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隆德回到了瑞典,转眼间,沃尔沃工会的人就来了。
2010年1月28日,吉利集团总部迎来了一拨瑞典客人,这群人是沃尔沃管理层跟工会的代表,他们担心这家中国企业的到来会大量裁员,他们甚至呼吁瑞典政府向吉利集团施压。
吉利集团的收购团队变得很谨慎,一旦不能给工会一个满意的答卷,即便福特公司答应出售沃尔沃,吉利集团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在收购团队的带领下,沃尔沃工会参观了吉利集团,听取了完整的收购计划。
2010年3月28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福特公司首席财务运行官刘易斯·布思(Lewis Booth)在瑞典歌德堡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在签约的时刻,中国信息与工业化部部长李毅中、瑞典副首相兼工商大臣奥洛夫松分别站在了李书福跟刘易斯·布思身后。
知识产权、竞争者加码、国务秘书放炮,一系列的连环表演,肯尼斯·立特跟比尔·福特二世笑眯眯地将沃尔沃卖给了单相思多年的吉利集团。在签约的第三天,李书福一行飞抵北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书福高兴的是收购价格由之前报价20亿美元,下调到18亿美元。事实是那样的吗?这一切都是表象。吉利集团购买的成本已经由之前的20亿美元上升到了27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沃尔沃为18亿美元,沃尔沃日后运营后续资金9亿美元。
不过李书福是开心了,而雷诺总裁兼执行长戈恩却冷冷地说:“如果吉利是我的对手,我会怂恿他去购买。但如果是我的朋友,我会让他别碰。”
吉利集团花掉27亿美元,看似赚大了,拿下了沃尔沃这个豪华品牌,这可是有着82年历史的沃尔沃。而在1999年,福特公司收购沃尔沃花了64.5亿美元,现在吉利集团只花了福特公司当年的三分之一,表面看,福特公司真是个大傻帽儿。而且,从1999年以来,福特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简直就是烧钱,让沃尔沃的研发部门进行新能源研发,在十年研发中,福特公司投入上百亿美元,这些研发出来的知识产权无疑是价值连城。
“光是福特最近10年中,就投入了相当于1 000亿元人民币的研发费用,这里面有多少技术沉淀!”在吉利集团北京办公室,李书福依然沉浸在喜悦之中,他在为自己多年的单相思寻找一个更为合适的理由。
兴奋总是容易让人产生幻觉。
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John Rosevear跳了出来:这些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人们的幻象而已,如今的“沃尔沃”早已不是以前的“沃尔沃”,它原有三大核心价值——安全、耐用和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嬉皮文化气息,现在已很难在沃尔沃身上体现了。
福特公司是傻帽儿吗?非也。
沃尔沃跻身豪华汽车品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安全性能。安全性能方面的技术是需要历史沉淀的,更需要投入。没错,福特公司收购沃尔沃之后,确实大量投入了研发,这些研发可不仅仅是沃尔沃的,因为福特公司已经将沃尔沃的安全性能相关技术复制到福特公司了。
现在明白了吧,之前沃尔沃跟宝马、奔驰比拼安全性能,现在福特公司的汽车一样有了,在工业制造年代,谁还会将两条一模一样的生产线建造自家?难道要让沃尔沃跟福特公司窝里斗?
