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念一世界:为人生重拾悠然的心
2689400000017

第17章 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3)

毕业后,冷门工作果然不好找,但比尔毫不灰心,对父母的唠叨也不在意。他在家里待业半年,终于等到了一个职位。因为比尔基本功比别人都扎实,而且想法多,他很快在那个行业崭露头角。父母对比尔的成就表示祝贺,他们对人说:“比尔最大的特点,恐怕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对自己的准确把握和自信,这让他做什么都容易成功。”

就像森林里没有任何一片纹理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可能会有缺点,可能会显得平凡,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能。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天才,在一个领域做不好,不代表一切事都做不好。就像故事中的比尔,在原专业学习,他连听课的兴趣都没有;换一个专业,他就是第一名。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自信?自信就是鼓励自己。不管做什么,不管面对什么情况,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行。”千万别让自己泄气,觉得自己一定会出问题。解决困难有时候就像走钢丝,你心无旁骛,目不斜视,很快就走了过去;但是,如果你左顾右盼,总怕哪一边吹来一阵风,或者担心踩空,总是盯着自己的脚,那你走过去的可能就会大大降低,更大的可能是直接跌下去,摔得鼻青脸肿。

尝试那些自己不敢做的事,也是一种建立自信的好方法。很多事看上去困难,危险,你实际去经历了,发现也不过如此。这样的事做得多了,你会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不管做什么,都要告诉自己勇敢一点,积极一点,并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把事情做好需要经验和头脑,但把事情做到,最重要的是坚持,你觉得自己能坚持不下来吗?

在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信心最初只是一个信念,并没有根据,只有你相信了,努力了,才能在它的鼓励下尝试各种事物。有朝气的人不能垂头丧气,失败一次,就告诉自己有了这一回的经验,下次更加万无一失,只要你坚持到底,你就会成为胜利者,而胜利,又会成为信心的新来源,人生就这样步入一个积极的循环,让你一次次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美好人生,源自你的想象

很多人对现状处于“认命”的状态,抱怨来抱怨去。当然,有些事不可逆转,的确无法改变。但多数时候,事在人为,没有那么多“这就是命”。我们总是听到有人抱怨工作,这些人中,有多少个愿意慢慢积聚自己的力量,改变工作状况的?又有多少个点滴经营,靠着自己的努力把环境变得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

对于生命,有些人的想象力是贫瘠的,他们根本没想到自己的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一个不相信未来的人,没办法拥有未来,因为机会到来的时候,他总在怀疑,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因为内心的绝望、自卑,他们不敢去想,认为那全都是“做梦”。更多人不去想,是因为他们很懒,知道自己想到也不可能做到。为什么世界上的失败者总是比成功者多?就是因为前者只知道想,或者干脆不想;后者一旦有想法,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

星期六上午,爸爸带着小樱画简笔画,爸爸对小樱说:“你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把它画出来吧!”小樱画了一个有花园的大房子,花园里有一个秋千,还有几只小猫小狗,有爸爸妈妈。她自己在房间里画画。爸爸说:“你长大想当一个画家?这是个很好的想法。”

爸爸将这张简笔画找人裱糊起来,挂在客厅里,上面写着:小樱,作于五岁。小樱长大后,觉得自己小时候画画太丑,总想摘下来,爸爸说:“不要摘,这张画可以随时提醒你自己的理想。而且,你五岁就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难道你不会更有信心吗?”时间一长,小樱也习惯了,每天看着那张画,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小樱真的成了一个画家,她相信有一天她会买到那栋有花园有秋千的房子。

在小樱五岁的时候,就在爸爸的循循善诱下,明白了梦想的重要性。从小的时候就确立自己的梦想,对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极大影响。一个有梦想的人,做事更容易积极,细致,全面;而没有梦想的人,总觉得漫无目的,百无聊赖,今天做这个,明天就可能做那个,前者容易持久,后者常常一事无成。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美好人生”的蓝本,包括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这些想象,你才能知道自己该向什么方向努力,才能开始为将来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当然,梦想是重要的,但不能不切实际,总把一切想得很简单,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只要向前走就能有锦绣人生,这也是不负责任。

