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的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是汪海粟同志,他已离任多年,也辞世数年,但老南工人提起他,至今仍充满着敬仰。
1952年秋,40岁的汪海粟上任到校,只见他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到教师宿舍、课堂,咨求办学之道。
1953年初,南工院机关大楼的灯火夜夜通明,汪院长在这里连续召开党委及各系总支书记会,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讨论如何实现学校重点的转移。他在这里明确提出:“办学要依靠教师”。“教师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同样是夜晚,汪院长在辛勤工作一天之后,来到教授家中,与他们逐一地促膝谈心,直到深夜,面前是清茶一杯..。
他高瞻远瞩,对南工的发展作了长远规划。到1959年他离任时,南工在校学生己达6018人。规划在50年代末建成万人大学,要把南工办成著名高等工科院校,奋赶清华、交大。他任职5年,校舍增加了8万平方米,教师增加了两倍以上。同时不断调整和充实专业设置,1956年全院已有7个系22个本科专业。师生员工回顾办学历程,公认汪海粟为南工开创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汪海粟(1912-1993),江苏靖江县人,中学参加少共(社会主义青年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大学时代任同济大学学生救国会会长,上海学生救国会领导成员并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先后任中共浙南特委书记、浙江文化界党团书记、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敌囚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因组织暴动失败而遭到严刑拷打,后机智越狱,历尽艰辛,辗转到达苏北革命根据地,历任县长、县委书记、专员、专署党团书记,华中行署秘书长、华中支前司令部秘书长、华中工委宣传部负责人等职。建国后任中共苏南区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兼秘书长。1952年,当党的战略重点转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之际,汪海粟怀着新的历史使命感,志愿投身高教战线而赴南京工学院任职。
50年代初,政治运动频繁,随时可以要求学校停课,让学生去参加社会活动,无人敢于制止。对此,汪海粟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如果离开了教学,学校就不成其为学校;而办好学校,首先必须有稳定的教学秩序。他规定教学进程和课程表是学校的法规,一经制定,不得任意改变。一次,某领导机关要南工停课一天,派学生去列队欢迎某国元首。汪海粟知道后,严肃地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停课,事关重大,必须经高教部批准!”没有同意。他规定教师要立足本职,专心搞好教学,校外要调用教师,必须经学校同意,要保证教师每周有六分之五的时间从事业务活动。学校的行政部门,经他反复强调和教育,广大职工为教学服务的自觉性大大增强。
同时,汪院长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当时是以苏联教材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编写新的教材。至1956年,全院先后开出了256门新课。由于狠抓教学法,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批成果。
1955年,高教部突然决定将南工无线电系并入新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汪海粟院长认为:作为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不能缺少无线电系科,机械、动力的自动化,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何况世界上正迅速发展无线电技术,紧缩政策不符合时代要求;加之南京附近有较大的无线电、电子管工厂,可供学生生产实习。于是他和无线电系主任陈章,联合几名教授,向江苏省委反映,要求停迁。省委十分重视,立即派了一名副书记,向正在上海视察的周总理陈述南工的要求。周总理回到北京和高教部研究后,决定南工无线电系停迁成都。现在,经过几十年发展,我校无线电系除分出一部分专业在校内成立了电子工程系以外,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无线电系设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已成为我国在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中的重要科研基地之一。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几十年前的汪院长的正确决策和努力分不开的。
汪海粟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教工的积极性。他初到南工,就向人事科索要正副教授简历,然后礼贤下士,一一登门拜访。他到时钧教授(化工系主任、院工会主席、院九三学社宣传委员)家,促膝谈心至深夜。时钧开始把他尊为领导,有点拘束,慢慢感到遇到了知音,无话不谈,提出了不少建议。他还亲自主持召开教师座谈会,倾听意见。一次,秉性耿直的知名教授吴大榕在会上严厉批评了某党员的工作作风间题,与会同志感到昊闯了大祸,恐要挨整。谁知第二天复会,汪海粟不仪没有批评吴大榕,反而表扬他,说他与党肝胆相照,敢于批评不良倾向,是真正关心和爱护学校。事后院系党组织均对该党员进行了批评和教育。一年后,昊大榕感慨地写道:“我原以为当系主任无非挂个空名,对学生作作报告而已。可是,事实纠正了我的不正确看法,现在系的重大事情,如系的人事安排、进修教师的选派、实验室的建设等,院领导都支持我的意见和做法,我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确实大公无私,实事求是,我心悦诚服。”南工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党内先行,领导先行,思想先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和党员自身的思想作风。
建院初期,院拟聘外校数学教授孙增光,其家住浙江农村,由于妻子受农会干部诬陷,被关押在狱,因而思想苦闷,不能应聘。汪海粟了解内情后,亲自给浙江省省长谭震林写信,请求调查。不久问题弄清,孙的妻子获释,错案得到纠正。孙教授后虽仍未能到我院聘任,但他一直感激在心。30年后,在他80岁时,特专程赴宁拜访老院长,表达敬意。
有几位中年副教授,教学成果突出,因未出洋留学,工作二三十年还未晋升教授。汪海粟派人事科长去北京教育部面陈情况,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他用人不拘一格,不分亲疏,惟贤是举,把许多具有真才实学而又工作积极的教师提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有的还被推荐担任全国人大、省人大、市人大代表。部分教授经考察后人了党。有位党委副书记拟订政治工作纲要,有“改造旧知识分子”的用语,他在审稿时圈去了“改造”和“旧”三个字,改为“团结教育知识分子”,正确体现了党的政策。汪海粟时时教育青年党团员教师,要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鼓励结成“一对一”学帮小组。他还经常训导学生尊敬教师,不许指名批评教师和干预教师工作。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工作,广大教职员工心情舒畅,热情高涨,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出现了团结奋进的局面。
作为南工的院长,汪海粟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每个学期他总要给学生作几次报告,勉励学生把自己培养成适应于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人才,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格,具有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院部颁布了各年级学生能力培养方案,列出了各阶段的培养要求。他每周抽出一个下午,专门接见学生,了解情况。当他发现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后,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团委和班主任,也根据院领导的要求,对学生作了大量的教育工作。
这一时期,南工政治空气浓厚,勤奋上进,刻苦锻炼成风。1952年至1957年间,有3673名学生毕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工业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