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念一世界:为人生重拾悠然的心
2689400000025

第25章 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2)

因为角度不同,人也就分为两类:一种看事情看到的永远是满满的一桶水,是空山中的鸟鸣花香;另一种人看到的是桶中的空空如也,和山间的一无所有。前者觉得自己一直在拥有;后者觉得自己不断失去。前者的生命是个被填充的过程;后者却觉得自己不断被掏空,马上就要散架。前者是乐观者,后者是悲观者。

外国一个调查组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取得六百多位志愿者的同意,在这些志愿者去世后解剖他们的大脑,当做实验样本。这个实验经过很长的时间终于完成,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些年轻时心境开朗,总是抱有乐观情绪的人,很少患老年痴呆症,而且,因为他们乐观,对心脏压力较小,他们的平均寿命比那些悲观的人长十年左右。也就是说,乐观,意味着延长寿命;悲观,意味着提前死亡。

不同的人对待相同的境遇,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面对困境,有些人斗志高昂,有些人委靡不振。而且,悲观者的生活总是充满负面氛围,即使在最优越的环境中,他们也会觉得自己被束缚、被压抑。这都源自他们的负面心理。他们从来不去看好的一面,只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自然会越来越消沉,直至影响健康。

乐观者看到的总是阳光,悲观者的世界却总是阴雨绵绵。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情。每一种生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面二维的,当你拆开生活的表层,会发现里边的学问大着呢,可谓高深莫测。例如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如果肯静下心来钻研他的技术,力求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高效率,他也许会因此发明一种生产技术。蒸汽机是怎么发明的?黄色炸药是怎么发明的?不都是科学家看到枯燥甚至危险的工作,萌生出了创造的想法吗?于是这想法改变了现状。

人们很难保证绝对的悲观和绝对的乐观,多数人都在两者间摇摆,对待不同的事,倾向不同。悲观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站到更高的地方,那些困难和伤心就会变小。要相信自己的智慧,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扭转令人失望的局面。有些事当你认为不可能,你就永远失去了行动的机会;当你相信它可能,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现极大改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有利因素,你只要将它们一一收集利用,就能构筑你的成功。

不需要的东西,比需要的东西多

一个小和尚问师父:“师父,人与佛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师父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去集市上走一趟。”

第二天,师父和小和尚起了个大早,去了集市。在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货品,吃的、穿的、玩的,小和尚看得眼花缭乱,但想到在寺院里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他没有购买的念头。这时,他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手里拿着一堆麻糖,正缠着父亲给他买糖葫芦。小和尚又看到,一个妇人篮子里放满了布料,但看到精致的布匹,她仍然两眼放光,忍不住扯上几尺。还有牵了两匹马的年轻人,看到优良的马匹,忍不住多牵几匹……

“师父。”小和尚好奇地问:“为什么他们要买那么多东西?明明已经够用了,买到手也是浪费。”师父说:“这就是人与佛的区别。”

人与佛的区别是什么?人总觉得自己需要的太多,佛却发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太多。其实一个人的双手能有多大,能拿得起多少东西?就算用了手推车,大货车,只要想要的东西多,总是不够装载。得到什么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安置。好不容易弄来的,总不能随随便便丢掉,但一个人的房子太满,心灵太满,再好的东西也只能局促地塞在小角落里。

人若能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幸福。试想我们的生活中究竟需要些什么?不过衣食住行加上自己的情感与爱好,如果这些东西没有限定一个范围,那就成了一个人买电视,黑白换彩电,二十三寸换三十二寸,再换家庭影院,无限制升级下去,但其实他看得最舒服的那个,也许不是最贵的。他的房子里也放不下这么多彩电。最后他烦了,随便选了一个放在客厅,看上去也不比他人差。

仔细想想,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远比需要的东西要多。就拿爱情做个例子,你是需要很多优秀的异性对自己痴迷,为自己付出,还是希望自己的心上人能够喜欢自己,与自己一起生活?答案是明显的,很少有人愿意留恋不喜欢的东西,而喜欢的东西,都是弱水三千的某一瓢,只要这一瓢喝到口中,其他的不过是过眼云烟,有或没有都不重要。

人们都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衣服。

费小姐就是这样一个喜欢买衣服的女人,尽管她家的两个大衣橱都已经挂得满满的,她还是每天都烦恼同一个问题:今天又没衣服穿。其实她的很多衣服都只穿过一次,甚至没穿过。她每个月定期的活动就是为自己选购新衣服,每次都满载而归,又每次都不满意。

