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节语素】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都是外来的语词,有古代的,但多半是近代和现代的。多音节语素有几个音节就写几个字,每个字只表示音节,不表示意义。例如“白兰地、巧克力、托拉斯、苏维埃、乌鲁木齐、列宁格勒、释迦牟尼、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
【语序】词在短语和句子中排列的先后位置。汉语是利用词的不同排列次序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言之一。一般地说,现代汉语中名词在前、动词在后产生主谓关系,如“尚二叔打猎”、“空气干燥”;动词在前、名词在后产生动宾关系,如“保卫和平”、“学习语法”;几个词语并列在一起,地位平等或相当产生联合关系,如“继续和发展”,“揭露和批判”;由两部分组成,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前一部分是动词或形容词,产生后补关系,如“收拾干净”、“排演一遍”。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构词法】由语素构成词的方式,即语言中创造新词的方法。各种语言的构词法不完全相同。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有两种:1.实语素与实语素的结合,如“主”、“语”结合成“主语”,“修”、“辞”结合成“修辞”等;2.实语素加虚语素,如实语素“学”加虚语素“者”构成“学者”,两个实语素“理发”加虚语素“员”构成“理发员”等。
【词类】词的语法分类。词的语法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形态变化、词和词的组合能力、词的意义等方面。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现代汉语的词类一般分为十二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不同的语言拥有的词类体系不尽相同。如汉语量词、助词,英语没有;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划分词类的目的一是为了认识语言,二是为了说明语句的结构。
【实词】虚词的对称。实词的语法功能是:可以以语序为手段直接组成短语,一般能够充任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回答问题;语汇意义是表示事物的实在的意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六类,一般可以以语序为手段直接结合,如“水”和“开”,可以组合成“开水”或“水开(了)”。在“水开(了)”中,“水”作主语;在“喝水”中,“水”作宾语。单个儿“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上语调,构成句子“水!”“水”表示客观事物的实在意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氢氧化合物,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虚词】实词的对称。虚词的语法功能是:除少数例外,一般不能以语序为手段直接结合,大都不作句子成分,主要起关联作用,作为组合实词的一种语法手段;有的表示语气,成为某类短语和句子的标志。除少数外,虚词不能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虚词中,副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很、极等);叹词可以作定语、状语等。有些虚词,如副词,在句子中有时近于实词(“不去。”“不”的意义比较实),而且少数虚词还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如介词“在”、“比”等)。虚词的数目虽不多,但出现频率很高。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如“山、牛、文化、友谊、卫星、孩子。工程师、卫生员”等。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五点:1.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不同的名词要用不同的量词,例如“一辆车”、“一批货”、“一本书”。2.不能受副词修饰。能说“一桶水”,不能说“不水”,能说“三个同志”,不能说“最同志”。3.加“们”表示多数。如“同学们”、“朋友们”、“老师们”。但是在已经加了“们”的名词前后就不能再用数量词或者别的表示多数的词;如果用了那些词,名词后边就不能加“们”。如“学生”加“们”变成“学生们”表示多数,或者说“六个学生”,但不能说成“六个学生们”,但是可以说“诸位先生们”,因为“们”是表示复概数的。可以说“游人们”,“游人很多”,不能说“游人们很多”。4.名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如“农民们组织起来了”(名词作主语),“我们要努力研究科学”(名词作宾语)。5.少数名词可以作谓语,如“今天国庆节”,“国庆节”就是谓语。
【方位词】表示方向和关系位置的名称的词,是名词的一个小类。单纯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东、西、南、北、外、中、内、旁”。方位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有六点。1.单纯的方位词可以构成合成的方位词。如“以上、南边、东头、中间、后边、旁边”。单纯的方位词主要是充当构词成分。2.合成的方位词大多能单独使用。3.方位词可以跟别的词或者构词成分合成表示处所的名词或时间词,如“晚上、城东、河南、地下”。4.单纯的方位词多数用在“从(由)、往、向(朝)”的后边,如“从东来、往左看,向后转、由外来、朝前走”。5.对举的方位词可以表示“不定”的意思,如“三十上下”、“国庆前后”。6.“上下”、“里外”、“前后”可以重叠,表示到处的意思,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前前后后”。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如“听、写、阅读、怀念、发展”等。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六点:1.能受否定副词修饰。表示行动的动词常常不受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如能说“不去”,不能说“很去”。