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纪业务方面,凭借集中交易系统,实行对各分支机构交易、清算、数据库、风险监控和财务的集中管理,成功创造了以集中清算和风险管理为后盾,以总部平台统一提供研发咨询产品和服务为后台支持,以营业部、营销人员为执行前端,标准化服务流程和个性化服务内容相结合的营销和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但风险可控、成本节约,运行效率较高,而且扩展性强,在实施规模扩张或兼并收购时具有领先同行的整合能力。
截至2010年年底,招商证券的证券营业网点达到81家,经纪业务市场份额达到4%,公司非现场交易占比到90%以上。
除经纪业务外,招商证券追求各项业务的均衡发展,并在各业务线内实施多元化赢利模式的培育,逐渐形成了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等服务性收入和证券自营业务等投资性收入并重的均衡结构。
2006年之后,招商证券的投行业务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当年,监管部门取消通道制,实行保荐制,为投行发展带来契机。随后,投行部建立了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等覆盖客户全方位需求的服务平台,并在港口、交通运输、生物医药、房地产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中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2010年,招商证券实现约11亿元的投行业务收入。
资产管理业务重视产品储备,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理财业务模式,集合理财业务先后推出的三支不同类型产品:基金宝、现金牛、澜电收益,均成为市场热销产品。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初步形成了品种齐全的产品线,以适应不同风险度的中高端客户的需要。资产管理业务强调积极创新,在提取资产管理费之外寻求新的赢利模式并获得了成功,如基金宝设计了具有参与投资、收益分成特征的条款,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收益水平。
2007年12月26日,招商证券通过整体竞拍获得金信信托原持有的博时基金48%的股权,增持博时基金股权至73%。
这些措施为招商证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6至2007年大牛市中,招商证券抓住机遇,当年利润爆炸性增长,实现50亿元利润,创造了一年再造一个招商证券的奇迹。
挺进资本市场
一波三折
2009年11月17日,上午9点。
上海,浦东新区浦东南路528号上海证券大厦五楼,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开市大锣金光闪烁,招商证券董事长宫少林、总裁杨鶤与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招商局集团副总裁李引泉手握红头木槌,分列两边。
“五、四、三、二、一!”
随着全场嘉宾倒计时,四人共同挥起木槌,向开市大锣奋力一击。对面电子屏一串数字跃出——N招证,600999,成交价35.01元,成交量75249手,成交额263446749元,换手率2.62%。
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招商证券终于完美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总额达111亿元,市值一度破千亿。
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南海之滨的招商证券,历经18年的艰苦创业,风雨兼程,通过A股上市的一跃,跻身中国优质券商的第一阵营,招商证券月刊将此情景记录为“力拔千钧的一跃”。
总裁杨鶤的心情是百感交集,上市当天,杨鶤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本人有幸亲历了十多年前激情的创业初期,也亲历了2004年至2005年最艰难的行业低迷,更亲历了2009年公司辉煌的跨越。感恩大时代赋予的大机遇,感恩股东单位不遗余力的支持,感恩一路走过来全体同事员工的共同奋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招商证券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招商证券早在世纪之初就萌动上市想法。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政府对金融企业的上市始终保持谨慎态度。直到2000年,监管层逐渐透露出重新开放金融企业上市的消息,5月11日,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在“金融企业与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改革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欢迎金融企业发行上市——这意味着证监会对金融企业上市的限制政策即将松动。
招商证券(当时名为“国通证券”)敏锐地嗅到这个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开始上市的内部研究。
当时招商证券已经具备了上市的基本条件,招商证券1997年至1999年连续3年实现赢利,2000年净利润甚至超过6个亿;在外部环境方面,深圳市政府和证管办大力支持,积极推荐招商证券为上市候选券商。
招商证券完成可行性研究后,立即向大股东招商局集团进行了汇报,并聘请中金公司为辅导机构。2001年,招商证券完成股份制改制,为上市做好准备。
然而,在与股东单位沟通的过程中,股东们表达了他们的疑虑:一则上市后面临股权稀释和信息披露等压力;再则,从当时已上市的6家金融企业看,上市并未给它们带来跨越式提升。因此,股东们表示上市之事需要再作研究。而当时作为大股东的招商银行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2001年8月,招商银行因上市的需要,将其所持招商证券股权转让给其106家股东中的36家合资格股东,招商证券股东单位由12家增至40家。
随后,中国资本市场风云突变。2001年,科技股泡沫吹破,股市由牛转熊,整个券商行业陷入萎靡不振的境地。2002年,招商证券出现了经营困境,招商证券上下极力保盈,加上此时市场低迷,发行价格不利,上市工作被迫放缓。
重启上市计划
招商证券重启上市计划,已经是2006年9月。
此时,已上市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企业的示范效应得以显现,监管层逐步意识到上市对于整个证券行业发展壮大的意义,于是,券商上市的曙光再次出现。而通过此前的创新试点、增资扩股、收购兼并,招商证券版图迅速扩大,2006年年底,招商证券成为前二十大券商中仅有的连续三年赢利的三家券商之一。
2007年1月,招商证券向招商局集团汇报了招商证券上市及发展战略的方案。
在这次汇报中,招商证券以2007年实现上市为基础,提出“规划期内进入第一梯队、综合竞争力进入前五名”的三年战略规划,并着重强调了上市对于实现这一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及对现有股东的影响:2007年是证券行业格局变化最为关键的一年,购并和重组加快,而依托上市获取充足的资本金是帮助券商完成综合治理、实现收购的前提。处于行业第二梯队的招商证券的竞争地位已经面临不进则退的严重威胁,尽快实现上市尤为关键。
从时机来看,2007年也无疑是上市的绝佳时机。2006年招商证券净利润创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超过10亿元,加上当时的股市持续走强,发行可以获得很好的定价。
根据初步计划,本次拟发行约5.6亿股,发行后占总股本的15%,募集资金约30多亿元。
经过与招商局集团的沟通,招商局集团于2007年一季度明确表态——支持招商证券上市。
