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61

第61章 南工科学研究的起步

1952年建院初期,由于学生和新教师迅增,新专业、新课程大量开设,教师学习苏联、教学及进修等任务均甚繁重,尚难以顾及科学研究。开始,只要求各教研组,实事求是地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来考虑,不宜过急地要求所有教师都参加研究工作,但亦不应把科学研究看成高不可攀而裹足不前;研究题目,要结合生产实际和教学实际。当时把学习苏联的体会、编写教材、教学经验报告及安装实验设备等一类工作,均当作科学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1954年10月,院务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决议》,决议指出:“进行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都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开展科学研究,不仅对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鼓励教师钻研科学、联系实际,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结合当时的实际,钱钟韩副院长要求教师注意:“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循序前进”,并对基础课教研组、专业教研组以及不同水平的教师,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各系和教研组都制订了科研工作的计划,科学研究开始启动。1955年,总计提出科研题目的教研组共35个,题目113项。参加科学研究的教师147人,其中正、副教授42人,占同级教师的53.8纬;讲师52人,占同级教师的32.300;助教53人,占同级教师的23.800。与此同时,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会也初步开展起来,建筑系举办了多次建筑思想的报告会和研讨会。与工厂企业合作进行研究工作也在开始,共与12个单位签订了联系、合作合同。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由于有些题目并非教学或生产上L}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有些题目因工厂生产任务变动而中止,有些题目缺少必要的实验手段和物质条件,故约有三分之一题目没有完成任务。

1955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科研工作加快了前进的步伐,院系作出具体部署,教师从不同的起点上参加了各层次的研究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准备,1956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工学院召开了第一次科学讨论会。讨论会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按学科、专业性质,分别在20个场所同时进行,来宾140。余人,在宁的科研机构、厂矿院校来人踊跃,来自西北、西南、华东、华南的也有500余人。

大会共收到论文201篇,其中20篇为工厂企业、科研部门及兄弟院校所提供,181篇系本校教师提供,内中叉有3000为青年教师撰写,显示了新一代教师在迅速成长。论文内容丰富,不少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和重视。例如,建筑系刘敦祯教授所作《苏州园林》的学术报告,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成果。舒光冀教授所作《钢铸件冒口尺寸的计算》报告,获铸造工程界的好评,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的工程师认为对他们启发帮助很大,当场表示愿意协助学校进行该项试验。阂华教授所作《电力系统不对称运动》的专题报告,电厂同志听后满意地认为解决了他们多年未解决的问题。食品工业系的论文报告,大部分结合解决工厂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王赦教授的《豆油高温水化》,沈学源教授的《目前碾米工业存在的几个问题》,黄本立教授的《从碾米厂的废物(下脚)中用物理方法分开杂质的初步试验》等,对工厂改进生产都有直接的作用与贡献。此外,如刘光华、苏华钦、戴居正、成竟志等的研究报告,也受到了与会者的较高评价。化工系水泥工学教研组在苏联专家库兹涅佐夫指导下共提出8篇论文,受到了同行的赞许。

这次科学讨论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此期间,也曾筹划过科研据点的建设。“科研据点”也即今天的学校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后来因种种原因而中断。

1957年,全院预计进行科学研究的选题有213项,参加研究工作的教师共291人,占全院教师的58.10o,其中正副教授61人,讲师93人,助教118人。在全部选题中,属于国家研究项目的有18个,属于工厂企业部门提出的共97个,编写教材方面的24个,其他项目74个,并准备于1958年4月前后,分系举行南工第二次科学讨论会,后因整风运动、“反右”斗争等原因而未能举行。

反思历史,人们痛切地感到:科学研究最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做学问的环境,科研人员必须结合实际做扎扎实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