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怀念”。2.能够用肯定否定相迭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写不写”、“考虑不考虑”。3.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尝试的意味,如“问问”、“安排安排”。4.动词后带上“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发展、变化情况,即表示动态。如“吃着饭”(表示正在进行),“吃了饭”、“吃过饭”(表示已经完成)。5.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如“你相信了?”“红旗飘扬。”6.有时候,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例如“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动词作主语),“我喜欢游泳”(动词作宾语),“这是读的书”(动词作定语),“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动词作补语)。7.“是”用在名词前边表示判断,作谓语,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他是高级知识分子”。“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则表示肯定的语气,作状语,如“他是聪明”、“我是懂了”。
【及物动词】也称“他动词”、“外动词”,动词的一种。必须带宾语的动词和能够带受事宾语和关系宾语的动词。如“变成”、“遵守”、“看见”、“有”、“给予”等。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具有前置性。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愿性等。表示可能性的,如“能、能够、会、可以”等;表示必要性的,如“该、应该、应当、要、得(děi)”等;表示意愿性的,如“敢、肯、愿、愿意”等。能愿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三点:1.能用“不”否定。2.有的能在“不……不”格式里,表示强调或委婉的口气。3.其他动词组成能愿短语,如“城市应当绿化”、“城市完全可以绿化”、“城市要绿化”。动词“绿化”同能愿动词“应当、可以、要”分别构成能愿短语在句中作谓语。
【趋向动词】动词中表示趋向的词,可以分成三类:1.表示向背的,如“来、去”;2.不表示向背的,如“出、进、上、下、起、回、过、开”;3.表示复合趋向的,如: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来。趋向动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有三点:1.能单独作谓语,跟一般动词相同。2.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读轻声,如“你拿来”、“生活好起来”。析句时整个趋向短语可以看作一个成分。如“我们跑出去吧!”“我们”是主语,“跑出去”是谓语。3.趋向动词后边,有时带宾语,宾语后边再出现表示抽象趋势的“来”或“去”。析句时,宾语后边的“来”或“去”可算作辅助性的语法成分。如“他写出词典来了!”“他”是主语,“写出”是谓语,“词典”是宾语,“来、了”都是辅助性的语法成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认为趋向动词是动词的一个附类,同前边的动词、形容词一起组成合成谓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已经取消了“合成谓语”和附类的提法。
【判断词】指“是”这个特殊性质的词。它在句子里充当谓语,带判断宾语。如“他是博士”。“他”是主语,“是”是动词,“博士”是判断宾语。“是”有时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常常说成“是不是”,如“你是不是不会?”判断词有时也加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表示强调的意味。有的语法书把“是”叫作系词,认为它后边的成分是表语。有的语法书把“是”当作一般动词看待,认为“是”和它后面的名词或名词词组是动宾关系。
【系词】1.指“是”这个特殊性质的动词。参见“判断词”条。2.逻辑术语,即“联项”。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例如表示形状,“长、圆、粗、美丽、碧绿”;表示性质,“冷、暖、好、朴素、坚强、刚毅”;表示状态,“快、慢、急、熟练、矫健”等。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五点:1.一般能受副词修饰,而且能够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很愉快”、“最干净”。2.许多形容词能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重叠后表明度量,有“很”或“相当”的意思。单音形容词按AA式重叠,如“红-→红红(的)”“高-→高高(的)”;双音形容词按AABB式重叠,如“老实-→老老实实”、“清楚-→清清楚楚”;3.形容词在句子里,经常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以“清楚”一词为例:“情况很清楚”(作谓语);“雪地上留下清楚的脚印”(作定语);“他清楚地回答了提问”(作状语);“情况一定要调查得清楚”(作补语)。4.形容词有时也充当主语和宾语。如“骄傲不好”(作主语);“她喜欢漂亮”(作宾语)。充当主语、宾语的形容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事物性。5.能用肯定否定形式提问。如“小高干净不干净?”“他老实不老实?”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表示事物数目多少的词叫基数词,如“一、五、八、百、万、亿、一百五十二”等;表示次序先后叫序数,如“第一、第三,第五十”等。此外还有分数、倍数、概数等。分数,用数学用语“几分之几”表示,如“千分之一、万分之九”等。倍数,在整数后加“倍”字构成,如“三倍、五倍、一千倍”等。概数,表示约莫的数目。有五种方式:1.用“几”,如“几次”、“几天”;2.用“两”,如“这两天”、“前两趟”;3.基数前加“上”或“成”,如“上万人”、“成千上万”、“成万的游行群众”;4.基数后边加“来”、“把”、“多”、“左右”、“上下”,如“二十来个”、“百把元”、“十多天”、“二十上下”、“五十左右”;5.邻近的数词连用,如“二十八九”、“七八千克”、“十四五”。数词的语法功能有四点:1.在数学式的句子里可以作主语、宾语,如“五加七等于十二”,“五乘八等于四十”;分数词可以作定语,如“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体育达标”;可以单独成句,如“第一”,“1918年”。2.经常同量词组合使用,例如“五堆、一次、七双、六公斤、三只、两趟、四个”等。数量短语常作定语、状语、补语。3.表示序词的数词,一般前边要加“等”、“初”等。4.一般不直接加名词前面。在成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目十行”、“三心二意”、“万水千山”、“一字干金”、“一草一木”、“七手八脚”、“一臂之力”等。