所以,福特公司可以将沃尔沃的技术慷慨地交给吉利集团。
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谈判,他很满意吉利集团拥有沃尔沃的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花那么多钱买一个世界顶级的豪华汽车公司,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持,买来的这个公司那是苍白无力的。”
“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谈判,福特是非常大度的,我们非常满意。”赵福全成功的喜悦依然溢于言表。
换个角度想问题吧。
福特公司对吉利集团如此慷慨,难道是他们不想拥有世界上最安全轿车的关键技术?比尔·福特二世脑子应该没有坏掉,肯尼斯·立特更是人精中的人精。
好了,答案再明显不过了。吉利集团很自豪收购到的沃尔沃知识产权不值钱。
有一位爷这样嘲笑吉利集团:“过去福特对知识产权的坚持,与今年年初突然冒出别的买家,表示要出更高价钱一样,都是因为福特看穿了吉利求购心切的弱点,使出的一招高明的自抬身价的谈判技巧而已。”
没错,这就是高盛火枪手肯尼斯·立特想要达到的效果。
John Rosevear,他跟《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小孩儿一样,总是在关键的时刻说大实话,他说:“或许转让知识产权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底线,但吉利购买这些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到底有多大用处?过去十来年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节能车方向转变,企业过去曾耗费巨资研发的许多技术很快就落伍,变得一文不值。”
“如果加大沃尔沃销量,达到全球37万辆,沃尔沃即可扭亏为盈。”李书福信心十足,拟定的时间为两年。在李书福的37万销量计划中,50%的销量要通过中国市场实现,即接近19万辆。
李书福跟福特公司签约的时候,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是两万辆。
福特公司收购沃尔沃的时候,也是信心满满,豪言壮语满天飞。
现实总是那样的残酷无情。沃尔沃进入福特公司这个大家庭后,日子就没怎么好过,不断的亏损让比尔·福特二世很恼火,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沃亏损更加严重。
沃尔沃在中国还有一个竞争者,那就是奥迪。2009年,奥迪在中国的销量是20万辆,这个数字可是沃尔沃销量的10倍!吉利集团要想在短短两年大跃进,提高9倍的沃尔沃销量,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李书福的一番豪言壮语,是因为他爱沃尔沃,他觉得自己能够将沃尔沃经营好。这番话一出,外国人就笑了。
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J.D. Power亚洲办事处策略咨询服务部资深主任John Bonnel就冷冷地嘲讽李书福:“吉利应该扪心自问:沃尔沃为什么过去在福特的经营下都没有成功,现在吉利有什么法宝让它成功?”
美国著名市场研究刊物《广告年代》(Ad Age)就替李书福算了一笔账:一家汽车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笔金钱研发新的车型,通常每条生产线就需要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尤其像沃尔沃在欧洲有多达 4 000人的研发队伍,如果按照李书福过去的承诺,不大幅裁员的话,光这笔经费就会让吉利喘不过气来。
美国人的无情在于他们总是往最敏感的地方撒盐,他们跳出来说:“吉利这样连并购都需要中国各地方政府提供至少一半的经费,未来如何能确保有经费用于研发?尤其福特几年前决定出售沃尔沃后,在这家公司的汽车研发方面早就没有什么投入,可谓百废待举。”
8. 赌局刚刚开始
2011年2月25日,北京香格里拉酒店,李书福再度被聚光灯包围。
李书福周围有沃尔沃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雅各布(Stefan Jacoby)、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沈晖、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童志远、中国区总裁王召兴、负责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中国区副总裁拉尔斯·丹尼尔森 (Lars Danielsson) 、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销售公司总裁理查德·施瑞翔 (Richard Snijders)一干人马。
这是个敏感的时刻,中国全国人大与政协会议将在一个星期后召开,北京是全球瞩目的焦点。李书福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之前的历次会议上均有关于汽车的惊人言论,因为吉利收购沃尔沃,自然成为2011年的两会关注的焦点。李书福却出人意料地提前一周在北京召开了沃尔沃中国战略发布会,自己以沃尔沃全球董事长的身份,率领整个沃尔沃团队亮相北京。
