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民生状态——努卡克马库人走进城市
哥伦比亚原始雨林中,生活着一群原始的土着居民。曾经,他们根本得不到哥伦比亚政府的承认,更不必说有什么人权了。从1991年之后,政府改善了对他们的态度,而他们对政府善意的接纳持温和友好的态度。
努卡克马库人是生活在哥伦比亚境内亚马孙雨林内盆地西北部的一个带有些许神秘色彩的民族。他们在亚马孙丛林及河流两岸靠游牧、狩猎为生,是六支马库人中的一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近些年来,努卡克马库人人口锐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受到疾病和流感的肆虐;第二,他们的土地被可可种植业者霸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第三,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战事不断,他们被迫逃离家园,流离失所,人口更是不断减少。哥伦比亚当局向国际红十字会及联合国求援,希望保护这支人口稀少的土着民族。一些人道救援组织也呼吁各界重视努卡克马库人的危险处境,并提供援助。努卡克马库人从1988年首次与外界接触,近20年来人口锐减,目前濒临灭绝。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部门日前曾发出警告,如果内乱不停止,这支古老的民族有可能会很快从地球上消失。
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努卡克马库人也不得不寻求改变,近年来,一支约80人的努卡克马库人队伍走出了亚马孙雨林。他们半裸身体,一手牵着尚不懂事的孩子,另一只手拽着他们的宠物猴,一路前行,来到了哥伦比亚南部边区的一个村落,宣称他们已经作好准备:要进入现代社会,享受现代化的生活。虽然人们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离开亚马孙雨林,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
努卡克马库人的到来,打破了小镇的平静。一方面,当现代化的设施,如林立的大楼、汽车等,映入他们的眼帘时,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现代设施究竟有何用途;另一方面,小镇的居民们也因他们的到来而大吃一惊,看着半裸的努卡克马库人,居民们一头雾水,议论纷纷。
他们虽然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但他们坚称不后悔,他们希望自己能尽快融入现代社会,在离城镇不远的地方住下,自己种庄稼自己吃,同时希望城镇周围的居民能帮助他们。
虽然已经踏上了现代社会的土地,但是努卡克马库人对现代社会完全没有概念。他们不知钱为何物,头脑中没有财产和政府,甚至不知道哥伦比亚的存在。他们甚至问,天上飞的飞机是不是在无形的道路上跑?同时,努卡克马库人没有政府颁发的身份证,因此对于哥伦比亚政府来说,他们好像是天外来客。
对于这些曾经与世隔绝的人,当地官员也很无奈。他们能做的,就是提供给他们食物。不过,这些援助治标不治本,根本无法解决努卡克马库人的生存问题。背井离乡的努卡克马库人似乎并没什么长远打算。他们表面上很安于现状。所有生活在森林空地上的努卡克马库人都尽情享受着定期的医疗检查。每逢周末,他们就踱进镇里,欣赏“现代风光”,并乐在其中。
现代化的生活让努卡克马库人的生活完全变了,他们已不再需要打猎,不厌其烦地寻找着坚果,从艰辛中摆脱了出来。
进入现代社会后,男人们仍然会钻进雨林,去猎杀猴子。努卡克马库人认为猴子是美味佳肴,如果没有猴子,他们的生活好像就不能继续下去。女人们则仍然用从棕榈叶上弄来的细丝,仔细编着袖口和吊床。
当然,努卡克马库人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想学会农业种植,然后去赚钱,他们还想送孩子们去上学。努卡克马库人还表示,他们不想就此丢掉打猎和说本族语言等传统。
对于这些人为何要离开那片熟悉的土地,人们知之甚少,他们也没有作什么解释。他们只是说,身穿迷彩服的“绿色努卡克”要求他们离开雨林。哥伦比亚政府认为,“绿色努卡克”有可能是一支反政府武装游击队。哥伦比亚官员还怀疑,也许农民种植可可可能是迫使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努卡克马库人背井离乡的原因。其实,努卡克马库人并不是第一次离开原始雨林,进入现代生活。早在2003年,就有数十名努卡克马库人来到了圣何塞,他们说哥伦比亚无情的内战让他们没有了栖身之地,逼迫他们不得不离开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2008年,从热带雨林中走出来的大概250名努卡克马库人生活在圣何塞。在享受现代生活的第四个年头,这些人仍然懒洋洋地等待着政府的救急,什么事也不做。他们不工作,也不学习西班牙语。而且他们也没有重回亚马孙雨林的计划。
近年来,仍然生活在亚马孙雨林中的努卡克马库人也与传教士和一些农民等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用打到的猎物交换农作物。努卡克马库人头脑中近几年才有了农业的概念。人类学家预计,目前尚有约250名努卡克马库人生活在亚马孙雨林。虽然不清楚曾有多少努卡克马库人生活在雨林中,但是,人类学家认为,由于与外界联系甚少,流行性感冒和普通的感冒等疾病夺去了不少努卡克马库人的生命,使得他们的人口不断减少。
知识小百科
哥伦比亚内战
哥伦比亚内战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是南美洲国家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内武装冲突。在持续40多年的哥伦比亚内战中,政府军、反政府游击队和准军事武装展开混战。目前,哥国内两大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民族解放军”仍与政府军处于交战状态,并控制着40%的国土面积。长期的战乱给哥伦比亚带来了深重灾难,每年有4000人死于战火,其中大部分是无辜平民,国家经济也遭受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内战也给与世无争的土着人带来灾难,哥土着居民的处境不容乐观,部分土着人被迫远离雨林,进入现代社会,“过起”了现代生活;还有一些土着居民因遭受暴力而死亡。