【量词】1.“量”就是单位,又叫“单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词和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可分两类:①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例如表示个体单位的“个、位、本、条、匹、串、段、座”等;表示集体单位的“双、套、群、批、班、伙、堆”等;表示不定的“些、点”;表示度量衡单位的“米、克、吨、升”等。②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例如专用的“回、趟、顿、番、阵、遍、遭”等;借用的“(开一)枪,(吃一)刀,(踢一)脚”。量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四点:①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或“许多”的意思。如“个个都是模范”,“年年都是丰收年”。②能同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来使用。如“两回”、“三次”、“五遍”、“一遭”、“八斤”、“十吨”、“第一批”等。③单个量词不能作主语,只有名量词重叠后才能作主语、定语或谓语。如“条条江河归大海”、“白云朵朵”中“条条”作定语,“朵朵”作谓语。④量词单独使用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前边实际上隐含着“一”字。这样的量词,一般是名量词,作宾语的定语。如“写封信”、“借本书”、“买把尺子”。2.逻辑术语。即“量项”。
【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有的语法书叫“指代词”。现代汉语的代词分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的代词。人称代词包括三类:1.第一人称,如“我、咱、我们、咱们”;2.第二人称,如“你、您、你们”;第三人称,如“他、他们”。人称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四点:1.可以用“们”表示复概数,“我、你、他”是单数,“我们、你们、他们”是复概数。2.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书面上偶尔例外。3.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作主语),“你喜欢谁?”(作宾语)“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作定语)。4.可以跟“是”组成判断短语,如“他是谁?”应当注意的几个代词的用法:1.它和它们;称代事物,单数用“它”,多数用“它们”;2.我们和咱们:“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可以只指说话人,也可以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要看语言环境而定:如“玲玲,你急什么,咱们一块去。”(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玲玲,你急什么,我们一块去。”(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玲玲,你急什么,我们去,也没让你去!”(不包括听话人);3.自己和大家:所指人称不定,可以同“你”、“我”、“他”等组合:你自己,·他自己,我们大家。“自己”有时用来表示强调:如“他自已是很刻苦的。”有时也用来表示泛指:“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
【指示代词】用来指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如“这、那、这儿、那儿、这会儿、那会儿、这么样、那么样、这么些、那么些、这么、那么、这样、那样”等。它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可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例如“那是谁?”(作主语)“他这样了,你怎么样?”(作谓语)“你看看这!”(作宾语)“这么些事太伤脑筋了。”(作定语)“你怎么这样!”(作状语)“立夏过了不久,天气竟热得这样了。”(作补语)。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哪里”(问处所);“多会儿、几时”(问时间);“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方式、行动);“几、多少”(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疑问代词的主要用处是用来表示疑问,要求对方回答。但有时也可以用来表示反诘或强调。这样用的目的只是故意问,并不要求对方回答,在句末常用叹号或句号。如:“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在大好形势下,还计较什么个人得失j”这种无疑而问,有时还表示不同意,甚至鄙视的感情色彩,如“什么东亚病夫,什么愚昧无知,都一去不返了。”疑问代词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作主语),“老江的伤怎么样?”(作谓语)“你骂谁?”(作宾语)“你生谁的气?”(作定语)“我们为什么苦,我们为什么穷?”(作状语)“我们赶他跑,看他跑向哪里。”(与“向”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疑问代词跟副词呼应,能构成特殊的句子格式,如“他什么都不会。”“我昨天哪里都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