的勉强的“过关”而已。假如用了功却失败了,则证实了自己被公认的愚笨(连最低标准都达不到)。因此,孩子可能会自作聪明地得出结论:还是不用功较为好。换一种说法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话产生明显的诱导效果:“我们期望你学有所成。学习得好不是偶然的,它需要用功和决心,我们要求你的就是这些。”同样地,当小孩在学业上有困难时,你若跟他说:“试试看!很简单。”他就会因而推论:“好极了!即使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而且成功了,也只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不过,假如失败了,那才真是丢脸!等于承认自己是笨蛋,连简单的东西都学不会。”因此,他最后的结论是:“只有尝试去做,才会有损失。”这可由下面一则故事来说明。
11岁的罗格在数学作业上遇到了困难。
罗格:我没心思做数学了。
父亲:我们不能老是看情绪做事呀!来,我给你讲解这道题。很容易的,只要你仔细听就能懂,你是个聪明人!
罗格变得更加心神不定,一会儿掉了书,一会儿丢了笔。
父亲:怎么回事?你没在听,请集中注意力吧!
罗格:这题太难了。
父亲:不,不难!不过,假如你心不在焉,我就无法帮你。你到底怎么啦,没睡醒吗?
罗格:我没怎么,只是不懂这道题。
父亲:你没用心听!你要用心听就不觉得难了。
父亲这番慰勉的话使罗格不可能集中精力学习。他认为:“如果我听了还不懂,那么不就显示出我更笨吗!”如果不理会父亲,冒险性可就小多了:“如果我不去试,就不会出丑丢脸。”其实罗格的父亲完全不必评论孩子的品格或智力,也不必急于纠正罗格的情绪,他完全可以说:“没情趣时的确不容易做数学,也许我可以帮你忙,好吗?”
(4)对策之四:指导孩子攻读不擅长的学科
无论哪个学生都有不擅长的学科,并常常为找不到提高这一学科成绩的方法而焦虑。如有的孩子本来有一定的能力,只要刻苦攻读就能学得很好,可是他把一个学科认定为不擅长的科目,不去学习它,结果真的成了不擅长的学科了。
认为自己对某一学科不擅长似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更多的是由于在考试中得了低分数。往往是偶然一两次得了低分数,就产生对某科的气馁心理。因此,学生必须先冷静地了解一下是不是真正不擅长此学科。
另外,也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就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松懈起来,结果使之成了不擅长的学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对老师的反感排除掉,改变对老师的看法。
从这些情况看,出现偏科的现象,不少是由于对某科的偏见和误会造成的。因此,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来清除这些误解,使孩子相信只要刻苦学习就一定能改变状况。这种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至于对真正不喜欢的学科,就要拿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攻一下,如果不用比擅长学科多一两倍的精力和时间,成绩恐怕就提高不了。这并不是仅仅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必须尽快缩短与别人的差距。
另外,对于不擅长的学科的学习应该从容易的地方开始,一点一点地向难的地方前进。如果从一开始就想解难的问题,解不出来就会泄劲儿。从容易的问题一步一步向难的问题推进,这是成功的秘诀。
除了上面介绍的四种对策以外,以下方法也有助于改善孩子的成绩:循序渐进、指导与训练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