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史上,对我们东南大学1996年创造的“金坛模式”,也应该记上一笔。
这个“金坛模式”的主要设计者和创造者是东南大学更名后的第二任校长陈笃信教授。在他主持下,1996年初开始,我校与金坛、启东、漂水等县市签订了共建协定,组成了董事会制的“金坛学院”、“启东学院”、“漂水学院”,又与扬州、扬中等市联合办学。此举被称为我国高教办学体制的一个新尝试。
“金坛学院”等地方学院,并不是单独建制的实体,而是设在我校内的虚体单位。具体办法是:学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地方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地方政府为我校承建教学楼、实验室和学生公寓,或给予我校经费上的支持。
据了解,金坛等县市为我校投人的基建费用已达3000多万元。这笔经费全部都用于浦口校区二期工程。至1997年上半年,我校基本完成浦口校区二期工程34900mz,其中包括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教学楼、三幢学生宿舍及实验楼。这座教学楼命名“金坛院”,由金坛市出资780万元,我校投资820万元共同兴建的。从1997年暑假起,二年级本科生留驻浦口校区,这样,校本部的学生宿舍可用于解决更多的博士研究生的住宿。
江苏是经济发达地区,“金坛模式”已首先使若干个县市在人才培养上受益。通过定向培养,县(市)可根据自身需要,确定所需人才的数量及专业。同时,也避免了县办大学那种投人不足,见效慢,难上层次,浪费资源的缺陷。定向招生可使该地区学生优先进人我校接受高等教育。
对于这个“金坛模式”的改革方向,李岚清副总理是肯定的。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还作了批示:“现在东大校区内办学,质量会有保证”。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同志也作了批示:“这是我国县市在原有大学内共同办学院的第一个试点,是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要使试点搞好,学校要更明确加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思想,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
作为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陈笃信校长,在任4年间,以有条不紊的工作特点,使学校每年迈出一大步,如1994年通过国家教委的校园文明建设检查;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的部门预审;1996年实施“金坛模式”,并在年底通过国家教委对于本科教学的检查,获“优秀”的金牌;1997年完成浦口校区二期工程,使该区建成4000学生规模的大学分部。同年积极申报院士,到他离任之际,我校有三名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笃信教授是福建泉州人,1937年4月出生,1954年考人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有40个春秋。
他任职期间,我校仍是校长负责制。作为一名校长,他能集思广益,宽厚从容,与党政领导一班人团结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