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的进步,一半在于孩子的努力,另一半取决于家长的循循善诱。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差生变优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困难。
案例1: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的孩子刚上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孩子放下成绩册去他姑姑家了。晚上,我打开成绩册一看,发现各科期末成绩均有涂改的迹象,分数拔高了。这是我和他母亲第一次遇到的问题,我们感到很气愤,有点压不住火。这时,我突然想起家长学校老师的话:“家长首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于是,我冷静下来了。
孩子回来了,我们打开成绩册,心平气和地把问题提了出来。孩子承认涂改了成绩,并说:“本来学习压力就大,你们还老逼我得高分,我没考好,让我怎么办?”我相信孩子说的是心里话。事情虽然发生在孩子身上,可责任在我。回顾孩子在小学时,连续五年是三好生,学习成绩优秀,体育是学校里的尖子,六年级时转入市体校羽毛球队,进行半专业训练,过着集体生活。由于训练紧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我预感到孩子学习上有困难,就时常催促他的学习,但过多地还是关注他的学习成绩。我要求他的学习成绩必须是班上的前十名,但对于这给孩子增加了多大的压力,我没想。以上这些说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向孩子承认了错误,检查了当家长的责任,同时指出,他涂改分数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欺骗家长,也是欺骗自己,害了自己。孩子明白了道理,接受了批评,并决心努力赶上去。本学期孩子学习进步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他能跟我说心里话了,说真话,说真事了。我很高兴。我是他的父亲,又是他的朋友。
有时,我也在想,如果对于这件事,我采取另一种做法,又打又骂,暴跳如雷,后果会如何?真是不敢想像,还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好。
案例2:改变了家庭教育方法,他们将成绩差的女儿最终送进了大学门
黎先生夫妇在年纪很大时,才有了女儿,从女儿呱呱落地那天起,他们就发誓,要让女儿上大学,实现他们未完成的宿愿。当女儿咿呀学语时,他们便开始教女儿数数、认字,在女儿两岁时,就教她背唐诗、背毛主席诗词和歌谣。上学后,他们给女儿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在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期间女儿曾多次被评为三好生,成绩在班里名列一二名,就是在年级中也排在前十名。在女儿上中学后,由于他们一直沉醉于好孩子、好家长的梦境中,沿用小学生的教育模式对待成长了的孩子,一种无形的代沟逐渐在他们与女儿之间产生了,但这没有引起他们的警觉。直到初三,特别是高一年级,这种情况日趋严重,他们开始发现,女儿不再听他们的说教,不再按照他们规定的时间睡觉、回家,他们与女儿除了争吵无法进行谈话。虽然他们也曾用书信形式向女儿倾吐他们的想法,但女儿学习成绩还是大幅度下降,初三时曾由年级第四降到过第三十名,上高中后一度出现厌学。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没有冷静地分析女儿成绩下滑的原因,没有设法同女儿进行思想、语言上的交流,也未能随着女儿成长而改变教育方法。当女儿顶撞时,他们多次动手打过女儿,女儿质问:“为什么打我?”他们粗暴地说:“因为你不听话,因为你学习成绩下降……”这就使他们与女儿之间的隔阂愈来愈大,争吵愈来愈多,在母女间这种表现尤为突出。女儿高一年级的留级,使这对夫妇陷入了极度的苦闷和痛苦之中,思想几乎崩溃。
他们回顾了女儿十几年的经历,发现女儿之所以从三好生到留级生,除了女儿自身的原因、社会的影响外,他们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为:
第一,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望女成凤的愿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代沟的产生。比如:当女儿考试名列前茅时,父母就沾沾自喜,这促使了女儿骄傲自满情绪的滋长。而一旦她的分数、名次下降,便对她痛加喝斥、指责,甚至动用武力,在重压下使女儿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第二,单方面的批评训斥说教多,对女儿心理活动了解少。
女儿在初三年级曾这样写过:我现在十分苦闷,因为过去老师夸我是好孩子、好学生,而现在我几乎一无是处……对于女儿生理上处于第二个发育高峰期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没有及时地帮助分析女儿,没有设法同女儿进行交流,而只是多次的批评、斥责,使女儿丧失了进取心。
第三,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执拗。
对于女儿从自己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我行我素,他们没有进行启发引导,摆事实、讲道理,而是感情用事,大动肝火,气头上甩出许多不该说的话。多次唠叨说女儿不懂父母的“好心”、“苦心”、“不争气”等等,损伤了女儿的自尊心,以致她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
在参加了家长学校后,他们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多次研究和探讨,并从他们自身做起,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一贯作风,努力改变粗暴、唠叨等毛病;对于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思想上的分歧,他们尽可能地同孩子进行交流;他们采取以表扬鼓励为主,倾听女儿的谈话,并加以引导,这就使他们与女儿之间的关系有了改变。比如这次期中考试,女儿的名次退步了,外语又十分差,回到家中女儿难过地告诉他们成绩,并要求批评自己。他们改变了以往的作风,帮助女儿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鼓励女儿只要下功夫,一定会迎头赶上去。女儿听了很受感动。现在女儿能尊重家长的意见,时常和他们聊天,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前年女儿加入了共青团,2003年,女儿通过自己不懈地勤奋努力,终于考入了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