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们求知欲的一种反映,也是孩子智慧的火花的迸发。
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去探索和思考的一种动力,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促使他们学习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好奇心强的孩子平时往往爱问“为什么”,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好问的特点,把这些正常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因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经心、瞒哄和搪塞的态度,或者不予理会。这种做法,会有损害孩子智慧萌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要知道,孩子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
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而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孩子提的问题,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答复不了,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等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但是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如果对孩子求知的欲望采取应付的态度,不仅会抑制孩子的好奇心的发展,也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以后的教育不利。
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来找到正确的答案。
只有当孩子心中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和无穷的求知欲望而自发地学习时,家长寄予他的良好愿望才有实现的一天。
在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时,教给孩子怎样观察特别重要。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和培养兴趣,发展智力的途径,这实在是家庭教育的一种不幸。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孩子,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父母如果善于帮助孩子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孩子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和灵活。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孩子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孩子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
家长在教给孩子观察时需要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关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来。
教给孩子观察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变的时期,请你把孩子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大自然正发生着迅速而明显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可以引起孩子充满好奇的目光,这时教给孩子如何观察,引导他积极思考,这对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有利的。奇妙的大自然是我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