有一天,上司通知她去山区工作,爱美的费小姐原本准备拿几件衣服,没想到通知下得太快,机票就定在第二天凌晨,她根本没有机会选择,只从衣橱里随便抓了两件。

一个月后,她从山区回来,有人打趣她说:“这个月只穿那么两件衣服,是不是很憋屈?”费小姐说:“不会,我的红风衣已经成了我的标志,远远走过去,大家都知道是我。现在想想,以前在衣服上浪费的时间还真多,现在才知道衣服少一点,我也照样活得很好。”

很多人愿意承认自己需要的东西不多,例如女人总说自己想要的衣物不多,只是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件,就要买很多件来尝试。在生活中,这种说法无处不在,人们都说,只有经过对比,才能知道什么最合适,什么最好。但是,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是花花公子,谈很多次恋爱,更多的人都认定身边的那个就是最好的。

人们很难克制自己的贪念和占有欲,认为富有就是幸福,但他们也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被不需要的东西填满,真正想要做什么,生活却像一个眼花缭乱的大衣橱,让自己无从选择,只能胡乱搭配,这个时候,人们宁可自己的衣橱小一些,衣服少一些,至少能让自己快速选择,而不是面对上百个选项,光是看这些就要用去半天时间。

对有智慧的人来说,幸福不在于拥有一个仓库,而是能在仓库里拿到最贵重的宝物。只有这宝物才能给你最好的感受。人只有一双手,要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牢牢地捧住,才算没有辜负生命。否则丢了西瓜拣芝麻,丢了黄金拣铂金,到最后手中剩下的,也许是最没用的一个,你根本不想要。

贪婪带来生活的苦涩,因为贪婪让你对任何拥有的东西产生不满,认为它们不够好,总想要找一个更好的。它们的实际价值被你大大贬低,你占据它们,它们却让你更加不幸福,这个过程还会不断重复,你会一直寻找下去,直到找不动为止。难道非要在这个时候,你才肯看一眼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察觉它们的可贵吗?知足常乐,还是从现在开始接受现状,发现现实中的美,才能让你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努力

据说唐玄奘法师回到中土之后,带回了很多梵文经书,这些书的数量太大,他一个人根本无法翻译,于是唐玄宗命令全国各个寺院选拔聪明、有悟性的年轻僧侣,经过培养参与翻译工作。这是一个美差,不但可以去长安的大寺院居住,还能成为玄奘法师的徒弟,全国的和尚都希望得到这个机会,每个寺院也进行了精细的挑选。

江南有间大寺院,非常有名望,寺里的和尚学识悟性都很高,其中有个叫玄济的年轻和尚呼声最高,大家都认为以悟性而言,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是,方丈却选了另外两个悟性不错,更加谨慎的和尚。玄济不服,找到方丈理论,方丈说:“你这个人虽然聪明,但你眼高于顶,从来不重视小事,也从不屑那些小技能,一心想做出大业绩。但你知道译经僧的工作是什么吗?是每天逐字逐句地翻译佛经,这是最基础最琐碎的工作,也是你平日最不屑做的。所以我没有推荐你,即使推荐了,玄奘法师看到你心浮气躁,也会让你回来。”

眼高手低是年轻人的通病,这个不愿意干,那个也不愿意做,总想着自己能够惊天动的干一番事业,却不想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何道理。故事中的和尚天资聪颖,但若不能戒掉浮躁,踏踏实实做事,再多的聪明最后也落不出投机取巧,难成大业。

人生的意义常常蕴藏在一些小事中,就像灵魂虽大,心却只有小小的一颗。做好小事,就是对未来的一种迎接。例如每个人都期待美好的爱情,可是很少有人能抓住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份,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最理想的爱情往往是年少的时候,那时候感觉最纯最对味,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却不懂如何迁就,如何付出,以致白白放手。如果我们早就学会察觉并珍惜他人的奉献,懂得欣赏他人完整的个性,懂得在细节处表现自己的耐心——假如我们早就具备了爱人的能力,我们还会错过最美丽的那段爱情吗?

