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101

第101章 素质教育的新潮流

1996年春天,东南大学党委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一个学习“两老”的活动,这“两老”是指已故的建筑学家杨廷宝教授和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钱钟韩教授。各院、系、所都组织了相关的学习活动。在深人开展这场活动的基础上,东大党委书记朱万福教授提出了“两个协调发展”的思想,即“做学间、做事和做人协调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学生方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是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大学语文”已列为全校必修课。另外,还开设了多门提高人文素质的选修课。近几年来,学校教务处、文学院、统战部、浦口校区等陆续组织了几百次学术讲座和文化素质系列讲座,受到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普遍欢迎。

在我校进行教师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潮流中,1996年底顺利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价”,成为全国首批三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之一。

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通过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抓好教学模式改革、坚持全面发展等四大环节,建构了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建设方面,我校自1992年将全校22个系的44个专业合并为24个专业类,大大拓宽了专业面,此外还采用了3十2,3十1模式,即部分工科学生学完本专业3年课程后,可以进行预分配,根据用人单位要求,花2年或1年时间强化外语和经贸课程,为企业培养工贸结合、学科交叉的急需人才。从1995年起,我校打破系的界限组建了工科类专业九大学科群,为进一步拓宽专业,推行了引导性专业目录,为面向一级学科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创造了条件,基本形成了跨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科专业格局。

在课程建设上,除了创建一批名牌课程外,还充分贯彻文理工互相渗透的素质教育思想,学校规定所有文科学生都必须学习“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所有理工科学生都必须学习人文、艺术、社会、经济学科课程,注重了知识整体性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学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三年级的本科生都要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才能拿满学分。

同时,制定各种制度、章程,实行任课教师对班级的责任制,保障了体育课、德育课的实效。在各种课程之余,学校提供的各种讲座活动成了学生们最轻松、愉快的去处之一。在这里,理工科大学生们可以与文艺界、哲学界、经济界各位大师、名人进行精神交流,文科大学生同样可以与前沿科技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攀谈和交往,学习治学之道和为人之道。这样,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在素质上不断受益。

1998年,我校成为全国高校30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