美好的人生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你自己送给自己的。有智慧的人善于为自己刻画“美好人生”,他们会把感性和理性融合,既在幻想中把这份人生想得很美满,又在实际计划中考虑到种种限制和困难,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它一步步变为现实。想要做一个有朝气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放弃对人生的想象,以及为这想象付出努力,敢想,更要敢做。

尝试后,才知道自己的伟大

两个和尚说起自己的愿望,他们都想去南海上的一座寺院参拜,但是,去南海的路途太远,让两个和尚感叹。有一天,穷和尚突然对富一些的和尚说:“我决定去南海了。”

“你去南海?”富和尚难以置信地问:“我已经准备了两年,都没把盘缠备齐,你怎么去南海,难道走路吗?”

“对啊。”穷和尚说:“我觉得一路化缘过去就行,我一定能走到那里。”富和尚差点笑破肚皮。就这样,穷和尚上了路。

一年后,富和尚还在筹备去南海的盘缠,穷和尚已经回来了。他不但顺利到达南海,还在路上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南海的寺院聆听到了高僧的教诲,并把一卷高僧手抄的经书带回来作为礼物,送给富和尚。富和尚面有愧色,他决定,不再筹什么盘缠,今天就出发去南海。

很多人做事讲究“万事俱备”。就像故事里的富和尚,他想去一个地方,一定要备齐盘缠,把能想到的困难都事先想到,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出发。而成功者做事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他们不是不知道准备的重要,但他们更侧重去尝试,有什么想法一定要马上试一试,大不了打回原地重新开始。换言之,他们身上总是有一种冲劲和闯劲。

人们常常根据往日经验,把事情分为“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能做的事,他们自信满满,详细筹划,认真执行,一般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不能做的事,他们自愿绕开,不去理会,只在绕不开的时候才勉强一试,或者找人帮忙,总之,他们不愿意挑战,不愿意冒险,他们最喜欢以安全的方式,取得预定的成绩。

勇于尝试是一种智慧,勇于尝试也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智慧。我们所谓的经验,常常是指书本上看到的,别人说起的。真要到实际应用上,难免照本宣科,发现与实际并不合,有时候还会走弯路。但自己尝试摸索出来的经验却不同,因为每个细节都在心中,有一一对应的处理方法,再遇到麻烦,就能随机应变。所以,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去钻研,永远比听别人说更长经验。

一个小和尚正在抄写经书,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小和尚知道自己脑子笨,师父讲的经书他根本记不住,也理解不了。比起那些侃侃而谈的师兄,小和尚常常不敢开口。他唯一的特点就是写字认真,因为常年练字,字也很好看,于是,就被安排到藏经阁抄书。

这一天,几个寺院举行一次比赛,考和尚们对佛经的记忆程度,小和尚的寺院里,15岁以下的和尚都要参加,他跟师父说了好几次自己害怕当众丢脸,师父却说:“没关系,你去试一下,不会有人笑话你。”

小和尚只好硬着头皮报了名。比赛当天,看着前几个选手胸有成竹地走上台,接受老禅师的提问,背诵着佛经,他更加紧张。轮到他时,他差点不会走路。被提问时,舌头都有点打结。不过,禅师的问题很简单,他的背诵越来越流利。最后,在大家的鼓掌中,他稀里糊涂地走下台,立刻有人说:“你真厉害!记得住那么多的经书!”

“可是,这不都是很简单的吗?”小和尚疑惑地问。师父说:“你夜以继日地抄写经书,那些经书早就记在心里,其他人远远不如你。现在,你已经是这个地方最有学问的和尚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亟待开发的潜能,多数人开发的潜能,不过是他拥有的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九十,全在沉睡状态,或者,我们没有时机发现它们;或者,我们尝试得不够,还没有把它们完全唤醒就已经放弃。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十项全能”的优秀人才,根本不相信自己也有相同的能力,这真是莫大的遗憾。

很多事都需要尝试,不去尝试,你根本不能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会做成什么样。要鼓励自己去做那些没做过的事,接触那些新鲜事物,即使你看起来与它们格格不入。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学习和练习,一个人鲜少有做不好的事,不用担心左试右试却一事无成,只要你认真,你会发现尝试的东西越多,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就越灵活。