第三节 农业发展——农者乐园
哥伦比亚在农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在改良品种、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等方面有不少宝贵的经验。自1980年中国和哥伦比亚建交以来,两国在开发农业资源,如发展种竹和竹编、种桑养蚕、淡水养虾,以及出口小型农业机器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
近十几年,哥伦比亚对发展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十分重视。
哥伦比亚的地形大致分为西部安第斯山区和东部亚诺斯平原两部分。安第斯山区是全国经济中心,在农业方面比较发达。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以生产甘蔗、香焦、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1000-2000米之间的坡地是咖啡的生产区;2000-3000米之间的地带是小麦、大麦、玉米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加勒比海沿岸平原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发展农牧业和旅游业的理想地带。除生产棉花、香蕉、粮食及油料作物外,还饲养大批牛羊。太平洋沿海平原丛林密布,气候炎热,盛产香蕉和椰子。东部辽阔的亚诺斯平原,占总面积一半以上;与高山毗连的地区是适宜放牧的辽阔平原;再往东是奥里诺科冲积地,地形低洼,河流交错,气候炎热;南面是亚马孙盆地的一部分,树林密布,杂草丛生,热带病虫害蔓延,哥伦比亚政府还未对这一带进行有效开发。
哥伦比亚农业发展有几个特点。第一,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较早参加国际分工、向国际市场出口初级农产品的国家。从19世纪中期起,烟草、金鸡纳霜、靛青和棉花等先后是哥伦比亚的主要出口产品。20世纪初,咖啡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哥伦比亚成为单一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国。现在哥伦比亚的产量和出口仅次于巴西,位于世界第二。第二,哥伦比亚农村生产结构逐渐多样化。
为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哥伦比亚必须改变单一进行咖啡种植的畸形发展局面。从20世纪60年代起,哥伦比亚政府就经过研究决定,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生产结构逐渐多样化。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鲜花、香蕉、食糖等非传统产品出口迅速增加,花卉出口跻身世界第二,咖啡在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哥伦比亚还处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存的状况,同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一样,哥伦比亚既有大型的资本主义种植园、大庄园和现代农业企业,又存在着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土地利用率低,农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贫困农民纷纷破产,离开家乡,来到城市。第四,哥伦比亚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者联合会和民间组织,它们在国际贸易行情调研、组织国外展销、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成效卓着。哥伦比亚政府十分重视利用这些民间机构,对它们予以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并且完善了各项财政信贷机构和制度,制订了出口行动计划,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
如今,农业的稳定发展已是哥伦比亚实现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全国可耕地37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2%。
随着其他经济类型的蓬勃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应有了降低,从1970年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下降到1996年的19.2%。农村人口从1970年占总人口的70%减少到1993年的30%。全国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有550万公顷,其中商品粮食、工业原料和出口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占80%,农业提供全国粮食的90%。另外,还需进口一部分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