2007年,招商证券把上市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年初,杨鶤在招商证券年度会议上强调:推动上市是招商证券2007年的核心工作之一,各单位都要全力支持配合,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2007年5月31日,招商证券上市工作正式启动。成立了以招商局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李引泉为组长、以招商局金融集团董事总经理洪小源、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彭磊和公司董事长宫少林、总裁杨鶤、副总裁邓晓力、董事会秘书郭健为成员的上市领导小组,以及以郭健为组长、以李丽芳、何敏、罗莉、孙卫金等为成员的上市工作小组,聘请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为联席保荐机构;北京天职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机构、国浩律师集团(深圳)事务所为发行人律师。
身为投资银行,招商证券十分熟悉上市的各项流程,并且拥有高效的内部团队。从2007年5月至7月,各方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完成尽职调查和三年又一期财务报表的审计。期间,董事会召集召开了四次董事会议和两次股东大会,商议上市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上市不仅是融资行为,更是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契机。
在招商证券内部,董事会层面根据上市公司要求,改组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机制,调整新设各专业委员会,修订了公司章程,建立了关于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个重要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同时,进一步厘清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对公司的资产和产权状况进行了彻底整理确权,全面摸清公司家底。
在材料的审核过程中,招商证券经历了百科全书式的考验,特别是在博时基金的股权问题上。
2008年5月份,监管部门发现:如果招商证券竞购的博时基金股权完成过户,将合计持有博时基金73%的股份,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关于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的规定不符,要求招商证券提供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招商证券出具了在正式获得博时基金股权后6个月内完成转让的承诺。2008年6月12日,中国证监会作出批复,同意招商证券受让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时基金48%股权。
此后,证监会仍要求招商证券在上发审会前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完成超限股权的转让。招商证券启动了转让博时基金股权的相关工作,多方联系买家。然而,由于涉及金额较大,同时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使得买家十分谨慎,短期内转让存在很大困难。
在此紧要关头,招商局集团秦晓董事长、傅育宁总裁、李引泉副总裁三位领导于2008年8月亲自带队与证监会沟通,最终使证监会认可了6个月内转让这一承诺,为上发审会扫清了障碍。
2008年,因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出现调整预期,股市也深幅调整。年初,中国证监会公布新的净资本监管办法,并提前按此办法审批券商新业务,招商证券面临严峻的净资本压力。为突破净资本的约束,招商证券多方寻求融资途径,并发行40亿元次级债,使招商证券净资本在规定期限内达到了监管要求。
由于股市的调整,证监会随时可能改变IPO的审核节奏,时间十分紧迫,上市小组当时是争分夺秒,力争在IPO关闸前搭上末班车。
IPO梦圆
那些日子,集团领导和招商证券的领导多次进京沟通上市事宜。上市小组“天天去证监会蹲点”,随时寻找沟通的机会,随时做好补充材料的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
就在中国证监会2008年暂停IPO审批一周前的9月8日,招商证券经过多轮群雄逐鹿,终于正式“过会”。
作为券商重开IPO之后首批首发上市的证券公司,招商证券被寄予众望——不但要为券商IPO上市这种融资方式开个好头,也可能要为黑幕重重、事故频频的券商借壳上市方式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招商证券过会不久,考虑到证券市场当时面临的压力,证监会停止了IPO审核和上市申请。
2009年上半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征兆,资本市场呈现出人意料的好转,IPO重新开闸和新股上市随时可能启动。
6月19日,就在IPO再次重启的前10天,境内证券市场转持10%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政策出台了。
招商证券股东分散,共有国有股东26家需要进行沟通。因此,招商证券次日便紧急召开会议商讨此事。随后,招商证券在第一时间拟文向各国有股东发转持承诺函,并通过大股东向国资委提出申请。
紧接着,招商证券领导便带人下武汉、上北京,开始了高效的沟通。
19天后的7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转持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招商证券国有股转持方案。
2009年6月,暂停了9个月的IPO重新启动。
由于博时基金24%股权超限,招商证券没能拔得券商IPO的头筹。2009年8月中旬,招商证券将其所持有的24%博时基金股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9月11日,拟转让的博时基金24%股权被等比分为四份。最终由四家公司接手——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璟安实业有限公司、丰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以6.57亿元各获得6%的博时基金股权。
2009年11月10日,招商证券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路演。
由此,招商证券IPO之路完成清障。
2009年11月2日晚,招商证券拿到IPO发行批文,11月17日,招商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999。成为继光大证券后,六年来第二只IPO的券商股。
自此一改公司受制于资本规模的困境,为实现“未来五年,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全能型券商,未来十年,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券商”这一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宫少林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加大投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自营投资业务和国际业务等。“不负使命,再接再厉”,宫少林感言。
2009年之后,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开拓创新”阶段。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式上市交易,至此中国证券市场已形成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0年3月31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正式推出。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金融创新带来的造富活力,吸引着更多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
手握重金的招商证券如虎添翼,在资本市场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