有李书福出现的地方,一定不会沉闷,这一次的北京发布会,沃尔沃中国基地终于有了眉目。无论是成都还是大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津津乐道的,这一切的一切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有了安排。这一次的北京亮相,李书福就是要给世人一个信号,沃尔沃的团队是强大的,自己已经是沃尔沃的一员。
没错,头上有沃尔沃全球董事长的帽子,这一顶帽子多年以来一直是欧美人戴着,中国人想戴戴中国区总裁的帽子都是很奢侈的事情。现在好啦,沃尔沃的高管层,中国人一大堆,沃尔沃的老大就是李书福。在发布会上,欧洲人向中国人致敬,极大地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
沃尔沃的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雅各布给李书福脱衣。是中国强大了?吉利强大了?非也。吉利还是那个吉利,沃尔沃还是以前的沃尔沃。唯一不同的是,当吉利资金极度紧张的时候,高盛瞄准了一桩大生意,因为不仅仅福特需要,李书福更需要这一桩生意。
大而不死是华尔街的圣经。
中国人喜欢生意,更喜欢政治。当一个企业大到不能倒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已经跟政治不可分开了。金融秩序的稳定,社会民众的安稳,这已经不是一个生意人关心的问题,这是一个政客关注的问题。当高利贷的信息袭击吉利的时候,吉利需要钱;当一个地方政客给出闭门羹的时候,留给企业家的选择就是让企业被关注,跟政客的乌纱挂钩。
企业跟乌纱挂钩的最好办法就是GDP。当一个政客为了自己的前途朝思暮想的时候,企业的美好蓝图能创造GDP,能解决当地的就业,能给地方政府提升形象……林林总总,一大堆心动的理由。这一点正是中国老板们关心的,也是高盛关心的。李书福只有将吉利做得足够大,企业才更安全。
福特需要在金融危机的关头断臂求生,高盛是福特的智囊,在危机关头结成一个多赢的利益联盟,那是高盛小小的智慧。李书福需要沃尔沃这个品牌为自己这个农村姑娘提高身价。有了大明星,还没有签约,李书福就跟一帮政客签订了沃尔沃中国生产基地落户的协议。当然,得到的不仅仅是土地的支持,也不仅仅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更重要的是大笔的资金支持。
沃尔沃到底是美女大明星还是毒丸?在福特,沃尔沃是毒丸,准确说是抽掉了精华的毒丸。下嫁吉利,蜜月期总是令人神魂颠倒。不过,沃尔沃并非吉利的美丽新娘。高盛最终会从吉利抽身,留下来的接盘者将是中国银行以及政府投资的资金。李书福拉着雅各布们在中国转悠的时候,文化上的渗透已经凸显出了整合的鲁莽。
雅各布们到中国爬长城、住酒店、坐高铁,李书福甚至给他们灌输一套自己的理论:“由于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消费习惯了解比较多,现在国内很多车越造越大,沃尔沃在中国或许也可以造大一点。”
在伦敦的时候,李书福甚至公开表示希望未来引进的沃尔沃车型能针对中国人的消费品位进行调整,比如推加长型、排量大的车型,推出与奔驰S级和宝马7系相抗衡的车型。在李书福的意念中,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有钱人喜欢奔驰、宝马大型轿车,这一点倒是暗合了2011年2月25日发布会上雅各布为李书福脱衣那一幕的心境。
卖汽车就要像卖白菜一样,这是李书福多年以前一直叫的口号,现在收购了沃尔沃,李书福的境界好像已经提升了,在两次董事会会议上,李书福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将奔驰、宝马列为沃尔沃的主要敌手。这个心态也跟雅各布脱衣心境相当暗合。中国有钱人不全是暴发户。
雅各布们来自五湖四海,李书福将他们糅合在一起,号称沃尔沃的管理层无比强大。沃尔沃有自己的文化,欧洲有欧洲的铁路,欧洲有欧洲的文化。买奔驰、宝马的中国有钱人,多少人在买车的一刹那改变主意去购买沃尔沃呢?雅各布们是理性的,在他们看来,买奔驰、宝马的人不会买沃尔沃,买沃尔沃的人不会买奔驰、宝马,这就是沃尔沃的定位。
卖白菜的人为什么不能买白菜呢?在中国,买丰田、帕萨特的人会转身买吉利跟比亚迪吗?李书福心底一定臆想过,买丰田、帕萨特的人不要买日本人跟德国人的车。说实话,买了日本人的车,让他们拿着中国人的钱去支持军国主义,买了德国人的车,让他们在国际贸易上多跟中国斗。虽然中国人在情理上支持吉利,行动中却抛弃了吉利,一定会买日本人跟德国人的车。
李书福在董事会上反问雅各布们:让买奔驰、宝马的人来买沃尔沃不好吗?李书福听到的回答是:不一定好。这个问题在董事会上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最后没有结果。沃尔沃的管理层们认为大型、排量大的轿车不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小型、节能、环保才是主流。这观点很切中吉利的要害,因为吉利多年为之奋斗。
沃尔沃摇身一变成吉利?开玩笑了。无论是雅各布们绅士举动背后隐藏着自大,还是生硬而鲁莽地灌输一种暴发户心态文化,欧洲人跟中国人的文化差异火花,尽管现在潜在水下,可这种火花将随着高盛抽身吉利而激烈。中国银行跟地方政府将是最后的买单者。