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做的很多小事,也许的确不能给我们带来实在的利益,但却使我们沉淀一种习惯,一种凡事都认真的习惯。习惯了打磨每一个细节,保证不出纰漏,才能在更高的台阶上保持谨慎,不被小事绊住脚。就像一个数学家,演算得越是精细,实验结果就越是接近设想,中间一个疏忽,就会导致全盘皆输。

智慧更是如此,最初,你看到的永远都是一小块知识,但这知识是片面的,管窥蠡测,就像小孩发现花落了会结果,在大人眼中不算什么。但你若连这一点小知识都搞不懂,走到哪里都会闹笑话。通过这个知识点,你能衍生出更多的疑问,例如花与果的关系,例如植物如何供给营养,例如果树的分类……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就能有更多的智慧。

一个女人在手机厂工作已经五年,她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件:坐在生产线旁边,从传输带上拿下机壳,装一个零件,然后放回传输带。她觉得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就在这传输带上白白耗费。她和爸爸商量,想要辞掉工作,但关于未来,她却毫无打算。

爸爸问:“你为什么觉得你的工作烦闷?”女儿说:“每天做的不过是一个零件,有什么意思呢?”父亲说:“但是没有你装的零件,手机根本不能使用。”见女儿不说话,父亲又说:“那些砌砖瓦的工人,工作比你更枯燥,但没有他们,任何一座高楼都建不起来,即使很小的事也不能小看,因为少了它,大事就不完整。”

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其实都由小事组成,主管也好,工人也好,都在做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小看细小部分,就看不到真正的完整。意义这种东西有时仅仅是个人看法,一件事你认为有意义,才会认真对待,它就真的变得有意义;你若觉得它可有可无,对它马马虎虎,它即使重要,也会被忘在脑后,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小事的意义就是如此。

在这里仍要说说禅宗的处世智慧,在禅者看来,没有什么事是小事,包括平日的洗衣烧饭,行走休息。只要一心一意去做,满脑子想着如何将这件事做得更好,这就是一种修为。何况有时候,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够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你没有全身心地集中注意,怎样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细节?做好小事,也是在培养扎实的能力,从经验中提炼出敏锐的判断力,这些都是你的跳板,在机遇到来的时候,它们会助你一飞冲天。

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努力,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也要从最小的一步走起。把你放在高台上,你能成为跳水冠军吗?也许你连游泳都还不会。所以,静下心来,去学习如何摆动手臂双腿,如何旋转身体,还要克服心中的自负与恐惧。试着回想一下吧,小时候第一次走路,那种心惊胆战却期待的心情,能够走上几步的幸福感。如今,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没有轻视最初小小的一步?想到这里,你还能轻视小事吗?人如果学会在小事上惜福,必然会对事物有更清醒的感受,也必然会有更大的成就。

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苦

村里有个富人很吝啬,他每天都在赚钱,却每天都不知足,想赚更多的钱。他有个从小一起玩的朋友,年幼便出家,现在是一位得道禅师。禅师经常来找富人叙旧,给他讲一些佛家道理,也常常劝富人不要太贪婪。每当禅师说起“知足常乐”,富人便面露不解,对禅师说:“人活着就是要有所追求,如何知足?我不信你的话。”

有一天,富人得了重病,一病就是大半年,好不容易才有了起色。禅师常常来探望,看到富人好了起来,也放宽心。富人突然对他说:“以前你总对我说‘知足’,我这个没心性的根本不懂。不过,在我病重的时候,我想要好好喘一口气、想要头脑清明一个时辰、想要说话时口里不含着半口痰都做不到,这才知道健康的好处。现在我明白,只要活得健康自在就足够人知足,又何必醉心于那些身外之物!”

禅师说了很多遍却说不通的道理,通过一场大病,富翁竟然全懂了。在病中,他明白了健康有多重要,也明白了再多的追求,抵不过幸福健康的此刻。佛家戒贪婪,皆因世人总在汲汲营营,满足自己的贪欲,进而困住自己。当然,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这份慧心,即使生了在多场病,他们还是会为了一时的满足,继续糟蹋自己的身体。

人为什么会变得贪婪,因为有所求,也是因为求之不得。羡慕别人有的自己没有,到了手又觉得不够,所以才会一直追,不管身后的东西已经够自己用上几辈子。而且,贪婪几乎都会伴随吝啬,越是贪婪的人,越要把所有东西握在自己手里,不与任何人分享。于是,他们对他人的困难表现出极端的冷漠,甚至会剥夺别人的生存机会。

欲望的沟壑是无穷的,永远也填不满。所以应该在源头堵塞。不要总是想着要过多的东西,满足需求就是刚刚好,所有过量的东西都会变成肩膀上的负担,最后想扔也扔不了,耽误你的行程。拥有与幸福并不成正比,并不是拿到的越多,心理就越满足。有时候心被占得满满的,反倒失去了一开始的轻松,觉得处处有负担,一刻不能解脱。满足欲望很重要,控制欲望更重要,不然,生活就像洪水,使你无处安身。

一个小孩在院子里玩,手里拿着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在妈妈买来的一篮苹果中,这个看上去最漂亮,小孩子舍不得马上吃掉,一刻不离地拿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