尝试不是浅尝辄止,也忌讳浅尝辄止。任何事只在表面看一看,就不能了解;只找简单的部分做一做,就谈不上精通。真正的尝试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不要抱着“玩玩看”的心理,遇到点挫折就扔下走人。应该认真对待遇到的困难,与困难较劲。克服浅尝辄止的办法是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不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撤退。如果达到了,再看自己对事情究竟有没有兴趣和热情,有,继续,没有,就当做一次好玩的经历。

明日复明日,警惕生命的惰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首诗劝世人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要在拖延中浪费时间。对那些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拖延”是个无形杀手,把可以努力的好时机,变成了无限制的推托,然后就是进取心的丧失,是脚步的迟疑,最后他们忘记了最初的理想,变得一无所成。有的人也会为此追悔,但为时已晚。患有拖延症的人有两个特点:

做事喜欢犹豫。拖延症患者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为自己找个理由,把事情放一放。乍看之下,他们的理由似乎很能成立,例如“事关重大,需要考虑”,“正在忙,这个先放放”,“想法不成熟,不敢乱来”。但当他们给每一件事都找到这样的理由,就不得不问问他们到底还能做什么。他们经常麻木地任由时机从身边溜过,毫无察觉。

习惯无所事事。拖延症患者最喜欢什么都不做,把悠闲度日当做享受人生,但是,他们总是事与愿违,当他们拖延的时候,并不是在享受,而是不停地担心该做的事,担心事情会不会被耽搁。他们只是担心,却不愿意马上站起来,不到最后一刻,他们就不会催促自己。他们始终处在一种怠惰状态,不愿改变,也害怕改变。

一位新员工正在参加公司的培训,讲师花了半天的时间对他们详细说明工作的工作宗旨。在这家公司,最讲究“今日事今日毕”,上级在下达任务的时候,就会嘱咐下属先做一个计划表,哪一天完成到什么程度,必须严格执行。一天的事不做完,就加班做完。所以下属们做计划时就会考虑目标和时间,包括休息时间。

新员工很喜欢这种风格,他在学校就是一个喜欢定计划的人,一本单词书有多少页,一天完成多少,他都心里有数。他相信在这样一个公司,自己一定会如鱼得水。

做计划是个好习惯,执行力更是成功的重点。人必须克服自己心理上的惰性,因为这种懒惰,我们才会失去今天。生命又能有几个“今天”?有了目标,就要督促自己马上执行。不要以计划为借口,说“还要再想想”,“还不成熟”。那么什么时候能成熟?等你把每一个细节都想明白,日历恐怕要翻过几个月了。何况,再完美的计划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改。既然如此,不如有了想法马上着手,一边做一边计划,虽然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实际上却节省了不少时间。

有些时候,等待明天的确是必要的,不能急于一时。例如有些困难的任务,的确需要周详的布置,等待他人援手,等待最恰当的时机。这种等待并不是拖延。但是,等待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还可以做些别的工作。那些做事效率高的人,即使在等待的时候也不会错过机遇,他们相信“心动不如行动”,永远不会以“做完这个再去试试下一个”来消耗灵感。

关于生命,应该铭记这样一种智慧:一个人只要不去浪费时间,那么他即使很年轻,也可以说是活了很久。倘若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挥霍生命,即使他活得很长,回过头想想也是索然无味,面对死亡更是忐忑,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浪费了宝贵的生命,他会希望时间倒转,重来一次,但是,时间永远不会倒转。

把握今天等于拥有数倍明天。在做事的时候要注意先后,那些困难的事,可以放在一日之内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完成,保证效率。让每一天都有充实的内容,都有完整的计划,都有一定的收获,这一天就比昨天做得更好。生命就在这个过程中,一天一天更扎实,更美满。

关于生命与活力,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是,它的核心不是哲理,而是行动。不论你想做的是什么,今天就是最恰当的时机。不要等待也不要依靠,你需要的只是日渐丰富的头脑,更加明确的目的,足够细腻长远的想象,以及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步伐。有这样的态度,每一天我们都能像崭新的太阳,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